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网松腰胯 如何松腰活胯,沉肩坠肘松腰落胯

太极拳中如何松腰松胯?
第一,两个胯根要内缩,胯部不能外凸也不能外凸 。常见的拳击病有:站桩时两髋在前顶,身体上肢后倾,腰背紧绷,膝关节受力过大,前脚掌悬空;练拳时真腿一侧胯部凸出,导致胯部不平,姿势不当 。要想解决两个臀部前突的问题,首先要在静止状态下找到解决方法,找出臀部不前突的感觉和状态,然后运用到拳击练习中 。首先使用无杆姿势,双手拇指同时向后按压胯根,使两胯根向后收缩,形状和感觉好像是两胯向内折叠 。胯根内收后,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导致膝盖内屈 。解决方法:将膝盖的位置向两侧调整,以膝盖是否合适为标准,即“双脚平放在地面上,用力均匀” 。是第二胯根的内收导致臀臀,命门凹,腰脊紧 。调整方法是腰部放松,臀部坐下 。腰、臀、膝调整到位后的感受:一是身体上肢的重量能顺利下沉到脚上,感觉脚是平的;第二,两条大腿以上的肌肉又硬又酸 。腿部力量增强,达到负重适应后,腿部酸胀紧张的感觉会逐渐缓解或消失 。掌握了无杆桩的“收臀”方法后,再练习假桩:左右脚水平踏步,分清虚实,脚尖自然向前,膝盖内扣 。同样,先用拇指向内按压真腿的胯根,闭合腹股沟;然后按压虚拟腿的胯根,使其下坠下沉,身体的方向就会自然调整 。如果臀部有关节现象,用“松腰坐臀”来调节 。胯根的放松和内收 。可以采取人为的措施“收胯”,使胯部不突出于顶,而“松胯”要有意识的引导,使胯根放松,“收进去” 。练拳时,身体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先松胯下沉 。不管胯部是空的还是实的,当一侧胯根松动时,身体的上肢就会下沉,左侧向左侧下沉,右侧向右侧下沉 。下沉的幅度可以人为控制,但最大不超过45度 。因为松,偏沉为果,松沉之时,其玄机无穷 。真腿只有一侧胯部是松的,身体上肢不偏转 。重心移动时,显示“胯部下弧” 。胯部松弛后,身体上肢偏转下沉,呈“胯部下弧” 。练拳时,姿势低,“臀走下弧”用得多,姿势高,“臀走下弧”用得多;重心前后移动,“臀走下弧”用得多,重心左右移动“臀走下弧”用得多 。不用太担心胯部是往下还是往后倒,关键是胯根松了,往下沉了 。逐渐掌握真腿侧的“松胯下沉”或“旋转下沉”尤为重要,身体重心的移动是通过真腿侧的松胯下沉来实现的 。

当当网松腰胯 如何松腰活胯,沉肩坠肘松腰落胯

文章插图
太极拳中如何松腰松胯
在《武当太极拳行功心悟》篇中,太极传大师林传坡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从前,一伙强盗抢劫了河中客船的财物,将船上所有的人手脚捆绑起来,扔进了河里 。船上很多人会游泳,但都因为手脚被困住淹死了 。只有一个人通过海豚游泳救了自己 。平时我们习惯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 。这些姿势都是靠手脚的动作划水,而海豚游泳是靠身体的扭动前进,从来不是靠四肢的动作 。虽然游泳和太极拳没有直接的联系,但这个故事对我们练习太极拳强调“以己身先”和指挥太极拳用姿势行走搓手是有指导意义的 。所有太极拳的动作,在初级阶段,都是用手指挥的,也就是说,整个太极拳的动作都是用手指挥的;然后以身引手,即姿势支配全身的动作,每一个动作和风格都由髋关节支配 。太极拳名师郑武清老师曾经用这个比喻来说明臀部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 。他简单地说:木偶戏是中国传统艺术,木偶在舞台上表演各种动作时,都是由台下演员的手指挥的 。