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单反感光度 尼康df调感光度

1. 尼康单反感光度拍摄菜单设置1.重设拍摄菜单当你把整个“拍摄菜单”里的各项设置弄得混乱不堪,想恢复到默认预设状态时,可以调整这项 。2.存储文件夹(略)3.文件命名(略)4.插槽2中存储卡的作用a.额外空间b.备份c.RAW插槽1-JPEG插槽2第1张卡中存RAW格式,第2张卡中存JPG格式 。如果以这种方式使用双卡,则第2张卡中JPG照片的尺寸可以设小些 , 反正这些JPG只是起个预览图作用 。5.图像品质建议以RAW作为照片的主要格式,可选NEF(RAW)+JPEG基本,如果觉得RAW格式麻烦,选“JPEG精细” 。6.图像尺寸设置的原则是 , 宁可在“图像尺寸”中妥协,也不要在“图像品质”中马虎 。7.图像区域默认DX画幅 。8.JPEG压缩为了保留最佳画质和更好的细节层次 , 选“最佳品质” 。9.NEF(RAW)记录“类型”里选“无损压缩”;“NEF(RAW)位深度”里选“14位” 。10.白平衡选“AUTO1自动”11.设定优化标准论坛中有高手给出的设置是这样的:标准:只设置锐度+8;自然:机内设置; 鲜艳:锐度+8、 对比度+2、色饱和+1;人像:锐度+5; 风景:锐度+6、对比度(阴天时+4、晴天时+1)、色饱和+1 。对新手来说,选“标准”为宜 。12.管理优化标准若照上述高手的设置或者按自己的标准设置好了一套方案 , 就能在这里起个名称保存了 。13.色空间默认“sRGB”.14.动态D-Lighting15.HDR(高动态范围)16.自动失真控制试情可“开启” 。17.长时间曝光降噪新手,默认 “关闭” 。18.高ISO降噪降噪效果越明显,细节清晰度就越低,建议设置为“低”或“标准” 。19.ISO感光度设定“ISO感光度”选“100”;光线弱时:“自动ISO感光度控制”选“ON开启”;“最大感光度”选“1600”;“最小快门速度”选“1/250秒” 。这样设置的结果是:光线强的时候相机用最小的ISO,以保证照片画质,当光线差(快门速度低于1/250秒)的时候 , 相机自动提高ISO,以保证正确曝光,但ISO最高不超过能忍受的1600 。20.遥控模式21.多重曝光22.间隔拍摄
自定义设定菜单a自动对焦 尼康对焦有三种模式:AF-C为连续对焦,适合拍摄运动对象;AF-S为单次对焦 , 适合拍摄静止对象;AF-A为自动模式,适合被摄主体动、静不断切换的场景中使用 。a1.AF-C优先选择要是你选用了AF-C连续对焦模式,快门释放方式有以下两种释放: 每次按下快门都可拍摄照片,有利于抢到镜头 。对焦:仅当显示对焦指示(●)时 , 方可拍摄照片,有利于把主体拍清晰 。建议选择“释放”,连续对焦本来就是为了抓机会,若选择“对焦”,可能完成对焦时被拍对象已经走开了,当然选择“释放”也得冒可能失焦的危险 。要提醒的是:连续对焦模式,半按快门对焦点都不会锁定 。a2.AF-S优先选择要是你选用了AF-S单次对焦模式,快门释放方式建议选择“对焦”选项 。单次对焦模式,半按快门都会锁定焦点,直至快门释放 。a3.锁定跟踪对焦拍照时最讨厌就是镜头前面突然走过无关的人了,好不容易对上焦,让外人这么一干扰,又得重新对焦 。这时就可以使用“锁定跟踪对焦”功能 。锁定的时间是(标准)还是(长)、(短)由你决定 , 时间选长些 , 比如“5(长)”,比较保险 。锁定跟踪对焦还有个用途,就是拍微风中抖动的花枝,锁定时间定为“5(长)”时,容易把焦点锁定在花枝上 。注意,使用这个功能的前提是拍摄主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若是拍摄移动的主体,则应该关闭这功能,以便让相机能及时跟踪主体 。a4.AF点点亮取景器里的焦点指示会不会变红色,选“自动”就行了 。a5.