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绒蒿( 二 )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3900-4500m的高山灌丛下或草坡 。
2.生于海拔3800-5000m的高山灌丛下、山坡、草甸 。
资源分布:1.分布于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2.分市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性状性状鉴别 (l)长叶绿绒蒿全草多破碎 。根茎及根圆锥形,长5-10cm,直径0.2-2cm 。表面棕褐色至棕黄色,根茎顶端有众多黄色硬毛及叶鞘残基,下都有横向不规则鳞片状班痕或环纹 。茎圆柱形,多扁缩,表面黄绿色或紫棕色,有纵均效;质脆易断,断面中空 。内表面白色膜质状 。叶多皱缩破碎,两面均被硬毛 。花近长球形,花萼绿色至灰褐色 , 有疏毛,花冠4瓣 , 蓝色或紫色,雄蕊多数 , 子房上位 。蒴果椭圆形至长卵形,长0.9-3cm , 直径0.4-0.9cm,表面黑褐色,多具7条纵棱 。种子长三角形,略弯,长约1.5mm , 直径0.5mm,表面棕红色,有纵皱 。气微,味徽苦 。
(2)全缘绿绒蒿全草皱缩破碎,长25-90cm 。主根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棕褐色 。茎单一,直径0.6-1.5cm,密被棕黄色长柔毛;质脆易断 。基部叶簇生,皱缩;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或倒卵形 , 长约30cm,宽约4cm,光端急关或钝,主脉3-5条,表面枯绿色,被疏长毛,叶柄及叶片略等长,密被长毛 。茎上部叶无柄 。花单生或是总状,花瓣黄色,多脱落 。气微,味苦 。
显微鉴别 长叶绿绒蒿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部分已脱落 。皮层窄,细胞切向延长 , 内含少量淀粉粒 。韧皮都狭窄 。导管数个至数十个成群,呈断续的放射状排,射线部位常有径向裂隙 。茎根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壁增厚呈乳突状 。皮层窄 。外韧型维管束数十个排列成不整齐的环 , 有少数韧皮束夹于其间,束间形成层不明显;韧皮部宽大;木质部导管成群 。髓部宽广 。叶主脉横切面:上下表皮均为1列扁平、外壁角质增厚的细胞 。叶肉全为海绵组织细胞 。维管束外韧型,导管周围细胞内有时可见棕黑色块状物 。粉末特征:灰绿色 。
①具刺的多细胞非腺毛,长200-1500μm,直径80110μm 。②导管多为螺纹,亦见网纹及环纹,直径6-65μm 。③花粉粒圆球形 , 直径30-35μm 。④木薄壁细胞长方形,具纹孔,直径15-30μm 。⑤草酸钙簇晶,直径60-75μm 。⑥气孔为不定式 , 副卫细胞4-5个 。
化学成分长叶绿绒蒿全草含氨基酸,有机酸,强心甙,挥发油,糖类,鞣质,生物碱,香豆精 。
性味苦;涩;寒;小毒
归经肝;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咳 。主肺炎咳嗽;湿热黄疸;水肿;创伤久不愈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3-6g 。外用:适量,研末敷 。
复方①治哮喘: 绿绒蒿花或果配麻黄根、天仙子、葶苈子煎汤服 。②治肠炎及久泻: 绿绒蒿花或果配火把果根、香蒿、火绒草煎汤服 。③治胆绞痛: 绿绒蒿花或果配莨菪叶煎汤服 。(选方出《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各家论述1.《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泄肺,除湿利水 。治咳嗽肺炎,肝炎,湿热水肿 。
2.《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镇静止痛 , 镇咳平喘,制痢止血 。治胃肠发炎,肝炎,胆痛,白带,痛经
摘录《中华本草》
【绿绒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