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 , 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为数学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情境 , 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讨论 , 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 。新教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多知识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 。因此 , 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重要教学策略 。要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 要注意以下几点:1 。情境创设的目的要明确情境的创设 , 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 有利于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如果是问题情境 , 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有新意、有启发性 , 不能笼统地问“你发现了什么”之类的问题 。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来设计 。的教学情境有多种形式 , 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赛情境等 。情境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 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设计 。对于高年级的孩子 , 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视觉演示等方式创设情境 。对于高年级学生 , 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 , 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 让学生自主学习 , 和谐发展 。因此 ,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 自始至终做学习的主人 。1.激发兴趣 , 产生参与动机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ushinski)在《在没有任何兴趣的情况下 , 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 , 他们年龄小 , 有意注意的时间短 , 坚持性差 , 往往会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比如在《求未知数》的教学中 , 我创设了“打牌”的游戏情境 。第一次 , 我手里拿着两张扑克牌 , 让学生猜这两张牌是什么 。学生们很感兴趣 , 举手告诉老师他心目中的答案 。第二次 , 我告诉他们这两张卡的和是9 。现在 , 更多的同学举手了 , 答案也更统一了 。出现了以下四种情况:A(对于1)和8 , 2和7 , 3和6 , 4和5 。第三次 , 我告诉他们其中一张牌是2 。这时 , 班上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举起了手 , 喊出了答案7 。这种情境的设计既了解了学生 , 把握了教学的出发点 ,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使他们能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 。2、适时的启发、引导和参与方法在 , 比如教《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 , 学生在探索垂直计算的“原始”算法时 , 我并没有直接把简单的算法引出来 , 而是让学生用探索出来的方法解题 , 然后给予适时的引导:“你通过计算发现了什么”、“你觉得这个写法怎么样”、“我希望它更简单一些” , 一个一个的通过 。此时通过动画演示《从复杂到简单》 , 学生对简单的写法印象深刻 。教师的有效指导可以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 , 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有效 。三 。注重学习方法的有效性一直以来 , 学生学习数学主要是接受学习 。这种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强 , 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因此 ,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 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 达到有效的学习 。
1.接受数学作为基础科学的学习并不排斥 , 有其独特的结构特点 , 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 , 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就能轻易找到答案 。也就是说 , 这些知识的学习应该以接受学习为主 , 接受学习需要老师讲解或者在老师指导下学习 , 不需要探究 。如:面积单位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四则运算顺序等 。2.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 因其具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和发现的优势 , 逐渐被教师所接受并运用于教学中 。比如“教长量多”的时候 , 主要是引导学生操作 。为了熟练地引出测量工具“尺子” , 我首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来测量书桌的长度 。有的用课本 , 有的用铅笔 , 有的甚至拔一根头发 。在这种“嘈杂”的测量操作中 , 学生得到不同的结果 , 对问题感到困惑 。同一个表 , 为什么测出来的长度不一样?经过小组讨论 , 学生们意识到测量工具在操作上应该统一 。在关注探究性学习的同时 , 也要注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发现和探究是不可能的 , 也是没有必要的 。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来学习 , 要考虑学习内容是否适合探究性学习 , 这样才能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 张扬学生的个性 。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 , 为他们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 应注意以下几点:把握教师的定位 ,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明确分工 , 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建立促进合作习惯培养的机制 。四 。注重学习情感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 。在课堂上创造教学的和谐 , 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 , 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非常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 , 教师对学生的任何正确反应都给予积极的肯定 , 如微笑、点头、重复和解释学生的正确答案;教师不应该忽视或嘲笑学生的错误答案或反应 , 而是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力与每个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 , 认真倾听和接受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意见 。
文章插图
小学数学老师怎么样上好一年级第一节数学
