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内存分布 go内存布局( 二 )


图解go-内存对齐
doc-pdf
Go语言中恰到好处的内存对齐 在开始之前 , 希望你计算一下Part1共占用的大小是多少呢?
输出结果:
这么一算,Part1这一个结构体的占用内存大小为 1+4+1+8+1 = 15 个字节 。相信有的小伙伴是这么算的 , 看上去也没什么毛病
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实际调用看看,如下:
输出结果:
最终输出为占用 32 个字节 。这与前面所预期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这充分地说明了先前的计算方式是错误的 。为什么呢?
在这里要提到 “内存对齐” 这一概念,才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去计算,接下来我们详细的讲讲它是什么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认为内存读取 , 就是一个简单的字节数组摆放
上图表示一个坑一个萝卜的内存读取方式 。但实际上 CPU 并不会以一个一个字节去读取和写入内存 。相反 CPU 读取内存是 一块一块读取 的,块的大小可以为 2、4、6、8、16 字节等大小 。块大小我们称其为 内存访问粒度。如下图:
在样例中,假设访问粒度为 4 。CPU 是以每 4 个字节大小的访问粒度去读取和写入内存的 。这才是正确的姿势
另外作为一个工程师,你也很有必要学习这块知识点哦 :)
在上图中,假设从 Index 1 开始读取,将会出现很崩溃的问题 。因为它的内存访问边界是不对齐的 。因此 CPU 会做一些额外的处理工作 。如下:
从上述流程可得出,不做 “内存对齐” 是一件有点 "麻烦" 的事 。因为它会增加许多耗费时间的动作
而假设做了内存对齐,从 Index 0 开始读取 4 个字节 , 只需要读取一次,也不需要额外的运算 。这显然高效很多,是标准的 空间换时间 做法
在不同平台上的编译器都有自己默认的 “对齐系数” , 可通过预编译命令#pragma pack(n)进行变更,n 就是代指 “对齐系数” 。一般来讲,我们常用的平台的系数如下:
另外要注意,不同硬件平台占用的大小和对齐值都可能是不一样的 。因此本文的值不是唯一的,调试的时候需按本机的实际情况考虑
输出结果:
在 Go 中可以调用unsafe.Alignof来返回相应类型的对齐系数 。通过观察输出结果,可得知基本都是2^n ,最大也不会超过 8 。这是因为我手提(64 位)编译器默认对齐系数是 8,因此最大值不会超过这个数
在上小节中 , 提到了结构体中的成员变量要做字节对齐 。那么想当然身为最终结果的结构体,也是需要做字节对齐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它” 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 影响了 “预期” 结果
在每个成员变量进行对齐后,根据规则 2,整个结构体本身也要进行字节对齐,因为可发现它可能并不是2^n ,不是偶数倍 。显然不符合对齐的规则
根据规则 2,可得出对齐值为 8 。现在的偏移量为 25,不是 8 的整倍数 。因此确定偏移量为 32 。对结构体进行对齐
Part1 内存布局:axxx|bbbb|cxxx|xxxx|dddd|dddd|exxx|xxxx
通过本节的分析 , 可得知先前的 “推算” 为什么错误?
是因为实际内存管理并非 “一个萝卜一个坑” 的思想 。而是一块一块 。通过空间换时间(效率)的思想来完成这块读取、写入 。另外也需要兼顾不同平台的内存操作情况
在上一小节,可得知根据成员变量的类型不同,其结构体的内存会产生对齐等动作 。那假设字段顺序不同,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
输出结果:
通过结果可以惊喜的发现,只是 “简单” 对成员变量的字段顺序进行改变 , 就改变了结构体占用大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