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四大命令的简单介绍

易嵌教育南京分中心的Android系统开发班PHP开发班
课程:MySQL数据库的创建、修改及删除;数据表的创建、修改及删除;无限分类的数据表设计;记录的插入、更新、删除及查找;外键与连接;索引;存储过程 , 触发器,游标;事务处理;数据库引擎详解;数据库集群,数据库读写分离、类与对象 , 类的定义;属性与方法;$this关键字、 self关键字;继承 , 多态;魔术方法;抽象类与接口;设计模式;PDO类;JpGraph图表,FusionCharts图表;PHP高级应用(Smarty模板、PHP框架技术)等 。
linux 断开连接如何不重新开窗口,直接重连你是不是说的窗口方式 , 你可以不开窗口,直接使用SSH连接
当主机中开启openssh服务,那么就对外开放了远程连接的接口
【Linux四大命令的简单介绍】ssh为openssh服务的客户端,sshd为openssh服务的服务端 。如果有命令不明白可以看看《Linux就该这么学》 里面有个专栏是 Linux命令大全(手册)
「干货」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的四大步骤(上) 在学习系统移植的相关知识 , 在学习和调试过程中 , 发现了很多问题,也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总是对于我们的开发结果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纠其原因,主要对于我们的开发环境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有时候几个简单的命令就可以完成非常复杂的功能,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如果没有去追问,只是机械地完成,并且看到实验效果 , 这样做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掌握系统移植的本质 。
在做每一个步骤的时候 , 首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再问问自己正在做什么? 搞明白这几个问题,我觉得就差不多了 , 以后不管更换什么平台,什么芯片,什么开发环境,你都不会迷糊,很快就会上手 。对于嵌入式的学习方法,我个人方法就是:从宏观上把握(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 微观上研究(解决正在做什么的问题),下面以自己学习的arm-cortex_a8开发板为目标 , 介绍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
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
一、搭建交叉开发环境
二、bootloader的选择和移植
三、kernel的配置、编译、和移植
四、根文件系统的制作
第一部分:搭建交叉开发环境
先介绍第一分部的内容:搭建交叉开发环境 , 首先必须得思考两个问题,什么是交叉环境? 为什么需要搭建交叉环境?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在嵌入式开发中 , 交叉开发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开发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搭建环境,第一步不能完成,后面的步骤从无谈起 , 这里所说的交叉开发环境主要指的是:在开发主机上(通常是我的pc机)开发出能够在目标机(通常是我们的开发板)上运行的程序 。嵌入式比较特殊的是不能在目标机上开发程序(狭义上来说),因为对于一个原始的开发板,在没有任何程序的情况下它根本都跑不起来,为了让它能够跑起来,我们还必须要借助pc机进行烧录程序等相关工作,开发板才能跑起来,这里的pc机就是我们说的开发主机 , 想想如果没有开发主机,我们的目标机基本上就是无法开发,这也就是电子行业的一句名言:搞电子,说白了,就是玩电脑!
然后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需要交叉开发环境?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原因1: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资源有很多限制 , 比如cpu主频相对较低,内存容量较小等,想想让几百MHZ主频的MCU去编译一个Linux kernel会让我们等的不耐烦,相对来说 , pc机的速度更快,硬件资源更加丰富,因此利用pc机进行开发会提高开发效率 。
原因2: 嵌入式系统MCU体系结构和指令集不同,因此需要安装交叉编译工具进行编译 , 这样编译的目标程序才能够在相应的平台上比如:ARM、MIPS、 POWEPC上正常运行 。
交叉开发环境的硬件组成主要由以下几大部分 :
1.开发主机
2.目标机(开发板)
3.二者的链接介质,常用的主要有3种方式:(1)串口线 (2)USB线 (3)网线
对应的硬件介质,还必须要有相应的软件“介质”支持:
1.对于串口,通常用的有串口调试助手,putty工具等,工具很多,功能都差不多,会用一两款就可以;
