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命令行分区工具 linux分区操作命令

在linux中怎么分区Linux 的分区规定
1. 设备管理
在 Linux 中,每一个硬件设备都映射到一个系统的文件,对于硬盘、光驱等 IDE 或 SCSI 设备也不例外 。
Linux 把各种 IDE 设备分配了一个由 hd 前缀组成的文件;而对于各种 SCSI 设备,则分配了一个由 sd 前缀组成的文件 。例如,第一个 IDE 设备,Linux 就定义为 hda;第二个 IDE 设备就定义为 hdb;下面以此类推 。而 SCSI 设备就应该是 sda、sdb、sdc 等 。
2. 分区数量
要进行分区就必须针对每一个硬件设备进行操作,这就有可能是一块IDE硬盘或是一块SCSI硬盘 。对于每一个硬盘(IDE 或 SCSI)设备 , Linux 分配了一个 1 到 16 的序列号码 , 这就代表了这块硬盘上面的分区号码 。例如,第一个 IDE 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在 Linux 下面映射的就是 hda1,第二个分区就称作是 hda2 。对于 SCSI 硬盘则是 sda1、sdb1 等 。
3. 各分区的作用
在 Linux 中规定,每一个硬盘设备最多能有 4 个主分区(其中包含扩展分区)构成,任何一个扩展分区都要占用一个主分区号码 , 也就是在一个硬盘中,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一共最多是 4 个 。对于早期的 DOS 和 Windows(Windows 2000 以前的版本) , 系统只承认一个主分区 , 可以通过在扩展分区上增加逻辑盘符(逻辑分区)的方法,进一步地细化分区 。
主分区的作用就是计算机用来进行启动操作系统的,因此每一个操作系统的启动,或者称作是引导程序,都应该存放在主分区上 。这就是主分区和扩展分区及逻辑分区的最大区别 。我们在指定安装引导 Linux 的 bootloader 的时候,都要指定在主分区上 , 就是最好的例证 。
Linux 规定了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 1 至 16 号码中的前 4 个号码 。以第一个 IDE 硬盘为例说明,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了 hda1、hda2、hda3、hda4,而逻辑分区占用了 hda5 到 hda16 等 12 个号码 。因此,Linux 下面每一个硬盘总共最多有 16 个分区 。
对于逻辑分区,Linux 规定它们必须建立在扩展分区上(在 DOS 和 Windows 系统上也是如此规定),而不是主分区上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扩展分区能够提供更加灵活的分区模式 , 但不能用来作为操作系统的引导 。
除去上面这些各种分区的差别 , 我们就可以简单地把它们一视同仁了 。
5. 分区指标
对于每一个 Linux 分区来讲,分区的大小和分区的类型是最主要的指标 。容量的大小读者很容易理解,但是分区的类型就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了 。分区的类型规定了这个分区上面的文件系统的格式 。Linux 支持多种的文件系统格式,其中包含了我们熟悉的FAT32、FAT16、NTFS、HP-UX,以及各种 Linux 特有的 Linux Native和 Linux Swap分区类型 。在 Linux 系统中,可以通过分区类型号码来区别这些不同类型的分区 。各种类型号码在介绍Fdisk的使用方式的时候将会介绍 。
Fdisk 使用详解
下面通过介绍 Fdisk 的使用方法,来巩固上面所学到的各种关于 Linux 分区的知识 。
Fdisk 是各种 Linux 发行版本中最常用的分区工具,是被定义为 Expert 级别的分区工具,它让初学者有点望而却步 。
1. Fdisk 参数说明
运行Fdisk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如图 1 所示的欢迎界面 , 用户通过在这个界面中输入命令参数来操作Fdisk 。
图 1 Fdisk 欢迎界面
用户通过提示键入 “m” , 可以显示 Fdisk 命令各个参数的说明 。
读者可以看到 Fdisk 有很多参数,可是经常使用的就是几个,如果读者熟练掌握这几个参数就可以流畅地运用 Fdisk,对 Linux 的硬盘进行分区 。我们先简单介绍各个参数的意义,然后详细说明几个重点参数,见表 1 。
表 1 Fdisk 参数说明
用户在 Linux 中进行分区的时候,最常用的参数分别是 d、l、m、n、p、q、t、w 等 。
2.用 Fdisk 进行分区
在 Linux 分区过程,一般是先通过 p 参数来显示出硬盘分区表信息,然后根据信息确定将来的分区 。如图2所示 。
图 2 显示已有分区的
图 2 显示了分区的大小和分区的类型 。如果想完全改变硬盘的分区格式,就可以通过 d 参数一个个删除存在的硬盘分区 。例如 d1,d2 。
删除完毕 , 就可以通过 n 参数来增加新的分区 。当按下 “n” 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图 3 所示的新增分区 。
图 3 新增分区
这里要选择新建的分区类型 , 是主分区还是扩展分区;然后选择 p 或是 e 。它们的区别在上文中已经说明 。然后就是设置分区的大小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如果硬盘上有扩展分区,就只能增加逻辑分区,不能增加扩展分区了,如图 4 所示 。
图 4 新增逻辑分区
在增加分区的时候 , 其类型都是默认的 Linux Native,如果需要把其中的某些分区改变为其它类型,例如 Linux Swap 或 FAT32 等,可以通过命令 t 来改变,如图 5 。
图 5 转换分区类型
当按下 “t” 改变分区类型的时候,系统会提示要改变哪个分区 , 并且改变为什么类型(如果想知道系统所支持的分区类型,键入 l) 。图 5 表示把分区5的类型改变为 82 号 Linux 的 Swap 类型 。
Linux 所支持的分区类型号码和其对应的分区类型 , 可以参考表 2(这些信息可以用 l 命令得到) 。
表 2 分区类型对应表
