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上海中医药大学张伯纳教授

    2011年的一天,我到书店看到《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一书,立即打开拜读 , 张伯讷老师那亲切、朴实、简洁的文风跃然纸上,一下子被老师精细、准确的学术讲述深深地吸引,爱不释手 。从此这本书便一直伴随我,出差途中、坐车间隙、夜深人静的时候翻开细细阅读,字里行间品味着老师的学术和学风 。      自1994年3月张伯讷老师病逝 , 20年来,每当我阅读老师主编的教材、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纪念的文章,师生相授的往事都会历历在目 , 张伯讷的慈祥音容、大家风范常常梦回萦绕 。我一直想把跟随老师的点点滴滴投之笔端,永志纪念 。      学术严谨 桃李天下       张伯讷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和临床家,上海中医药大学著名教授 。他桃李满天下 , 亲自培养25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我是1991年考入张伯讷老师的博士研究生 。报考之前在河南中医学院已从事中医诊断教学两年半,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遇到许多中医基础理论疑惑问题,例如曾就肾脏精气和肾阴肾阳的关系问题 , 向一位教授求教,这位老师向我传授了张伯讷的观点 , 即肾脏精气是不可分割的物质基础,肾脏阴阳是其功能效应,使我对该问题有了清晰的理解 。这个老师曾在上海中医学院助教班学习 , 听过张伯讷老师的中医基础理论授课 。我后又随其听课,学到许多张伯讷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观点和认识,对张伯讷的学术非常敬仰,产生了想跟随张伯讷学习的强烈愿望 。      张伯讷出身于17代中医世家,为上海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张骧云之曾孙 , 娴熟中医经典,精通基础理论 , 临床医术精湛 。在学术上承古而不泥古,注重吸纳现代科学先进技术和方法,早在1990年即组建上海中医学院分子生物实验室,将分子生物学引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二仙汤是张伯讷上世纪50年代针对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而创制的方剂 , 到上世纪90年代初已广泛运用于月经不调、不孕症、抑郁症等病症 。有次到家中看望张伯讷老师,讨论二仙汤、知柏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的组方异同,张伯讷老师讲二仙汤含知柏、金匮二方用意,用知柏滋阴泻火与温肾药相伍,起到温阳滋阴相济,制约温药伤阴耗气之弊,与更年期综合征多见肾精不足、相火偏旺病机相合 。从上世纪50年代,张伯讷老师就对二仙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高血压进行临床规范观察,其研究成果已在1965年《中华内科杂志》上发表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又对二仙汤进行了十余年的系列实验研究,揭示出二仙汤许多作用机制,深化了对相关中医理论的认识 。近60年来 , 二仙汤已成为中医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和典范,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就可见到500余篇论文发表 。      张伯讷教导我们 , “在学术上要有主见、大胆探索,不要人云亦云” 。一入学张伯讷老师就鼓励我们:“你们已有研究工作基础 , 可以直接进入课题” 。我是由张伯讷老师领入运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医之门的,在此之前,对分子遗传学知识几无所知,从零知到研究是一个极大的跨越,无不得力于张伯讷老师的鼓励、指导 。从9月入学到年底 , 在短短4个月内,从分子遗传基础知识学习、研究相关资料查阅、课题思路的整理到科 研项目书的编写,依靠夜以继日的勤奋和虚心求教的精神 , 换来英语水平的提高、专的增加、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成功 。张伯讷老师非常满意将“二仙汤调节老龄大鼠下丘脑GnRH基因表达”作为毕业课题,在修改我的开题报告书上写到“寻求中西医二者之间理论上的契合点进行较深入的实验研究是逐步实现中西医在理论上结合的关键所在”,这句话既写入了我的毕业论文,也深深印入脑海,已成为鞭策自己进行中医基础研究的警言 。      由于我以前没有从事分子生物学实验的经历,总是担心把仪器设备弄坏,张伯讷老师鼓励我要主动求教,要细心更要大胆,不要怕用坏仪器,仪器是为人服务的,是为科研服务的 。在张伯讷精心指导安排下,得到多位老师帮助,经过白天黑夜的勤奋努力,取得了很好的研究结果 。我的毕业论文在《解放日报》上报道 , 获得上海中医药大学李月清奖学金 。这成为我以后从事中医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开端 。回国16年来,完成和正在进行20多项有关中医方证细胞信号传导研究项目,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培养博士研究生9名,开展学科共建、教材编写 。回想这些,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张伯讷老师的培养教育是自己不断进步的源泉 。      大医精诚 仁善之风       张伯讷学有家承 , 德有家继,有着大医精诚仁善之家风 。我刚到上海读书时 , 一次在路上偶然遇到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与其交谈 , 当他得知我是张伯讷的学生时,他告诉我张伯讷的祖上医术高超 , 乐施好善,免费为穷人医病,在上海有很好声望 。一再嘱咐我遇到了好老师,要好好学习!       张伯讷关心学生,视徒如子,既教之以术,更树之以德 。上世纪90年代初刚开始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中医时 , 技术难题很多,常常白天黑夜连续几天进行实验,每当去张伯讷家汇报实验进展 , 他和师母总是拿出好吃好喝来款待,使我感受到师长融融的疼爱之情;每当假期回校看望老师,他和师母总是问寒问暖 , 谈论家常,给孩子赠带糖果食品 , 使学生真切感受到长辈的关怀 。当我们稍有成绩,张伯讷老师即给予鼓励表扬 。我刚入学时准备果蝇实验,骑车整整一个白天才买到饲养果蝇的玉米粉,老师赞扬道“科研需要吃苦和毅力”;二仙汤课题成果鉴定时,我骑车从下午四点到午夜一点才给专家送达完鉴定会请帖,第二天一大早又去请专家,由于车上座位有限,为了节前时间按时开会 , 我下车徒步跑回,当赶到会场时,张伯讷老师站起,拍手迎接我,至今张伯讷老师那满意的笑容时常闪现在面前 。张伯讷老师经常告诫我们 , 要勤奋,要踏实,学习进步需要踏实勤奋,科研创新更需要踏实勤奋 。      张伯讷离开我们20年了 。每当我凝望师母赠送我的张伯讷老师照片时,耳旁就会响起张伯讷老师鼓励的话语 。《礼记》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张伯讷老师以其毕生精力为我们树立了精诚仁善的医道丰碑 , 我要不懈努力,勤奋工作,为国家培育更多英才 , 为中医事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怀念上海中医药大学张伯纳教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