对焦点循环方式“循环”要比“不循环”方便,就选“循环”吧 。a6.对焦点数量51个对焦点,定位更加准确;11个对焦点,操作更加快速 。a7.内置AF辅助照明器光线不足时的辅助照明灯 。用AF-S单次对焦模式并且在自动区域AF模式下设置为“开启” , 不管对焦点在哪,它都会亮;其他自动对焦模式只有对焦点在中间的时候它才会亮 。b测光/曝光b1 ISO感光度步长值这是设置ISO值调整幅度的 。选“1/3步长”调得精细些 。b2 曝光控制EV步长这是设置光圈、快门速度调整幅度的 。调整方法同上 。b3 简易曝光补偿
2. 尼康单反调感光度尼康Z5是一款全幅无反相机,其感光度调节方式与其他相机大同小异 。在调节感光度之前,需要将相机设置为不同的工作模式,如手动、光圈优先或快门优先 。然后按下i按钮,选择感光度按钮进入菜单,用控制按钮调节感光度值 。如果感光度过高,图像会出现噪点,如果过低则会导致曝光不足 。一般建议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使用较低的感光度值,以获得更好的画质效果 。总之,调节感光度需要根据场景需要和相机表现进行适当的调整 。
3. 尼康感光度0.3,0.7什么意思所有相机都必须具备可调可选择的感光度,它是决定相片画质和感光条件作岀ev 。在胶卷相机时是胶卷决定了iso,现在数码数由cmos可选择决定 。
4. 尼康光感怎么调由于夜晚和白天的光线截然不同,而且夜晚的光线十分复杂 , 除了夜空自身的光还有城市内的各种星火,很多玩单反的朋友都对如何拍夜景很感兴趣但是也此问题十分头疼!
单反相机如何拍夜景
1.如何防止糊片:必须具备脚架,因为夜晚光线不足曝光时间较长,如果是手持的话几乎不能达到水平的效果,如果为了避免拍摄出的照片废片率,拍夜景必备脚架是基本条件 。
2.夜景光圈应用:夜景拍摄的光圈应用和白天一样,为了拍摄更清楚的成像可以用F10以上,如果为了突出主题可以使用F2.8-F5.6之间 。
3.快门应用:把相机放在云台上,弄好取景后,把相机的光圈调到想要的光圈后 , 根据相机自动调节来设置快门响应时间,一般以按下快门2-10秒左右为宜 。
4.也可以使用遥控快门进行操作 。
下面六个步骤会帮助让你拍摄美丽的夜景 。
步骤一 切换到手动曝光模式手动模式可让你有10到30秒的快门速度随意控制,通过改变光圈来整体曝光,也可以使用B门来进行更长时间的曝光 。
步骤二 设置低感光度ISO
选择最低的ISO,这样可以使您能够得到足够的快门速度慢 。
步骤三 拍摄的RAW格式
拍摄RAW文件格式,它可以让你微调数码暗房曝光和白平衡,实现高质量的图像 。
步骤四 使用降噪
开启你相机的降噪功能(大部分数码单反上都有此功能),有助于得到噪点少的图像 。
步骤五 减少震动
打开你相机的反光板预升功能,以免拍摄时,反光板引起不必要的相机震动 。
步骤六 使用快门线
使用快门线可以用助于B门的拍摄 , 也可以保持相机的稳定 。
夜拍也讲究拍摄地点
夜景拍摄还要讲究地点的选择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可以说夜晚炫目的灯光是进行夜景拍摄的前提条件 , 没有灯或灯光稀少,物体就不能表现出来 , 或表现不清楚 。有了足够的灯光 , 不仅可以使物体呈现层次,也可以使画面更加明亮和清晰 。因此,选取合适的拍摄地点是相当重要的 。
夜拍器材有些讲究
虽然任何一部数码相机都可以拍夜景,但是器材的差别最终会决定片子的效果差异 。首先要有一部提供光圈优先、快门优先功能、曝光补偿功能的数码相机 。由于四周灯光容易干扰拍片的效果甚至形成光斑 , 数码相机的遮光罩则可以轻松地解决上面的问题 , 如果没有遮光罩的话也可以临时用大一点的书或其他物体遮挡 。