改变完了分区类型 , 就可以按下 “w”,保存并且退出 。如果不想保存,那么可以选择 “q” 直接退出 。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学习,相信对于初学者来说,分区已经不再是 Linux 进阶中的绊脚石了 。
linux 系统用什么软件可以格式化分区Linux下常用的分区工具: fdisk/sfdisk:命令行工具,各种版本和环境都能使用,包含在软件包util-linux中 diskdruid:图形化分区工具,只能在安装REDHAT系统时使用 。第一步:fdisk [root@novice ~
在LINUX系统中,分区与格式化硬盘的命令是什么?Linux下常用的分区工具:
fdisk/sfdisk:命令行工具,各种版本和环境都能使用,包含在软件包util-linux中
diskdruid:图形化分区工具,只能在安装REDHAT系统时使用 。
第一步:fdisk
[root@novice ~]# fdisk -l /dev/sdb
Disk /dev/sdb: 254 MB, 254017536 bytes
8 heads, 61 sectors/track, 1016 cylinders, total 496128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Device BootStartEndBlocksIdSystem
[root@novice ~]# fdisk /dev/sdb
Command (m for help): #在输入上面的命令后会出现左边的提示,输入m就会得到一个帮助菜单 , 如下:
Command (m for help): m
Command action
atoggle a bootable flag
bedit bsd disklabel
c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ddelete a partition
l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mprint this menu
nadd a new partition
o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
p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q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s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
t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
u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
v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
w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x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
#help虽然是英文的 , 可都很简单,在这里不再解释 。
#现在,我们正式开始分区的操作:
Command (m for help): n #新建分区
Command action
eextended
pprimary partition (1-4)
#e/p分别对应扩展分区 /主分区;我们先分四个主分区,每个50M;然后再来增加主分区或扩展分区,看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嘿嘿 。
p#分区类型为主分区
Partition number (1-4, default 1): 1#分区号 , 在这里我们依次选择1、2、3、4
First sector (2048-496127, default 2048):#指定分区的起始扇区,一般默认,按enter键即可 。
Last sector,sectors orsize{K,M,G} (2048-496127, default 496127):50M#指定分区的终止扇区 , 根据前面的提示我们可以做出相应的选择 sectors 或size{K,M,G}
Command (m for help): p#用p打印出已建好的分区列表
Disk /dev/sdb: 254 MB, 254017536 bytes
8 heads, 61 sectors/track, 1016 cylinders, total 496128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Device BootStartEndBlocksIdSystem
/dev/sdb120481044475120083Linux
#剩下的三个分区的建立操作同上
#分好四个主分区后的情况如下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b: 254 MB, 254017536 bytes
8 heads, 61 sectors/track, 1016 cylinders, total 496128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Device BootStartEndBlocksIdSystem
/dev/sdb120481044475120083Linux
/dev/sdb21044482068475120083Linux
/dev/sdb32068483092475120083Linux
/dev/sdb43092483092982583Linux
#已经建好四个主分区啦,现在我们来看看如果再建主分区或是扩展分区的话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Command (m for help): n
You must delete some partition and add an extended partition first
#看到了吧 , 不能再建分区啦!要再建分区的话必须删除some分区,再新建一个扩展分区才行 。
#现在,我们删掉一个主分区,来新建扩展分区
Command (m for help): d#删除分区
Partition number (1-4): 4#选择要删除分区的分区号,我们选第四个
Command (m for help): p#打印,如下,四个分区变成了三个!
