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li linux适合黑客攻防吗肯定适合啊,kali就是专门做黑客的系统 , 里面集成了许多的黑客命令 。学习测试攻防还是很建议的 。但是kali肯定不适合linux系统的学习,linux系统的学习感觉还是centos和RHEL好一点 。多联系,多思考,推荐看一下类似于《linux就该这样学》这本书,多练习跟着走基本命令实验 , 多思考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黑客攻防的过滤网关防护这里,过滤网关主要指明防火墙,当然路由器也能成为过滤网关 。防火墙部署在不同网络之间,防范外来非法攻击和防止保密信息外泄,它处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利用它来防护SYN攻击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过滤网关防护主要包括超时设置 , SYN网关和SYN代理三种 。
·网关超时设置:
防火墙设置SYN转发超时参数(状态检测的防火墙可在状态表里面设置),该参数远小于服务器的timeout时间 。当客户端发送完SYN包 , 服务端发送确认包后(SYN ACK),防火墙如果在计数器到期时还未收到客户端的确认包(ACK),则往服务器发送RST包,以使服务器从队列中删去该半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网关超时参数设置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超时参数设置过小会影响正常的通讯,设置太大,又会影响防范SYN攻击的效果,必须根据所处的网络应用环境来设置此参数 。
·SYN网关:
SYN网关收到客户端的SYN包时,直接转发给服务器;SYN网关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后,将该包转发给客户端,同时以客户端的名义给服务器发ACK确认包 。此时服务器由半连接状态进入连接状态 。当客户端确认包到达时 , 如果有数据则转发 , 否则丢弃 。事实上,服务器除了维持半连接队列外,还要有一个连接队列 , 如果发生SYN攻击时,将使连接队列数目增加 , 但一般服务器所能承受的连接数量比半连接数量大得多,所以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减轻对服务器的攻击 。
·SYN代理:
当客户端SYN包到达过滤网关时,SYN代理并不转发SYN包 , 而是以服务器的名义主动回复SYN/ACK包给客户,如果收到客户的ACK包,表明这是正常的访问,此时防火墙向服务器发送ACK包并完成三次握手 。SYN代理事实上代替了服务器去处理SYN攻击,此时要求过滤网关自身具有很强的防范SYN攻击能力 。
2、加固tcp/ip协议栈防范SYN攻击的另一项主要技术是调整tcp/ip协议栈,修改tcp协议实现 。主要方法有SynAttackProtect保护机制、SYN cookies技术、增加最大半连接和缩短超时时间等 。tcp/ip协议栈的调整可能会引起某些功能的受限,管理员应该在进行充分了解和测试的前提下进行此项工作 。otect机制
为防范SYN攻击,Windows2000系统的tcp/ip协议栈内嵌了SynAttackProtect机制,Win2003系统也采用此机制 。SynAttackProtect机制是通过关闭某些socket选项,增加额外的连接指示和减少超时时间,使系统能处理更多的SYN连接,以达到防范SYN攻击的目的 。默认情况下,Windows2000操作系统并不支持SynAttackProtect保护机制,需要在注册表以下位置增加SynAttackProtect键值:
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
当SynAttackProtect值(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提到的注册表键值都为十六进制)为0或不设置时,系统不受SynAttackProtect保护 。
当SynAttackProtect值为1时,系统通过减少重传次数和延迟未连接时路由缓冲项(route cache entry)防范SYN攻击 。
当SynAttackProtect值为2时(Microsoft推荐使用此值) , 系统不仅使用backlog队列 , 还使用附加的半连接指示,以此来处理更多的SYN连接 , 使用此键值时,tcp/ip的TCPInitialRTT、window size和可滑动窗囗将被禁止 。
我们应该知道,平时,系统是不启用SynAttackProtect机制的,仅在检测到SYN攻击时,才启用,并调整tcp/ip协议栈 。那么系统是如何检测SYN攻击发生的呢?事实上 , 系统根据TcpMaxHalfOpen,TcpMaxHalfOpenRetried 和TcpMaxPortsExhausted三个参数判断是否遭受SYN攻击 。
TcpMaxHalfOpen 表示能同时处理的最大半连接数,如果超过此值,系统认为正处于SYN攻击中 。Windows2000 server默认值为100,Windows2000 Advanced server为500 。
