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口事件简单概括 天津大沽口事件始末

【大沽口事件简单概括 天津大沽口事件始末】大沽口事件简介
1926年3月,日本军舰在天津大沽口炮轰驻防此地的中国国民军部队,蓄意挑起了践踏中国主权的「大沽口事件」 。
大沽口事件的背景
大沽口地势险峻,历来为京津屏障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为实现其「威胁天津、压服北京」的阴谋,兵临大沽口 。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大沽和北塘地区成为北方主战场,雄伟的大沽炮台成为抗击英法侵略的坚强堡垒 。从那时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多次染指大沽口,给天津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
大沽口事件的过程
1926年3月7日,驻守天津大沽口的国民军(冯玉祥领导的部队,正在对奉系军阀作战),发现奉系的军舰在大沽炮台附近活动,立即开炮将其击退,并于3月9日在大沽口设置水雷及封锁港口,以阻止奉舰侵犯 。3月10日,英、法、日、美、意等国驻华使馆开会,指责国民军封锁大沽口违反《辛丑条约》,要求撤除一切入京障碍 。
国民军被迫于3月12日宣布开放大沽口岸 。可是当日下午,日本驱逐舰在进入大沽口时,未按事先与国民军约定的信号和时间联系,并有另一驱逐舰跟随 。

大沽口事件简单概括 天津大沽口事件始末

文章插图
国民军随即鸣枪示警,令其停止,而日本军舰却开炮轰击大沽口,以致多名国民军士兵死伤,酿成「大沽口事件」 。国民军被迫还击,将日舰逐出大沽口 。
大沽口事件结果怎么样?
事后,国民军向日本公使提出抗议,而日本政府反以破坏《辛丑条约》为借口,公然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辛丑条约》八个签字国的公使, 于3月16日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拆除大沽口国防工事、北京至出海口的交通不得发生任何障碍等无理要求,并限北京段祺瑞政府在48小时以内答复 。17日,八国军舰云集大沽口,对中国进行威胁 。
大沽口事件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3月14日,国共两党在京组织曾联合召开「北京国民反日侵略直隶大会」,抗议日舰炮击大沽口 。
3月17日,两党再次召开联席会议,针对最后通牒,一致通过:即日驳复通牒、不许日舰带奉舰入港、驱逐八国公使离京等决议 。同时,会议决定请国民军改变作战目的,为废除不平等条约而战 。
此后,国共两党代表开会准备分别向北京政府外交部、国务院请愿,遭到镇压,酿成「三一八」惨案 。
大沽口事件简单概括 天津大沽口事件始末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