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将要进行思考的问题:
1 书中介绍了3个时代,分别是口述时代,印刷机时代和电视时代,各有什么特点?
2 如何一句话去理解书名的意义?
3 通过前面三个时期的总结,如何去预想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4 对于自己的启发有哪些?
摘抄 第一章 媒介即隐喻
假定我们的会话的形式对于要表达的思想有重大的影响,容易表达出来的思想自然会成为文化的组成部分。
不同媒介的出现,造成了信息传播行为以及其内容的不同。
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
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是了解这些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
文化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象形富豪,从字母到电视。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
信息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明确具体的说明,但是我们的媒介,包括那些使会话得以实现的富豪,却没有这个功能。它们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
第二章 媒介即认识论
我们衡量一种文化,是要看其中自认为重要的东西,而不是看那些毫无伪装的琐碎小事
任何一种媒介都有共鸣,因为共鸣就是扩大的隐喻;不管一种媒介原来的语境是怎样的,他都有能力越过这个语境并延伸到新的未知语境中。
针对口头叙述和文字描述之间关系认识:
口头叙述具有随意性,简便性,但同时也具有无痕性,很难流传下去。
文字描述具有权威性,可保留性,理性,可考证性。
后者由于具有长期保存的特点,能够被第三者所承认,所以现在一些别人承认的东西都需要由文字进行描述。
我们对于真理的看法和对智力的定义随着新旧媒介的更替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种重要的新媒介会改变话语的结构。实现这种变化的途径包括:鼓励某些运用理解力的方法,片中某些有关智力和智慧的定义以及创造一种讲述事实的形式,从而使某个词语具有某种新的内容。
符号环境中的变化与自然环境中的变化一样,开始都是缓慢积累的。就像一条被污染的河流一样,即时大多数鱼类都死完了,但是看上去这条河流还是正常的,其用途还没有消失,但是价值大大降低了。
第三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印刷书籍比任何其他方式都更有效地把人们从现时现地的统治中解放出来;铅字比实际发生的事实更具有威力;存在就是存在于铅字之中:其他的一切都将渐渐地成为虚无。所谓学习就是书本地学习。
后来报纸开始出现,开始占用人们用来看书地时间了。
在美国,各党派之间不是通过写书来反驳对方地观点,而是通过散发小册子,这些小册子以惊人地速度在一天之内迅速传播,而后消失。
铅字在公众话语地各种舞台中产生地影响是持久而强大的,这不仅因为印刷品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垄断地位。
形式决定内容
印刷机不仅是一种机器,更是话语的一种结构,他排除或选择某些类型的内容,然后不可避免的选择某一类型的受众。
第四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在阅读的时候,读者的反应是孤立的,他只是依靠自己的智力。面对印在纸上的句子,读者看见的是一些冷静的抽象符号,没有美感或归属感。
文字不能保证内容的真实性,而是形成一个预警让人们可以问“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铅字垄断者人们的注意力和智力,除了铅字以及口头表达的传统,人们没有其他了解公共信息的途径。
关于铅字时代的一些感受:
也许是当时条件的限制,使得阅读成为全社会最热门的活动。所有的知识、思想、商品、宣传都是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实现。人们将阅读看作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从书中获得的知识背景也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基础。
印刷品上的文字是连续的,严谨的,其论点和表现形式是倾向理性的。
第五章 躲猫猫的世界
电报脱离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使得人们信息交换的频率大大增加了。但是同时,也使得传递中的信息变得不那么重要,也使得信息脱离了语境,逐渐的成为一种引起大众吸引力的手段。
不久之后,报纸的财富不在取决于新闻的质量或用途,而是取决于这些新闻来源地的遥远成都和获取的速度。
