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宋江为何选择招安而不是揭竿而起,去把皇帝拉下马?


水浒传中有两任老大 。前任晁盖 。后任宋江 。但他们的人生法则完全不同 。晁盖喜欢造反 。宋江热衷招安 。这两种路线可以说是水浒最精彩的一笔 。

《水浒传》中宋江为何选择招安而不是揭竿而起,去把皇帝拉下马?

文章插图
为了推行自己的招安策略 。宋江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攻打祝家庄 。将整个军事领导权力抓在了自己手里 。这让宋江和拥护他的兄弟拧成了一股绳 。这是宋江权力的基础 。其次晁盖在感觉到自己被架空之后 。非常的沮丧 。他试图通过攻打曾头市来夺权 。但宋江直接嫁祸给史文恭 。暗中陷害了晁盖 。这就为宋江的招安路线除掉了拦路虎 。最后他以替天行道的名义凝聚了所有人的心 。用天书将招安支持者都抽到了天罡星的行列 。舆论和人员两方面都为招安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
《水浒传》中宋江为何选择招安而不是揭竿而起,去把皇帝拉下马?

文章插图
但问题是 。既然宋江既然明知招安有风险 。为什么还要做这样的事情 。最后弄得自己喝了毒酒而亡呢?这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 。梁山泊的战略纵深太小了 。虽然有八百里的水泊为梁山提供了安全屏障 。但也限制了梁山的发展 。根据地一直得不到扩大 。无论是攻打大名府还是曾头市都是以抢劫为主 。并没有抢地盘和人口 。而且梁山没有人从事生产 。根据地的收入完全依靠抢劫州府来获得 。这种单一的收入方式 。注定造反没有后续的能动力 。
第二 。人才成分单一 。梁山好汉大多数都是劫富济贫的武人和被朝廷流放的罪犯 。没有大量的文人 。后勤上只有一个一个医生--安道全 。一旦出现大规模的伤亡 。这样的后勤能力根本无法救治得过来 。所以人才是关键因素 。梁山不具备造反的能力 。
《水浒传》中宋江为何选择招安而不是揭竿而起,去把皇帝拉下马?

文章插图
第三 。团队不稳定 。缺乏民众基础 。好汉们聚义梁山无非是不满朝廷作为而组成的团队 。大部分人并没有太大的政治诉求 。而且这些人来源复杂 。没有民众支持的基础 。很多人仅仅只是因为义气而聚在一起 。凝聚力并不强 。所以分崩离析是迟早的事情 。而梁山内部山头林立 。有自由派 。造反派 。投降派 。等多个派别 。这样的一个团队不具备征伐天下的能力 。
所以 。宋江基于以上三个原因 。在三分之二人的支持下 。大部分都是原来朝廷人员的支持下 。走上了招安的路线 。从而获得了成功 。虽然他个人的结局比较悲惨 。但也是符合梁山未来和当时社会实际情况的 。
其他观点:
历史上揭竿而起的农民运动很多 。成功的却很少、很少 。巜水浒传》这部书描写的故事 。从一开始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农民起义 。从王伦一伙 。到林冲上山 。再到晁盖等人入伙……他们没有一人是为人民大众谋事而上山的 。宋江从始至终就没有为民为天下的初心 。当然 。接受朝庭招安 。也是很多占山为王 。落草为寇的人的一条出路 。
小说创作 。有它的特定需要 。还有它的特定社会环境 。若是把宋江写成领导农民起义的领袖 。那就没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水浒传》了 。《水浒传》前半部大多描写的是各位好汉的传奇故事 。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让我们对英雄好汉的侠义行为所赞叹 。《水浒传》的后半部分主要描写了宋江接受招安的前后过程和变化 。
【《水浒传》中宋江为何选择招安而不是揭竿而起,去把皇帝拉下马?】接受招安前 。梁山事业达到了鼎盛时期 。这时候 。宋江不乘势而为 。反而极力要朝庭招安 。接受招安后得到的下场是悲惨的 。正是这种巨大反差 。才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感慨 。这也正是作者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
其他观点:
谢邀!
《水浒传》是小说 。不论谁写小说 。都德遵循万变不离其踪的天大的事实 。借用的是真实历史的因与果 。宋江确有其人 。是北宋宣和年间一次起义的农民首领 。真实结局就是接受了朝廷官军招安的 。招安后还参加了围剿江南方腊起义的作战 。至于以后的归宿没有史书记载 。作者是以被朝廷所害结的尾 。实与不实只有作者知道 。
《水浒传》中宋江为何选择招安而不是揭竿而起,去把皇帝拉下马?

文章插图
如果作者把宋江写成了把皇帝拉下马的人物 。那宋徽宗之后的朝代将无法改写 。就是改写了 。乱套的历史如何让读者接受?[大笑]这不是在撒迷天大谎吗?真实因果之內的故事情节 。添点油加点醋没人去考证 。迷天大谎一看便知 。试问:哪个作者会那么傻呢?没有吧!再怎么写 。也得迎合一下真实的历史 。不是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