此外,夜景拍摄中大部分时间都需要长时间曝光,手持拍摄基本上是不可能,因此需要使用三脚架以固定相机 。如果相机备有快门线或者遥控器的话则更易拍出清晰的片子(如果两者皆没有的话,可以尝试使用相机的自拍功能),像奥林巴斯5050随机配备这类小附件,在夜景拍摄中会大有用处 。对于新手来说,没有三脚架的时候可以因地制宜地选取路边的栏杆或者半人高的围墙作固定相机之用 。当没有任何依靠的东西时,可以尝试使用高感光值和大光圈进行手持拍摄 。
夜拍实战技巧
目前许多中高档的数码相机都提供P(自动)、A(光圈优先)、S(快门优先)、M(手动)曝光的拍摄模式,此外大多数的数码相机都提供了场景拍摄模式 , 最常见的模式就是夜景模式和微距模式两种 。对于新手来说使用有夜景拍摄模式的数码相机进行拍摄是最方便和有效的方法 。如果你的相机没有提供场景拍摄的模式,那么在拍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光圈与快门
一般情况下,除了特别需要 , 我们都喜欢使用较小的光圈值(大概F8至11左右)以增加曝光时间 。较小的光圈可以令远景与近景画面同样清晰与细致,特别是商店橱窗的霓虹灯招牌可以清晰的显示,否则霓虹灯招牌就会形成一团光 , 看起来模糊不清 。有意思的时,只要曝光时间足够长,路上的行人就不会出现在照片里(原因是人群在移动 , 在长时间曝光下,人的身影便变得不明显),而行驶在路上的汽车则会形成一道道光的影子(光圈值F7、曝光时长12秒、ISO值160) 。如果你想要以夜景中的人群为拍摄的主体,那么就得使用较大的光圈(F5.6左右,太大会使背景虚化)或者使用高感光度(ISO)来提高快门速度 。
进行准确的测光
相信拍摄夜景最令人觉得困难的地方就是测光了 。当拍摄远距离夜景时,黑色的天空会影响相机的测光读数,使拍摄出来的照片曝光过度 。此外 , 如果在拍摄时受到射灯或其他强光影响 , 某种程度上照片便会曝光不足 。大部分数码相机都备有多种测光模式 , 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测光模式 。因为不同的测光模式会直接影响照片的曝光准确度 。为了拍摄迷人的夜景,最好在拍摄时适当地做一两级曝光补偿调整 。如果使用快门优先或光圈优先模式进行拍摄时,很多时候也会出现曝光过度的现象 , 这时如何调整曝光补偿值就得由大家去多多尝试了 。
如何使用白平衡
拍摄城市夜景,设定白平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夜晚城市街道等地多是由白炽灯、荧光灯和水银灯等不同色温的人工光源混合照明的 。白平衡的不同设定会对画面色调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用自动白平衡拍摄时,由于构图的变化和光源的不同,画面色调会产生很大的变化,难以获得理想的色调,所以拍摄夜景时最好改为手动设定白平衡 。
如果在街道灯光下拍摄夜景 , 为使画面获得暖色调效果,最好把白平衡设定在阳光模式,由于阳光模式在这种光源条件下强调橙色的暖色调,画面具有童话般的梦幻气氛,比用自动白平衡拍摄的效果好得多 。
当拍摄夜景把白平衡设定为白炽灯模式时 , 白平衡会对灯光的红色调有所控制,画面成冷色调,基本能比较真实地再现夜景本来的色彩 。
同样,夜晚在街道、商店前的广场等地拍摄各种造型的灯饰时也可以把白平衡设定为阳光模式 。阳光模式能强调橙色,画面成暖色调 , 使夜晚气氛非常浓厚 。如果用白炽灯模式拍摄,它会对白炽灯的暖色有所控制,画面显得有些发白 , 缺少夜晚的气氛 。用自动白平衡模式拍摄的灯饰画面,虽然灯饰显得非常清楚,但夜晚的气氛淡薄 。
除拍摄街道夜景外,人们还经常以街道夜景为背景拍摄人物 。拍摄夜景人物首要特被注意被摄人物是处于何种光源下,根据所处光源正确设定白平衡 。一般来说,拍摄夜景人物基本把白平衡设定为阳光模式 , 尤其在冬天,画面会成暖色调 。如果设定为白炽灯模式,虽然人物肤色和衣服颜色还原都比较正常,但画面略带冷色调 。如果在电灯光源下拍摄人物设定自动白平衡时,画面会带一点红色调,同时自动白平衡还会对背景其他光源自动进行调整 , 所以整个画面的色调比较平整 。
