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a7s转接佳能镜头 a7s转接佳能镜头

1. 索尼a7s转接佳能镜头唯卓的还行,600块 。好的也有 , metabones佳能ef转索尼nex(e)自动对焦转接环 a7r/a7r2/s/m2 4代 ,价格2900左右 。
2. 索尼a7转接手动镜头使用方法索尼a7s3全画幅模式与半画幅切换方式有两种,一是当其接用半画幅镜头时自动切换为APS-C模式,二是可以从菜单中进入,把画幅手动切换为APS-C模式,这两种方式得到的画幅都要除以等效系数1.5 。
3. a7s3转接佳能镜头首先,在像素方面 , A7M4 是 3300 万像素,这意味着其传感器是全新的,能提供更精细的画面 。除了传感器提升外,处理芯片也从 Bionz X 提升为 A7S3 首次出现的 Bionz XR,按照索尼的说法,Bionz XR 是 Bionz X 的 8 倍性能 。
两款相机的连拍速度都是每秒 10 ?。?此时的 raw 图格式为 12-bit 有损 raw 。
其次,在自动对焦系统方面,A7M4 采用了最新版本的实时跟焦技术,可以识别更多的主体类型,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得知和 A7M3 相比,A7M4 的改进力度 。
第三点 , 可能是许多人看重的视频能力方面,A7M3 可以从其传感器的整个 6,000 像素宽度拍摄 4K/24 或从 1.2 倍裁剪区域拍摄 4K/30,两者都是 8 位精度 。
A7M4 可以从其传感器的 7,000 像素宽度拍摄高达 30p 的 4K,从 APS-C 裁剪区域拍摄 4K/60,所有模式都为 10 位精度 。更高的精度有利于后期处理以及拍摄 HDR 素材 。
A7M4 提供了名为焦平映射图的功能 , 让您可以快速预览对焦位置和景深 。A7M4 还提供了对焦呼吸效应补偿功能,但是需要配合索尼的原厂镜头才能实现 。相比之下,尼康 Z 系统的绝大部分原生镜头都在呼吸效应上做得更出色 , 所以...
A7M4 在视频对焦能力上也有很大的改进,例如你可以设置快速或者慢速推焦 。
第四点 , 在屏幕方面 A7M4 的屏幕从之前 A7M3 的 4:3 640x480 升级为 3:2 720x480,更适合视频拍摄和回看 。A7M4 的屏幕可以旋转和外翻,但是角度有限不支持面向被拍摄者 。
总括而言 , A7M4 在性能和可用性方面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它缺乏一些非升级不可的理由,所以如果你的业务用 A7M3 就完全可以满足的话,那不妨做一下等等党,看看索尼是否会有更新固件作改进,或者不妨看看明年尼康方面的 Z 9 下沉机型 Z6 III/Z7III 的表现,相信届时即使不换门,价格也会有更多的松动空间 。
4. a7r转接佳能镜头佳能EOS R vs 索尼A7M3
如今全画幅微单井喷式爆发,第一批上市产品中,尼康选择了点对点对标索尼A7RM3,而佳能EOS R在价格上对应索尼A7M3 , 功能上则是错位竞争 。如今EOS R的RAW文件已经可以全面解码,我们就来看一下上市价格同为15000元价位的两台全画幅微单,佳能EOS R和索尼A7M3在画质与核心性能上有哪些差异 。
说到全画幅微单首先先来说下索尼 , 索尼在2013年10月份发布A7和A7R,在不到五年时间内连续更新了三代机身,在全画幅微单的机身完善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果从功能性来看,佳能EOS R采用了3030万像素 , 相机底子很像是佳能5D4 , 因此从定位上与A7M3并不一致 。索尼是低像素、高速度、中庸路线,佳能EOS R是均衡画质、偏重拍摄体验的机身定位 。但是目前国内首批EOS R上市价格,带转接环价格为15999元,与索尼A7M3的上市价格基本接近 。因此从价格上,两台相机又是价格对位竞争 。
