(4)湿热炮制与临床疗效湿
热炮制为水火共制的一类炮制方法 。常用的有蒸法、煮法、煽法 。此外,还有提净法 。部分复制药物仍离不开蒸、煮的方法 。蒸法和煮法在古代文献中记载较多,用得非常普遍 。清代《医方集解》云:“半夏用醋煮者,醋能开胃散水,敛热解毒也,使暑气湿气俱从小便下降 。”清代《本草新编》有“寒水制硫黄,非制其热,制其毒也 。去毒则硫黄性纯,但有功而无过,可用之而得宜也”的记载 。湿热法炮制药物,其特点是加热温度比较恒定,受热较均匀,因此较易控制火候,加热时间可根据需要灵活掌握 。煮法和煽法水量也很重要 。若上述条件掌握不好,往往造成药物火候“不及”或“太过”,影响疗效 。火候不及,达不到熟用目的;火候太过,则会降低疗效或丧失疗效 。如何首乌,蒸制时间太短,服后可出现便溏或腹泻,甚至有轻微腹痛现象 。桑螵蛸、天麻蒸的时间过长,则会“上水”,不但难干燥,且会降低疗效 。川乌煮制时间太短,则达不到去毒效果;水量应适中,若水过少,则水煮中后还砂到火候要求,水过多则损失药效 。
(5)辅料(包括药汁)制与临床疗效用
辅料制药起源甚早,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就有酒醋溃的记载 。以后辅料种类逐渐增多,较系统地阐述辅料作用的首推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 。但以明、清时期资料较多 。明代《证治准绳》在论述黄柏的炮制作用时指出:“生用则降实火,熟用酒制则治上,盐制则治下,蜜制则治中而不伤 。”这说明用不同辅料炮制后其适应症、作用部位以及副作用都会发生变化 。中药加入辅料用不同的方法炮制,可借助辅料发挥协同、调节作用,使固有性能有所损益,尽量符合临床治疗的要求 。
3.炮制与药性的关系中
药通过炮制,其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都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常常异致功效、用途发生相应的改变,运用于临床所产生的效应也不一样 。
【中药炮制为什么会影响药效】
推荐阅读
- 槐花有哪些炮制方法
- 怎么辨别中药麝香真伪
- 不同炮制黄连功效有什么不同
- 腾讯手机管家越狱版14.1实时监控网速和流量
- 莪术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 炒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禁忌
- 川牛膝是什么 川牛膝的功效与作用
- 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 青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