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软交换"

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 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 , 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 , 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 。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 , 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如果软交换技术是一部书稿 , 那么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读法 。UT 斯达康从中读出了鲜活的"小灵通" , 更多的人却只能看见长途电话服务的影子 。
而最有权利决定这书稿最后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 无疑是运营商 。可惜 , 如今大部分运营商还没有耐心来阅读这本书 。
"断章取义"有的时候挺好

过去的几年中 , 软交换技术在长途电话业务上毫无疑问取得了成功 。
但是与其本身具备的能力相比 , 这种成功如今却显得很尴尬 , 人们经常提出这样的疑问:软交换技术到底是拿来降低传统业务成本的替代性技术 , 还是开发新电信业务的基础呢?UT斯达康公司有一个答案 。
按照UT斯达康高级系统结构主任设计师杨景的说法 , 从1997年 , UT斯达康就开始做软交换了 , 尽管那时候 ,  "软交换"这个名词还没有出现 。
不过 , 在"解读"软交换技术上 , UT斯达康走了一条"另类"的道路 。"大多数公司选择把软交换用于长途电话业务 , 但我们没有跟着潮流 , "杨景说 , "我们利用软交换接入方面的性能 , 把移动网络的体系结构搬到了固定网络上 , 推出了\'小灵通\'业务 。"
"这仅仅是利用了软交换某一方面的性能 , "杨景说 , "爱立信、西门子等厂商也有类似的产品 , 它们可能利用了软交换接入方面的性能 , 也可能是其他方面的性能 , 仅仅是大家的理解不一样而已 。"
UT斯达康成功了 , 但是这种思想却依旧没有获得广泛认可 。杨景说:"人们还是习惯于传统的观点:软交换是用于长途电话的技术 。关于网络运营的问题 , 这是运营商自己的事情 。"
但运营商要成为核心

似乎又回到了我们经常提起的电信业价值链这个老话题上 。
"从理论上讲 , 应该是运营商对设备提出要求 , 让制造商去做出产品 , "杨景说 , "不过 , 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 , 制造商先做出产品 , 然后向运营商推销 , 制造商卖什么 , 运营商就买什么 。它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 , 随着IP基础设施的出现 , 运营商已经成为电信价值链的龙头 , 它要去牵引整个市场 。"
杨景举了i-Mode的例子 。他说:"新业务、新市场的开发 , 应该由电信运营商自己主动去做 。尽管许多设备开发商都很乐意帮助运营商完成这个工作 , 但实际效果总比运营商自己做要差很多 。"
"设备制造商往往是技术至上的 , "杨景说 , "同时 , 人们还喜欢追求完美 。像我们以前引进程控交换机的时候 , 它已经在国外使用了好多年了 , 买进来就能够使用 。大家都认为 , 买来的东西就应该是好的 , 他们忘记了 , 电信新产品由开发到最后完成 , 要经过很多阶段 , 需要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互相配合 。如果只买做好的东西 , 就不能预测业务发展的方向 , 也不利于推动技术的发展 。"
瞄准一点 , 再看远一些
这一切都要求运营商站到一个制高点上 , 牵动着整个产业链往正确的方向走 , 这与目前电信业面临的现状也密切相关 。
杨景认为 , 国内电信业目前同时遭遇了两个转型: 首先是技术转型 , 其次就是由于市场开放所带来的经营的转型 。转型的关头 , 往往也是重新洗牌的时候 , 谁是最先的发起者 , 谁就会得到最大的利益 。这种时候更需要坐下来仔细地研究 , 明确自己的目标 , 而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中国电信拆分已经尘埃落定 , 这也为国内运营商静下心来进行思考提供了环境 。
关于电信技术 , 杨景说:"没有一个技术是不好的 , 也没有一个技术是万能的 , 关键要从市场的角度去解读 。"
"比如说软交换技术 , "杨景举例说 , "它具有很多潜力 , 发挥一个潜力就能得到市场 , UT斯达康就是用了它接入的性能 。如果只用它做IP电话 , 我不认为有什么市场 , 所以必须开发新的市场 。"
像"小灵通" , 杨景认为 , 它的指导思想就是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移动网络之外 , 它给了人们移动性通信新的选择 。利用软交换技术 , UT斯达康采用固定电话网开发移动业务 , 成本足够低 , 移动终端又带来了比固定电话多出很多的功能 , 从语音业务到数据业务 , 从单纯的电话业务到全面覆盖个人全面的通信空间 。
我国电信网络正面临向下一代过渡的问题 , 杨景表示 , 这更需要国内运营商具有全面和长远的眼光 。在美国与欧洲 , 电信网络已基本上是100%的覆盖率;中国电信网络目前虽然增长很快 , 但仍旧是发展中的网络 。"发展中的电信网络和已有的、静态电信网络向下一代过渡的问题当然不一样 。"杨景说 。
杨景非常欣赏中国电信的NGN(下一代网络)试验 , 他认为这是一个里程碑 。他说:"现在 , 软交换技术不成熟 , NGN也不成熟 。运营商主动介入 , 驱动这个市场 , 这样才可以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人家的设备是依据别国的国情做出来的 , 中国的路与别人不一样 , 只有中国电信成为龙头 , 才能主动出击 , 占领市场 , 牵动软交换、NGN按着中国国情来发展 。"
同软交换一样 , 杨景认为:"NGN首先不是要做IP电话 , 而是要扩展新的业务 , 以新业务为驱动 , 步步为营地发展 , 把它做成一种可以立即赚钱的模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