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统计局最新数据划重点:PPI和CPI涨幅“剪刀差”回落,猪油共振是热点 | 财经专栏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数据,2022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5%,环比持平 。其中,城市上涨1.6%,农村上涨1.2%;食品价格下降1.5%,非食品价格上涨2.2%;消费品价格上涨1.7%,服务价格上涨1.1% 。1—3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1% 。
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下降0.9%,影响CPI下降约0.26个百分点 。食品中,畜肉类价格下降4.9%,影响CPI下降约0.15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9.3%,影响CPI下降约0.12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2.3%,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下降2.1%,影响CPI下降约0.04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0.5%,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0.4%,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 。
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六涨一降 。其中,交通通信、其他用品及服务、衣着价格分别上涨1.6%、1.0%和0.4%,生活用品及服务、居住、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0.2%、0.1%和0.1%;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下降0.3% 。
关于接下来CPI走势,东方证券指出,3月起受疫情影响,部分蔬菜产区出现疫情,到地头收购难度增加,加上猪肉基数下行以及运输成本抬升,二季度食品项对CPI的拖累会逐渐减轻 。如果年中油价依然高企,则CPI可能在“猪油共振”下走高 。
有分析人士指出,近期CPI涨幅明显偏低,一方面是源于“猪周期”正处于价格走低的下半场,另一方面也是当前消费不振的体现,同时也与2020年疫情爆发后,中国货币和财政政策并未大水漫灌有关 。
2022年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8.3%,环比上涨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7%,环比上涨1.3% 。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8.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1.3% 。
统计数据显示,PPI上涨1.1%,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 。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涨幅扩大0.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2%,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 。地缘政治等因素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行,带动国内石油、有色金属等相关行业价格继续上涨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14.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7.9%,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上涨2.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1.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2.7% 。上述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77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七成 。煤炭、钢材价格有所上涨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2.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4% 。另外,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3.7%,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上涨1.2%;纺织服装服饰业价格下降0.3% 。
【宏观经济|统计局最新数据划重点:PPI和CPI涨幅“剪刀差”回落,猪油共振是热点 | 财经专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PPI环比涨幅扩大,需要高度重视 。一方面,要看到输入性通胀因素影响,比如像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和现在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有重要关系 。目前国内的供给能力还是很强的,只要充分释放能源和重化工业的产能,将为稳定价格提供重要支撑 。另一方面,外部影响也不是长期的,由于一些特殊因素导致的短期波动,特别是像期货等一些金融资金炒作的因素,也可以综合施策 。
也有专家指出,“伴随收储力度加大,猪肉价格已基本在底部企稳,加之上年基数下行,4月猪肉价格同比降幅将进一步收窄;与此同时,4月蔬菜价格同比涨幅会进一步扩大 。”预计4月CPI同比会保持小幅回升态势,有望达到1.7% 。而4月PPI同比有望降至7.0%左右 。未来上游原材料价格压力会继续缓解,短期内PPI则同比仍将处于明显偏高水平 。考虑到当前物价形势整体温和,物价因素不会对接下来国内货币政策灵活调整、适时加力形成掣肘 。
3月份,PPI和CPI同比涨幅之间的“剪刀差”回落至6.8个百分点 。有专家表示,PPI同比放缓好于市场预期,PPI与CPI同比“剪刀差”连续5个月缩窄,有助于缓解部分中下游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加之国内出台一系列纾困助企政策措施,有助于稳定企业经营信心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作者 | 王宇宁  编辑 | 李天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