这些源源不断地信息与它们地受众之间很少或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这些信息并没有可以赖以生存地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
到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
这正是电报地传统:通过生产大量无关地信息,它完全改变了我们所称地“信息-行动比”
电报的主要力量来自它传播信息的能力,而不是搜集信息、解释信息或分析信息。这方面,电报和印刷术截然相反。
现在大家相互聊天大多数会提及最近热点问题,而我们也只是重复这些热点信息,也仅限于我知道过这件事,并不进行任何深度思考。
照片记录的使这些形形色色中的特例,而语言的作用则是使他们变得更加容易理解。
伪语境的作用是为了让脱离生活、毫无关联的信息获得一种表面的用处。但伪语境所能提供的不是行动。
电视已经赢得了“元媒介”的地位,一种不仅决定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而且决定我们怎样认识世界的工具。
所有这些电子技术合力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一躲猫猫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突然进入你的视线,然后又很快的而消失。这是一个没有连续性、没有意义的世界。
第六章 娱乐业时代
麦克卢汉“后视镜”思维:认为一种新媒介只是旧媒介的延伸和扩展。
电视展现给观众的主题虽多,却不需要我们动一点儿脑筋,看电视的目的只是情感上得到满足。
娱乐使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
电视面前,最重要的不是你的内容,而是你展现的状态,面试也是同样的道理。
第七章 好。。。。。现在
“好。。。。。现在”常被用于广播和电视的新闻节目,目的在于指出我们刚刚看到或听到的东西同我们将要看到或听到的东西毫无关系。
制作新闻节目的奥义:“越短越好;避免复杂;无须精妙含义;以视觉刺激代替思想;准确的文字已经过时落伍”
电视新闻节目提供给观众的是娱乐而不是信息,这种情况的严重性不仅在于我们被剥夺了真实的信息,还在于我们正在逐渐失去判断什么是信息的能力。
无知是可以补救的,但是如果我们把无知当成知识,我们该如何做?
这一部分主要是强调,电视给我们带来的碎片化和不连贯的信息。
第八章 走向伯利恒
所有的话语形式都能从一种媒介转换成另一种媒介,但是在转化的过程中,一定不可能丝毫不损害的表达出来,一定会丢失什么!
只有给观众他们想要的东西,你才可以得到市场占有率。
电视最大的长处就是它让具体的形象进入我们的心理,而不是让抽象的概念留在我们脑海中。
真正的危险不在于宗教已经成为电视节目的内容,而在于电视节目可能会成为宗教的内容。
前者说的是宗教成为电视节目的一部分,只是说明宗教多了一种宣传形式而已,其本质并未改变。
后者表示的是所有的电视节目都变成了宗教内容的一部分,变得娱乐性、取悦观众,即宗教的本质也发生了变化。
第九章 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如何我们丢弃了这个话语世界,那么实践检验、逻辑分析或任何其他理性的工具都将失去意义。
电视广告的对象不是产品的品质,而是那些产品消费者的品质。
因为在电视上,政治家们给观众的不是他们自己的形象,而是观众想要的形象。
现代人对于历史已经变得漠不关心,因为历史对他们来说没有实用价值。换句话说,导致历史消失的是人们事不关己的态度,而不是他们的固执和无知。
在一个本身结构就是偏向图像和片段的媒介里,我们注定要丧失历史的视角。没有了连续性和语境,零星破碎的信息无法汇集成一个连贯而充满智慧的整体。
我们不是拒绝记忆,我们既没有认为历史不值得记忆,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已经被改造得不会记忆了。
p.s. 公安跳无价之姐
第十章 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
父母们喜欢《芝麻街》有几个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个节目减少了他们因为不能或不愿意限制孩子看电视而产生的负罪感。
课程的内容是学习过程中最不重要的东西。
也许人们对于教育最大的错误认识是,一个人学会的只有他当时正在学习的东西。其实,伴随学习的过程形成持久的态度,也许比拼写课或者地理历史课更为重要,因为这些态度才是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的东西。
p.s. 抖音短视频学习
从来没有人说过或暗示过,只有当教育成为娱乐时,学习才能最有效、最持久、最真实。
p.s. 关于娱乐学习或快乐学习的看法
电视提出的三条戒律:
- 你不能有前提条件
- 你不能疑惑
- 你应像躲避瘟神一样避开阐述
第十一章 赫胥黎得警告
如果某种媒介得使用者已经了解了它的危险性,那么这种媒介就不会过于危险。
人们感到痛苦得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思考 Q:书中介绍了3个时代,分别是口述时代,印刷机时代和电视时代,各有什么特点?