2.对于USB线,当然必须要有USB的驱动才可以,一般芯片公司会提供,比如对于三星的芯片,USB下载主要由DNW软件来完成;
3.对于网线,则必须要有网络协议支持才可以,常用的服务主要两个
第一:tftp服务:
主要用于实现文件的下载,比如开发调试的过程中,主要用tftp把要测试的bootloader、kernel和文件系统直接下载到内存中运行 , 而不需要预先烧录到Flash芯片中,一方面 , 在测试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频繁的下载 , 如果每次把这些要测试的文件都烧录到Flash中然后再运行也可以,但是缺点是:过程比较麻烦,而且Flash的擦写次数是有限的;另外一方面:测试的目的就是把这些目标文件加载到内存中直接运行就可以了,而tftp就刚好能够实现这样的功能 , 因此,更没有必要把这些文件都烧录到Flash中去 。
第二:nfs服务:
主要用于实现网络文件的挂载,实际上是实现网络文件的共享,在开发的过程中,通常在系统移植的最后一步会制作文件系统 , 那么这是可以把制作好的文件系统放置在我们开发主机PC的相应位置,开发板通过nfs服务进行挂载 , 从而测试我们制作的文件系统是否正确,在整个过程中并不需要把文件系统烧录到Flash中去,而且挂载是自动进行挂载的,bootload启动后,kernel运行起来后会根据我们设置的启动参数进行自动挂载 , 因此,对于开发测试来讲 , 这种方式非常的方便 , 能够提高开发效率 。
另外,还有一个名字叫 samba 的服务也比较重要,主要用于文件的共享,这里说的共享和nfs的文件共享不是同一个概念,nfs的共享是实现网络文件的共享,而samba实现的是开发主机上 Windows主机和Linux虚拟机之间的文件共享 , 是一种跨平台的文件共享 , 方便的实现文件的传输 。
以上这几种开发的工具在嵌入式开发中是必备的工具 , 对于嵌入式开发的效率提高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因此 , 要对这几个工具熟练使用,这样你的开发效率会提高很多 。等测试完成以后,就会把相应的目标文件烧录到Flash中去 , 也就是等发布产品的时候才做的事情,因此对于开发人员来说,所有的工作永远是测试 。
通过前面的工作 ,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交叉开发环境的硬件部分和一部分软件,最后还缺少交叉编译器,读者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要用交叉编译器?前面已经讲过,交叉开发环境必然会用到交叉编译工具,通俗地讲就是在一种平台上编译出能运行在体系结构不同的另一种平台上的程序,开发主机PC平台(X86 CPU)上编译出能运行在以ARM为内核的CPU平台上的程序,编译得到的程序在X86 CPU平台上是不能运行的,必须放到ARM CPU平台上才能运行,虽然两个平台用的都是Linux系统 。相对于交叉编译 , 平常做的编译叫本地编译,也就是在当前平台编译,编译得到的程序也是在本地执行 。用来编译这种跨平台程序的编译器就叫交叉编译器,相对来说,用来做本地编译的工具就叫本地编译器 。所以要生成在目标机上运行的程序,必须要用交叉编译工具链来完成 。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不就是一个交叉编译工具吗?为什么又叫交叉工具链呢?原因很简单,程序不能光编译一下就可以运行 , 还得进行汇编和链接等过程 , 同时还需要进行调试,对于一个很大工程,还需要进行工程管理等等,所以 , 这里 说的交叉编译工具是一个由 编译器、连接器和解释器 组成的综合开发环境,交叉编译工具链主要由binutils(主要包括汇编程序as和链接程序ld)、gcc(为GNU系统提供C编译器)和glibc(一些基本的C函数和其他函数的定义) 3个部分组成 。有时为了减小libc库的大?。?也可以用别的 c 库来代替 glibc , 例如 uClibc、dietlibc 和 newlib 。
那么,如何得到一个交叉工具链呢?是从网上下载一个“程序”然后安装就可以使用了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交叉工具链顾名思义就是在PC机上编译出能够在我们目标开发平台比如ARM上运行的程序,这里就又有一个问题了,我们的ARM处理器型号非常多,难道有专门针对我们某一款的交叉工具链吗?若果有的话,可以想一想,这么多处理器平台 , 每个平台专门定制一个交叉工具链放在网络上 , 然后供大家去下载 , 想想可能需要找很久才能找到适合你的编译器 , 显然这种做法不太合理,且浪费资源!因此,要得到一个交叉工具链,就像我们移植一个Linux内核一样 , 我们只关心我们需要的东西 , 编译我们需要的东西在我们的平台上运行,不需要的东西我们不选择不编译,所以,交叉工具链的制作方法和系统移植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也就是说,交叉开发工具是一个支持很多平台的工具集的集合(类似于Linux源码),然后我们只需从这些工具集中找出跟我们平台相关的工具就行了,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跟我们的平台相关的工具 , 这就是涉及到一个如何制作交叉工具链的问题了 。
