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为何不青睐商业片?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奥斯卡对于宏大叙事的偏爱 。对历史题材的推崇 。以及对英雄主义和美国精神的自恋 。催生了一大批符号化极强的电影作品 。这些电影大多是商业片 。如《巴顿将军》、《辛德勒的名单》、《与狼共舞》、《勇敢的心》、《角斗士》等 。

奥斯卡为何不青睐商业片?

文章插图
这些电影裹挟商业片特有的娱乐性 。在全球范围了巩固了好莱坞的统治力 。同时也给人留下顽固的印象——美国在借助电影对外强力输出他们的价值观 。
时至今日 。人们对美国片的直接感观并没有太大变化 。还是习惯于敏感地从中寻找溢出于电影本身之外的因素 。但事实上 。通过奥斯卡的获奖片单已经可以看到 。近十年来的好莱坞电影 。正在脱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留下的强大创作惯性 。在向四、五、六十年代的感性时期回归 。
奥斯卡为何不青睐商业片?

文章插图
那是诞生了《卡萨布兰卡》、《花都艳舞》、《八十日环游世界》、《金粉世界》、《公寓春光》、《窈窕淑女》、《音乐之声》等无数活色生香电影的时代 。在那三十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获奖片中 。几乎看不到电影的政治、社会属性 。电影的功能性被强调最大的是艺术与娱乐 。而艺术与娱乐 。则是感性的产物 。
新世纪后的奥斯卡 。在逐步远离历史大事件 。对社会状况保持着理性的审视 。在感性表达上却大步流星 。《水形物语》、《月光男孩》、《爱乐之城》、《海边的曼彻斯特》、《鸟人》、《少年时代》、《艺术家》、《午夜巴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它们“组团而来” 。正在对奥斯卡格局形成力量不菲的冲击 。虽然奥斯卡仍然习惯性地保持某种平衡 。时不时让严肃题材主导奖项风格 。但强调电影感性一面的潮流已经呼之欲出 。
奥斯卡为何不青睐商业片?

文章插图
这与人类全面跨入人工智能时代有关 。人群在剧烈分化 。人在生活方式上的群体性聚集 。正遭受巨大挑战 。借助庞大的互联网工具 。作为个体的生存正在变得越来越简单容易 。大银幕不再是汇聚大众心声的载体 。人们的情感与爱 。已经在诸多互联网产品那里被分流 。好莱坞霸权的瓦解 。是不可逆的趋势 。电影向感性回归 。其实也是在向小众回归 。强调艺术性、形式新鲜感、情感多元化 。也是电影笼络不同观影人群的本能做法 。
其他观点:
价值都不一样 。商业片顾名思义就是以money为主 。而奥斯卡会有反映社会现状 。给人深思
其他观点:
其实不只是奥斯卡 。很多领域的顶级奖项都有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就是是否带来经济效益 。例如金马奖夺冠热门 。金球奖 。诺贝尔奖 。大多具备广泛的受众 。诺贝尔奖直接就是谁的研究带来划时代的成就或发明可以最大程度造福人类 。这就是商业社会 。电影也是一样 。历年的夺冠热门题材可能不同 。但基本都是较高的反响或很好的上座率 。这能带来不菲的票房回报 。商业电影题材不会太深奥 。即便像盗梦空间那种 。有点复杂不易理解 。但其实多看几次就会看懂 。有一定的趣味 。而且剧情也很好 。除此之外 。警匪 。科幻 。魔幻 。仙侠等IP题材的电影 。其实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 。目的非常纯粹 。如今很难找到那种不是为了票房而制作的电影 。而且观看艺术片对观众的品味要求挺高 。一般看商业电影我们都是为了消遣娱乐打发时间 。不管是喜剧 。悲剧哪怕是动漫 。都可以让人放松身心 。就算内容很无聊 。我们还是可以观看的 。但艺术片就不同 。很容易导致评价两极分化 。它的定位有点精准狭隘 。只有少部分人可以品得出 。虽然商业电影也有这种现象 。但大多数只是是对剧情特效等方面吐槽 。却不会上升到作品内涵的高度 。你愿意是在休闲时间选择一部大IP类似速度与激情 。变形金刚的电影来消遣 。还是愿意选择百鸟朝凤这种题材的电影呢?又或者你是无聊打算去看电影 。有无厘头喜剧和艺术片 。你会选择看什么呢?艺术片确实不如别的题材的电影讨喜 。除了欣赏艺术片需要一定的心境 。一定的意识去欣赏 。还和如今快节奏生活 。便利消费的行为模式有关 。不是所有人都能静下心来把艺术片看下去 。我们如此 。票房上的奥斯卡嘉宾评审也是如此 。
【奥斯卡为何不青睐商业片?】
奥斯卡为何不青睐商业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