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高兴呢?原来有一不成文“规定”?( 三 )


由此可见 。古代的科举考试 。并不比现在的高考“独木桥”轻松 。甚至还要更难 。
即便古代的科举考试苦难重重 。但这依然是众多寒门学子 。跻身仕途的重要途径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样的目标 。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学子们勤奋苦读 。金榜题名 。
成功入围殿试并及第的考生 。都被称为“天子门生” 。但即便是“天子门生” 。还是要根据考试成绩进行排名 。然后由朝廷发布金榜 。
金榜分为三甲 。一甲三人 。分别称为进士一甲第一名、进士一甲第二名、进士一甲第三名 。合称为三鼎甲 。
二甲若干 。二甲第一名称传胪 。赐进士出身 。
三甲若干 。赐同进士出身 。统称为进士 。
不过在最初的金榜上 。并没有状元、榜眼、探花之称 。

古代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高兴呢?原来有一不成文“规定”?

文章插图
(影视中的状元)
状元最初叫做“状头” 。这源于唐朝的科举考试 。在殿试结束后 。主考官会把被录取学子的名单递交到门下省 。然后再由门下省的官员具奏禀报皇上 。凡是在考试中位居第一名的考生名字会被放在最前面 。因此称为“状头” 。
当然 。也许“状头”这一称呼不太高雅 。其后便用“状元”代替了 。也称作“殿元”或“鼎元” 。
榜眼的称呼较状元稍晚 。大概开始于北宋时期 。初时第二名和第三名都被称为榜眼 。意取二、三名分立于状元的两侧 。如同两只眼睛 。故称榜眼 。
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状元榜眼探花》中记载:“北宋时第三人亦呼为榜眼 。盖眼必有二 。故第二、第三人皆谓之榜眼 。其后以第三人为探花 。遂专以第二人为榜眼耳 。”
“探花”一词 。最早出现在唐朝 。但和科举及第的名次毫无关系 。只是一种戏称 。
唐朝科举放榜的时间 。恰逢每年的春季 。整个长安城百花齐放 。春意盎然 。也正是杏花怒放的时节 。金榜题名的进士们 。在兴高采烈之余 。会相互邀约在一起 。举行一场盛大的宴游活动 。称为“杏园宴”或“杏园探花宴” 。
古代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高兴呢?原来有一不成文“规定”?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在这场欢快的聚会中 。新科进士们 。会挑选两名俊朗年少的进士 。担任“探花使” 。他们骑上高头大马 。遍游长安的大小花园 。采摘园子里的时令鲜花 。
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就是对“探花使”这一让人羡慕角色的入神刻画 。
采到鲜花的“探花使”会返回琼林苑 。用诗词和鲜花迎接状元 。当然 。如果两位探花使没能先于他人采到牡丹、芍药等名花 。就要受罚 。
这个过程被唐人李淖记载在了《秦中岁时记》里:“进士杏园初宴 。谓之探花宴 。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 。遍游名园 。若他人先折花 。二使者被罚 。”
也就是说 。唐朝的“探花”是一榜进士中最为年少和俊美的两人 。和殿试中所取得的名次没有丝毫的关系 。
“探花”正式指代进士第三名 。应该是在南宋后期 。这个时候 。榜眼也就成为了第二名的专称 。不过 。榜眼在三鼎甲中略显尴尬 。论才气不如状元 。论相貌赶不上探花 。而探花获得者 。必定是进士中的“少俊”者 。是大家心目中名副其实的高富帅 。因此 。中探花的进士 。往往会比状元还显得高兴 。
【古代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高兴呢?原来有一不成文“规定”?】(参考资料:《《陔馀丛考·状元榜眼探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