演员的手越好,木偶表演得越精彩 。太极拳的臀部动作也是如此 。所有动作的变幻莫测完全取决于臀部的动作 。以胯根为主,牵连发动全身动作 。通俗点说,通过意不用力的方式,将胯骨部位的会聚、张开、旋转融为一体,带动全身骨骼联动进攻,关节分离、关节闭合,就是如何依靠臀部运动来发力、加力 。比如右手,而不是右手,要打胯部(胯部是指会阴和两个大腿根部的内侧) 。如果你想收回你的右手,你也应该收回它 。都是胯部的问题 。再比如推手 。对方用手封住我的左手,向我的中心用力 。虽然我被对方左手封了,但是胯部变了,左重左空,右重右 。不进则退,因为我的姿势变了,重心也变了,相机获得动量,让对方失去重心 。太极拳名师张志军老师在《太极技击功夫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一文中讲到腰臀,说:“太极拳管天‘无机无机,腰腿自求’ 。我觉得这里少了一个词,应该是‘腰腿之间自讨苦吃’ 。胯部在两腿之间,位置特别重要 。脚的反作用力通过膝盖传到臀部,松垮的臀部可以瞬间把力传到腰部 。如果你不能放松臀部,你就会失去力量,功亏一篑 。放松胯部可以卸下对方的一部分甚至很大一部分力量,降低自身重心,稳定下盘,为胯部下弧创造条件;可以增加腰部旋转的幅度,使全身协调;松臀是形成浑厚元力的必要条件;松臀有利于调整姿势、步法,获得机会,使下肢跑得轻盈 。”我基本同意张志军老师关于臀部宽松的观点 。宋是太极拳的灵魂 。整个放松功夫最难的部位应该是中下板,也就是髋、膝、踝 。尤其是臀部,因为臀部是普通人习惯承载力量的地方,可能是因为骨盆大的缘故 。大部分人都是用臀部来吸收上半身的重量,再加上各种姿势,所以有人练腰酸背痛,脊椎受伤 。通常臀部释放的力量会跑到膝盖 。如果膝盖不释放臀部传递过来的力量,就容易损伤膝盖(即膝关节,由股骨下段、胫骨上段和髌骨组成,是人体的一个大而复杂的关节),从而阻碍杂技的深入 。因为膝关节受伤后,会影响行走动作,或者需要医生治疗,很难真正静下心来专心练习 。
极拳名家松绪金先生说:对于太极拳推手、散手而言,一是借人之力;二是借地之力 。要练到胯松透的境界,才能把膝盖力量通过踝关节、涌泉穴放入大地 。对于初学太极拳的爱好者来说,欲练松胯就先要明白胯的部位 。在生理学上所谓的胯系指股骨上节,大腿的折叠下陷处 。换句话来说,我们通常把腰和腿之间的部分叫做胯,胯关节由骶髂关节、髋关节、髋骨与脊柱的韧带联合、耻骨联合、骨盆等部分组成 。练松胯的重点之一是体悟摇臀荡胯,所谓摇臀是以臀部一侧胯关节为圆心,以骨盆为半径的旋转动;荡胯则指弧线提胯和弧线落胯运动 。放松骶髂关节对加速松腰起到重要作用,行拳时从大腿根部放松,注意操练髋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这样达到开活两胯的作用 。如果练拳时真的松开胯,尾闾就如一个钟锤,向左偏时左胯落,同时右胯荡起,既而有右胯落时尾闾己经靠过来了,由胯带动全身直至手指、脚下涌泉 。放松腹股沟和会阴穴、松腰敛臀(亦俗称塌腰)对松胯圆裆亦起到较大作用 。另外注意放松胯关节和放松臀部、腰部的肌肉,不能死顶骨盆,夹僵胯部 。松胯起码要达到二个目的:一是轻灵,通过胯关节的肌肉韧带合理收缩舒张,胯关节的各骨关节能灵活转动,不产生辅助肌肉韧带做负功的现象 。二是松腰沉稳,通过松胯更好松腰,以身带领肢体内外运动,恰到好处的使意气劲合一,能使身体协调完整,松而不懈,沉而不僵 。对形体而言;坚持科学、系统的锻炼,长期活动可使胯范围诸如骶骼关节髋关节等关节软骨增厚,肌腱、韧带增粗,在骨附着处直径变大,胶原纤维量增加,从而提高胯关节的抗拉能力及稳固性 。通过放松伸展性练习,即可使参与关节运动的原动肌力量得到增强,又可使对抗肌的伸展性提高,与此同时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在力的作用下伸展,增大了关节的灵活性,提高了关节的运动幅度,太极拳运动的重心变换离不开胯关节的有效活动 。