佳能EOS R和索尼A7M3定价相似 , 对于消费者而言是针锋相对的两台相机
对于一般消费者,第一个直观感受是3030万像素vs 2400万像素 。同为全画幅微单 , 像素即决定相机定位 。佳能EOS R的像素是3030万,从现在的定义来看算是高像素机型的保底线 , 能够满足大尺寸照片的输出需求 。索尼A7M3则是传统的2400万像素,相比之下牺牲了照片的大尺寸输出能力 。这篇文章我们一开始就少说点别的,先来看一下两台相机画质对比 。
佳能EOS R和索尼A7M3高感对比
佳能EOS R和索尼A7M3高感对比(RAW)
两台相机的实际像素相差600万 , 理论上索尼高感应该更好 。但是从实际表现来看,不管是JPG直出的表现,还是RAW文件的细节保留能力 。两台相机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也就是说,索尼A7M3并没有通过牺牲像素来获得更好的画质,反倒是EOS R在高像素下还能保持优秀的画质输出 , 值得点赞 。
高感性能是一个非常模糊化的概念 , 不论是一些测试实验室用数据化测量结果,还是我们直接用图片对比,最核心的是视觉的观看体验 。从直观感受而言,佳能EOS R和索尼A7M3在拍摄时表现出的画质细节差异并不大,不论是细节保存能力,还是图片的纯净度,在现阶段的全画幅相机中都是属于第一梯队 。不过佳能能用3030万像素实现接近于2400万像素的控噪,传感器的硬实力和处理器的运算能力确实不容小觑 。
相机都不是全能的,众所周知索尼的特长是宽容度,但是在使用中EOS R的宽容度同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宽容度而言,是一直摄影圈争议比较大的话题,高宽容度在风光拍摄时毫无疑问更具优势,但是什么样的宽容度在风光拍摄时才算好,这个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概念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佳能EOS R和索尼A7M3的宽容度客观对比 。
佳能EOS R和索尼A7M3宽容度对比
图片可以看出来,佳能EOS R和索尼A7M3在-1到-3EV的曝光补偿状态下,没有任何差别 。-3EV基本是日常使用的下限,-4EV以及-5EV在普通的拍摄中基本是遇不到的,所以参考意义不大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索尼A7M3一向有优势的宽容度方面,佳能EOS R并不存在短板 。
索尼A7M3极限拍摄条件下宽容度测试
就算我们提升感光度(理论上感光度越高,宽容度越差),到ISO 1600下调整三档,实际上两台相机的宽容度水平也极为接近,细节保留以及色彩准确性都做的不错 。
在实际拍摄时,日落环境下两台相机调整宽容度,实际上我们都能够通过RAW文件得到合适的照片 。对于实拍环境中 , 调整后的图片而言 , 佳能EOS R的暗部细节和索尼A7M3的暗部细节,基本相同 。
实拍环境下,日落时分我们降低三档曝光拍摄 , 已经接近正常拍摄的常用极限
调整后我们可以看到,索尼和佳能实际上宽容度并没有太大差异
实际上我们使用EOS R拍摄了很多照片,其中包含很多大光比环境,从照片而言,佳能EOS R的宽容度是这一次笔者对EOS R最满意的地方之一,足够应对大部分风光拍摄 。
佳能EOS R单张大光比拍摄
对于风光拍摄而言,佳能EOS R在像素上比索尼A7M3要高出600万像素,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两台相机的细节表现力差异还是比较巨大 。佳能EOS R套机所采用的24-105mm是目前笔者使用的f/4套机镜头中画质最好的一颗 , 实际上在细节表现力上 , 佳能EOS R与24-105mm套机头的组合 , 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
