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冷不必急着戴帽子

    前几天北方冷空气南下广州 , 不少市民忙着添衣戴帽,有人却仍一身短裤T恤的清凉打扮 。虽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 , 但古往今来,也有最基本的养生原则 。在南方“乍冷还热”的秋冬之交,如何通过恰当着衣来养生防病 。
    天气转冷不用急着戴帽子
    “穿衣戴帽,养生为要 。现代人着衣不但要时尚美观,更不能忘了健康 。”那如何穿戴才能少生病甚至不生?。?
【天气转冷不必急着戴帽子】    其实宋人蒲处厚在《保生要录·论衣服门》中早有精辟的概述:“寒欲渐着,热欲渐脱 。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 。胸上至头 , 欲得稍凉 。凉不至冻,温不至燥……夫寒热平和,形神恬静,疾疹不生,寿年自永 。”说白些,就是天气转冷时衣物要渐加,转暖渐减,但必须保证肚暖、足暖;头凉、心胸凉 。当然,无论凉意或暖感都得有个度 , 不应因过凉带来冷冻感,也不要太暖令身体燥热不适……唯有凉热适度,身体和精神才会畅快清静少生病,自然也就更长寿了 。
    而在宋人之前,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的《脉法》就载道:“圣人寒头暖足,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也 。”古人将上述的养生原则简称为“凉头暖足” 。联系到当下时序的变化,“凉头”是指应让头部尽量适应自然温度的变化,不要稍微有点降温、多点凉意就马上戴帽子、包围巾,而“暖足”则要让脚经常处于温暖的状态,时下出门该是逐渐弃凉鞋、拖鞋并着袜以“祛寒就温” , 不要轻易让脚受冻 。
    寒邪最易从足部入侵人体
    “凉头暖足”到底有何道理呢?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头为诸阳之会”,人体十二经脉的六条阴经均至颈部或**为止 , 唯有六条阳经全都上升至头部,胸上至头的阳气最为充足 , 也较为耐寒 。而“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因此“寒易从脚起”,且“脚冷冷全身”,着衣时若不注意保暖,寒邪易从足部入侵,进而影响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
    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头离心脏比较近 , 身体能量和养分的供给都比较充足,人体血中氧气约1/3供给头部和大脑;而脚离心脏则比较远,身体能量和养分不能及时输送,所以脚暖一点的话能加速全身血液循环,以保证身体养分的及时供给 。
    对于婴幼儿来讲,他们不懂表达过暖或过凉,不必在乍冷还热之际穿戴得像“裹蒸粽”一样,民谚谓“若要小儿安 , 常带三分饥和寒”的经验值得重视 。
    老慢支要注意头部保暖
    专业人士指出 , “凉头暖足”是一般常理,如何把握“冷暖之度”?《素问·调经论》谓“阳虚则外寒 , 阴虚则内热”,则既要考虑气候变化,又要因人而异,或“先寒而衣”,或“先热而解”,此乃《内经》强调的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之要诀也 。
    专业人士提醒说,老弱病残者 , 可能对寒热的耐受性较差 , 则应小心调摄,不能以常人度之 。比如,老慢支患者呼吸道遇冷时易受到刺激 , 可诱发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的痉挛,造成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复发或加重,因此,要特别注意头颈部的保暖,必要时可系条轻便的围巾;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要特别注意手脚和头部的保暖,因为这种部位的血管遇冷收缩可增加心脏的负担,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和稳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