Disk /dev/sdb: 254 MB, 254017536 bytes
8 heads, 61 sectors/track, 1016 cylinders, total 496128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Device BootStartEndBlocksIdSystem
/dev/sdb120481044475120083Linux
/dev/sdb21044482068475120083Linux
/dev/sdb32068483092475120083Linux
#新建一个扩展分区
#如果在没有建满三个主分的区的情况下建立扩展分区 , 相关选项会有些不同 。
Command (m for help): n
Command action
eextended
pprimary partition (1-4)
e
Selected partition 4
First sector (309248-496127, default 309248): #enter,默认
Using default value 309248
Last sector,sectors orsize{K,M,G} (309248-496127, default 496127):#enter,默认 , 使用剩余空间
Using default value 496127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b: 254 MB, 254017536 bytes
8 heads, 61 sectors/track, 1016 cylinders, total 496128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Device BootStartEndBlocksIdSystem
/dev/sdb120481044475120083Linux
/dev/sdb21044482068475120083Linux
/dev/sdb32068483092475120083Linux
/dev/sdb4309248496127934405Extended
#接下来,我们在新建的扩展分区里再新建两个逻辑分区,因为已经有了三个主分区,这里不会再显示是建立逻辑分区还是主分区的提示!
Command (m for help): n
First sector (311296-496127, default 311296):#enter
Using default value 311296
Last sector,sectors orsize{K,M,G} (311296-496127, default 496127):50M
Command (m for help): n
First sector (415744-496127, default 415744):#enter
Using default value 415744
Last sector,sectors orsize{K,M,G} (415744-496127, default 496127):#enter
Using default value 496127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b: 254 MB, 254017536 bytes
【linux命令行分区工具 linux分区操作命令】8 heads, 61 sectors/track, 1016 cylinders, total 496128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Device BootStartEndBlocksIdSystem
/dev/sdb120481044475120083Linux
/dev/sdb21044482068475120083Linux
/dev/sdb32068483092475120083Linux
/dev/sdb4309248496127934405Extended
/dev/sdb53112964136955120083Linux
/dev/sdb64157444961274019283Linux
#上面的列表,就是我们今天分区的成果啦!接下来保存退出 , 重启计算机,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mkfs操作啦!如果忘记了相关的操作命令,记得按m!!!
Command (m for help): w#保存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Syncing disks.
另:在建好分区后,我们还可以更改相关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
#如,我们要把第二个主分区改成Linux下的交换分区,操作如下
Command (m for help): t#更改文件系统类型
Partition number (1-6): 2#选择第二个分区
Hex code (type L to list codes): L #选择要更改的文件系统编码 , 可以按L来查看相关编码信息 。
0Empty24NEC DOS81Minix / old Lin bfSolaris
1FAT1239Plan 982Linux swap / So c1DRDOS/sec (FAT-
2XENIX root3cPartitionMagic83Linuxc4DRDOS/sec (FAT-
3XENIX usr40Venix 8028684OS/2 hidden C:c6DRDOS/sec (FAT-
............
