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70年代初的农村人是怎么过年的吗?( 二 )


其他观点:

你还记得70年代初的农村人是怎么过年的吗?

文章插图
“小孩子盼过年 。大人望插田”这是农村的一句俗话 。能非常客观准确的反映七十年代农村的生活现状 。小孩子都盼着过年有新衣穿 。有好吃的吃 。而大人一想到过年就会愁眉不展 。期盼尽快春暖花开 。耕地插田 。有个好收成 。来解决家里的温饱问题 。七十年代生活异常艰难 。很多现在的年轻人永远也体会不到那时候的生活 。
七十年代生活水平
你还记得70年代初的农村人是怎么过年的吗?

文章插图
听老人说 。最困难的年代是在五六十年代 。七十年代在我们江南一带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了 。那时候是大集体 。由生产队统一派工 。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劳力状况安排干农活 。会计负责记工分 。平时可以预支现金家用 。年终盘点分红 。超支的记在账上 。结余的拿钱回家 。日常的口粮有粮折 。按照劳力、半劳力分配 。可以凭折去粮站购买 。平时的杂粮和农作物除了上缴集体 。多余的按人口平均分配 。一切商品凭票供应 。物质非常匮乏 。吃肉需要打报告批准 。一般一年也就2-3次 。一次一人不会超过一斤 。
七十年代过年场景
你还记得70年代初的农村人是怎么过年的吗?

文章插图
有新衣服穿
平日里在农村 。老大的衣服老二穿 。老二的衣服老三穿 。过年的时候 。大人会提前用布票去供销社买布 。预约队上的裁缝到家里做衣服 。鞋子一般是由母亲晚上熬夜缝制的 。所以不管怎么苦 。在我的记忆里 。每年母亲都会让孩子们一年一新 。从头到脚 。所以从小就期盼过年能穿新衣服 。
有零食吃
平时队里分的 。家里自留地种的花生、蚕豆、玉米等等 。都会储存起来 。到了过年的时候 。都会拿出来炒制 。还会熬糖、炒冻米、磨豆糯米、买一些糖果什么的 。哈 。一旦过年 。农村的孩子们就可以解馋了 。但那时候年货少 。孩子多 。正月还没过完 。早就吃空了 。只好再盼下一个年了 。
有荤菜吃
那时候虽然苦 。过年鸡鸭鱼肉一般还是要备齐的 。只是数量有限 。而且吃起来还有讲究 。比喻鱼一般煮两碗 。一碗过年可以吃 。一碗需要过完十五才能吃了 。那叫完年;鸡腿是来客时的面子摆设 。摆在客人面食的碗面上 。客人也是心照不宣的不会动筷子 。隔天再来客 。还是那鸡腿放上面 。来客依旧不会动它 。走亲戚时 。大人也会一再叮咛不能吃鸡腿 。真的来了贵客 。主人真心让你吃 。会将鸡腿捣碎 。这样下一次做不成“摆设”了 。意思是可以吃了 。直到过完元宵 。这些鸡鸭鱼肉就都可以吃了 。
总之 。七十年代的生活真的想起来都很心酸 。孩子们不容易 。大人们更不容易 。由此 。大家也都需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社会稳定局面和改革开放成果 。使得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 。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和工作 。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
你还记得70年代初的农村人是怎么过年的吗?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