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在春分后,穷人愁上头”,俗语农谚预测年景,啥说法?


“社在春分前 。必定是丰年;社在春分后 。穷人愁上头” 。今年社日是在春分前还是在春分后?
告别了相对暖和的冬末春初 。惊蛰节气也接近了尾声 。多地也下起了小雨 。给干旱的春季带来少于滋润 。三月上旬的温度 。像长江以南的地区犹如到了夏天 。还是非常炎热的 。不过 。随着大气当中积存的热量 。遇上北方来的冷空气 。这两股势力一交锋 。就要产生极端的强对流天气 。就容易出现倒春寒天气 。农民朋友要做好防冻害措施 。以免造成减产 。
到了春分 。春天也就过了一半了 。春天的气息更浓了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四个节气 。今年的春分是在公历3月20号交节 。老话说“春分者 。阴阳相伴也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不仅把春季的90天平分了 。还把一天24小时白天和晚上也平分了 。白天和晚上等长了 。所以 。“春分” 。此时 。位于黄经0度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昼夜平分 。从这天开始 。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 。北方天气越来越暖和 。白天也越来越长 。

“社在春分后,穷人愁上头”,俗语农谚预测年景,啥说法?

文章插图
古人把“春分”分为三候:初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意思是说 。到了春分以后 。燕子要从南方飞回来了 。下雨的时候 。天空中也会打雷并发出闪电 。
农谚说“春分麦起身 。肥水要紧跟” 。这个时候我们要给小麦浇返青水 。追施返青肥 。江南和沿长江一带 。由于北方的冷空气与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相遇 。会出现春季连阴雨 。容易引发“倒春寒” 。农民朋友要格外注意 。发生冻害 。要即使追施尿素或者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来补救 。
春分不仅是咱们国家的农历节气 。还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并且延续了三千多年 。而二十四节气是在一千多年前传入日本 。有的节气被列入日本的法定节日 。“春分”是当代日本的公共假日 。在越南的传统历法中 。也保留了大部分“二十四节气” 。所以 。你看我们古人发明的节气 。那么多国家也在用 。并且非常重视 。到了我们这一代 。可别给弄丢了!
“社在春分后,穷人愁上头”,俗语农谚预测年景,啥说法?

文章插图
春分对古人来说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中结合天气变化总结出很多农谚流传下来 。虽然 。气候已经大不相同了 。也不是十分准确了 。但还是能够给予我们参考的 。
关于春分的农谚:“春分有雨到清明 。清明下雨无路行”、“春分无雨到清明”、“春分雨不歇 。清明前后有好天”、“春分阴雨天 。春季雨不歇”、“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无雨划耕田”、“春分有雨是丰年”、“春分不暖 。秋分不凉”、“春分不冷清明冷”、“春分前冷 。春分后暖;春分前暖 。春分后冷”、“春分西风多阴雨”、“春分刮大风 。刮到四月中”、“春分大风夏至雨”、“春分南风 。先雨后旱”、“春分早报西南风 。台风虫害有一宗”等等 。这些农谚不同于文人写的诗词 。是非常接地气并且容易记忆的 。是古代农民长期记录天气结合节气总结出来的 。您认为这些都有道理吗?
俗语农谚“社在春分后 。穷人愁上头” 。是什么意思呢?
社指的是“社日” 。是古代汉人春季祭祀“土地爷”的日子 。每年的时间不固定 。最早出现在秦朝 。到了宋朝的时候规定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 。
古人在长期的劳作中发现“春社日”这天是春耕劳作的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所以 。古人把春分在“春社日”的前后来判断当年的物候和气候的变化 。
“社在春分前 。必定是丰年;社在春分后 。穷人愁上头” 。就是古人根据春社日在春分前后来判断当年的年景的 。古人认为“春社日”出现的时间不同 。对农业生产 。粮食产量是有影响的 。
今年立春是公历2月4日 。立春后的第一个“戊日”是“戊子日 。第个戊日是2月14日 。而第五个“戊日”是公历的3月16日 。也就是农历的二月十四 。而今年“春分”节气是在公历3月20日 。也就是说今年是“社在春分前”了 。
按照古人的经验 。“社在春分前 。必定是丰年” 。意思是说春社日在“春分”节气以前 。那么今年一定是个大丰收的好年景 。反之 。“社在春分后 。穷人愁上头” 。预示年景不好 。农作物会欠收 。穷人会因为粮食减产 。没有粮食吃而发愁 。
春分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春分祭日 。秋分祭月 。乃国之大典” 。说明春分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祭祀的日子 。主要是祭祀“大明神” 。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太阳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