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的含义有二:一是《素问·热论》谓“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明确指出“伤寒”为外感热病之总称 , 此即后世所称之“广义伤寒” 。《难经·五十八难》亦云:“伤寒有五:有中风 , 有伤寒,有湿温 , 有热病,有温病 。”何以把外感热病总称为伤寒?后世医家曾作过论证 。如《备急千金要方·卷九》说:“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 , 而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为杀厉之气也 。”《伤寒大白·陈序》又说:“然六气皆足以伤人,而寒之入人为最毒 , 人之受之者为最酷 。”这种认识,是从寒邪毒厉的特性而言 。又陈修园《医学三字经》说:“太阳主一身之表 , 司寒水之经,凡病自外来者,皆谓伤寒 , 非寒热之变也 。”这种认识,又是从外感病位而言 。
二是《素问·热论》云:“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素问·水热穴论》又云“人伤于寒而传为热 。”其所谓“伤于寒” , 是指人被寒邪所伤,此即外感寒邪之“伤寒”,后世称之为“狭义伤寒” 。仲景《伤寒论·太阳篇》所云“太阳?。?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 , 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即狭义伤寒之谓 。
《内经》论伤寒病证,以《素问·热论》为专篇 , 讨论了六经分证、两感于寒证及热遗、食复等 。此外,《内经》还提出了中寒、寒栗等证 。
六经分证 《热论》云:“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 , 腰脊强 。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而鼻干 , 不得卧也 。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原本作‘主骨’),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 。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 , 故腹满而嗌干 。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六日厥阴受之 , 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
《热论》所述六经病证,都是指的伤于寒邪发病,然其证候又是以热证、实证为主,而且主要是经脉病证 。诸如太阳之“头项痛,腰脊强”;阳明之“目痛而鼻干”;少阳之“胸胁痛而耳聋”;太阴之“嗌干”;少阴之“舌干”;厥阴之“囊缩”,皆明显体现了经脉辨证的特点 。
张仲景的《伤寒论》则以此为基?。?并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他将《热论》所指六经的热证、实证,推衍为三阳经属表证、热证、实证;三阴经为里证、虚证、寒证 。并将《热论》所指的经脉病证推衍为六经所属脏腑的脏腑、经脉病证 。
两感于寒证 所谓“两感于寒”,指阴阳表里两经同时感受寒邪 。《热论》云:“两感于寒者 , 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则头痛口干而烦满 。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 。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 。水浆不入,不知人 , 六日死 。”两感于寒属危重病证 , 以其表里俱?。?邪盛正衰 。
故高士宗说:“其两感于寒而病者,阳脉受寒,阴脉亦受寒 , 阴阳俱受,腑脏俱伤 。故必不免于死 。”如果出现神志昏迷,饮食不入,则可预知死期 。如高士宗所说:“三阳以胃气为本 , 三阴以神气为先,水浆不入,胃气绝矣;不知人,神气亡矣 。”(均见《素问直解》)
热遗、食复 指余热不清病证 。食复,谓因食而导致热病复发 。《热论》云:“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 , 因其谷气相?。?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 。”外感热病热邪未尽之时勉强进食,则余热之邪与强食谷气之热相合 , 出现余热不清的情况 。杨上善《太素》注:“遗,余也,大气虽去,犹有残热在脏腑之内外 , 因多食 , 以谷气热与故热相?。?重发热病,名曰余热病也 。”
推荐阅读
- 松下定速挂机空调显示e2怎么办,遇到这故障3种解决方法
- 看嘴唇变化 知身体健康
- 中医古籍
- 男性更年期综合症平常应该留意些什么
- 砷怎么读 砷的读法
- 骁怎么读 骁字的意思
- 如何证明劳动关系起止时间? 劳动关系建立的起始日期
- 有关故意杀人罪规定的量刑标准有哪些
- 上班族嗓子疼必须警惕颈椎病,颈椎影响嗓子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