TcpMaxHalfOpenRetried定义了保存在backlog队列且重传过的半连接数,如果超过此值,系统自动启动SynAttackProtect机制 。Windows2000 server默认值为80,Windows2000 Advanced server为400 。
TcpMaxPortsExhausted 是指系统拒绝的SYN请求包的数量,默认是5 。
如果想调整以上参数的默认值,可以在注册表里修改(位置与SynAttackProtect相同)
· SYN cookies技术
我们知道,TCP协议开辟了一个比较大的内存空间backlog队列来存储半连接条目,当SYN请求不断增加 , 并这个空间 , 致使系统丢弃SYN连接 。为使半连接队列被塞满的情况下 , 服务器仍能处理新到的SYN请求,SYN cookies技术被设计出来 。
SYN cookies应用于linux、FreeBSD等操作系统,当半连接队列满时,SYNcookies并不丢弃SYN请求,而是通过加密技术来标识半连接状态 。
在TCP实现中 , 当收到客户端的SYN请求时,服务器需要回复SYN ACK包给客户端,客户端也要发送确认包给服务器 。通常,服务器的初始序列号由服务器按照一定的规律计算得到或采用随机数,但在SYN cookies中,服务器的初始序列号是通过对客户端IP地址、客户端端囗、服务器IP地址和服务器端囗以及其他一些安全数值等要素进行hash运算,加密得到的,称之为cookie 。当服务器遭受SYN攻击使得backlog队列满时,服务器并不拒绝新的SYN请求,而是回复cookie(回复包的SYN序列号)给客户端,如果收到客户端的ACK包,服务器将客户端的ACK序列号减去1得到cookie比较值,并将上述要素进行一次hash运算,看看是否等于此cookie 。如果相等,直接完成三次握手(注意:此时并不用查看此连接是否属于backlog队列) 。
在RedHat linux中,启用SYN cookies是通过在启动环境中设置以下命令来完成:
# echo 1 ?? /proc/sys/net/ipv4/tcp_syncookies
· 增加最大半连接数
大量的SYN请求导致未连接队列被塞满,使正常的TCP连接无法顺利完成三次握手,通过增大未连接队列空间可以缓解这种压力 。当然backlog队列需要占用大量的内存资源,不能被无限的扩大 。
Windows2000:除了上面介绍的TcpMaxHalfOpen, TcpMaxHalfOpenRetried参数外,Windows2000操作系统可以通过设置动态backlog(dynamic backlog)来增大系统所能容纳的最大半连接数,配置动态backlog由AFD.SYS驱动完成 , AFD.SYS是一种内核级的驱动,用于支持基于window socket的应用程序,比如ftp、telnet等 。AFD.SYS在注册表的位置:
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AFD\Parameters\EnableDynamicBacklog值为1时,表示启用动态backlog,可以修改最大半连接数 。
MinimumDynamicBacklog表示半连接队列为单个TCP端囗分配的最小空闲连接数,当该TCP端囗在backlog队列的空闲连接小于此临界值时,系统为此端囗自动启用扩展的空闲连接(DynamicBacklogGrowthDelta),Microsoft推荐该值为20 。
MaximumDynamicBacklog是当前活动的半连接和空闲连接的和,当此和超过某个临界值时,系统拒绝SYN包 , Microsoft推荐MaximumDynamicBacklog值不得超过2000 。
DynamicBacklogGrowthDelta值是指扩展的空闲连接数,此连接数并不计算在MaximumDynamicBacklog内,当半连接队列为某个TCP端囗分配的空闲连接小于MinimumDynamicBacklog时,系统自动分配DynamicBacklogGrowthDelta所定义的空闲连接空间,以使该TCP端囗能处理更多的半连接 。Microsoft推荐该值为10 。
LINUX:Linux用变量tcp_max_syn_backlog定义backlog队列容纳的最大半连接数 。在Redhat 7.3中,该变量的值默认为256,这个值是远远不够的,一次强度不大的SYN攻击就能使半连接队列占满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命令修改此变量的值:
# sysctl -w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2048`
Sun Solaris Sun Solaris用变量tcp_conn_req_max_q0来定义最大半连接数,在Sun Solaris 8中,该值默认为1024,可以通过add命令改变这个值:
# ndd -set /dev/tcp tcp_conn_req_max_q0 2048
HP-UX:HP-UX用变量tcp_syn_rcvd_max来定义最大半连接数,在HP-UX 11.00中,该值默认为500,可以通过ndd命令改变默认值:
#ndd -set /dev/tcp tcp_syn_rcvd_max 2048
·缩短超时时间
上文提到,通过增大backlog队列能防范SYN攻击;另外减少超时时间也使系统能处理更多的SYN请求 。我们知道,timeout超时时间 , 也即半连接存活时间,是系统所有重传次数等待的超时时间总和,这个值越大,半连接数占用backlog队列的时间就越长,系统能处理的SYN请求就越少 。为缩短超时时间,可以通过缩短重传超时时间(一般是第一次重传超时时间)和减少重传次数来实现 。
Windows2000第一次重传之前等待时间默认为3秒 , 为改变此默认值,可以通过修改网络接囗在注册表里的TcpInitialRtt注册值来完成 。重传次数由TcpMaxConnectResponseRetransmissions 来定义,注册表的位置是:
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 registry key
【linux攻防命令 攻击linux系统的攻击方法】当然我们也可以把重传次数设置为0次 , 这样服务器如果在3秒内还未收到ack确认包就自动从backlog队列中删除该连接条目 。
LINUX:Redhat使用变量tcp_synack_retries定义重传次数,其默认值是5次,总超时时间需要3分钟 。
Sun Solaris Solaris 默认的重传次数是3次,总超时时间为3分钟 , 可以通过ndd命令修改这些默认值 。
Linux服务器的安全防护都有哪些措施?随着开源系统Linux的盛行linux攻防命令,其在大中型企业的应用也在逐渐普及,很多企业的应用服务都是构筑在其之上 , 例如Web服务、数据库服务、集群服务等等 。因此,Linux的安全性就成为linux攻防命令了企业构筑安全应用的一个基础 , 是重中之重 , 如何对其进行安全防护是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基于此,本文将给出十大企业级Linux服务器安全防护的要点 。1、强化:密码管理设定登录密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如果用户的密码设定不合适,就很容易被破译,尤其是拥有超级用户使用权限的用户,如果没有良好的密码 , 将给系统造成很大的安全漏洞 。目前密码破解程序大多采用字典攻击以及暴力攻击手段,而其中用户密码设定不当,则极易受到字典攻击的威胁 。很多用户喜欢用自己的英文名、生日或者账户等信息来设定密码,这样,黑客可能通过字典攻击或者是社会工程的手段来破解密码 。所以建议用户在设定密码的过程中,应尽量使用非字典中出现的组合字符 , 并且采用数字与字符相结合、大小写相结合的密码设置方式,增加密码被黑客破解的难度 。而且 , 也可以使用定期修改密码、使密码定期作废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登录密码 。在多用户系统中,如果强迫每个用户选择不易猜出的密码,将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但如果passwd程序无法强迫每个上机用户使用恰当的密码,要确保密码的安全度,就只能依靠密码破解程序了 。实际上,密码破解程序是黑客工具箱中的一种工具,它将常用的密码或者是英文字典中所有可能用来作密码的字都用程序加密成密码字,然后将其与Linux系统的/etc/passwd密码文件或/etc/shadow影子文件相比较,如果发现有吻合的密码 , 就可以求得明码了 。在网络上可以找到很多密码破解程序,比较有名的程序是crack和johnthe ripper.用户可以自己先执行密码破解程序 , 找出容易被黑客破解的密码,先行改正总比被黑客破解要有利 。2、限定:网络服务管理早期的Linux版本中,每一个不同的网络服务都有一个服务程序(守护进程 , Daemon)在后台运行,后来的版本用统一的/etc/inetd服务器程序担此重任 。Inetd是Internetdaemon的缩写,它同时监视多个网络端口,一旦接收到外界传来的连接信息 , 就执行相应的TCP或UDP网络服务 。由于受inetd的统一指挥 , 因此Linux中的大部分TCP或UDP服务都是在/etc/inetd.conf文件中设定 。所以取消不必要服务的第一步就是检查/etc/inetd.conf文件,在不要的服务前加上“#”号 。一般来说,除了http、smtp、telnet和ftp之外,其linux攻防命令他服务都应该取消,诸如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网络邮件存储及接收所用的imap/ipop传输协议、寻找和搜索资料用的gopher以及用于时间同步的daytime和time等 。还有一些报告系统状态的服务,如finger、efinger、systat和netstat等,虽然对系统查错和寻找用户非常有用,但也给黑客提供了方便之门 。例如,黑客可以利用finger服务查找用户的电话、使用目录以及其他重要信息 。因此 , 很多Linux系统将这些服务全部取消或部分取消,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Inetd除了利用/etc/inetd.conf设置系统服务项之外,还利用/etc/services文件查找各项服务所使用的端口 。