口述时代,其信息的传播都是通过口述来进行的,当然也是由于信息传播模式的原因,其信息量要远远小于后面两个时代。但是,对于人来说,需要在大脑中记忆非常多的东西。在这个时代,由于信息无法被记录,只能存在与人的大脑中,所以,信息更倾向于复制形式的传播,即获取的信息是什么,传递给其他人的信息就是什么,几乎没有任何加工。另外,所有的信息,基本上都是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
印刷时代,也叫做字母时代,在这个信息通过书本,纸质介质传播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速度相比之前得到了极大增加。逐渐的,读书成为了人们之间能够进行思想交流的必要手段。书本本身具有可流传性,可审查性,连贯性,整体性。所以,对人们的思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就连演讲时候说话方式,就和书本中做陈述观点的形式几乎一样。随着电报的发明,信息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人们可以获取到更多的信息,于是,整个信息的传播方向开始向抓住人们注意力的方向前进。
电视时代,其最大的特征就是高度图像化。几乎所有的信息都是通过图像的形式来展示,并利用高刷新率,使得信息传递量有了巨大的增长,同样这也形成了不连续性和碎片化性质。电视逐渐成为了那个时代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也可以成为“元媒体”。由于其电视其特点,其信息的表达也与前面两个时代具有很大不同,信息更具有娱乐、碎片,无上下文,不需要思考的形式。
【读书计划|《娱乐至死》读书笔记】Q: 如何一句话去理解书名的意义?
《娱乐至死》,通篇看完,作者主要是讲述电视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状态和人们在这个时代中的状态。书中前几章对口述时代、印刷机时代这两个非电视时代信息的传播状态和人们的行为状态进行了描述,通过前后对比和反差,给予我们对于处于电视时代人们的思考。乃至于互联网时代的思考。我们是如何在娱乐中丧失一些我们本该具有的能力,我们是如何在娱乐中变得不想思考,也不会去思考的。
Q:通过前面三个时期的总结,如何去预想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有的人也称作人工智能时代,对于信息获取的速度和容量,相比于电视时代,增加了不止一个量级。也就是说,电视时代所遇到的一些问题,都会在我们这个时代所放大。我们先回顾一下电视时代我们所遇到的问题:1. 信息碎片化;2. 不连贯性;3. 不允许思考。
那么在我们这个时代中,这样的问题依旧存在,而且就我看来,如果不刻意去消除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危害。
还记得总有人说“我明白很多道理,但是我依旧是那个我”。在我们这个时代,去了解一件事情是非常easy的一件事情,所以现在几乎大家不去看低不知道最近发生的热点或者热点的梗,因为这些我们很快就能获知。面对如此多的信息,面对如此多触动我们的信息,我们会发个微博感叹一下,会发个朋友圈表达一下自己此时的感受,除此之外,不会有更多的动作了,这也造成了”信息-行动“ 之比的巨大差额。所以,当下更重要的应该是信息产生的行动了。
关于信息碎片化。抖音、微博提供的信息流和个性化推荐算法,使得人们更愿意花时间沉浸在其中,我也不例外。时间消磨过去之后,更多的是空虚,没有任何的收获,甚至有些自责。人们常说,知己知己,才能百战不殆。要想去减少碎片化带给我们的危害,我们得首先能够去认识到这些危害,这里得认识不仅要我明白了,还要从自己具体得行动中去体会,去归纳总结。人们的思维就像突触一样,需要相互建立起连接,才能形成你的系统的一部分。碎片化信息,由于其缺少前后语境,使其很难与我们的系统建立起关联来,也就导致这些信息很难成为我们可以消化的一部分。
Q:对于自己的启发有哪些?
- 严格限制自己刷微博抖音的时间
- 多去读一些纸质书,增加自己的专注时长
- 一定要落实行动,否则不要说自己懂了
- 每天留给自己放空的时间,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 知识的学习如果是痛苦的,那么自己就一定在前进的方向上
- 学习的形式和状态大于内容,课堂上课如此,做研究亦是如此
- 待补充。。。。
推荐阅读
- Android5.0开发范例大全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反脆弱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ogldev-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C和指针] ch08. 数组
- 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起步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 读书笔记|《白话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学习笔记1
-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 《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读书笔记-第一章 Activity的生命周期和启动模式
- 第四章 View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