100%放大截图对比
佳能EOS R对于风光拍摄而言,多出600万像素,配合高素质的镜头 , 可以获得更高上限的拍摄效果 。索尼2400万像素虽然足够使用,但毕竟在如今高品质镜头层出不穷的时代 , 较低的像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拍摄的上限 , 并且A7M3也并没有通过较低的像素换来更扎实的高感表现 。所以佳能EOS R是一台可进可退的相机 , 既有不错的高感画质 , 又有不错的宽容度表现 , 以摄影拍摄的角度而言,这台相机更符合大众消费者的需求 。
索尼A7M3被人们称赞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这台相机有着近似于A9的693点对焦系统,以及10fps的追焦连拍性能 。相比之下佳能EOS R更注重使用者的拍摄体验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EOS R的全像素双核对焦出现后,有关相机对焦点数量的竞争变得毫无意义,5655个对焦点随叫随到,88%的对焦覆盖面积也让拍摄变得更加轻松
佳能EOS R连拍测试
索尼A7M3连拍测试
连拍速度只是一个侧面 , 在对焦的精准度上,佳能EOS R和索尼A7M3都是相对较好的 。从我们实际拍摄而言,两台相机在追焦时都能保持95%以上的对焦成功率 。相比而言,两台相机在硬件上的差异不大 , 比较大的区别在于使用感受上 。
佳能EOS R追焦截图,准确率90%以上
索尼A7M3追焦截图,准确率同样90%以上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抓拍最重要的是效率!效率!效率!首先佳能EOS R具备全功能触控屏,而索尼A7M3则不具备 。因此在实际拍摄时,虽然索尼可以通过触控屏选择对焦点,但是更多调整依然要依靠按键进行 。佳能可以依靠触控屏任意去选择对焦点位置 , 而且更多操控都以依靠触控屏幕完成 。
佳能EOS R操控可以更多依靠屏幕
索尼触控并不好用,更多依靠背部的对焦方向拨杆快速切换对焦点
在弱光对焦上,两台相机的弱光性能表现都不错 。佳能EOS R在f/1.2光圈下实现-6EV的弱光对焦,索尼没有官方数据,一般被认为是-3EV弱光对焦性能 。在实际表现中,在我们测试的弱光环境中两台相机都能够顺利完成对焦
具体测试详见视频,100%截图两台相机弱光对焦精准度都非常出色
具体测试详见视频,100%截图两台相机弱光对焦精准度都非常出色
另外一点,两台相机的机身稳定方式不相同 。索尼A7M3具备机身防抖,而佳能EOS R则依靠镜头防抖 。现阶段机身防抖虽然是发展主流,但是镜头防抖依然有着更加好的防抖效果 。我们测试对比了两台相机搭配套机镜头的实际防抖效果,佳能24-105mm的光学效果防抖要好于索尼A7M3与24-70mm f/4的防抖效果 。
索尼这套组合是混合防抖 , 但是70mm 1/15s无法手持
佳能EOS R具备光学防抖,70mm 1/15s可以手持拍摄
从实际的对焦表现来看,佳能相机连拍速度为5fps,但是对焦稳定性、精准度和对焦速度,两台相机本没有太大差异 。从实际使用感受而言,佳能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优势 , 就是EOS R的屏幕显示对焦窗非常精准,无限远位置具有精准限位,因此我们极弱光环境下可以信赖屏幕的无限远标识,这一点索尼则做不到 。
最后我们来说下两台相机的机身和拍摄体验 。我们先从索尼说起,索尼的机身结构是经历了三代优化,但是到现在来看是优点和缺点都比较明显的机身 。索尼A7系列是现在全画幅微单中机身最小的 , 比佳能EOS R和尼康Z都要稍小一些,而且具备了背部的对焦拨杆 , 是按键最为丰富的机型 。
两台相机尺寸大?。髂嵘孕∫坏?