对修炼太极拳内功而言:以胯裆为主宰的行拳练功,使之以身领手 。引动腹内的太极轮转,支配了很自然的逆腹式呼吸,一系列的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连绵不断,皆由此而成 。阴阳、虚实以及丹田呼吸全赖胯裆之运转,在外是拳架、揉手(亦俗称推手)的练习,在内则是丹田的运转,最后练就心意合一,由丹田统帅整个身体的运动 。劲力的基础在脚下,起动能的来源是腰胯 。胯根是轴心,带动各关节进行运动 。裆劲转圈由外达内,由内达外,浑然一体 。裆圆胯撑(中级阶段)和松胯活裆(高级阶段)这二句话,似乎不难明白,但如何练到位却是不易练好的 。为了让太极拳爱好者有利于体悟松胯,在这里借杂志园地抛砖引玉,把自己多年的练法与经验粗略整理,供同道参考,本文运用举例指杨氏115式太极拳,兹简单介绍以下: 一、缩胯缩胯是由前脚至后脚的髋骨和肌肉韧带向后向内收缩,与腰腿合胯为一,而不是屈胯凸臀 。缩胯在从以守为攻(前半部分为防守,后半部分为进攻)的动作中运用较多 。一般情况下前半部分做缩胯动作,既能形成身整退化,又能使下盘稳于泰山,并为后半部分进攻发劲提供足够的动力距 。缩胯用于揽雀尾的按势后推、如封似闭、倒撵猴、海底针,或是其它弓步转为半马步的动作 。二、落胯落胯是指在放松腹股沟的状态下,髋骨和肌肉韧带向下落 。落胯时前脚宜内扣一些,在胯关节松开时腹部下沉 。落胯亦叫沉胯,太极名师孙以昭在《杨式太极真功》一书中说:“沉胯之法,在于先抽胯,其方法是如出左步时,左胯微向后抽,同时右胯微向前挺 。反之亦然 。这样不仅可使步子大小一致,而且抽胯后再向下落沉也极为容易,做时注意肩与胯合即成 。做到了松竖脊柱,松腰沉胯,就能做到上下成为一个整体,即周身一家,劲起于脚跟,主于腰间,形于手指,发于脊骨,就能上下两膊相系,下于两腿相随,开合有致,收发有心了 。”胯以下肢体松沉至涌泉穴,胯以上肢体向上领劲(即虚灵顶劲) 。要落胯沉稳与脚蹬腰发协调顺达,才能形成足够大的反弹力,在稳固的下盘支撑下将劲道作用于目标上,产生预期的发放效果 。落胯应是放松境界的层次,而非表面姿势的技巧 。因为技巧无论多高,摆出的落胯一旦受到外力,仍习惯本能去顶 。然而进入松透的落胯,外力进来不是被吞入身体,就抑或是被轻松化掉 。太极拳名师林文涛先生应邀在广西钦州太极推手辅导站教学中说:接劲就是落胯,落胯要敏捷 。落胯用于揽雀尾、栽捶、指裆捶等动作 。三、坐胯坐胯是指在落胯的基础上,臀再加点下坠的意思 。下坠的时候注意胯仍持着落,胯不能挺出去 。坐胯时立身中正,臀部肌肉、胯骨自然下垂 。膝盖要朝着脚尖的方向微微顶一点儿,实脚尖有回扣之意 。要体悟下肢在放松状态下的对拉,要领做对了,脚尖、小腿肚、腿弓、胯根都会有沉胀的感觉 。太极拳名家陈微明先生教授太极推手时指出:化劲首以松腰坐胯,以腰松沉之转动为主 。坐胯用于揽雀尾、搂膝拗步掌等动作 。四、塌胯塌胯与顶头悬同是太极拳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规则,从作用上说它与沉劲、化劲、发劲等关系密切 。太极拳名师张义敬先生在《太极拳拳理传真》一书中谈到塌胯时说:“太极拳多用弓箭步,初练塌胯,后腿髋关节必然紧张,很不自然,这正是不松的缘故 。”弓箭步的后脚,膝关节应力微曲,但弯曲过多,髋关节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但膝关节僵直也不对 。这真是说来容易做时难,对于初学考者的确是非师指难明的事 。粗看后脚似直非直,其实胯根撑开而松沉,后脚似弓膝微屈 。松腰塌胯,在求髋关节的灵活,特别是在立身中正身体下的灵活 。