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国有嘻哈」选手的名字多为英文或者很怪异,若要电视上播出得改名。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大家好 。第一次首个问答 。荣幸
首先为专家点赞 。
中国有嘻哈 。其实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中国有嘻哈 。不是发生了那么一件事吗?其中男主角就叫皮几万 。好有个性的名字 。然后我就知道原来嘻哈是一种音乐风格 。请原谅 。我不常看这些节目 。
接下了也想问下专家的几个问题 。既然叫中国有嘻哈 。想必都是中国人 。如果是外国人 。自然不能说是中国有的 。那么中国人的名字 。为什么起得是外国人的名字 。这些人到底是中国的 。还是外国的 。或者是中国和外国的 。
第二 。嘻哈和说唱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会那么火 。到底是个人实力 。真正的好听呢 。还是只是炒作 。吸引大家的眼球 。甚至会出现不好听不健康的词汇 。他们的贡献与获得成比例吗?因为有时他们的出场费 。身价都很高 。
第三 。嘻哈歌手都是什么人 。据说有的歌手小时候就三观不正 。这种人在现在还可以很火 。对青少年有什么影响 。其实这种人上电视与不上电视对我没有区别 。因为我从不看 。但对很多的年轻人却有很大的影响 。绝不仅仅是一个名字的问题 。但也可以从名字就知道他们对自己的国家到底爱不爱 。
【专家称「中国有嘻哈」选手的名字多为英文或者很怪异,若要电视上播出得改名。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专家称「中国有嘻哈」选手的名字多为英文或者很怪异,若要电视上播出得改名。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这位专家所撰写的文章标题是《如何在新传播形态下维护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大致浏览了全文 。文章主要讨论的是在网络作为媒体形式兴起后弱化了传统视听媒体的影响力 。以及如何尽可能地对网络媒体海量的信息进行审查 。从而减少不良价值观内容出现的可能性 。问题中提到的嘻哈选手改名也不是像问题描述那样要求改名 。而是说在传统媒体较为严格的前置审查机制下 。这些选手看起来比较怪异的名字可能会被要求修改 。
文章使用传播学知识解释近期热点事件的论述言之有物 。成一家之言 。但在此不妨关注另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手的名字会看起来“怪异” 。必须要改名的内在逻辑又是什么呢?
这次要提到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所下达的一份文件 。该文件要求国家广电总局对各广播影视机构提示各个部门要规范使用广播语言 。在非外语频道 。播音员主持人在口播新闻、采访、影视记录字幕等方面 。不要使用外语以及外语缩写词 。按照广电总局的解释 。这一举措是为了让更多观众能够听得懂、看得懂节目的内容 。同时推广汉字的使用 。
然而七八年过去了 。每每提起这一规定 。大部分人并没有感受到所谓的“推广”作用 。只觉得这一规定徒然增加了工作和生活的麻烦 。比如篮球迷热爱的NBA比赛 。央视转播时则称为“美职篮” 。听起来只是为翻译而翻译 。翻译实际上也没有真正的做到准确 。因为除了NBA(此处为避免歧义使用原缩写)外 。美国还有其他的篮球职业联盟 。对英文名称的翻译也不准确(准确的全称为国家篮球协会) 。离“信达雅”的水准还有较大的差距 。
这种名称汉字化的趋势已有多年 。它最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首当其冲的是外语学习成本的提高和与国际社会接触的困难 。从语言上说 。中文虽然使用者有十多亿之巨 。但多为国人和华人 。几乎不能作为通用语在世界其他地区使用 。而中文的语言形式也决定了其母语使用者在学习英语时的成本会高于大多数母语为拉丁字母的非英语使用者 。当今世界 。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 。尽早接受并融入现代化的国际社会只会为国民带来便利 。一味强调文化的独特性和纯洁性 。既没有道理 。也没有实现的可能 。只不过是无谓地提升了国内和国际接触的难度而已 。
其他观点:
坚决支持 。明明是中国人 。非得起个外国名字 。是觉得有个外国名字就时髦档次就高了吗?这崇洋媚外的奴性到底是哪来的?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增强民族自尊与民族自豪感 。现在中国强大了 。怎么还能一见外国就跪舔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