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铁锁

金铁锁《全国中草药汇编》:金铁锁拼音Jīn Tiě Suǒ
别名独钉子、独定子、昆明沙参、金丝矮陀陀、对叶七、白马分鬃、独鹿角姜、百步穿杨、穿石甲、蜈蚣七[云南]
来源石竹科金铁锁属植物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 C. Wu et C. Y. Wu , 以根入药 。秋冬挖根,刮去外皮,晒干备用 。
性味辛,温 。有毒 。
【金铁锁】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散瘀止痛 。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胃痛;外用治创伤出血 。
用法用量3~5分,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研粉敷患处 。
注意孕妇忌服 。
备注(1)本品有毒,内服慎用 。中毒症状为咽喉不适 , 呼吸不畅 。解救方法以甘草、红糖煎水服,或内服猪油 。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金铁锁拼音Jīn Tiě Suǒ
别名昆明沙参(《植物名实图考》),独丁子(《昆明药植调查报告》),土人参、夷方草、金丝矮坨坨(《滇南本草》整理本),独定子、蜈蚣七、对叶七、白马分鬃、麻参(《云南中草药》) 。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金铁锁的根 。秋后或春初发芽前采收,将根挖起 , 去净苗叶,泥土或除去栓皮,晒干 。
原形态多年生平卧蔓生草本 。根圆锥形 。茎柔弱,圆柱形,中空,长达32厘米 。单叶对生;卵形,先端尖,基部近圆形;上部叶较大 , 长15~22毫米,宽7~13.5毫米;下部叶较?。砂?,长约2毫米 , 阔1毫米;近于无柄 。2出聚伞花序,每一部分花序下有2苞片;花小,近于无柄,萼筒狭漏斗形 。具15棱及5齿;花冠管状钟形,花瓣5片,紫黄色,狭匙形;雄蕊5,与萼片对生 , 花丝线形,药近圆形,背着;子房倒披针形,由二心皮合成,花柱线形,2枚,柱头不明显 。果实长棒形,棱显,具宿萼 。种子1枚 , 倒卵形,褐色 。花期6~9月 。果实稍后成熟 。
生境分部生于松林、山野荒地、山坡 。分布云南、四川金沙江流域 。产于云南 。
性状干燥根长圆锥形 , 长约8~15厘米 , 直径约0.5~1.5厘米,栓皮黄棕色 , 有多数纵皱纹;已除去栓皮者,呈黄白色,可见横孔纹 。易折断,断面粉质状,维管束明显排列成黄色密集的放射状纹理 。气无 , 味辛辣,尝之刺激喉舌 。以支大者为佳 。
化学成分含氨基酸、有机酸、皂甙、三萜 。
性味苦辛,温,有毒 。
①《滇南本草》:"性大温,味辛辣 , 有小毒 。"
⑧《云南中草药》:"苦辛麻 , 大温,有毒 。"
功能主治除风湿 , 定痛,止血,祛瘀 。治风湿痹痛,胃痛,创伤出血 , 跌打损伤 。
①《滇南本草》:"食之令人多吐,专治面寒疼痛,胃气、心气疼,攻痈疮,排脓 。细末,每服五分,烧酒送下 。"
②《云南中草药》:"止血止痛,活血祛瘀 。除风湿 。治跌打损伤,创伤出血,风湿疼痛,胃痛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分;研末或浸酒 。外用:研末撒 。
注意《云南中草药》:"孕妇忌服 。"
复方治蛔虫:先服半个油煎鸡蛋 , 隔半小时,再服金铁锁粉末二分及剩余的半个油煎鸡蛋 。(《云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金铁锁拼音Jīn Tiě Suǒ
别名昆明沙参、独丁子、金丝矮陀陀、独定子、蜈蚣七、对叶七、白马分鬃、麻参、夜翻草、独根、白暗消、小麻药、独脚暗消、小马桑、巴地蜈蚣、独鹿角姜、百步穿杨、安石甲、爬地蜈蚣、异翻叶、铃地草根、象牙七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金铁锁的根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C. Wu etC.Y.Wu
采收和储藏:秋后或春初发芽前采挖根部 , 去净苗叶、泥土或除去栓皮,晒干 。
原形态多年生匍匐草本,长30-50cm 。根粗壮 , 多单生,长圆锥形 , 肉质,外皮棕黄色 。茎柔弱,绿色或带紫绿色,有毛 。单叶对生;几无柄;叶片卵形 , 长1.5-2.5cm , 宽0.5-1.2cm,先端渐尖 , 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全缘,上面疏生细柔毛,下面仅沿中脉有柔毛 。三歧聚伞花序顶生,有头状腺毛;着筒窄漏斗形,有15条棱线及头状腺毛,萼齿5;花瓣5,狭匙形 , 光瑞截形至近圆形,紫堇色;雄蕊5,与萼片对生,伸出花外;子房上位,花柱2,丝形 。蒴果长棒状,有种子1颗 。种子长倒卵形,褐色,扁平 。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图1)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100m的向阳岩石坡地或石缝中 。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及云南、西藏等地 。
性状性状鉴别 根长圆锥形,挺直或略扭曲,长8-15cm,直径0.5-1.5cm 。表面黄棕色 , 有多数纵皱纹及横皮孔纹,除去栓皮后内面黄白色,易折断,断面粉性 , 具黄色密集的放射状纹理 。气微,味辛辣,有刺喉感 。
以粗壮、质坚、断面粉质 , 有黄色菊花心者为佳 。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黄棕色 。①导管多为网纹,亦可见螺纹或孔纹,直径15-40μm,其内有时见黄棕色块状物 。②淀粉粒扁卵形,单粒或复粒;单粒的直径6-12μm 。③有油滴而无草酸钙簇晶 。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5g于烧瓶中,加入20ml水,煮沸10min,放冷,滤过,取滤液4ml于试管中,再加0.5ml冰醋酸,振摇呈黄色冻状物,在紫外光下显乳蓝色荧光 。
化学成分根含三萜皂甙元:刺叶丝石竹酸(gypsogenicacid) , 棉根皂甙元(gypsogenin),表棉根皂甙元(epigypsogenin) , 16-表皂皮酸(16-epiquillaic acid),16-表皂皮酸甲酯(methyl-16-epiquillate) , 35-羟基-28-去甲齐墩果-12,17-二烯-23-醛(3β-hydroxy-28-nor-olea-12,17-dien-23-al)[1],3β-羟某-27-去甲齐墩果-12,14-二烯-28-酸(3β-hydroxy-27-norlean-12,14-dien-28-oicacid)[2];三萜皂甙:3α,16α-二羟基-12-齐墩果烯-23 , 28-二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3α,16α-dihydroxy-12-oleanen-23,28-dioic acid-D-gluc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3α,16α-二羟基-12-齐墩果烯-23,28-二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3)〕-β-D-吡喃葡萄糖甙
性味苦;辛;性温;小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散瘀定痛;止血;消痈排脓 。主跌打损伤;风湿痛;胃痛;痈疽疮疖;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6~1.5g;或研末;或浸酒 。外用:适量,研末撒 。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食之令人多吐,专治面寒疼痛,胃气、心气疼,攻痈疮,排脓 。细末,每服五分,烧酒送下 。
2.《云南中草药》:止血止痛 , 活血祛瘀 , 除风湿 。治跌打损伤 , 创伤出血,风湿疼痛,胃痛
摘录《中华本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