课【六年级上册数学辅导 名师如何讲小学高年级数学课,高年级】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一、创设情境 , 激发兴趣一节好课 , 都有一个好的开始 , 通过创设情景 , 激发学生的兴趣 ,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 主动承担学习任务 ,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 ,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 , 参与学习意识能力和自控学习能力差 , 学习兴趣不高 , 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 , 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与感兴趣的教学情境 ,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 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创设教学情境 , 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 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有关的情境过程 。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 , 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 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 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 。面对农村教育现状 ,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去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 。例如 , 我在教学“轴对称”一课时 , 我在网上精选了一些精美剪纸 , 自己在课前事先剪好“喜莲鸳鸯”、“富贵牡丹”图案 。以精美的造型和细致的工艺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 。这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情 , 有的说“真漂亮” , 有的说“这剪纸是怎么剪得?”有的说“我也想剪一个这样漂亮的剪纸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 接着我说:“这幅剪纸是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剪出来的 , 你们只要从这两幅图中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 总结出来 , 你们就都能自己创造出一幅漂亮的剪纸作品了 。这两幅图有什么特征 , 我们一起来找找吧”学生听完 , 也急着找出特征自己剪纸 , 这样 , 学生就主动承担了学习的任务 , 很快进入了主动探索的状态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 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 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鱼 , 不如授人以渔”授人鱼收益一时 , 而授人以渔却受益一生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 要学生“会学” 。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斯腾伯格的一句名言:“我们坚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的思维” 。科学课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 , 科学探究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 , 在关注学生的动手同时 , 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 , 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 。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 我们必须牢固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 , 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 , 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 ,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农村学生缺乏思维锻炼 , 学习基础差 , 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 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 , 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 。努力改变原有的老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而获取知识的局面 , 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 激活学生的思维 , 这样农村数学课堂教学就充满探究的活力 。我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时 , 我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 让学生观察比例的项 , 让他们自己计算两内项和两外项的和差积商从而自己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实践证明 , 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 , 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 , 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 , 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 , 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 , 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 , 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 , 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 , 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 , 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 , 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 , 在自主探究中体验 , 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三、注重动手实践操作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 , 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 , 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 。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 , 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 , 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 。”这就大大压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 , 在操作中体验数学 。通过实践活动 , 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 , 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激发求知欲 。我在讲“观察图形”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在课下自己用土豆或萝卜等家里常见的蔬菜切成小正方体 , 在课上同学们摆出了不同形状的物体 , 又从不同方位去观察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这样比单纯教师的说效果要好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 , 听过了 , 可能就忘记;看过了 , 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 , 才会真正理解 。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 , 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 , 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四、合作交流探索创新合作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 , 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来达成目标 , 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 , 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 是学生取长补短 , 展现个性的舞台 。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能够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 , 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 。
