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真是这样的吗?( 二 )


2.艺术上 。虚无惆怅的自我剥夺的人生感知
为此 。我们必须从原文出发不断延伸 。
全文提要
本义解释~后世引用和变体~哲学上的好物不坚牢~艺术上的好物不坚牢~总结
1.本义解释
白居易的《简简吟》原为“大都好物不坚牢 。彩云易散琉璃脆 。”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真是这样的吗?】原文如下:
苏家小女名简简 。芙蓉花腮柳叶眼 。
十一把镜学点妆 。十二抽针能绣裳 。
十三行坐事调品 。不肯迷头白地藏 。
玲珑云髻生菜样 。飘摇风袖蔷薇香 。
殊姿异态不可状 。忽忽转动如有光 。
二月繁霜杀桃李 。明年欲嫁今年死 。
丈人阿母勿悲啼 。此女不是凡夫妻 。
恐是天仙谪人世 。只合人间十三岁 。
大都好物不坚牢 。彩云易散琉璃脆 。
其中最后一句集中体现少女的过早夭折 。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红颜易碎 。世事无常 。越是美好的东西越是容易很快逝去的无奈之情 。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真是这样的吗?

文章插图
后逐步变体为“世间好物不坚牢 。彩云易散琉璃脆 。”主要体现在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出现过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 。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 。我们一生坎坷 。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 。但老病相催 。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一九九七年 。阿瑗去世 。一九九八年岁未 。钟书去世 。我三人就此失散了 。就这么轻易失散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 。彩云易散琉璃脆” 。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
金瓶梅出现过一次
《金瓶梅》第二十六回“来旺儿递解徐州 。宋蕙莲含羞自缢” 。潘金莲挑唆孙雪娥羞辱宋蕙莲 。宋蕙莲含羞自缢后 。作者感慨道:“世间好物不坚牢 。彩云易散琉璃脆” 。对那个美丽而又不幸的灵魂充满了同情 。
我们集中发现 。其中有对于人生命运无常叹息 。也有对于悲剧命运的惋惜 。也有对于这个世界运行法则的自我认识 。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真是这样的吗?

文章插图
世间好物也好 。世间坏物也好 。放入哲学的研究范畴里面 。就是运动变化的规律 。
美好的或者邪恶的 。终究属于人类社会的评判标准 。甚至更多时候 。美善的好物符合了是符合人的同情和认同而非世界的变化规律 。
《赤壁赋》就有万物渺小短暂逝去的必然悲叹: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
万物更迭 。如果用一种豁达的态度看待就是: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
美好的事 。即将逝去和得到的欢欣 。却不能被执念本身篡夺了内心的掌控 。
自然有属于自己的主宰 。无穷的景色和丰富人生阅历赋予我们 。既然享受过了 。就尊重其逝去的必然 。最重要不是感恩回馈之快活吗?平和的心态 。不喜不悲 。善恶流逝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真是这样的吗?

文章插图
我们的这个宇宙还是不停歇地运转 。
4.世间好物不坚牢 的背后审美艺术
世间好物不坚牢 。还有后半句“彩云易逝琉璃脆” 。
上升到悲剧艺术的层面就是
美好的事物终将逝去 。人生的历程便是在“握不住和即将逝去”之间不断循环 。
这里我们有必要从李商隐的《无题》入手 。更深入探索世间好物不坚牢的深层悲剧艺术 。
其中最后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成为千古传唱 。
李商隐的悲剧人生对于我们理解“世间好物不坚牢”有更重要的意义 。
在人生总结面前 。他的天鹅之歌充满了悲伤 。那种感伤弱者命运的无奈 。那种迷离恍惚的幽梦 。那种浪漫凄美的绝望 。
美好的事物不断在手中逝去 。这是怎么样的感受?
眼前当下的美好必然会逝去 。必然会失落 。必然会幻灭 。如果你还保持一个执着和眷恋的心 。那么最后得到的只是惆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