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之中药的五味

中药五味,是中医理论的一部分 。五味中的味,就是药物的滋味 。所谓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 。
辛: 口尝有麻辣或清凉感,能发散、行气(使气分流通) 。一般发汗和行气的药物 , 即解表类药物,多具有辛味,如麻黄、桂枝、葱白、生姜、白芷、薄荷等 。
甘: 就是甜的滋味,有缓和、滋补等作用 。一般能调和药性的药物及滋补性药物,大都有甘味,如甘草、人参、党参、当归、生地黄、杜仲、百合等 。
酸: 酸味 , 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一般能够止汗、止泻的药物,大都带有酸味,如乌梅、五倍子、山楂、山茱萸、金樱子等 。
苦: 苦味,有泻火(指清火气的作用)、清热、燥湿(即苦味燥性的药物能够化去湿气)、通泄等作用 。一部分清热药和泻下药,多有苦味,如大黄、黄连、黄柏、柴胡、玄参、苦参、川楝子、蒲公英、穿心莲、七叶一枝花等 。
咸: 咸味,有润下、软坚散结(能消散软化坚硬的结块)等作用 。一般能消散结块的药物和一部分润下通便的药物,带有咸味 , 如水蛭、地龙、蝼蛄、牡蛎、羚羊角、穿山甲、九香虫、白僵蚕等 。
此外,还有一种淡味 。所谓淡味 , 就是淡而无味 。淡味具有渗利的作用 。一般能够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物药,有许多是淡味的 , 如上茯苓、滑石、金钱草、垂盆草 , 其滋味甘、淡 。因为淡味的药物没有显著的滋味,所以实际上虽有辛、甘、酸、苦、咸、淡六味,习惯上仍叫做五味 。
【中医理论之中药的五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