如何上好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如果是老师 , 就将课备好点 , 如果是学生 , 就认真听讲 。
文章插图
如何提高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课题小结请参考:1、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一堂好课的开始 。有“备”而来 , 是达到教学目标 , 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必要条件 。在以前的教学中 , 强调“备学生、备内容、备教法”的课前准备 , 放在新课标的背景下 , 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兵法中强调知已知彼百战百胜 。学生作为我们教学的对象 , 我们首先应该对其有充分的了解 。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 。包括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生活经验以及个性特点等等 , 甚至包括兴趣爱好 。我们对学生了解的越多 , 越能帮助我们设计好一个能被学生所接受甚至产生共鸣的课前预案 。另外 ,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 新教材的编写呈现出新的特点 , 内容的编排也有较大的改变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 ,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 拿涅好教学难度 。以数据的统计来说吧 , 旧教材是统计表(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统一编排 , 集中学习 。而新教材则按照由易到难 , 由浅入深的原则 , 把这些内容安排在不同年段里学习 。在低年级段就让学生先接触一下 , 体验一下统计的思想 , 然后再逐步深入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能对新教材有整体的了解 ,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 合理安排教学目标 。既要考虑到“吃不完”的学生 , 又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孩子 。学生不同 , 教学内容在变 。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就应该合理选择 。几千年前 , 孔夫子就提出教学要因材施教 。只有针对不同学习的内容 , 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 , 结合不同的学生个性特点 , 灵活的使用各种教学方法 , 才有可能提高课堂效率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 。根据学习的状态 , 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 。学生学习的状态不同 , 学习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学习对于绝大部分小学生来说 , 缺少的是责任 , 更多的是依靠兴趣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 对于小学的数学课堂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一些老师生怕学生听不懂 , 学不好或者想尽快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 采取全由自己包办代替 , 全由自己讲解说明的教学方式 。而一讲起来 , 则不可收 , 且越讲越有兴致 , 以至整堂课只看见教师在活动 , 只听见教师的声音 , 即使到了学生做课堂作业时 , 教师还不放心地唠叨:看清题目 , 抄对数字 , 不要做错 , 使学生一会儿也不得安宁 。这样 , 往往打乱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 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思考 。其实 , 课堂上教师讲解时间过长 , 常常导致学生纪律涣散 , 思维陷入抑制状态 , 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殊不知 , 教师控制一下讲解时间 , 自己少讲一点 , 让学生多点思考 , 学习效果反而会好 。因此 , 新课程课堂教学最好采用“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学方式 , 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前台 ,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 培养自学能力 , 真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 有效提高学习的效果 。3、 良好的语言表达是一堂好课的润滑剂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 , 交流想法的工具 。数学语言是以数学符号为主要词汇 , 以数学法则、定理、公式等为语法规则构成的一门科学语言 。就小学数学语言而言 , 抽象性是其特点 , 科学性是其原则 , 准确性是其灵魂 。然而 , 我们数学课堂上的语病却时有发生 。例如:开始教学“0的认识时” , 就说成“0表示没有” 。这里就忽视了数学知识教学的阶段性 , 因为以后还要学习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0”还可以表示界限 。所以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物体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再如 ,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就不能说成“分数的上面和下面” 。当然 , 数学课上的科学术语很多 , 稍一说错就会造成知识的偏差 , 误导学生 , 数学课上有些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 , 导致教学思路模糊 , 学生听起来颇感费力 。除了表达的准确性以外 , 老师上课时的语速、语调都可能影响到一堂课的实际效果 。本人在参加暑假举行的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教练员培训班为期6天的学习过程中深有体会 。培训是采取一位老师授课半天的形式进行的 , 时间在3个小时左右 。当进行到第三天下午的学习时 , 一惯安静有序的课堂在上课半小时后开始嘈杂起来 , 一向学习认真精力集中的学员们开始交头接耳 , 或者“闭目养神” 。原因是因为授课老师的语速太快 , 语调太高 。虽然老师的思路还算清晰 , 方法也算正确 , 但还是有些学员跟不上节奏 , 有些则觉得太累 , 头脑发热 , 而难以集中精力了 。试想我们有着强烈学习欲望和责任心的老师尚且如此 , 换成几岁大小欠缺责任心的小学生来说又会怎么样呢?而与此相反 , 有位授课的麦老师 , 语速合理 , 不快不慢 , 既让人有时间去思考 , 又不会让人觉得节奏缓慢而分神 。语调更是充满艺术性 。在告之他的联系方式时 , 写下家里的电话号码后 , 一句“我还有一台手机” 看似平常不过的语言 , 经过语速和语调的修饰却让全场哄堂大笑 。常言道:语言是一门艺术!好的教学语言对于被很多人都认为比较枯燥的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更为重要!4、把握动态生成 , 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教学资源的生成一方面来自是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 , 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则要把握来自教学过程中的自然生成 。