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草泥怎么除异味?
水草泥是洗不干净的 。如果洗干净了,就会变成粉状,不可收拾 。它可以暴露在阳光下 。珊瑚砂、粗砂、砾石砂、白云石等材质都是很好的底料 。这些沙料之间的空隙较大,有利于水生植物的根系生长,不把水搅浑,还能净化水质 。底料选择一定不能用底泥,因为底泥间隙太小,供氧不足,不利于根系生长,容易引起根腐病;同时也容易把水搅浑,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
文章插图
旧水草泥腥味如何去除
在阳光下摊开,气味会慢慢释放出来,就是尽量通风 。但是要彻底消除,除非你把泥放在一个封闭的回路里,用臭氧机去腥,因为臭氧可以快速分解产生臭味和其他气味的物质,如胺、硫化氢、甲乙醇等 。凭借其强氧化性,臭氧氧化并分解它们,产生无毒无味的小分子物质 。
如何去除鱼缸假水草上的污垢
如果放工具螺,比如象牙螺,苹果螺,会在缸里爬来爬去 。你爬的位置等于用刷子刷 。如果你不停地爬来爬去,来回刷鱼,你就不会攻击它 。除非是死鱼,蓝象牙螺2.8元一只,蓝苹果螺1元一只 。繁殖小蜗牛至少需要两只蜗牛 。
文章插图
说说鱼缸里用真假水草照景的优劣?
水族整体生态观经常遇到有新缸的朋友在网上求助,说鱼生病了而且大量死亡,草都烂了,问怎么力挽狂澜 。仔细一打听,发现他们很多人都急着买鱼缸,放上水,铺沙子,开始养鱼种草,或者把鱼放在水里养个三五天 。我真的很无语 。我也经历过这种初学者常犯的错误 。看着自己精心策划的海底风景一点一点消失,我感受到的是悲伤,甚至是难过和绝望 。但是这种先天性的硬伤怎么可能在网上三言两语就解决了呢?造新缸的步骤很多地方也讲,但是为什么要一步一步来呢?很多新手不懂,就跳过一些自己认为不重要的步骤,导致最后失败 。实际上,这些前期工作都是围绕建立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这一核心内容展开的 。理解整体生态观有助于把握水族养殖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离开了与之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系统 。生物很难正常生存,即使是适应性很强的物种也会经历一段脆弱期 。但是,作为水族箱主角的鱼类和水生植物,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适合它们的系统,很快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那么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哪些要素呢?水族馆如何建立和维护这个系统?1.水族生态系统的要素:这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但是在日常水族养殖中并没有用到 。我这里只选择最重要的一个,分类也是本着实用性和易懂性的原则,并不是用一种专业的系统方法来分类 。1.微生物: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简单生命体和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原生动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细菌 。不同水体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是不一样的(有专业的水产书籍对此有描述,有兴趣可以去新华书店),但是正常菌群(相对于致病菌而言)——也就是我们经常简单归类为硝化细菌的那些细菌——的作用是相似的,就是分解有机物,通过自身的代谢将氮、硫等有害化合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此外,维持正常菌群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数量,从而预防各种疾病尤其是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因为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在微生物疾病的感染因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建立水族馆生态系统的整个过程中,这些遍布各个角落的精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藻类:包括微小的单细胞藻类如硅藻和蓝藻,以及多细胞藻类如常见于水族馆的丝状藻和须藻 。