因此,用户必须仔细检查该文件中各端口的设定,以免有安全上的漏洞 。在后继的Linux版本中(比如Red Hat Linux7.2之后),取而代之的是采用xinetd进行网络服务的管理 。当然,具体取消哪些服务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来定,但是系统管理员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为一旦系统出现安全问题 , 才能做到有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查漏和补救工作 , 这点比较重要 。3、严格审计:系统登录用户管理在进入Linux系统之前,所有用户都需要登录,也就是说,用户需要输入用户账号和密码,只有它们通过系统验证之后,用户才能进入系统 。与其他Unix操作系统一样,Linux一般将密码加密之后,存放在/etc/passwd文件中 。Linux系统上的所有用户都可以读到/etc/passwd文件,虽然文件中保存的密码已经经过加密 , 但仍然不太安全 。因为一般的用户可以利用现成的密码破译工具 , 以穷举法猜测出密码 。比较安全的方法是设定影子文件/etc/shadow,只允许有特殊权限的用户阅读该文件 。在Linux系统中,如果要采用影子文件 , 必须将所有的公用程序重新编译,才能支持影子文件 。这种方法比较麻烦,比较简便的方法是采用插入式验证模块(PAM) 。很多Linux系统都带有Linux的工具程序PAM,它是一种身份验证机制,可以用来动态地改变身份验证的方法和要求,而不要求重新编译其他公用程序 。这是因为PAM采用封闭包的方式,将所有与身份验证有关的逻辑全部隐藏在模块内,因此它是采用影子档案的最佳帮手 。此外,PAM还有很多安全功能:它可以将传统的DES加密方法改写为其他功能更强的加密方法,以确保用户密码不会轻易地遭人破译;它可以设定每个用户使用电脑资源的上限;它甚至可以设定用户的上机时间和地点 。Linux系统管理人员只需花费几小时去安装和设定PAM,就能大大提高Linux系统的安全性 , 把很多攻击阻挡在系统之外 。4、设定:用户账号安全等级管理除密码之外 , 用户账号也有安全等级,这是因为在Linux上每个账号可以被赋予不同的权限,因此在建立一个新用户ID时,系统管理员应该根据需要赋予该账号不同的权限,并且归并到不同的用户组中 。在Linux系统中的部分文件中,可以设定允许上机和不允许上机人员的名单 。其中,允许上机人员名单在/etc/hosts.allow中设置,不允许上机人员名单在/etc/hosts.deny中设置 。此外 , Linux将自动把允许进入或不允许进入的结果记录到/var/log/secure文件中,系统管理员可以据此查出可疑的进入记录 。每个账号ID应该有专人负责 。在企业中,如果负责某个ID的职员离职 , 管理员应立即从系统中删除该账号 。很多入侵事件都是借用了那些很久不用的账号 。在用户账号之中,黑客最喜欢具有root权限的账号,这种超级用户有权修改或删除各种系统设置,可以在系统中畅行无阻 。因此,在给任何账号赋予root权限之前,都必须仔细考虑 。Linux系统中的/etc/securetty文件包含了一组能够以root账号登录的终端机名称 。例如,在RedHatLinux系统中,该文件的初始值仅允许本地虚拟控制台(rtys)以root权限登录,而不允许远程用户以root权限登录 。最好不要修改该文件,如果一定要从远程登录为root权限,最好是先以普通账号登录,然后利用su命令升级为超级用户 。5、谨慎使用:“r系列”远程程序管理在Linux系统中有一系列r字头的公用程序 , 比如rlogin,rcp等等 。它们非常容易被黑客用来入侵我们的系统 , 因而非常危险,因此绝对不要将root账号开放给这些公用程序 。由于这些公用程序都是用 。rhosts文件或者hosts.equiv文件核准进入的,因此一定要确保root账号不包括在这些文件之内 。由于r等远程指令是黑客们用来攻击系统的较好途径,因此很多安全工具都是针对这一安全漏洞而设计的 。例如,PAM工具就可以用来将r字头公用程序有效地禁止掉 , 它在/etc/pam.d/rlogin文件中加上登录必须先核准的指令,使整个系统的用户都不能使用自己home目录下的 。rhosts文件 。6、限制:root用户权限管理Root一直是Linux保护的重点,由于它权力无限,因此最好不要轻易将超级用户授权出去 。但是,有些程序的安装和维护工作必须要求有超级用户的权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其他工具让这类用户有部分超级用户的权限 。sudo就是这样的工具 。sudo程序允许一般用户经过组态设定后,以用户自己的密码再登录一次,取得超级用户的权限,但只能执行有限的几个指令 。例如,应用sudo后,可以让管理磁带备份的管理人员每天按时登录到系统中,取得超级用户权限去执行文档备份工作,但却没有特权去作其他只有超级用户才能作的工作 。sudo不但限制了用户的权限,而且还将每次使用sudo所执行的指令记录下来 , 不管该指令的执行是成功还是失败 。