小腹是一身重心所在,所谓气沉丹田、松腰塌胯、开裆、沉气等等说法,都不过是在强调降低重心而又灵活安稳 。在髋关节灵活之后,再加以腰部的旋转自如,才可能化解对方的来力,安稳不败 。一般化劲功夫不好的人,大多是没有终经过严格的塌胯训练,髋关节未能松柔灵活的结果” 。运用弓步时前落胯,后塌胯 。塌胯时腰背部、臀部肌肉放松,胯骨自然下垂,胯骨与脚底涌泉穴形成弹弓势 。太极拳名家林墨根先生在四川省太极推手教练员学习班上说:发劲时松腰塌胯,对方就跌出去了 。塌胯用于揽雀尾的按势前推、搂膝拗步掌、撇身捶等动作 。五、开胯它不是指广义的开胯,而是狭义的开胯,是指左右两胯的对拉松开,膝盖外展 。胯的对拉松开是以意气带动形体,是胯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内藏匀劲的绷松,不是松懈式机械的拉开 。开胯后,其势产生一种既沉稳又灵活的弹力,与意念一起形成整体劲 。开胯发劲时应是瞬间爆发的,不宜延时僵滞 。开胯用于单鞭掌、扇通臂等动作 。六、合胯合胯是指组成胯关节的各部分向命门穴至会阴穴之间聚合,与腰和腿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做好合胯能使身势整体稳固,若与意、气、劲合理配合,必然使根基如泰岳之稳固 。合胯是从外向里合,不是胯关节自身的紧缩和僵死 。合胯发劲时应是瞬间爆发的,不宜延时僵滞;合胯化劲时则相机慢些,合至对方来劲化净即可 。合胯用于打虎势、弯弓射虎等部动作 。七、转胯转胯是指前脚的胯关节及肌肉韧带沿水平方向由内转外或由外转内的状态,常用于进退行步时中间过渡的提脚动作,或在直劲转横劲一或横劲转直劲的动作 。若是行步时转胯就是以胯领起虚脚提起迈出,前实脚转胯的幅度以转至后脚跟、后脚掌、后脚趾先后提起离地之时为准 。转多了会使身势歪扭而影响重心,转少了则提脚不自然,要周身协调 。实脚沉稳,虚脚轻灵 。拳谚说:“腰胯微转鸟难飞”,既强调了腰胯在技击发化劲时的重要性,也说明了部分动作最终的劲力是由身体单侧作用到目标上,在完成技击过中,胯关节为了协调整体动作的完成,必须作出相应的转胯动作 。八、旋胯旋胯是指虚脚的胯关节及肌肉韧带沿立圆方向由下转上的状态,用于横向行步中间过渡时的提脚、收脚动作 。譬如云手、十字手等动作 。旋胯就是以胯领起虚脚提起横向移步靠拢或迈出,虚脚旋胯的幅度以旋至脚跟、脚掌、脚趾先后提起离地之时为好 。旋多了会使身势变形而影响重心的稳定度,旋少了则提脚不顺 。要周身协调,实脚沉稳,虚脚轻灵 。九、脱胯脱胯是指髋臼和股骨头好似脱开一样的感觉,故有“胯松欲脱”之说,常用于右左分脚、踢脚、蹬脚等动作 。太极拳的起脚击打动作主要是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的髋关节来完成,又有胯关节周围的韧带、髂骨股韧带、耻骨囊韧带、坐骨囊韧带等和腰肌、腹肌、盆带肌、大腿肌等辅助完成,不同的脚打动作是一个复杂的协调工作 。踢脚或蹬脚时把部分注意力放在脚尖或脚跟,以脚的末端上领,这样做法可以减少胯关节的支配意识,无意间就把胯关节放松了 。还要做好整个身势的虚实变换,若能配合丹田内气发放则效果更好 。十、提胯提胯是指实脚的胯关节及肌肉、韧带向下松沉,同时虚脚的胯关节及肌肉、韧带向上提起,形成上下相争的松胯状态 。用于提手上势、金鸡独立等动作 。提胯利用上下折叠的劲道,能较好的传递地面反座力,达到借地之力又借人之力来打击对方 。十一、送胯送胯亦俗称跟胯,指对应前脚膝关节前面的胯部向前挺出 。应意念命门穴把胯侧前送去,或者想着骶骨托起胯关节向侧前推去,有如太极拳名家叶大密先生所说:“尾闾如行舟之舵”的意思 。此时注意放松会阴穴和腹股沟、膝关节,让腰、胯、腿的肌肉、韧带恰到好处 。