这些让人又爱又恨的小家伙在水族馆生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利用光能和水中的氮、磷等化合物(是鱼类等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和细菌的分解产物 。但由于自然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工业和生活污水逐渐成为氮、磷的主要来源)合成糖类、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成为食物链的起始环节 。就整个生物圈的地位而言,它们远比所有高等植物重要,地球上所有植物产生的氧气90%来自藻类 。但当水中的氮磷化合物过多时,它们的生长就会失控,进而争夺光和氧,成为鱼类和高等水生植物的杀手 。目前,一些地区的水污染非常严重 。甚至自来水也含有大量的氮和磷 。虽然对人体影响不大,但足以维持藻类的生长 。如果在新建的水族馆中不注意控制,藻类将很快占据主导地位,难以清除,从而影响水生植物、珊瑚等的生长 。严重时还会导致鱼类窒息死亡 。更何况藻类是所有水生生态系统中最顽强的客人 。即使水族箱维护的很好,也不可能一点水藻都没有,只是少到不被注意而已 。
3.浮游动物:这里指以细小浮游生物为食的低等动物,如水蚤、丰年虾、轮虫、草履虫等 。它们在自然水体中含量丰富,也是水族箱养殖的重要饲料来源,但在水族箱中很少,影响不明显,只有轻微的除藻作用 。4.底栖动物:这一类涵盖的范围很广,从线虫、沙蚕到蜗牛、海参,再到虾、蟹、贝类等 。这些都可以归在一起 。虽然它们的食性和习性不同,但都可以在水生态中扮演清道夫的角色,主要是消化动植物尸体,将其转化为更容易被细菌分解的产物,有些还可以去除藻类 。我们常常有意无意地把它们引入水族馆,成为维持系统稳定的好帮手 。但是,有些物种如果不被重视,就会受到困扰 。5.高等水生植物;包括普通属的种子 。
植物的水草,以及蕨藻、钙藻之类长得很象水草的较高等海洋藻类(以下就简单地统称为水草了) 。自然界他们也处于食物链的底端,虽然进化上比单细胞藻类先进,但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在自然中的作用和低等藻类差别不大,它们也会在营养物质过剩时大量生长,引起水生环境的恶化 。当水草生长旺盛时,由于大量养分被他们消耗,藻类会因营养不良而生长缓慢;反之,低等藻类肆虐时,水草也会因为没有足够养料和光照而逐渐衰弱 。另外,他们也是水质净化的重要力量,尽管低等藻类也有相同的作用,但控制高等水生植物的生长要比控制藻类容易得多,所以大多数人还是选择水草(也有造景高手用藻类在局部进行装饰,确有耳目一新之感,但并不是人人可以尝试的) 。6.高等水生动物:这里当然是指鱼类了,他们是观赏水族的焦点所在,但不要忘记,他们也是整个系统的一个环节 。鱼类在水生生态中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他们从系统中获取能量,而他们的代谢产物也为水草、藻类和细菌提供生长所需的养料 。7.其他:这里着重提一下岩礁造景缸里的珊瑚和软体,他们有的是植物(虫黄藻)和动物(珊瑚虫)的共生体,有的则是纯粹的掠食者,但就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作用而言,总体介于高等水生植物和动物之间,更偏向于动物 。二.逐步建立水族箱生态系统:这个过程的核心内容如前所诉,是建立完整的生物(细菌)过滤系统 。它需耗费的时间,淡水缸大约是2周到1个月,海水缸即使是初步建立起该系统就需1个月,而整个系统稳定则需2-3个月 。为什么要那么长的时间?有没有快一点的方法呢?其实这个时间就是硝化菌生长繁衍并逐步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 。细菌的生长繁殖特点与我们所熟悉的宏观动植物完全不同,它们一般行分裂生殖,其数量的增长按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的指数方式增加(理论上的增长方式,忽略了由于细菌死亡所导致的数量减少,其实死亡与增殖是同时存在的) 。在理想条件下,单一菌落的增殖会经历3个主要阶段:1.漫长的增长前期,这段时间细菌逐渐适应环境,开始分裂,但由于原本数量较少,增加的细菌数也相对较少,这个阶段细菌总数是不多的 。