现在的小学生越来越聪明已是不争的实事 。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 , 现在小学生所接触的信息量已是今非昔比 。有些老师还把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量定位在自己那个年代 , 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奇思妙想”甚至是“异想天开”不但不能很好的把握和加以选择利用 , 反而在心里埋怨现在的小学生难教 , 不听话 。大家都知道在水利治理工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 那就是疏导!如果一个地方出现洪涝灾害 , 治理者一味的进行围拢堵截 , 只会让灾害越来越严重 。相反李冰父子因势利导 , 对泯江之水加以疏导 , 不但解决了上游的洪水灾害 , 还解决了下游农田的灌溉问题 , 成就了都江堰的历史经典 。其实上课也是一样 , 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挑战性且有价值的问题资源 , 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预设、以真诚宽容地态度接纳学生 , 为学生问题的生成创造良好的氛围 。尊重不同学生的选择 , 允许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 , 发现问题 。如果学生提出的不同的观点不能有效的加以肯定 , 课堂上生成的动态资源不能有效利用 , 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 , 大大降低课堂的教学实效 。5、关注个体差异让课堂效率落到实处 。听过不少公开课 , 往往都是一节课下来成就了少数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 , 大部分学生充当的只是配角 , 甚至是观众 。当然也有些老师会有意找几个后进生回答问题 , 却变成了是对他们自尊心的又一次伤害 。如何让课堂不变成几个人的舞台 , 如何让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 , 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能有问题可想 , 有话可说 , 有事可做?如果能够真到做到这些 , 这些课的实效性肯定可以落到实处 。我的教学经验是:把不同深度的的问题提给不同层次的学生 , 把不同类型的问题让不同状态的人来回答 。“你能帮我把题目读一遍吗?” “你能帮我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吗?”“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刚刚这个同学的方法?”这些任务一般交给课堂走神了的同学;“谁能说说你的想法?”“谁能帮他?”“谁还有别的方法?”我喜欢把它交给中等或中上的同学来说;如果一个问题抛出来 , 半天没人举手 , 我则要向思路比较好的同学发问了:“你能说说你想到了些什么?”或者一个问题经同学解释后还有个别同学没能理解 , 则要找个好同学来说 , “谁能解释的更清楚” 。总之 , 课堂是属于每个学生的 , 让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问题和任务 , 每个人能完成属于自己的问题和任务 。当然 , 这样的任务也是多方面的 , 多层次 , 多变化的 。6、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 让课堂效果得以巩固 。数学强调理解 , 但练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却是功不可没的 。因为通过练习既能及时地对新学的内容加以巩固 , 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 , 又能让教师通过学生的练习及时反馈自己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 , 他们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决定了他们的“忘性” 。即使在讲授新课的时候理解了 , 但不加以练习的话 , 知识得不到巩固 , 更不可能做到触类旁通 。于是题海战术依然是我们有些老师的常用方法 。累了学生苦了自己不说 , 效果怎么样 , 还值得商榷 。如何向40分钟要效率 , 既能巩固课堂知识 , 又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呢?做好上述五项之后 ,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转自网络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特此声明 。
新教师如何上好小学三年级第一节数学课教师的第一节课 , 应该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 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有了 , 教师以后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圆满些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 , 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 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课的一开始 , 教师就合理巧妙地设置悬念 , 便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 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探究愿望 , 从而把学生带入更广阔的数学天地 。积极、向上、有序的课堂规则 , 会使师生之间目标一致 , 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 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 , 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进取心 。教室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 , 出错了 , 课程才能生成 。也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 , 课堂才是最活的 , 教学才是最美的 , 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因此 , 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宽待错误 , 更要善于利用错误 , 让错误发挥最大的功效 。上课前教师需要的准备:1、保持精神愉悦新教师上第一节课的前一天晚上最好不要再反复模拟即将到来的新课 , 而是要早些休息 , 以保证第二天能有最好的精神状态;上课的当天早晨可以早起冲个澡 , 吃好早饭;上课时应提前10分钟到教室门口微笑着等待学生到来 。2、着装得体教师的着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如何看待和接纳教师 , 更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度 , 同时也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堂态度和课堂纪律 , 因此教师应该相当重视自己的着装 。3、精彩的开场白开场白是新教师进行自我推销的最佳时机 , 简短的几句风趣、幽默而不失儒雅的话语 , 可以立刻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 树立起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4、巧妙设计三阶段问卷 , 提高教学水平在学期初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家庭教育状况等;期中通过问卷征求学生对班级管理、自己教学的真实想法和建议;期末让学生给自己一个鉴定评价 。这些问卷可以解决教学生活的大部分问题 。