送胯前脚是虚脚有虚脚的用法,是实脚亦有实脚的用法,目的是基本相同的,但中间过渡动作不一样 。由胯将劲力传达至腰部,以爆发内劲将对方击打、发放,如果在送胯动作做成缩胯(除了用于引化的缩胯之外)会使胯关节本身及附着在胯关节上的腰、大腿的某些肌肉、韧带出现负功,将起于脚的部分气力在胯关节处被抵消或改变方向,错失机会和势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击打、发放效果 。恰到好处的送胯,是得机得势的表现 。送胯用于斜飞势、白蛇吐信、边化边发的动作等等 。十二、抽胯抽胯是指左胯部或右胯部用意向前送出一点(但是不能着意用力向前挺),同时髋关节向上翻的松胯状态 。有如水泵抽水吸上之意 。抽胯能把虚脚从脚跟、脚掌、脚趾很自然的带起离地,用于进、退行步的虚实转换 。十三、扣胯实脚的胯根内收,俗称扣胯 。扣右胯时如把右手拇指放在右腿腹股沟,拇指就会有被胯含咬的感觉,故有老师称“扣胯”为“咬胯” 。实脚胯根内扣能带动虚脚掌、虚脚趾离地(虚脚跟先由实脚转胯带动离地),比如用于掤手上势与揽雀尾中间的过渡动作,单鞭掌与提手上势中间的过渡动作等等 。初学者扣胯的常见毛病是凸臀,扣胯的的要领是胯根内扣时,放松腹股沟,放松臀部和腰背的肌肉,做到含胸拔背、垂臀,放松大椎穴往上领,同时放松腰背、臀部往下沉 。扣胯时,实脚沉稳,虚脚轻灵 。以上介绍了十三种松胯状态,便于习拳者在盘拳架、练推手时对号入座自查 。这个动作哪个势是否松开了胯?太极拳特有松活的感觉是否良好?起落犹似猫行的太极步包含落胯、塌胯、转胯、扣胯、抽胯、送胯等,多练太极步,练好太极步,对于体悟松胯很有帮助 。十三种松胯状态中,落胯、塌胯、转胯、扣胯较为重要 。太极拳是门内家拳,有看得见的形体动作,亦有不易观察的内功运行 。腰胯在太极拳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如何具体运作,用文字词句来描述表达,其准确性的难度是很大的,故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 。由于本人掌握太极拳技艺有限,文字整理水平亦有限,恕有某些细节内容文不达意 。所以说练拳者在聆听了明师的指教讲解后,还得在明师的同意下,用手抚摸一下明师示范动作松胯时骨、肉、皮的变化,这样学法心中有数,比较明白 。要想活胯首先从松柔入手练起,对于成年人学练太极拳,由于胯骨、胯肌肉、胯韧带钙化变硬,所以相对青少年来说,中年、中老年人不易把胯松开,二、三年时间能松开胯,己经算是较快的了 。除了盘拳架、练推手之外,还要在明师指教下练些抖松胯骨肉、平圆立圆转胯的辅助功法(注意的是不要误练成扭胯翘臀的舞蹈基本功),提高支配胯部灵活运动的意识与能力 。但是真正的松胯仍在用意,不用拙力 。
太极拳如何松腰?初学太极拳需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练手,第二阶段练腿,第三阶段练腰 。第一阶段主要是最初要学会用手将弧线画圆画准;第二阶段手上弧线画得较熟练后重点练习腿功,使腿上不断长劲,慢慢练出一点上轻下稳的功夫;第三阶段则是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开始学练用腰 。这是学练太极拳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练太极拳登堂入室的重要阶梯 。腰是太极拳的核心,也是修炼太极拳的关键,是太极拳技击的真正玄机所在,因此,腰部训练非常重要 。正如拳谚云:“形意拳、八卦步,太极腰 。”又云:“打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 。”学习太极拳之难,最难的就是对腰功的理解、领会和把握 。