2.快速增长期,当经过增长前期,细菌数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后,由分裂所增加的细菌数也随之猛增,其增长的幅度是以对数指数表现的,所以又称对数增长期,在这个阶段,细菌总数将数十倍、上百倍的增加 。3.平台期或衰退期,细菌经过对数增长期后,尽管仍继续分裂,但同时也有相当多的细菌死亡(死亡原因很复杂,这里不详述),如果此时有良好的营养供应,细菌增殖的数量与死亡的数量将达到平衡,细菌总数不再增加,形成稳定的菌落,称为平台期,但如果营养供应跟不上细菌的消耗速度,则由于营养耗竭而进入衰退期,大量细菌死亡,总数下降 。我们想达到的就是平台期的效果 。但是,我们的水族箱并非“理想条件”,硝化菌也不只是单一的菌种,水生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硝化菌至少就有8种 。有些厂家的硝化菌广告说搭配的细菌有相互增益的效果,事实上细菌之间的关系并非那么简单,共存共荣只是一方面,而竞争则是永远的主题 。在局部,当一种或几种细菌表现强势,那么其它细菌一定会被抑制,而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本弱势的菌种可能会变为强势,反而抑制原先的强势菌种(这就是为什么稳定的水族箱不容易发生鱼病,而新缸或环境剧变的缸容易爆发疾病的原因);即使是共生的细菌,之间也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平衡才能发挥最佳作用 。在新设水族箱里,环境十分不稳定,又缺乏细菌增殖所需的营养,细菌增殖得很缓慢 。特别是增长前期,原本细菌增殖的数量就不多,又有相当的细菌不适应环境而死亡,要达到进入快速增长期所必需的菌数,就要花费很长时间 。加之各个菌种间相互适应、相互协调也需要时日,所以整个过程就进行得非常缓慢 。至于要缩短这个过程的方法不是没有,但对新手意义不大 。最可靠的方法就是用已含有大量稳定菌群的材质,包括稳定使用过的底沙、各种滤材以及礁岩缸用的活石头等,他们的量越大系统稳定得越快,但如果只是少量的话就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了 。因为足够的稳定菌群可以迅速改善水体质量,量少不但不能稳定水质,在环境改变后菌群自身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一样需要时间来重新适应,其作用类似于加硝化菌(新手一般很难从老手那里要到大量成熟的材质,除非那位老手不想养鱼了) 。而且即使使用大量成熟材质,也需要一定时间来达到新的平衡,决不是立即就可以放鱼的 。所以我还是建议新手循序渐进地设置水族箱 。这里特别要提一下的是:仅以大量添加硝化菌种的方式来达到快速建立生物过滤的方法是不可靠的!在一个缺乏营养的环境中,光靠添加细菌不可能快速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稳定状态,曹立在相关文章中也提出过类似观点 。从细菌的增殖特点不难看出,系统内的细菌是依靠自身的分裂增殖来达到我们所需的数量的,人为的加入菌体只能是杯水车薪 。对于几乎没有所需硝化菌群的新设缸,即使数倍于常规量地添加细菌,也不可能达到它们自身增殖数十倍到数百倍所产生的菌体数量,更何况加入的菌种中到底有多少活菌也需打个大大的问号 。其实对于新设缸来说,添加硝化菌只是一个“药引子”而已,更重要的是如何改善细菌生长的条件 。首先,是要给它们安一个“家” 。许多细菌只有在依附于某些物体时才能正常生长,在漂浮状态下则生长迟缓甚至停滞 。这个“家”就是我们常说的滤材,其种类繁多,曹立的相关文章都有描述 。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体积小而表面积极大,这样就可以在容积有限的水族箱里为硝化细菌提供大量的依附表面 。对于需氧菌,这个“家”还必须保证每一个角落都有充足水流,以满足它们对氧气的需求 。对于厌氧菌则刚好相反,需要“微流”的环境,保证氧的低供给,以利于脱氮反应的进行(详见smilecathy的翻译文章) 。其次,是要添加细菌生长所需的养料 。我个人习惯是在新缸里投放一点水蚤,黑暗中这些小家伙会散布到水族箱各个角落,他们死亡后的尸体就成了细菌的“饲料” 。1周后可以放养孔雀、红剑之类的鱼,数量不可太多,3-4条足够,他们的代谢产物、残饵都是细菌的好营养,另外也可以放些蜗牛,用以除去刚刚兴起的藻类(种草前最好将蜗牛请出去,否则可能会把水草啃得千疮百孔,不过千万别用除蜗牛剂),这样一般2-3周就可以放鱼了 。