通常构建交叉工具链有如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 : 分步编译和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所需要的库和源代码,最终生成交叉编译工具链 。该方法相对比较困难 , 适合想深入学习构建交叉工具链的读者 。如果只是想使用交叉工具链,建议使用下列的方法二构建交叉工具链 。
方法二:通过Crosstool-ng脚本工具来实现一次编译,生成交叉编译工具链,该方法相对于方法一要简单许多,并且出错的机会也非常少,建议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该方法构建交叉编译工具链 。
方法三 : 直接通过网上下载已经制作好的交叉编译工具链 。该方法的优点不用多说,当然是简单省事 , 但与此同时该方法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局限性太大,因为毕竟是别人构建好的 , 也就是固定的 , 没有灵活性,所以构建所用的库以及编译器的版本也许并不适合你要编译的程序 , 同时也许会在使用时出现许多莫名其妙的错误,建议读者慎用此方法 。
crosstool-ng是一个脚本工具,可以制作出适合不同平台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在进行制作之前要安装一下软件:
$ sudo apt-get install glibncurses5-dev bison flex texinfo automake libtool patch gcj cvs cvsd gawk
crosstool脚本工具可以在下载到本地,然后解压,接下来就是进行安装配置了,这个配置优点类似内核的配置 。主要的过程有以下几点:
1. 设定源码包路径和交叉编译器的安装路径
2. 修改交叉编译器针对的构架
3. 增加编译时的并行进程数,以增加运行效率,加快编译,因为这个编译会比较慢 。
4. 关闭JAVA编译器,减少编译时间
5. 编译
6. 添加环境变量
7. 刷新环境变量 。
8. 测试交叉工具链
到此,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四大部分的第一部分工作全部完成,接下来可以进行后续的开发了 。
第二部分:bootloader的选择和移植
01 Boot Loader 概念
就是在操作系统内核运行之前运行的一段小程序 。通过这段小程序,我们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的状态,以便为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准备好正确的环境 , 他就是所谓的引导加载程序(Boot Loader) 。
02 为什么系统移植之前要先移植BootLoader?
BootLoader的任务是引导操作系统,所谓引导操作系统,就是启动内核,让内核运行就是把内核加载到内存RAM中去运行,那先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谁把内核搬到内存中去运行?第二个问题:我们说的内存是SDRAM,大家都知道,这种内存和SRAM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SRAM只要系统上电就可以运行,而SDRAM需要软件进行初始化才能运行,那么在把内核搬运到内存运行之前必须要先初始化内存吧,那么内存是由谁来初始化的呢?其实这两件事情都是由bootloader来干的,目的是为内核的运行准备好软硬件环境,没有bootloadr我们的系统当然不能跑起来 。
03 bootloader的分类
首先更正一个错误的说法,很多人说bootloader就是U-boot,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 确切来说是u-boot是bootloader的一种 。也就是说bootloader具有很多种类,
由上图可以看出,不同的bootloader具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有一个叫U-Boot的bootloader,是一个通用的引导程序,而且同时支持X86、ARM和PowerPC等多种处理器架构 。U-Boot,全称 Universal Boot Loader , 是遵循GPL条款的开放源码项目,是由德国DENX小组开发的用于多种嵌入式CPU的bootloader程序 , 对于Linux的开发 , 德国的u-boot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是开源的 。
u-boot具有以下特点:
① 开放源码;
② 支持多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 , 如Linux、NetBSD, VxWorks, QNX, RTEMS, ARTOS, LynxOS;
③ 支持多个处理器系列,如PowerPC、ARM、x86、MIPS、XScale;
④ 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⑤ 高度灵活的功能设置,适合U-Boot调试、操作系统不同引导要求、产品发布等;
⑥ 丰富的设备驱动源码,如串口、以太网、SDRAM、FLASH、LCD、NVRAM、EEPROM、RTC、键盘等;
⑦ 较为丰富的开发调试文档与强大的网络技术支持;
其实,把u-boot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小型的操作系统 。