在大型企业中,有时候有许多人同时管理Linux系统的各个不同部分 , 每个管理人员都有用sudo授权给某些用户超级用户权限的能力,从sudo的日志中 , 可以追踪到谁做了什么以及改动了系统的哪些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sudo并不能限制所有的用户行为 , 尤其是当某些简单的指令没有设置限定时,就有可能被黑客滥用 。例如,一般用来显示文件内容的/etc/cat指令,如果有了超级用户的权限,黑客就可以用它修改或删除一些重要的文件 。7、追踪黑客踪迹:日志管理当用户仔细设定了各种与Linux相关的配置(最常用日志管理选项) , 并且安装了必要的安全防护工具之后 , Linux操作系统的安全性的确大为提高,但是却并不能保证防止那些比较熟练的网络黑客的入侵 。在平时,网络管理人员要经常提高警惕,随时注意各种可疑状况,并且按时检查各种系统日志文件,包括一般信息日志、网络连接日志、文件传输日志以及用户登录日志等 。在检查这些日志时 , 要注意是否有不合常理的时间记载 。例如:正常用户在半夜三更登录;不正常的日志记录,比如日志只记录了一半就切断了,或者整个日志文件被删除了;用户从陌生的网址进入系统;因密码错误或用户账号错误被摈弃在外的日志记录,尤其是那些一再连续尝试进入失败,但却有一定模式的试错法;非法使用或不正当使用超级用户权限su的指令;重新开机或重新启动各项服务的记录 。上述这些问题都需要系统管理员随时留意系统登录的用户状况以及查看相应日志文件,许多背离正常行为的蛛丝马迹都应当引起高度注意 。8、横向扩展:综合防御管理防火墙、IDS等防护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到网络安全的各个领域,而且都有非常成熟的产品 。在Linux系统来说,有一个自带的Netfilter/Iptables防火墙框架,通过合理地配置其也能起到主机防火墙的功效 。在Linux系统中也有相应的轻量级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Snort以及主机入侵检测系统LIDS(Linux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使用它们可以快速、高效地进行防护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在大多数的应用情境下,我们需要综合使用这两项技术,因为防火墙相当于安全防护的第一层,它仅仅通过简单地比较IP地址/端口对来过滤网络流量,而IDS更加具体,它需要通过具体的数据包(部分或者全部)来过滤网络流量 , 是安全防护的第二层 。综合使用它们,能够做到互补,并且发挥各自的优势,最终实现综合防御 。9、评测:漏洞追踪及管理Linux作为一种优秀的开源软件,其自身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 同时,其存在的问题也会在日后的应用中慢慢暴露出来 。黑客对新技术的关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要高于我们防护人员 , 所以要想在网络攻防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保护Linux系统的安全,就要求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对新技术的高度关注 。用户特别是使用Linux作为关键业务系统的系统管理员们,需要通过Linux的一些权威网站和论坛上尽快地获取有关该系统的一些新技术以及一些新的系统漏洞的信息 , 进行漏洞扫描、渗透测试等系统化的相关配套工作,做到防范于未然,提早行动,在漏洞出现后甚至是出现前的最短时间内封堵系统的漏洞,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安全防护的技能 , 这样才是一个比较的解决办法和出路 。10、保持更新:补丁管理Linux作为一种优秀的开源软件,其稳定性、安全性和可用性有极为可靠的保证,世界上的Linux高手共同维护着个优秀的产品,因而起流通渠道很多,而且经常有更新的程序和系统补丁出现,因此,为了加强系统安全 , 一定要经常更新系统内核 。Kernel是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它常驻内存,用于加载操作系统的其他部分,并实现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由于Kernel控制计算机和网络的各种功能,因此,它的安全性对整个系统安全至关重要 。早期的Kernel版本存在许多众所周知的安全漏洞,而且也不太稳定,只有2.0.x以上的版本才比较稳定和安全(一般说来 , 内核版本号为偶数的相对稳定,而为奇数的则一般为测试版本,用户们使用时要多留意),新版本的运行效率也有很大改观 。在设定Kernel的功能时,只选择必要的功能,千万不要所有功能照单全收,否则会使Kernel变得很大,既占用系统资源,也给黑客留下可乘之机 。在Internet上常常有最新的安全修补程序,Linux系统管理员应该消息灵通 , 经常光顾安全新闻组,查阅新的修补程序 。
在redhat linux中,如果想要对ps -ef这种命令进行监控,有什么办法没有?历史记录?。?
