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收非法财产刑事责任形式包括 没收非法财产刑事责任形式


没收非法财产刑事责任形式包括 没收非法财产刑事责任形式

文章插图
形形色色的非法集资行为破坏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 危及社会稳定,因此有必要予以打击 。对于某些危害较大的非法集资行为,依靠让行为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手段来规制是不够的 , 而必须用刑事的手段来予以打击 。目前我国刑法规定了四种非法集资类的犯罪 , 它们分别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和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以下笔者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对这四种犯罪予以初步研究 。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依据《刑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该罪是目前我国发案最多的一种非法集资类犯罪 。至于何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及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目前并无相应的司法解释,但一般会参照国务院《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来理解 。
该《取缔办法》第四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 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 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性质相同的活动 。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 一般比较容易理解和识别 。如某房地产公司因资金紧张,以宣称将给与高额利息或其他回报的方式直接向公众借款 , 就属于比较典型的非法吸收存款行为 。而对于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由于其形式多样,并且经常花样翻新,有意逃避法律的制裁,因此相对较难以被识别 。如以发展会员、特许加盟店、专卖店、代理店等为名,许诺以高额回报 , 非法吸收资金;以出售返租产权式商铺的名义,宣称低风险高回报,非法吸收资金;以支持生态环保、发展绿色产业、植树造林等为幌子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等 。对于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需要我们结合非法集资的基本法律特征来加以识别 。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只有具备一定的数额或情节才能构成犯罪 。200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下称“《追诉标准》”)第二十四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 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 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以上的;
(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 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五十万元以上的 。
2、集资诈骗罪
依据《刑法》,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并达到法律规定的数额和情节的行为 。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单一犯罪客体(指侵犯金融管理秩序)不同,集资诈骗罪的犯罪客体属于复杂客体,它既侵犯了金融管理秩序,又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集资诈骗罪也是当前高发的一种非法集资类犯罪,是我们进行打击的重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