04 u-boot的目录结构
* board 目标板相关文件,主要包含SDRAM、FLASH驱动;
* common 独立于处理器体系结构的通用代码,如内存大小探测与故障检测;
* cpu 与处理器相关的文件 。如mpc8xx子目录下含串口、网口、LCD驱动及中断初始化等文件;
* driver 通用设备驱动,如CFI FLASH驱动(目前对INTEL FLASH支持较好)
* doc U-Boot的说明文档;
* examples可在U-Boot下运行的示例程序;如hello_world.c,timer.c;
* include U-Boot头文件;尤其configs子目录下与目标板相关的配置头文件是移植过程中经常要修改的文件;
* lib_xxx 处理器体系相关的文件,如lib_ppc, lib_arm目录分别包含与PowerPC、ARM体系结构相关的文件;
* net 与网络功能相关的文件目录,如bootp,nfs,tftp;
* post 上电自检文件目录 。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 rtc RTC驱动程序;
* tools 用于创建U-Boot S-RECORD和BIN镜像文件的工具;
05 u-boot的工作模式
U-Boot的工作模式有 启动加载模式和下载模式。启动加载模式是Bootloader的正常工作模式,嵌入式产品发布时,Bootloader必须工作在这种模式下 , Bootloader将嵌入式操作系统从FLASH中加载到SDRAM中运行 , 整个过程是自动的 。下载模式 就是Bootloader通过某些通信手段将内核映像或根文件系统映像等从PC机中下载到目标板的SDRAM中运行,用户可以利用Bootloader提供的一些令接口来完成自己想要的操作,这种模式主要用于测试和开发 。
06 u-boot的启动过程
大多数BootLoader都分为stage1和stage2两大部分,U-boot也不例外 。依赖于cpu体系结构的代码(如设备初始化代码等)通常都放在stage1且可以用汇编语言来实现,而stage2则通常用C语言来实现,这样可以实现复杂的功能,而且有更好的可读性和移植性 。
1、 stage1(start.s代码结构)
U-boot的stage1代码通常放在start.s文件中,它用汇编语言写成,其主要代码部分如下:
(1) 定义入口 。由于一个可执行的image必须有一个入口点,并且只能有一个全局入口,通常这个入口放在rom(Flash)的0x0地址,因此,必须通知编译器以使其知道这个入口,该工作可通过修改连接器脚本来完成 。
(2)设置异常向量(exception vector) 。
(3)设置CPU的速度、时钟频率及中断控制寄存器 。
(4)初始化内存控制器。
(5)将rom中的程序复制到ram中 。
(6)初始化堆栈。
(7)转到ram中执行,该工作可使用指令ldrpc来完成 。
2、 stage2(C语言代码部分)
lib_arm/board.c中的start armboot是C语言开始的函数,也是整个启动代码中C语言的主函数,同时还是整个u-boot(armboot)的主函数,该函数主要完成如下操作:
(1)调用一系列的初始化函数 。
(2)初始化flash设备 。
(3)初始化系统内存分配函数 。
(4)如果目标系统拥有nand设备,则初始化nand设备 。
(5)如果目标系统有显示设备,则初始化该类设备 。
(6)初始化相关网络设备,填写ip,c地址等 。
(7)进入命令循环(即整个boot的工作循环) , 接受用户从串口输入的命令,然后进行相应的工作 。
07 基于cortex-a8的s5pc100bootloader启动过程分析
s5pc100支持两种启动方式 , 分别为USB启动方式和NandFlash启动方式:
1. S5PC100 USB启动过程
[1] A8 reset, 执行iROM中的程序
[2] iROM中的程序根据S5PC100的配置管脚(SW1开关4,拨到4对面),判断从哪里启动(USB)
[3] iROM中的程序会初始化USB,然后等待PC机下载程序
[4] 利用DNW程序,从PC机下载SDRAM的初始化程序到iRAM中运行,初始化SDRAM
[5] SDRAM初始化完毕,iROM中的程序继续接管A8, 然后等待PC下载程序(BootLoader)
[6] PC利用DNW下载BootLoader到SDRAM
[7] 在SDRAM中运行BootLoader
2. S5PC100 Nandflash启动过程
[1] A8 reset, 执行IROM中的程序
[2] iROM中的程序根据S5PC100的配置管脚(SW1开关4,拨到靠4那边),判断从哪里启动(Nandflash)
[3] iROM中的程序驱动Nandflash
[4] iROM中的程序会拷贝Nandflash前16k到iRAM
[5] 前16k的程序(BootLoader前半部分)初始化SDRAM,然后拷贝完整的BootLoader到SDRAM并运行
[6] BootLoader拷贝内核到SDRAM , 并运行它
[7] 内核运行起来后,挂载rootfs,并且运行系统初始化脚本
08 u-boot移植(基于cortex_a8的s5pc100为例)
1.建立自己的平台
(1).下载源码包2010.03版本,比较稳定
(2).解压后添加我们自己的平台信息 , 以smdkc100为参考版,移植自己s5pc100的开发板
(3).修改相应目录的文件名,和相应目录的Makefile,指定交叉工具链 。
(4).编译
(5).针对我们的平台进行相应的移植,主要包括修改SDRAM的运行地址,从0x20000000