那么腰该如何去练呢?腰部要放松,松腰、腰椎及其韧带,腰两侧肌肉等都放松,逐步改变腰部的自然弯曲状态 。达到站立时腰部伸直乃至后突;坐时腰部伸直乃至前塌 。伸直时不要硬挺,而是上下牵拉,好似各脊椎骨轻轻重叠在一起,古谓“形如九曲球”,就指放松的脊椎而言 。(一)站庄松腰法全身松静站立,两脚踩气分开,呈后八字;两膝微屈下蹲,膝不过足尖;髋后收,使大腿根之鼠蹊部成空虚之三角;腰部命门穴向后突,尾闾下垂呈似坐非坐状;尾闾尖指向两脚跟连线之等边三角形之中点,同是调裆提会阴 。全身身形按前述要求,松膝微内扣,踝放松,足平铺,手抱球或合十,置腹前、胸前均可 。要采用腹式呼吸,吸气时意念收向命门,吸满气,微微向下一坐,同时腰放松,可反复进行3?5个呼吸 。每次站半小时 。此法不仅能松腰胯,亦为松尾闾之捷法 。(二)转胯松腰法周身中正站立,两脚平行分开,略宽于肩,两手叉腰,适度下蹲,躯干与大腿成钝角,膝不过足尖 。髋关节放松,以尾闾骨为动点带动髋部划圆 。以此活动腰部之关节、肌肉、韧带等 。习练久久,腰胯不仅能平转划圆,而且要能立转划圆即转“立圈”,甚至能转平、立相合之“混旋圈” 。(三)面壁蹲墙松腰法面壁而立,全身放松,周身中正,两脚并拢,脚尖顶墙根,两肩前扣,含胸收腹,鼻尖贴墙,腰后突下蹲,头不可倾斜,如此反复 。初练者脚尖顶墙下蹲有困难,可以稍离寸许,两脚分开平行站立下蹲 。每次下蹲30为一组,每日蹲一组以上 。待熟练后,鼻尖可离墙下蹲;再进一步可将腿蹲平后耗时间 。此法不仅可以松腰,而且可以治疗练气功出偏造成的多种不适,为古不传之秘法 。
当当网松腰胯 如何松腰活胯,沉肩坠肘松腰落胯

文章插图
李雅轩太极拳如何松腰【当当网松腰胯 如何松腰活胯,沉肩坠肘松腰落胯】我最近如下练习感觉不错 。练拳前,先练1分钟或几分钟无极桩功,静下来松下来 。特别是要静下来 。1. 在盘拳前10-20分钟,并不遵守 太极拳十要“相连不断”每一动作开始时,慢下来做如下(非常慢):用意念松胯,松腰,松脊柱,松肩,松胸,松肘 。呼吸深长 。然后,进入做桩功时的状态,凝神,静下来然后,才开始做动作,用意不用力 。李雅轩:”尤须注意的,是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不要将稳静的情形分散了,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 。”如此,身体很快发热 。我发热的感觉: 在18度的地下室一个人静静练拳,开始是穿毛衣 。打了一会,感到全身发热,额头有微汗 。这时,只穿衬衣打才避免多出汗 。但是,我只有特别心静,很慢,很用意念放松时,才有以上效果 。然后,能感觉下丹田的沉的感觉 — 气沉丹田 (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的沉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将气意压到丹田去的) 。2. 发热后,再遵守 太极拳十要“相连不断” 。以上方法的核心是: 每一动之前,一定要“松静” 。不要怕松静的过程慢,特别一定要“静”后,才开始动 。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 。不要怕慢! — “太极始于无极” 。这是我试图将李雅轩太极拳精论的精神 和冯志强先生论修炼太极拳的十二个思想的前两个思想(练拳须从无极始,练拳似练桩功)具体化 。————–李雅轩谈太极拳内功具体练法:* 未随出势,先将脑筋静下来,摒除杂念,身心放松,去掉拘束,如这样子才能恢复人在未被事物缠绕之前的自然稳静及天生具有的灵感.* 太极拳的功夫,对气沉丹田这一规则是很重要的 。然而太极之气沉丹田怎样可以作到呢?