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专家提议不要看畅销书,要看源头上的书!那什么书是畅销书,哪些书是源头上的书?


艺术大师达·芬奇曾说过:“谁能到泉源去汲水 。谁就不会从水壶里取点水喝 。” 其实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起源 。书也不例外 。

很多专家提议不要看畅销书,要看源头上的书!那什么书是畅销书,哪些书是源头上的书?

文章插图
只有读源头书 。才不算白读!
“源头书”VS“畅销书”
举个例子来解释“源头书”和“畅销书” 。
我的一个朋友非常喜欢成甲的《好好学习》和《好好思考》 。无数次向我推荐 。有次 。我问她这两本书的观点来自哪里 。她说是查理·芒格 。我就很奇怪地问她为什么不直接读《穷查理宝典》、《穷理查年鉴》呢?
很多专家提议不要看畅销书,要看源头上的书!那什么书是畅销书,哪些书是源头上的书?

文章插图
简单说来 。畅销书大部分都是总结、重复前人的思想 。算不上自己创造;而源头书都是打上原创标签 。都称得上是经典著作 。像先前朋友推崇的成甲的书就属于畅销书 。书里的观点都来自于查理·芒格 。而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 。就属于源头书 。
正如达·芬奇说的:“谁能到泉源去汲水 。谁就不会从水壶里取点水喝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起源 。书也不例外 。
为什么要选择读“源头书”?
1912年 。陈寅恪在拜访史学大师夏曾佑先生时 。夏先生很认真地说自己没有书可读了 。当时 。陈寅恪以为不过是玩笑而已 。直到几十年后 。他才明白夏先生的意思 。原来好书真的是会读完的 。
陈寅恪说:“中国真正的原籍经典(原典)也只不过一百多部 。其余的书都是在这些书的基础上互为引述参照而已 。”
一般 。每个领域的源头书只有三到五本 。有的甚至只有一本 。而其他书基本都是从它们延伸开去的 。形成了二手、三手乃至四五手的书籍 。
很多专家提议不要看畅销书,要看源头上的书!那什么书是畅销书,哪些书是源头上的书?

文章插图
一般来说 。只要我们读了源头书 。其他书就不需要再读了 。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
“读书一定要读50年以上的 。只有经过时间检验的书才值得我们花时间阅读 。”
其实 。何需50年 。只要10年甚至5年 。就能看出来了 。
试想下:5年前 。畅销书排行榜前10名到今天深受好评的还有多少?我们曾经热追的畅销书 。又有几本至今还有印象?
人的一生并不长 。真正用来阅读的时间其实很有限 。与其从良莠不齐的畅销书中费力去挑选 。不如直接选择经典著作 。
要知道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 。历尽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仍然流传 。必有其穿透灵魂的价值 。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我说一下我的看法 。
专家说让多看源头书 。少看畅销书 。我不这么认为 。萝卜青菜 。各有所爱 。书籍对每个人的作用是不同的 。如果所要表达的道理一致 。阳春白雪 。和下里巴人也没什么区别不是吗?
畅销书 。我认为畅销书有这么几个类别特点 。
1.多是现在社会流行的东西被网络作家或者文艺达人写作 。素材多且不重复 。包含上天入地的所有生活物件 。都可以写一下 。受众很广 。很多书中观点能引起众人的共鸣 。让读者自己就不自觉的去想读下去 。从学校学生到耄耋的老人他们都有自己喜欢的领域 。喜欢的事物 。所以畅销书涵盖的人群很广 。
2.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 。畅销书 。顾名思义 。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让最多的人能够知晓阅读 。形象比喻 。如闪电一般 。传播的力度是普通书籍不能比拟的 。
3.不能持久 。也就不能成为经典 。畅销书 。有畅销的时候就走停滞的时候 。这就是时效性 。一旦人群对作者所写的书籍中的事情失去了兴趣 。这本书的生命力也就完结了 。也如闪电一般 。照亮大地 。一秒钟以后又陷入沉寂和黑暗 。
源头书
饮水思源 。叶落归根 。落其实者思其树 。所有文学的创作都离不开 。两类 。
1.思想 。我们现在所有文学 。艺术 。都源于我们的思想 。我们的思想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源头书 。这也就要求我们 。不能人云亦云 。而畅销书 。大部分都是我们在追寻别的作者的思想 。就如同轨道上的火车 。不能随意变道 。思想这个东西非常重要 。自己通过自己的途径得到的思想才是最为深刻最为宝贵的 。
2.源头书 。一部书有读后感 。一部电影有观后感 。小马过河 。这个成语形象而生动 。源头书 。正是撇去所有附着的东西 。追寻最本质最根本的经典书籍 。举个例子 。大家都说王明阳 。可是有几个人读过他的原著 。我也没读过 。还有研究八卦易经 。就不要去研究作者不是老子的书 。研究奇门遁甲 。就去找作者是诸葛亮的 。大体就是这个意思 。你们应该能理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