(6).“开关”相应的宏定义
(7).添加Nand和网卡的驱动代码
(8).优化go命令
(9).重新编译 make distclean(彻底删除中间文件和配置文件) make s5pc100_config(配置我们的开发板) make(编译出我们的u-boot.bin镜像文件)
(10).设置环境变量 , 即启动参数,把编译好的u-boot下载到内存中运行,过程如下:
1. 配置开发板网络
ip地址配置:
$setenv ipaddr 192.168.0.6 配置ip地址到内存的环境变量
$saveenv 保存环境变量的值到nandflash的参数区
网络测试:
在开发开发板上ping虚拟机:
$ ping 192.168.0.157(虚拟机的ip地址)
如果网络测试失败,从下面几个方面检查网络:
1. 网线连接好
2. 开发板和虚拟机的ip地址是否配置在同一个网段
3. 虚拟机网络一定要采用桥接(VM--Setting--option)
4. 连接开发板时,虚拟机需要设置成 静态ip地址
2. 在开发板上 , 配置tftp服务器(虚拟机)的ip地址
$setenv serverip 192.168.0.157(虚拟机的ip地址)
$saveenv
3. 拷贝u-boot.bin到/tftpboot(虚拟机上的目录)
4. 通过tftp下载u-boot.bin到开发板内存
$ tftp 20008000(内存地址即可) u-boot.bin(要下载的文件名)
如果上面的命令无法正常下载:
1. serverip配置是否正确
2. tftp服务启动失败,重启tftp服务
#sudo service tftpd-hpa restart
5. 烧写u-boot.bin到nandflash的0地址
$nand erase 0(起始地址) 40000(大小) 擦出nandflash 0 - 256k的区域
$nand write 20008000((缓存u-boot.bin的内存地址) 0(nandflash上u-boot的位置) 40000(烧写大小)
6. 切换开发板的启动方式到nandflash
1. 关闭开发板
2. 把SW1的开关4拨到4的那边
3. 启动开发板,它就从nandflash启动
如何写 Android init.rc-ljbphoebe-ChinaUnix博客Commands:命令
Actions:动作
Triggers:触发条件
Services:服务
Options:选项
Propertise: 属性
(1) Commands是一些基本的操作,例如:
mkdir /sdcard 0000 system systemmkdir /system
mkdir /data 0771 system system
mkdir /cache 0770 system cache
mkdir /config 0500 root root
mkdir /sqlite_stmt_journals 01777 root root
mount tmpfs tmpfs /sqlite_stmt_journals size=4m
这些命令在init可执行程序中被解析,然后调用相关的函数来实现 。
(2) Actions(动作)表示一系列的命令,通常在Triggers(触发条件)中调用,动作和触发条件的形式为:
on
动作的使用示例如下:
on init
export PATH /sbin:/system/sbin:/system/bin:/system/xbin
mkdir /system
init表示一个触发条件,这个触发事件发生后,进行设置环境变量和建立目录的操作称为一个“动作”
(3) Services(服务)通常表示启动一个可执行程序 , Options(选项)是服务的附加内容,用于配合服务使用 。
service vold /system/bin/vold
socket vold stream 0660 root mount
service bootsound /system/bin/playmp3
user media
group audio
oneshot
vold和bootsound分别是两个服务的名称,/system/bin/vold和/system /bin/playmp3分别是他们所对应的可执行程序 。
socket、user、group、oneshot就是配合服务使用的选项 。其中oneshot选项表示该服务只启动一次,而如果没有oneshot选项,
这个可执行程序会一直存在--如果可执行程序被杀死 , 则会重新启动 。
(4) Properties(属性)是系统中使用的一些值,可以进行设置和读取 。
setprop ro.FOREGROUND_APP_MEM 1536
setprop ro.VISIBLE_APP_MEM 2048
on property:ro.kernel.qemu=1
start adbd
setprop 用于设置属性,on property可以用于判断属性 , 这里的属性在整个Android系统运行中都是一致的 。
init脚本的关键字可以参考init进程的system/core/init/keyword.h文件 。
init.rc的使用方法,可以参考说明文件system/core/init/readme.txt
如果想要修改启动过程只需要修改init.c(system/core/init)或者init.rc里的内容即可.
如何去写
Android init.rc (Android init language)
Android 初始化语言由四大类声明组成 : 行为类 (Actions), 命令类 (Commands) , 服务类 (Services), 选项类 (Options).