那就必须先松心,后松身,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的沉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将气意压到丹田去的 。* 在练时,先将全身放松,尤其是两臂,要松得如绳拴在肩上的一样,不可稍有拘束之力 。如此当稍待,以俟身心稳静下来而后出动 。* 出动时,仍用一点点思想上的意思松松的将两臂棚挑起来,以腰脊之力牵动两臂,稳静地出动,将一趟拳演变出来,非四肢之自动也 。* 尤须注意的,是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不要将稳静的情形分散了,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 。* 在呼吸方面,务须深长,使呼吸趁着缓和的动作鼓荡,又要使缓和的动作,趁着呼吸的鼓荡开合,并须要作得自然而顺随,这才是正确的练法 。李雅轩谈检验练拳是否正确的准则:*找着要领之后,经常练习,不数月便用两臂有松沉的感觉,两肩有些酸痛的情形,这到是很自然的,以后拳意就会达到手上来了 。* 将一趟太极拳形容出来,不是四肢局部之动,练后有甜液生于口中,便是练之得法处,身心已感泰然 。如此可坚持日日按时练功,不要间断,以后就会有显著的进步 。假如练后口中没有甜液发现,这便是练之不得法,心神未静下来 。*只要周身松开了,气自会沉下去,日久则内劲自生,脚下也会沉稳,如动作不整,整而不松,或只两肩松而腰腹胯背不知如何为松,或肘腕指节等处不知如何为松,或练后掌心无鼓胀之意 。此皆因无正宗老师传授,内劲则永远不会有,愈练愈离太极拳远矣 。* 一般学术家多在筋骨肌肉上练些刚柔伸缩的动作,而不是以神、以气、以意为主 。如练太极拳只是用这种筋骨伸缩动作为主,那功夫就练不好 。如定要兼练些其他的功夫,那势必将身体弄成混浊僵肉的劲道,那在轻重虚实变化上就感应不灵了 。* 我练功夫的方向,是找大松大软,是找虚无的气势,是找神明的感应;是找莫测的变化,不停留于筋骨肌肉的初步锻炼过程中 。我以为,这种大松大软、神明感应、莫测变化妙处无穷,我不以为它大松大软了就不能敌抗对方之来手 .—————-李雅轩的徒孙王建业先生 (in “ 松则沉”) said: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放松 。** 首先,从思想上排除头脑中和各种杂念,松心用意,专心一意用意指导自己的行动,让紧张的神经系统放松 。** 其次放松内脏器官,使它们松到位 。** 再次,从头、颈、肩、胸、脊、腹、胯、膝、踝、足、肘、手、筋等逐一检查是否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各个关节是否松活,肌肤是否松柔 。放不松是顽固的,反复出现的 。在练拳的过程中,思想上会产生些杂念,神经系统又不自觉地开始紧张,身体的某些部位也紧张僵硬起来,但自己还不觉察 。易紧张的部位因人而异,但以肩、胸、腹、腰、胯、肌肤最不容易放松 。思想上注意一些,这些部位就放松些了 。因此在演练拳架的过程中要有意反复几次检查自己不易放松的部位,当然有明师指点,会更快发现那些不易放松的部位,就像自己的缺点自己不易觉察一样 。久之这些易紧张的部位就逐渐自然放松了 。当然用意也不要太过,要无过不及,太过又紧张,反而放不松了 。这样日日练拳的过程中,反复不断地检查,日日放松,时时放松,克服紧张情绪,放松自身肢体,在练习太极拳架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 “ 松 ” 的滋味 。