至于海水缸,有文献报道说加入切碎的蛤肉有助于生物过滤的成熟(得忍受它们腐烂时的臭味了,但臭味不正说明有细菌在大量生长吗?) 。现在超市里有卖一种叫“乳果糖”(这是学名,商品名就有很多了)的东西,理论上讲也是细菌尤其是厌氧菌的“补品”,新缸里添加一点应该有好处,不过我没试过,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后果自负喔,不过反正是新缸什么都没养,大不了全缸换水) 。至于生物过滤系统建立以后的步骤,倒是可以DIY一点,根据需要加入系统的其它元素(自然界中这些元素是“一个都不能少”的,但在人为控制下并不是缺一不可,详见下一节),然后自己慢慢调整,例如:裸缸养鱼的可以先放琵琶之类体格强健的食藻鱼,控制好藻类后放入自己中意的鱼;做水草造景的则可以放入黑壳虾、小精灵等等,并逐渐将灯光调至最佳,然后种草造景,最后放鱼作为点缀……但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不管哪种缸,放鱼都要从易到难逐渐增加,不要一下子把缸塞满,否则刚刚建立的过滤系统有可能不堪重负而崩溃,那你就得从新来过了 。这里顺便提一下种草,前面说过水草也有净水功能,它们不会给过滤系统带来很大负担,所以目前水族界的意见是一下子把缸全种满(当然指做水草造景缸),这样可以避免藻类“翻身” 。不过,一些好看难养的草在这种还不十分稳定的环境里不容易长好,甚至会发生腐烂 。我的意见是红蝴蝶之类的草慢慢来,先用水兰等铺满缸,作好早期的区域分割规划,等稳定后再逐步用好草替换出那些“丑小鸭” 。三.水族箱生态系统的维护:上一节提到,在人为控制下,水族箱生态系统并不需要安置所有的元素,除了微生物过滤系统外,其它可以按需要调整 。事实上,因为水族箱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为了视觉上的美观,我们不可能将自然环境中所有物种,按自然比例原封不动地移植到水族箱中 。换句话说,我们不可能将生态系统的每一元素都完备地安置到水族箱,为了美观,我们不得不舍弃其中相当一部分,而这些部分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就要靠人为的工作来进行弥补 。也就是说,水族箱生态系统不是完整的生态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系统,它的维护工作其实就是我们弥补缺陷所做的工作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极力避免水族箱内有大量浮游藻类存在,没有浮游藻类就不可能有以它们为食的浮游动物,而这些浮游生物是大多数鱼类的主要食物来源,缺少了它们,就只有靠我们每天定时投放饵料了 。所以,要维护水族箱生态系统,首要的是明确自己的水族箱缺少哪些关键元素,安置的元素之间的比例是否适当 。缺少的元素越少,各元素的比例越接近自然条件,所需的维护工作也越少;反之,就要花费较多的力气了 。以下举两个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1.设置只有沉水生化过滤器的单纯养鱼的“裸缸” 。这里,除了缺少上面提到过的浮游生物外,还缺少食腐的底栖动物,以及可以吸收废物制造氧气的高等水生植物;另外,这种缸要达到观赏上较丰满的感觉,放养鱼只的密度常常会到达过滤器所能承受的上限,也就是说细菌和鱼类的比例接近失衡 。维护这样的鱼缸,我们除每天喂食外,必须定期吸出缸底的残饵和粪便(代替底栖动物和水草,底栖鱼类如琵琶可以部分替代这一工作),较频繁的换水以稀释有害废物(代替水草的功用,弥补细菌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水草的帮助,生物过滤即使满负荷运转也难以清除所有废物),在水温较高时还需要用气泵打气(代替水草制造氧气的功能) 。当然,放养的鱼种也有很大关系,如果300L的缸里养一条龙鱼,大可不必如此麻烦,只要每天捞出残饵和粪便就可以了;但如果是养了一大群七彩,这些操作就成了几乎每天必修的功课 。2.设置具有生化过滤器、底砂、大量水草、食藻虾和少量鱼只的“水草造景缸” 。这样的缸里,除了浮游生物外,似乎所有主要元素都齐备,那么是否除了喂食就没有事可做了呢?确实,这种水草生态造景缸的维护工作是较少的,但并不是说它就完备,其实这个系统各元素间的比例是严重失衡的–鱼只太少,代谢的废物很少,而水草、细菌则相对过量,于是整个水体呈现“负营养化”,这对抑制藻类、促进鱼只健康大有好处,但对水草和细菌而言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它们会因营养不良而趋于衰弱,如果不及时干涉,整个系统会由于水草的凋亡而瓦解,辛苦创造的水族美景就不复存在了 。