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在子女教育上都非常下功夫的曾帅是不会违背圣人教诲的 。他只会主动让权削弱自己的实力 。安心当一位对清朝没有威胁的臣子 。曾帅的忠君爱国思想也得到了后人的肯定 。他的家训也一直是后人学习的治家经典书籍 。
其他观点:
正所谓“花全开 。则凋零;月盈满 。则亏缺” 。深蕴官场之道 。懂帝王心术的曾国藩何尝不知其中道理 。
当湘军攻破太平军老巢天京后 。朝廷在大行封赏的同时 。也将目光聚焦到了二十万之众的湘军身上 。曾国藩明白此时的湘军正值鼎盛 。但已对朝廷构成了潜在威胁 。即使曾国藩无谋逆之心 。但朝廷确有防患之举 。
文章插图
此时的曾国藩面前有两条路:一是享皇恩 。自剪羽翼裁撤湘军 。留有清名在世;二是效仿赵匡胤黄袍加身 。取“孤儿寡母”的天下 。开国建号 。
虽然曾国藩选择了第一条路 。但他有没有思考第二条路呢?假设曾国藩想过第二条路 。那当时的格局是否能帮助他实现这一愿望呢?
朝廷早有防范
不得不佩服 。此时年仅30岁的慈禧就表现出了极其高明的政治手段 。
文章插图
当年咸丰皇帝在世曾留下旨意 。谁能消灭长毛则封王加爵 。如今曾国藩立下头功 。理应封王 。但碍于“汉人不得封王”祖训 。于是慈禧决定 。封曾国藩为侯爵 。封攻下天京的曾国荃为伯爵 。此举虽让曾家兄弟些许心寒 。但大体并无不妥 。紧接着 。慈禧做了诧异的决定:授予克复江苏的李鸿章、克复浙江的左宗棠为伯爵 。也就是他们二者的功劳同攻下天京一样大 。此举完全是“用曾国藩的人来制衡曾国藩” 。要知道 。当初湘军围困天京城的时候 。朝廷就多次命李鸿章率淮军共同合围 。目的就是不想让湘军独吞战果一家独大 。给朝廷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
当然 。朝廷还为湘军设了一道大的“保险” 。当时曾国藩的湘军主力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战 。而此时的绿营兵和僧格林沁的骑兵在哪里呢?不远 。就在江苏与安徽边界由富明阿把守、安徽与湖北边界就是僧格林沁 。官文驻守武昌 。从格局上看 。就是对长江中下游形成了一个包围态势 。他们名义上是剿捻(捻军在山东河南地区)和防止长毛北上 。实则是在防曾国藩有不臣之举 。
文章插图
还有江西的沈葆桢 。当时曾国藩作为两江总督是有权统管江西的税收厘金的 。但沈葆桢就是要和曾国藩对着干 。以各种理由推脱延缴 。这于情于理于权都说不过去 。很明显 。这是受了朝廷的意思在办事 。为的就是不让湘军有足够的饷银 。这也是为何湘军尤其是曾国荃部总爱抢掠 。但曾国藩却又没办法的原因 。
朝廷对曾国藩的态度 。从来都是一边重用 。一边防范 。
若反 。人设崩塌众叛亲离
要知道 。曾国藩之所以幕府兴盛 。门生故旧遍天下 。很大的原因是他一生都在经营着自己儒学儒士的大雅形象 。尊师重道 。修身以治国 。忠君而尽责 。你很难从他身上找到享欲的痕迹 。从表面上看 。李鸿章 。左宗棠 。赵烈文等门生对他仲崇备至 。实质上是在信奉曾国藩身上的儒家精神 。一旦曾国藩谋逆 。他完全保证不了自己能够一呼百应 。
文章插图
而且湘军并不是铁板一块 。尽管在当时湘军近乎有二十多万 。但能保证完全可以指挥的 。仅有曾国荃手中的5万人马 。如若进军北上 。左宗棠一旦兵戎相见 。腹背受敌 。战局必败 。
总结
以曾国藩的圣人智慧来看 。他应该在心中推演过倒戈清廷的结果 。于势 。于人 。于利都没有成功的可能 。因此他的受益最大化的办法 。就是当朝廷行加封赏之日 。上书裁撤湘军之时 。
曾国藩不是在“禁欲”方面有很深的心得与体会嘛 。“登基称帝 。开元建号”不也是俗世之欲望?终究都是过往云烟 。
或许夜里的曾国藩想到这里 。会心一笑 。翻身入睡而去……
推荐阅读
- 离婚半年,前妻时不时还回来,没几天有走了,该不该继续这样的日子?
- 护卫舰遇到海盗,为什么不消灭而是驱离?
- 中年夫妻感情都平淡如水了么?
- 二战时期日军战俘心怀不轨,为何苏联同意当地女性与战俘结婚?
- 离婚半年,前妻回来找我,说会好好和我过日子,还能信吗?
- 瓜岛战役,美、日双方舰载机擦肩而过,为什么不开战?
- 十二年士官转业好,还是复员好?
- 王迅前妻亲妹发文感谢王迅,好友发文却只字不提,差别为何如此大?
- 蒸箱使用方法介绍 火星人蒸烤集成灶价格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