与索尼不同,索尼本身缺少专业级机身的设计积累 , 而佳能不缺 。因此EOS R从设计上一部分操控习惯和整体使用感受借鉴自单反相机设计,而另一方面融入了很多佳能自身关于微单的理解 。与索尼相比,佳能机身尺寸稍大,但是也带来了更好的握持感受 。EOS R相比于A7M3最大的特色是出色的屏幕感受,A7M3屏幕只是3.0英寸的92万像素点屏幕,而EOS R则是210万像素点的3.2英寸全向翻转触控屏,这对于专业用户来说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 因此使用感受上EOS R无疑是明显胜过索尼A7M3的 。
相比之下,EOS R有肩屏,有全功能触控屏,对于用户使用感受更友好
EOS R的屏幕,会让使用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于拍摄而言,A7M3的设计理念是提供强高感强抓拍的拍摄感受,因此经常被人们称为小A9 。佳能EOS R在拍摄上更加注重于拍摄体验,因此对于拍摄性能有着更多优化设计,简单来说EOS R的机身色彩倾向,和曝光控制,更加符合大众消费者的摄影感知,画面的色彩表现力和光线平衡更加出色一些 。
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 , 除了机身镜头同样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索尼FE镜头如今已经有了不错的发展,但是相比于佳能的EF镜头群还是有相当的差距 。佳能拥有更庞大的镜头群支持 , 而且全新开发的RF镜头,在卡口物理尺寸上更大,因此更容易制造大光圈且画质优秀的定焦镜头 。
佳能不仅有全新RF镜头,还有EF镜头作为支撑,镜头群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目前佳能RF镜头中,24-105mm f/4和50mm f/1.2都是画质非常出色的镜头,而且佳能还具备RF 28-70mm f/2这样的怪兽镜头,这是其他微单用户暂时无法想象的 。可以说佳能RF镜头群有着非常大的后续开发潜力,这也是佳能EOS R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
总而言之,两台全画幅微单都代表了现阶段的高水平高全画幅相机,都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日常拍摄需要 。但是相比之下,佳能EOS R对于大众消费者更加适合,是一台可以闭着眼买的相机,而且有着更丰富的镜头选择 。而索尼A7M3则是一台偏个性化的产品,更加追求速度化 , 更适合对高速连拍有需求的用户使用 。
5. sonya7转接佳能镜头比较便宜的是唯卓三代,大概700块钱 。
稍好点的有天工,约1500 。再好的是metabones,约2800元 。还有 , 爱图仕,适马 , 肯高等 建议买天工的
6. 索尼a7转接佳能镜头推荐可以 。
索尼a7m4是索尼近两年推出的一款全画幅高端微单相机 , 它可以通过转接环转接佳能EF卡口镜头,当然最好选用索尼原厂生产的转接环,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镜头的原生作用 。索尼微单相机的卡口由于其短法兰距设计,使它具备转接很多单反镜头成为可能 。
7. 索尼a7r2转接佳能镜头好对焦吗可以转接,你使用带自动对焦功能的转接环时就能实现自动对焦 。
8. 索尼a7s转接佳能镜头怎么用富士GFX100s不能转接佳能RF卡口镜头 。富士GFX100s是富士旗下的中画幅相机,有效像素达1亿像素,采用富士G卡口,而佳能rf镜头是佳能微单专用镜头,它的短法兰距使其不具备转接的物理条件,再者,全画幅微单镜头也不适合于转接到中画幅相机上 。
9. a7转接佳能最好方案索尼A7系列的微单相机可以接用佳能的镜头,但是必须要通过卡口转换适配器(转接环)来转接 。索尼A7系列微单相机使用的是E卡口 , 佳能镜头使用的是EF卡口,两者卡口不兼容 , 但是,法兰距比较短,通过转接环转接其他卡口的镜头方面比较有优势,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第三方厂家生产的EF-E转接环已经无限接近完美兼容 。
10. 索尼a7s转接佳能镜头怎么转换【索尼a7s转接佳能镜头 a7s转接佳能镜头】索尼a7m4是索尼近两年推出的一款全画幅高端微单相机,它可以通过转接环转接佳能EF卡口镜头,当然最好选用索尼原厂生产的转接环 ,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镜头的原生作用 。索尼微单相机的卡口由于其短法兰距设计,使它具备转接很多单反镜头成为可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