16Hidden FAT1664Novell NetwareafHFS / HFSfbVMware VMFS
17Hidden HPFS/NTF 65Novell Netwareb7BSDI fsfcVMware VMKCORE
18AST SmartSleep70DiskSecure Mult b8BSDI swapfdLinux raid auto
1bHidden W95 FAT3 75PC/IXbbBoot Wizard hid feLANstep
1cHidden W95 FAT3 80Old MinixbeSolaris bootffBBT
1eHidden W95 FAT1
Hex code (type L to list codes): 82#查找到linux swap的编码为82
Changed system type of partition 2 to 82 (Linux swap / Solaris)
Command (m for help): p
..............
Device BootStartEndBlocksIdSystem
/dev/sdb120481044475120083Linux
/dev/sdb21044482068475120082Linux swap / Solaris
/dev/sdb32068483092475120083Linux
/dev/sdb4309248496127934405Extended
/dev/sdb53112964136955120083Linux
/dev/sdb64157444961274019283Linux
#最后别忘了保存!如果你须要的话!
#扩展分区不能直接使用,逻辑分区只能建立在扩展分区上!
第二步:mkfs(mkfs时分区的格式最好与fdisk设定的分区格式一致,不然.......)
mkfs支持ext2 ext3 vfa msdos jfs reiserfs等文件系统 。
用法1:mkfs -t
例: mkfs -t ext3 /dev/sdb2
用法2:mkfs.
例:mkfs,vfat /dev/sdb3
mke2fs支持ext2/ext3文件系统
用法:mke2fs [-j]
例:mke2fs -j /dev/sdb5
# 更多更具体的用法请参照相关命令的man手册
下面,接着实验:
例一
[root@novice ~]# mkfs -t ext3 /dev/sdb1
mke2fs 1.41.12 (17-May-2010)
Filesystem label=
OS type: Linux
Block size=1024 (log=0)
Fragment size=1024 (log=0)
Stride=0 blocks, Stripe width=0 blocks
12824 inodes, 51200 blocks
2560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First data block=1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52428800
7 block groups
8192 blocks per group, 8192 fragments per group
1832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8193, 24577, 40961
Writing inode tables: done
Creating journal (4096 blocks): done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one
This filesystem will be automatically checked every 34 mounts or
180 days, whichever comes first.Use tune2fs -c or -i to override.
第三部:挂载
挂载:mount
例:mount /dev/sdb1 /mnt /sdb1
卸载:umonut
例:umount /dev/sdb1
Linux 分区新建,格式化、挂载 Linux系统有一个理念:“一切皆文件”,所以计算机的硬件在linux中也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于/dev目录中 。
比如,光驱对应的文件是/dev/cdrom,CPU对应的文件是/dev/cpu 。而硬盘对应的是/dev/sd* 。第一块硬盘是/dev/sda,第二块磁盘是/dev/sdb 。
IDE磁盘的设备文件采用/dev/hdx 来命名,分区则采用/dev/hdxy来命名,其中想表示磁盘(a是第一块磁盘,b是第二块磁盘,以此类推) , 与代表分区的号码(由1开始,1,2,3,以此类推)
SCSI设备和分区采用/dev/sdx和/dev/sdxy来命名(x和y的命名规则与IED磁盘命名规则一样) 。
A、对IED接口
第一主盘:hda第一从盘:hdb 第一从盘第一分区:hdb1
B、对SCSI接口
第一主盘:sda 第一从盘:sdb 第一从盘第一分区:sdb1
但是一个磁盘通常又被分成多个分区,所以在磁盘文件的后面加上分区的序号来对应这个分区 。参考下面的表格中的例子 。