history -c
history -r /root/history.txt
在etc/bashrc 里面加入这个
export HISTTIMEFORMAT="%Y-%m-%d_%H:%M:%S ".
它使得历史记录中包含时间信息 。
处理这个文件:~/.bash_historylinux攻防命令,你过滤出想要linux攻防命令的命令条目就可以linux攻防命令了 。
如果他是root用户也是可以删除historylinux攻防命令的 。
如果是其他用户,保护历史记录不被修改 , 你去搜一下这个文章:
用户行为监控:bash history logging攻防
在linux系统中怎样查看mac地址1、 首先在桌面右键选择“打开终端”linux攻防命令,或者按ctrlAltT快捷键打开终端
2、在终端中输入ifconfig 命令linux攻防命令 , 回车运行
3、在ifconfig命令输出信息中,enp3s0表示以太网卡
4、hwaddr后linux攻防命令的信息即为mac地址 。MAC地址为48位二进制数,共6字节,一般使用十六进制来表示,各字节之间使用linux攻防命令:分隔开,每4位二进制数可以用一位十六进制数来表示,每字节用两位十六进制数来表示,因此mac地址共有六个字段,由五个冒号隔开 。
黑客攻防的检测SYN攻击检测SYN攻击非常linux攻防命令的方便linux攻防命令,当linux攻防命令你在服务器上看到大量的半连接状态时linux攻防命令,特别是源IP地址是随机的 , 基本上可以断定这是一次SYN攻击 。linux攻防命令我们使用系统自带的netstat 工具来检测SYN攻击:
# netstat -n -p TCP tcp 00 10.11.11.11:23124.173.152.8:25882SYN_RECV - tcp 0
0 10.11.11.11:23236.15.133.204:2577SYN_RECV - tcp 00
10.11.11.11:23127.160.6.129:51748SYN_RECV - tcp 00
10.11.11.11:23222.220.13.25:47393SYN_RECV - tcp 00
10.11.11.11:23212.200.204.182:60427 SYN_RECV - tcp 00
10.11.11.11:23232.115.18.38:278 SYN_RECV - tcp 00
10.11.11.11:23239.116.95.96:5122SYN_RECV - tcp 00
10.11.11.11:23236.219.139.207:49162 SYN_RECV - ...
上面是在LINUX系统中看到的,很多连接处于SYN_RECV状态(在WINDOWS系统中是SYN_RECEIVED状态),源IP地址都是随机的 , 表明这是一种带有IP欺骗的SYN攻击 。
我们也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直接查看在LINUX环境下某个端囗的未连接队列的条目数:
#netstat -n -p TCPgrep SYN_RECVgrep :22wc -l 324
显示TCP端囗22的未连接数有324个 , 虽然还远达不到系统极限,但应该引起管理员的注意 。
关于linux攻防命令和攻击linux系统的攻击方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推荐阅读
- 大学生如何参加新媒体运营,大学生如何参加新媒体运营培训
- 迪士尼拍摄综艺叫什么,迪士尼录制过的综艺
- linux识别不了命令,linux识别不到u盘
- 懂苗服务小程序怎么预约,懂苗服务如何退出
- go语言工具自举 go语言 ai
- 看的书怎么放在电视里找,怎么把应用放在电视首页
- pdf如何转换为excel,PDF如何转换为exe格式
- 2012如何分配虚拟主机,虚拟主机windows
- linux下ldd命令 linux中ldd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