文章插图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是每一个数学老师不懈的追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 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策略 ,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新颖性和多样性 ,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适时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策略:一、理清问题弄清题意也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索、分析 , 明确题目的大概含义 。小学教材中常见的方法有:1.建立列表 。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 列表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分析方法 。用列表的形式 , 将问题的相关信息集合在一起 , 可以帮助学生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 无疑是解决问题的一条捷径 。教学过程中 ,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问题设计出相应的表格并将有关数据信息填入表中 , 通过分析数量关系 , 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表格的引入 , 可通过锻炼学生自主整理信息的能力 , 巧妙渗透对应思想 , 将知识点更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 使学生意识到列表整理在解决问题策略中的重要性 。2.合理简化 。数学课堂难免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 , 在分析问题时可以进行简化的策略:一方面去掉一些无关的因素或多余信息 , 化繁为简 , 减少解决问题时的干扰因素;另一方面可以化大为小 , 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的总和 , 使问题内部各成分的关系更清晰 。例如“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将过程环节简化成流程图 , 去除冗杂无用的信息和非本质的语言描述 , 简化题目的本质内容 , 使得解决策略一目了然 。二、制定计划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尝试使用有效的策略 , 小学生思维发育不够完善 , 策略性知识的形成与培养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与指导 , 不仅要进行获得多种分析策略方法的指导 , 还要对学会运用策略解决各种问题进行指导 。具体做法 ,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摸索策略 , 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除了传授策略的名称或简单地讲解策略 , 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独立地去寻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以还原策略为例 , 教师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名称 , 要积极引导学生去独立分析 , 画出流程图 , 可以顺着题目的意思进行正面的推理 , 也可以从结果中逆向地寻找答案 ,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 , 对同一策略要反复练习 , 直至学生能灵活运用 。既要抓住教材中的例题 , 打好基本功 , 又要防止学生机械模仿 , 对练习题型适当地变化 , 让学生可以做到举一反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长方形的面积”一节 , 例题是:花圃的长是10米 , 宽增加5米 , 面积增加50平方米 。但是在课后的练习中 , 长和宽同时增加了 , 面积也增加了 , 这样同课本中的例子有所不同 , 学生可以自己画图进行比较、分析 , 从而摸清规律解决问题 。三、实现计划分析法和综合法是保证计划实施的两种有效途径 。分析法是从问题的角度分析数量关系 , 综合法是从条件的角度 , 这两种方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时常用的思维方法 , 锻炼了学生的灵活性 , 能更好地构建数学模型 。动脑思考便于优化解题策略 , 两者相辅相成 , 解题策略的正确使用同样离不开正确的思考方法 。小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 一些后进生虽然能解答对应用题 , 但不一定能正确地理解每一个步骤 。教师应正确地引导学生分析题目 , 确定解答步骤 , 知道每一步骤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 对于解答不了的地方 , 教师需要耐心指导 。以解题步骤为纬 , 以探索策略为经 , 让学生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模型 , 是解决问题教学的必经之路 。四、反思评价课堂教学中 , 还要注意解决问题后的回顾学习 , 总结在学会解决问题过程中对所用的策略反思中学习 , 发展学生的思维 。反思问题常常不被老师们所重视 , 但它又是发散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 , 所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后反思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以及运用的策略和方法 , 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不断加强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习质量、提高动手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对学生小组合作成果的展示和评价的过程其实也是提高学生认识的过程、互相交流的过程 。评价时 , 对于好的现象要多鼓励、多表扬 , 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 不能放任自流 。例如 , 教师对于一些不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学生 , 要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 , 提出批评和明确的改正措施 , 进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 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练习巩固在学生初步形成策略的基础上 , 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要丰富、有层次感 , 方式要多种多样 , 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 培养学生自觉实践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实践策略一般具有三个阶段:一是模仿性练习巩固 。还是以“长方形的面积”为例 , 呈现宽减少的问题情境 , 巩固新知 。二是变化性练习巩固 。长和宽其中一个增加 , 面积会增加多少 。通过问题的变化 , 建立适用的数学模型 ,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 避免学生机械式地照搬 。三是综合性练习巩固 。教材中有这么一个题目:“学校体育场长40米 , 宽30米 , 扩建时长增加8米 , 宽增加6米 , 那么面积增加了多少?”问题情境变化了 , 具体思路也变化了 , 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去辨别分析用什么方法思考、用什么策略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 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策略、提高自身能力 。总之 , 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有许多类型 , 它们之间相辅相成 , 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 , 选择典型的事例 , 教会学生思考和分析的方法 ,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 快乐地学习数学 。唯有如此 , 教学质量的提高才会得以实现 。
推荐阅读
- 美国航母部署位置 如何发现航母位置,美国航母分布图
- 玛雅如何导入短视频
- 死机是指 如何做出死机之歌,电脑总是死机
- qly如何转换mp4
- 我是演说家刘媛媛寒门 刘媛媛我该如何生存视频,我是演说家刘媛媛视频
- 商标造假怎么量刑 销售假冒商标怎么定罪,销售假冒商标严重吗
- 注册商标r 文化传播怎么注册商标,如何传播中国文化
- 商标有一个字不同能注册吗 商标字被注册了怎么办,已注册商标加字
- 小米授权店不赚钱 商标授权怎么挣钱,华为授权体验店靠什么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