Linux磁盘分区与文件系统类常用命令
介绍2种分区表:
所支持的最大卷:2T (T; terabytes,1TB=1024GB)
对分区的设限:最多4个主分区或3个主分区加一个扩展分区 。
MBR分区的原理:
MBR:主引导扇区
主分区表:64bytes,最多只能分四个主分区,每个主分区的记录(相关信息,比如分区大小,位置)在主分区表里占14bytes 。
如 果要建多于四个的分区,就要拿出一个主分区做为扩展分区,再在扩展分区里面进行其它的分区操作 。在 建扩展分区的时候会建立一张对应的扩展分区表,它记录了在这个扩展分区里的分区的相关信息;理论上它没有分区数量的限制,在扩展分区内部的分区叫做逻辑分 区,如上图中的 /dev/hda5,/dev/hda6/,/dev/hda7
格式化原理:
在 分好区后 , 分区里面是空的,没有任何东西 。为了能让OS识别,就必须要向分区里写入相应格式的数据 。
比如windows的 FAT32,NTFS,Linux的ext2,ext3,ext4
Windows/dos常用的分区工具:fdisk/partition magic/diskpart
Linux下常用的分区工具:
fdisk/sfdisk:命令行工具 , 各种版本和环境都能使用,包含在软件包util-linux中
diskdruid:图形化分区工具,只能在安装REDHAT系统时使用 。
支持最大卷:18EB , (E:exabytes,1EB=1024TB)
每个磁盘最多支持128个分区
所以如果要大于2TB的卷或分区就必须得用GPT分区表 。
Linux下fdisk工具不支持GPT,得使用另一个GNU发布的强大分区工具parted 。
fdisk工具用的话,会有下面的警告信息:
下面是用parted工具对/dev/sda做GPT分区的过程:
如果我们的磁盘是2T以下的,但是分区表示GPT格式,我们也可以使用parted 命令将该分区表删除,mklabel msdos 这条命令就是用来删除 part分区 ,将GPT分区表删除后,再来使用 fdisk建立MBR分区表,可以参考
mkfs - 支持ext2、ext3(日志)、ext4、vfat、msdos、jfs、reiserfs等
用法1:mkfs -t fstype partition
用法2:mkfs.fstype partition
ps:格式化分区之后,可以使用e2label命令给分区添加卷标
e2label 分区路径 卷标名
查看已经挂载的分区
或者
使用 mount命令挂载
使用umount卸载分区时,可以指定挂载点,也可以指定挂载的路径,卸载分区umount命令格式:
umount [option] special | node
或者
PS: 处理umount的时候显示 device busy?
这是因为有程序正在访问这个设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访问该设备的程序退出以后再umount 。可能有时候用户搞不清除究竟是什么程序在访问设备,如果用户不急着umount , 则可以用:
CODE:
选项 –l 并不是马上umount,而是在该目录空闲后再umount 。还可以先用命令ps aux 来查看占用设备的程序PID,然后用命令kill来杀死占用设备的进程 , 这样就umount的非常放心了 。
linux系统在启动时,会从/etc/fstab文件自动挂载分区 。
如下是一个fstab文件的示例 。
fstab中,每条配置信息都分为固定的6个部分
[1]: 分区路径 , 或者UUID
[2]: fs_file- 该字段描述希望的文件系统加载的目录点,对于swap设备,该字段为none;对于加载目录名包含空格的情况,用40来表示空格 。
[3]: fs_type- 定义了该设备上的文件系统,一般常见的文件类型为ext4 (Linux设备的常用文件类型)、vfat(Windows系统的fat32格式)、NTFS、isoArray600等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使用auto 。
[4]: fs_options- 指定加载该设备的文件系统是需要使用的特定参数选项,多个参数是由逗号分隔开来 。
对于大多数系统使用"defaults"就可以满足需要 。不多说 。
[5]: fs_dump- 该选项被"dump"命令使用来检查一个文件系统应该以多快频率进行转储 , 若不需要转储就设
置该字段为0
[6]: fs_pass- 该字段被fsck命令用来决定在启动时需要被扫描的文件系统的顺序 , 根文件系统"/"对应该字
段的值应该为1,其他文件系统应该为2 。若该文件系统无需在启动时扫描则设置该字段为0
参考
linux安装过程中硬盘分区工具是什么linux安装过程中的硬盘分区工具是DiskDruid
DiskDruid 。Linux,全称GNU/Linux,是一种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linux安装过程中的硬盘分区工具是DiskDruid 。
linux命令行分区工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 , 更多关于linux分区操作命令、linux命令行分区工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