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肫衣

鸭肫衣《中药大辞典》:鸭肫衣拼音Yā Zhūn Yī
别名鸭肫内皮(《本草求原》),鸭肫皮(《药材资料汇编》),鸭内金(《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
出处《纲目》
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砂囊的角质内壁 。将鸭杀死后,取出鸭肫 , 剖开,剥取内壁,洗净晒干 。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白鸭肉"条 。
性状干燥砂囊内壁,呈类圆形盘片状,如鸡内金而较厚,表面呈黑绿色或紫黑色,稍有皱纹 。质松,断面角质 。气腥,味微苦 。
功能主治治诸骨鲠,噎膈翻胃 。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1钱 。
复方①治诸骨鲠:鸭肫衣炙研,水服一钱,取其消导 。(《纲目》)
②治噎膈翻胃:鸭肫衣数十个 。晒干微炒,为末,每早烧酒送下六分,频服 。(《经验广集》鸭肫散)
备注本品在四川、云南及湖南等地,与鸡内金同等使用 。参见"鸡内金"条 。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鸭肫衣拼音Yā Zhūn Yī
英文名Membrane of duck gizzard
别名鸭肶胵、鸭肫内皮、鸭肫皮、鸭内金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砂囊角质内壁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as domestica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宰鸭去内脏时,摘下砂囊(鸭肫),剖开,剥取内壁,晒干或烘干 。
原形态家鸭,家禽 。嘴长而扁平,颈长 , 体扁 。翅?。惨碛鸫?。用面如舟底 。尾短,公鸭尾有卷羽4枚 。羽毛甚密,色有全白、栗壳、黑褐等不同 。公鸭颈部多黑色而有金绿色光泽,且叫声嘶哑 。脚矮 , 前3趾有蹼,后1趾略小 。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鸭喜合群 , 胆怯 。无飞翔力,善游泳 。主食谷类、蔬菜、鱼虫等 。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饲养,定型的3个类型为北京鸭、金定鸭(卵用麻鸭)、高脚鸭(卵肉兼用型) 。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呈碟形片状或破碎,厚约1.5mm,外表面暗绿色或黄棕色,内表面黄白色,皱纹粗且少,近边缘有沟纹 。质硬,断面角质 。气腥,味微苦 。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 筛去灰屑 。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消食;化积 。主食积胀满;嗳腐吞酸;噎膈翻胃;诸骨哽喉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3-6g;研末,1.5-3g 。
复方①治诸骨鲠:鸭肫衣炙研,水服一钱,取其消导 。(《纲目》)②治噎膈翻胃:鸭肶胵数十个 。晒干微炒,为末,每早烧酒送下六分,频服 。(《经验广集 》鸭肫散)
摘录《中华本草》
【鸭肫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