* 初始化语言以行为单位,由以空格间隔的语言符号组成 。C 风格的反斜杠转义符可以用来插入空白到语言符号 。双引号也可以用来防止文本被空格分成多个语言符号 。当反斜杠在行末时,作为折行符 。
* 以 # 开始 ( 前面允许有空格 ) 的行为注释行 。
* Actions 和 Services 隐含声明一个新的段落 。所有该段落下 Commands 或 Options 的声明属于该段落 。第一段落前的 Commands 或Options 被忽略 。
* Actions 和 Services 拥有独一无二的命名 。在它们之后声明相同命名的类将被当作错误并忽略 。
Actions
-------
Actions 是一系列命令的命名 。Actions 拥有一个触发器 (trigger) 用来决定 action 何时执行 。当一个 action 在符合触发条件被执行时 , 如果它还没被加入到待执行队列中的话,则加入到队列最后 。
队列中的 action 依次执行,action 中的命令也依次执行 。Init 在执行命令的中间处理其它活动 ( 设备创建 / 销毁 ,property 设置,进程重启)。
Actions 表现形式为:
on
Services
--------
Services 是由 init 启动,在它们退出时重启 ( 可选 )。Service 表现形式为 :
service [ ]*
...
Options
-------
Options 是 Services 的修饰,它们影响 init 何时、如何运行 service.
critical
这是一个设备关键服务 (device-critical service) . 如果它在 4 分钟内退出超过 4 次,设备将重启并进入恢复模式 。
disabled
这个服务的级别将不会自动启动,它必须被依照服务名指定启动才可以启动 。
setenv
设置已启动的进程的环境变量的值
socket [ [ ] ]
创建一个名为 /dev/socket/ 的 unix domin socket ,并传送它的 fd 到已启动的进程 。必须为 "dgram" 或 "stream". 用户和组默认为 0.
user
在执行服务前改变用户名 。当前默认为 root. 如果你的进程需要 linux 能力,你不能使用这个命令 。你必须在还是 root 时请求能力 , 并下降到你需要的 uid.
group [ ]*
在执行服务前改变组 。在第一个组后的组将设为进程附加组 ( 通过 setgroups()). 当前默认为 root.
oneshot
在服务退出后不重启 。
class
为 service 指定一个类别名 。同样类名的所有的服务可以一起启动或停止 。如果没有指定类别的服务默认为 "default" 类 。
onrestart
当服务重启时执行一个命令 。
Triggers
--------
Triggers( 触发器 ) 是一个字符串,可以用来匹配某种类型的事件并执行一个 action。
boot
这是当 init 开始后执行的第一个触发器 ( 当 /init.conf 被加载 )
=
当 property被设为指定的值时触发 。
device-added-
device-removed-
当设备节点被添加或移除时触发 。
service-exited-
当指定的服务存在时触发
Commands
--------
exec [ ]*
Fork 并执行一个程序 (). 这将被 block 直到程序执行完毕 。最好避免执行例如内建命令以外的程序,它可能会导致 init 被阻塞不动 。
export
设定全局环境变量的值,当这个命令执行后所有的进程都可以取得 。
ifup
使网络接口联机 。
import
解析一个 init 配置文件,扩展当前配置文件 。
hostname
设置主机名
chmod
改变文件访问权限
chown
改变文件所属和组
class_start
当指定类别的服务没有运行,启动该类别所有的服务 。
class_stop
当指定类别的服务正在运行 , 停止该类别所有的服务 。
domainname
设置域名 。
insmod
加载该路径的模块
mkdir [mode] [owner] [group]
在创建一个目录 , 可选选项 :mod,owner,group. 如果没有指定,目录以 755 权限,owner 为 root,group 为 root 创建 .
mount
[ ]*
尝试 mount到目录
.可以用 mtd@name 格式以命名指定一个 mtd 块设备 。包含"ro","rw","remount","noatime".
例如:
mount -t vfat -o fmask=0000,dmask=0000,rw,flush,noatime,nodiratime /dev/block/mmcblk1p1 /SD1
chown system system /SD1
chmod 0777 /SD1
mount -t vfat -o fmask=0000,dmask=0000,rw,flush,noatime,nodiratime /dev/block/mmcblk1p6 /SD3
chown system system /SD3
chmod 0777 /SD3
setkey
暂时没有
setprop
设置系统 property的值 .
setrlimit
设置 resource 的 rlimit.
start
启动一个没有运行的服务 。
stop
停止一个正在运行的服务 。
symlink
创建一个的符号链接到
sysclktz
设置系统时区 (GMT 为 0)
trigger
触发一个事件 。用于调用其它 action。
write [ ]*
打开的文件并写入一个或多个字符串 。
Properties
----------
Init 会更新一些系统 property 以提供查看它正在干嘛 。
init.action
当前正在执行的 action, 如果没有则为 ""
init.command
被执行的命令,如果没有则为 ""
init.svc.