在水银灯光线条件下拍摄夜景时白平衡宜设定为强调绿色调的白炽灯模式,画面中的天空和荧光灯等都呈现蓝色调,所以在水银灯照明光源条件下要想强调冷色调,白平衡以设定白炽灯模式,画面效果显著 。如果设定自动白平衡模式,会对水银灯的绿色调有所控制,画面略呈黄色调,缺少水银灯照明下的特有气氛 。
另外 , 夜幕降临之前为使画面获得品红色调,可把白平衡设定在荧光灯模式,画面具有浓厚的黄昏气氛 。
夜景中的对焦
由于普通数码相机对焦感应器对于低反差和低亮度的景物难以准确对焦,所以在进行夜景拍摄对焦时,尽量将对焦点对准明亮的景物上,对准焦点后再锁定焦距进行构图 。当然也可以切换到手动对焦 , 利用LCD来查看对焦的效果 。大概估计景物和相机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LCD的数值显示 , 选择合适的焦距 。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在拍摄夜景时最好避免使用闪光灯 , 这样会破坏现场的气氛,并且一般的随机闪光灯在夜景拍摄中也起不到太大作用 。想要拍出好的夜景片子 , 除了多拍之外,还要多看别人拍的片子,从中学习拍摄的技巧与方法 。
5. 尼康相机感光度设置l01【尼康单反感光度 尼康df调感光度】按下机身“MENU”按钮
选择左侧第二个“相机”图标
选择“ISO感光度设定”
选择“自动ISO感光度控制”
选择“开启”
6. 尼康相机感光度您可以查看尼康相机型号的位置取决于您所拥有的相机型号 。一般来说,尼康相机型号通常可以在相机的正面、底部、侧面或者屏幕上找到 。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查找方法:
查看相机正面:相机的型号通常印在相机的正面 , 通常在镜头旁边或机身上 。
查看相机底部:在相机底部,可能有一张贴纸 , 上面有相机型号和序列号 。
查看相机屏幕:在相机的设置或菜单中,您可以找到有关相机型号的信息 。
查看相机侧面:有些型号可能会在侧面或者铭牌上标明型号和序列号 。
如果您仍然找不到相机型号,请查看相机的用户手册或者尝试在尼康公司的网站上搜索您的相机型号 。
7. 尼康单反相机感光度设置成自动怎么设置镜头:小型室内会议摄影,首推24-70焦段 , 拉广能拍空镜拍全景,拉长能抓领导负责人特写 。
如果一定要在16-35和70-200之间做选择 , 那就16-35吧,至少能把想要的全都拍到,70-200除了拍人物特写 , 小型室内很难施展开的 。
参数:快门调节为1/125s,光圈调节到f/4左右(抓拍个人的时候可调节至2.8),ISO设置为Auto自动,让感光度随环境自由变化 。
8. 尼康感光度hi150-3000
 具体应用设置:(1)ISO设置值;一般锁定在200 , 有时候为了追求拍摄效果,也用100或者再低点的ISO 。
(2)ISO是否自动;一般不要自动,自动设置为关闭 。需要自动 , 设置在200~1600之间 。
 (3)最高ISO值;机子能到3200,但高了噪点不好控制,大侠们一般锁定在200 , 必要时在200~400~800之间波动,但很少看到用400~800的 。
 (4)最短快门时间:1/60 S 是手持的最低安全快门,上脚架、用线快门除外 。
9. 尼康单反感光度曝光为啥自动调整操作方法及步骤:打开菜单:拍摄菜单--ISO感光度设定--ISO感光度自动控制--选择OFF 。这样,就自动关掉了,你试试如何,很简单的操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