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汤浓度与浸泡时间有关

置茶量多或者是浸泡时间加长可以使茶汤更为浓厚,但是两者所产生的浓厚状况不一样:
置茶量多,对于茶叶内容物的萃取,是从茶叶表层到内部一层一层慢慢来,分多阶段进行;浸泡时间加长,每一泡萃取的层次比较多,但是冲泡次数缩短 。
浸泡时间长,茶汤较为浓稠 , 但是也容易出现苦味 。苦味如果不会慢慢转为甘甜时,尽量将冲泡时间缩短 。
在茶壶注入沸水时 , 茶叶内容物快速溶解出 。在茶水倒出之后,纵使尽力将茶汤倒干 , 茶叶表层仍旧存有一层水膜 。所以还是在冲泡状态 , 只不过萃取速度比较缓慢 。一般而言 , 不耐久浸的茶叶,应尽量将茶汤倒干 , 但动作不宜太粗鲁 。需要久浸的茶叶 , 通常需要在茶壶内留一点水,例如发酵度够高的潽洱茶 。
为了使冲泡时间较为精确 , 可以使用定时器 。但是使用定时器有点不雅,可以利用其它动作来计时(例如烫杯) , 但也不能太明显 , 显得做作更为不雅 。有时看到执壶者在把玩其它物品,可能就是在拿捏冲泡时间 。
历史上遗留下来许多传统造型的紫砂壶,例如石桃、井栏、僧帽、掇球、茄段、孤菱、梅椿、仿古等等,乃是经过年代的冲刷 , 遗留下的仅存的优秀作品,拿今天的眼光看,仍然在闪烁发光 。现在许多艺人在临?。彩且蝗艘桓鲅?,各不相同 。譬如石桃壶,据不完全统计,就有一百多种,原因就是古今的艺人们,都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进去了他们的作品之中 。说起“形”,人们常把它与紫砂壶艺的流派相并提,认为紫砂壶流派分“筋囊”、“花货”、“光货”等,其实,这是极无分析的办法 。
道理很简单,就如戏剧表演家的流派分类 , 不能以他演什么戏而定 , 而应以他在戏剧表演中追求趣味 。艺术家在他们的艺术生涯中,一旦艺术成熟,必然形成他的个人风格,几个相差无几的个人风格凑在一起,就成了流派 。艺术讲究的是感觉 。
一把紫砂壶造型的优劣 , 全凭个人的感觉 , 作壶的讲“等样”、“等势”就是造型学讲的“均衡” 。讲许多的高深的理论,很可能越讲越讲不清 。不是有句俗语:“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吗?艺术上的感觉,全靠心声的共鸣,心灵的理解,即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
三是“工”:中国艺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例如京剧的舞蹈动作,与国画的大写意,是属于豪放之列;京剧唱段与国画工笔,则属于严谨之列;而紫砂壶成型技法 , 乃与京剧唱段、国画工笔技法,有着同工异曲之妙 , 也是十分严谨的 。
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待的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待清楚 。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 , 都不能有半点含糊 。否则,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壶 。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 。这也是“工”的要求 。
【茶汤浓度与浸泡时间有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