于是我们添加各种肥料,添加二氧化碳,添加硝化细菌……另外,由于缺乏食草动物(这是我们避免引入水草造景缸的),水草的生长不受控制,就需要我们定期的修剪,去除枯叶烂叶,截短长得过长的茎干,调整生长密度……上面举的是常见的两个极端情况,我也经历了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过程 。其实不管哪种情况,只要注意调整鱼只的种类和密度,是可以逐渐达到平衡状态的,但要注意这种平衡是随时变化的,我们的维护工作也要随它的变化而调整,换水的周期,肥料的用量等等都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这就需要长期细致的观察与实践,不是几句话可以交代清楚的 。另外,用尽可能大的生物过滤器对维持水质稳定很有好处,如果是非水草造景缸,那么最好用滴流式过滤器,它的作用详见曹立和smilecathy的相关文章 。四.小结:讲了一大堆,重点还在于细菌组成的生物过滤系统,这是一切水族箱生态的基础 。但并不是说其它东西就不重要,一个系统内所有元素都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哈哈,扯得太远了),必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概念 。从设缸开始阶段就要注意控制各元素间的调节,使它们尽可能接近自然状态下的比例(好难的,恐怕没几个人能做得到),对于缺损的元素,我们要积极地进行干预,以替代它们的功能 。你也许要说,中国人用大瓦缸养了几百年的金鱼,没什么过滤器,生态系统的花头,不是照样很好吗?其实留心一下养鱼用的瓦缸,它的内面粗糙且有大量微小的孔隙,这些都为硝化菌提供了良好的附着条件;养金鱼还讲究用老水、绿水,这些水里除了细菌外,还有大量浮游绿藻,它们不但是金鱼的天然饲料,还有强大的净水功能 。在这样的缸里,同样有这前面提到的生态系统,如果不注意鱼与藻类、细菌的比例,也会导致系统的崩溃:如果鱼太少,不能控制住藻类的孳生,将使得藻类增长到毁灭性的地步;要么鱼太多,很快吃光了浮游藻类,同时产生大量代谢废物,这时没有了藻类的净化作用,光靠为数不多的细菌根本不能将水质净化,于是……用心留意一下自己的水族箱,再比较别人成功的水族箱,找找看哪些元素安置得有问题,耐心地调节,相信“一缸美景”不久就会展现在你的面前 。
请问鱼缸水有点味道,能养什么螺或者水草或者放什么东西下去能够除味吗?鱼缸有味道 主要是水质不好 要把水培养好 一开始可以少量换水 加强过滤 然后加硝化细菌 建立硝化系统自然就没味道了 然后每个礼拜换1到2次的水 一次大 换1/4 一次小换一点点 就可以了
文章插图
如何去除水草具体操作方法:1.取长度为鱼池宽度1.5 ~2 倍的铁丝,两端固定在直径3 ~ 4 厘米,长60 ~ 70 厘米的竹竿或木杆的中间,即成拉具 。拉割时,两人操作 。根据水草的分布,每次拉割2 米左右,即沿鱼池长边或宽边放下铁丝,一人将一端的拉杆插在靠近水面池边泥土中,另一人沿池堤回折铁丝反向后退,间断突然用力,一下一下拉割 。一次拉割完2 米后,再从不同方向同样操作拉第二次、第三次…经过多次分段拉割后,一塘水草可全部被拉割完 。割断的水草浮出水面,被风吹集到下风头,即可捞起 。2.值得注意的是,放铁丝时,切勿使铁丝回绞打弯,否则易于断,即使重接,形成接头影响拉割效果 。为此,每次拉割完之后,须一圈圈集中收好铁丝,使用时重新一圈圈放开铁丝,以便于控铁丝不打弯,顺利进行下一次拉割 。3.一塘水草拉完捞出之后,配合适当施肥,降低透明度,使水底草根缺乏光照不易再生长发展 。即使部分再长,也十分有限,如果及时再行拉割也比较容易、简单 。这样池塘水草就可控制 。4.利用铁丝拉割,以菹草、轮叶黑藻和聚草等较脆嫩茎叶的水草效果最佳 。
【鱼缸水草用真的好还是假的好 如何给假水草去味,鱼缸造景用假水草好不好】
推荐阅读
- 怎样做千层饼的视频 葱油饼如何做视频,怎样做葱油饼
- 开衫腋下收针每个步骤图 腋下如何收针图解,毛衣编织腋下收针技巧
- 老鼠套绳做法图解 老鼠套如何做,怎样做老鼠套
- 外经证印花税怎么交 外经证都交哪些税,外经证把税交完由谁来核销
- 税务师有什么用处 税务师业务有哪些,税务师是什么职业
- 暴走漫画出处 姚明如何评价暴走漫画,经典暴走漫画
- 萧敬腾的情歌 萧敬腾的情歌如何,萧敬腾我是歌手所有歌曲
- 电视剧在线 如何收看深圳数学电视剧,中国关于数学的电视剧
- 卷发给自己盘发视频 如何给自己盘发视频,给自己简单的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