命名为的服务的状态 ("stopped", "running", "restarting")
init.rc 示例 :
-----------------
# not complete -- just providing some examples of usage
#
on boot
export PATH /sbin:/system/sbin:/system/bin
export LD_LIBRARY_PATH /system/lib
mkdir /dev
mkdir /proc
mkdir /sys
mount tmpfs tmpfs /dev
mkdir /dev/pts
mkdir /dev/socket
mount devpts devpts /dev/pts
mount proc proc /proc
mount sysfs sysfs /sys
write /proc/cpu/alignment 4
ifup lo
hostname localhost
domainname localhost
mount yaffs2mtd@system/system
mount yaffs2mtd@userdata/data
import /system/etc/init.conf
class_start default
service adbd /sbin/adbd
user adb
group adb
service usbd /system/bin/usbd -r
user usbd
group usbd
socket usbd 666
service zygote /system/bin/app_process -Xzygote /system/bin --zygote
socket zygote 666
service runtime /system/bin/runtime
user system
group system
on device-added-/dev/compass
start akmd
on device-removed-/dev/compass
stop akmd
service akmd /sbin/akmd
disabled
user akmd
group akmd
调试
---------------
默认情况下, init 执行的程序输出的信息和错误到 /dev/null. 为了 debug,你可以通过 Android 程序 logwrapper 执行你的程序 。这将复位向输出 / 错误输出到 Android logging 系统 ( 通过 logcat 访问 )。
===============================================================
Android——init.rc脚本
在Android中使用启动脚本init.rc,可以在系统的初始化中进行简单的操作 。
init.rc启动脚本路径:system/core/rootdir/init.rc
内容:
Commands:命令
Actions:动作
Triggers:触发条件
Services:服务
Options:选项
Properties:属性
Commands是一些基本操作 。如:
mkdir /system
mkdir /data 0771 system system
mkdir /persist 0771 system system
devwait /dev/block/mmcblk0p12
mount ext3 /dev/block/mmcblk0p
Action表示一系列命令,通常在Triggers中调用,如:
on init//表示一个触发条件
sysclktz 0
loglevel 3
# setup the global environment
export PATH /sbin:/system/sbin:/system/bin:/system/xbin
export LD_LIBRARY_PATH /system/lib
export ANDROID_BOOTLOGO 1
Services通常表示启动一个可执行程序,Options是服务的附加内容,用于配合服务使用 。
service vold /system/bin/vold//vold是服务名称,/system/bin/vold是所对应的可执行程序 。
socket vold stream 0660 root mount//socket是配合服务使用的选项
ioprio be 2
service netd /system/bin/netd
socket netd stream 0660 root system
配合服务使用的选项有socket,user,group,oneshot 。
oneshot表示该服务只启动一次 , 而如果没有oneshot选项,这个可执行程序将一直存在——如果可执行程序被杀死,则会重新启动 。
Properties是系统中使用的一些值,可以进行设置和读写 。
setprop ro.HIDDEN_APP_MEM 5120//setprop用于设置属性
setprop ro.CONTENT_PROVIDER_MEM 5632
setprop ro.EMPTY_APP_MEM 6144
...
on property:ro.kernel.qemu=1//on property用于判断属性
start adbd
这里的属性在整个android系统运行中都是一致的 。
init脚本的关键字可以参考init进程中的system/core/init/keyword.h文件 。如:
KEYWORD(chroot,COMMAND, 1, do_chroot)//chroot是命令,do_chroot()是调用的函数,这个函数在init进程中的system/core/init/builtins.c文件中定义 。
例如:
service akmd /system/bin/logwrapper /sbin/akmd
《Linux命令行与shell脚本编程大全》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Linux命令行与shell脚本编程大全》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pwd=33bh 提取码: 33bh
简介:这是一本关于Linux命令行与shell脚本编程Linux四大命令的全方位教程Linux四大命令,主要包括四大部分:Linux命令行,shell脚本编程基?。呒秙hell脚本编程,如何创建实用Linux四大命令的shell脚本 。本书针对Linux系统的新特性进行Linux四大命令了全面更新 , 不仅涵盖Linux四大命令了详尽的动手教程和现实世界中的实用信息,还提供了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参考信息和背景资料 。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将轻松写出自己的shell脚本 。
Linux的命令行界面Linux操作和Windows有很大不同 。要熟练的使用Linux系统 , 首先要了解Linux系统的目录结构,并掌握常用的命令,以便进行文件的操作、信息查看和系统参数配置等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Linux的命令行界面,欢迎大家阅读:
Linux的命令行界面
命令行模式
在Linux中我们很少使用图形模式,为什么呢?因为大神不屑 。。。O(∩_∩)O~一般斗门都是用命令行模式来进行各种操作,因为命令行模式执行速度快,而且稳定性高 。而Linux中的命令解释器就是Shell , 这也是在使用命令前必须要了解Shell的原因 。
为什么要先学习Shell
Linux系统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
vcWxvtPv0dSx4LPMu7e s6Ost72x49PDu6fN6rPJvPK1pbW9uLTU07XEyM7O8bX3tsihow0KPHA TGludXjG9LavyrGjrNfuz8i9 MjrxNq05rXEysfE2rrLo6yyorOj16TE2rTmo6zIu7rzvfjQ0M 1zbPS/bW8o6zS/bW8tcS5/bPM1tDG9Lavy/nT0L340NC1xLi4vfizzNTauvPMqNTL0NCjrNaxtb3P4LnYtcTPtc2z18rUtLP1yry7r83qsc 686Ostci0/dPDu6e1x8K8oaPTw7untcfCvMqxo6zNqLn9tcfCvL34s8zR6dak08O7p7XEus 3qNDUoaPTw7un0enWpM2ouf2687j5vt3Tw7untcTJ6NbDxvS2r8/gudi1xFNoZWxso6zS1LHjvdPK1dPDu6fK5MjrtcTD/MHusqK3tbvY1rTQ0L3hufuhozwvcD4NCjxwPtPDu6fWtNDQ0ru49sP8we61xLn9s8yjujwvcD4NCjxzdmcgaGVpZ2h0PQ=="256" version="1.1" width="336.28125" xmlns=""Created with Rapha?l 2.1.0用户用户命令解释器Shell命令解释器Shell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命令结果
Linux的Shell有很多种 , bash(Bourne Again Shell)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 , 各个发行版一般将其设置为系统中默认的Shell 。许多Linux系统将Shell作为重要的系统管理工具,比如:系统的开机、关机及软件的管理 。其他的Shell有:C Shell、Korn Shell、Bourne Shell等,其中C Shell主要因为其语法和C语言类似而得名,而Bourne Again Shell是Bourne Shell的扩展 。
Linux提供的图形界面接口可以完成绝大多数的工作,而系统管理员一般更习惯于使用终端命令行进行系统的参数设置和任务管理 。使用终端命令行可以方便快速地完成各种任务 。
使用终端命令行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命令,这些命令的组合不仅可以完成简单的操作,通过Linux提供的Shell还可以完成一些复杂的任务 。用户在终端命令行输入一串字符 , Shell负责理解并执行这些字符串 。然后把结果显示在终端上 。
注意:大多数Shell都有命令补齐的功能 。
在Unix的发展历史上,用户都是通过Shell来工作的 。大部分命令都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和改良 , 功能强大,性能稳定 。Linux继承自Unix,自然也是如此 。此外Linux的图形化界面并不好 , 并不是所有的命令都有对应的图形按钮 。在图形化界面崩溃的情况下 , 就更要靠Shell输入命令来恢复计算机了 。
命令本身是一个函数(function),是一个小的功能模块 。如果想要让计算机完成很复杂的事情,则必须通过Shell编程来实现 。可以把命令作为函数,嵌入到Shell程序中 , 从而让不同的命令协同工作 。
如何进入命令行
如果安装的是桌面版,有两种方式进入命令行界面:菜单方式、快捷键方式 。
菜单方式
菜单方式常用的有两种:
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在终端中打开】 。
单击【应用程序】-【工具】-【终端】,打开命令行 。
虚拟机上 , 再多一个Shift键 , 使用Ctrl Shift Alt F1的形式 。在CentOS桌面版中,我测试这几个按键都无效,这里要使用Ctrl Windows键 Alt F3切换到命令行,在使用Ctrl Windows键 Alt F1切回图形界面 。
注意:因为虚拟机默认与主机之间的切换快捷键是Ctrl Alt键,所以在使用有这两个键的快捷操作时,尽量不要先按这两个键 , 否则就会跳出虚拟机模式 。
看了“Linux的命令行界面”还想看:
1. LINUX图形界面下如何快速切换到命令界面
2. 怎么进入CMD命令行界面
3. 如何打开命令行窗口的快速编辑功能
4. win7怎么打开DOS命令行窗口
5. 炫酷的Linux终端命令大全
Linux四大命令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Linux四大命令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