—————-松腰的具体功法: 修行随笔—化解人生矛盾的功夫(仲浩群):** 松腰与否可以检验一下:不穿鞋,两脚并拢,脚尖抵住门板,鼻尖贴平滑的门板下划,人体下蹲;两手不扶任何东西,脚尖也不上翘,你能蹲下来,再原样站起来就算松腰到位了 。当然,这个动作本身就是修炼松腰的功法 。平时练松腰的时候,可以降低一点要求:两脚分开,不贴门板站;功夫深了,你再慢慢缩小那个距离就行了 。彻底的松腰,是不容易的;然而,低层次的松腰还是有办法校验的:两手举过头顶,仿佛直插云霄似的,而后两手沿着天边划一道彩虹;脊背像刺猬一般卷曲着,节节放松下来,两手触地,再将两手按在大地上 。注意,校验的时候,两腿并拢,两腿绷直 。如果你的全手掌能轻轻松松按在大地上了,你的腰算是松了一些了;如果不能的话,你赶快找你的太极拳老师去 。老师可以给弟子如下法松腰:弟子如上法弯腰已毕,一身舒适了,而后,老师便以蕴含着外气的空心掌,自上而下,反复拍击弟子的脊背 。拍击的时候,腰部可以用大一点的松沉劲拍打,腰部以上,就不能用大劲拍打,只能用小小的劲了 。老师的意念可以深入身体里面去,仿佛深入进了宽阔的草原,深入进了深邃的湖泊 。松腰的诀窍在于松尾闾 。尾闾真松了,尾闾便能微微转动了,就像鹿尾巴似的,或是像乌龟尾巴似的 。松尾闾之难,比起松腰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开后胯的难度比开前胯的难度更大,因为松开骶骨是极为艰难的 。前胯开了,打坐就可以双盘了;后胯开了,腰就差不多松开了 。腰松到家的标准是炼精化气能自动自如进行,到了这时候,练功者的身体便深入无漏之境了 。松腰到了极值了,腰部能够像肚皮一样松软如意地动弹了 。问题在于,我们自以为是的松腰还不能说是真松腰了,包括一些大师级别的人物也是如此的 。真正松腰了,他的身心状态一定会非常好 。朱先生师承的是汪永泉先生,其功夫突飞猛进的分水岭就是在他明白松腰诀窍的时候….松腰看似简单,实际不然,全身有一处不通的话,你松腰也是松不到家的 。实际上,形体的松本质上是在神意气层面上进行着的,形体之松只是表现于外的一种现象而已 。—————-那么怎么来松腰呢?此功就是诸多小诀窍、小功法中重要的一种,是一种全身锻炼的便捷方法 。据闻,师傅要练此功时,总是借故把身边的徒弟支走,自己偷偷练,由此可见此功受到练家的何等珍视 。此功是全身的运动,能调理周身气机,所以对治疗全身各处的疾病都有神奇的效果 。练此功,还能尽快排除各种练功反应、纠治因练功不得法而造成的种种不适 。基本要领是:面壁而立,两脚并拢,重心落在前脚掌上,两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内,周身中正,脚尖顶着墙根,会阴上提,两肩前扣,含胸收腹;全身放松,安静片刻,让思绪平和 。然后腰向后放松,身体缓缓下蹲,下蹲时头不可后仰、不可倾斜,要放松地下蹲,腰后突下蹲 。可守下丹田,肩部放松前扣(向墙的方向前扣);尾闾前扣,命门后突 。注意后背脊柱要一节节卷着柱逐节放松往下蹲,象猫儿一样,弓着后背下蹲,膝盖尽量不要超出脚尖等要求,同时注意全身放松,把注意力放在腰背部及尾闾部;彻底蹲下后尾闾可用力前扣一下,然后再缓缓上起;上起时,注意用百会上领,百会处好像有一根细线向上轻轻拽着脊柱逐节升起、抻动、拉直,如此为一次 。练功时只要使精神专一于形体动作,使之合度即可,无其他特殊意念活动 。初学者可以先在脚后跟垫本厚书,这样可降低蹲墙的难度 。可以每天把书撕掉几页,渐至撕完,蹲墙就慢慢合度了 。蹲墙的三个阶段 。将蹲墙功作为一个独立的小功法来锻炼,根据其功夫层次由易到难,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 初始阶段 。刚开始,有很多人做不到完全合度,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定两脚的姿势和距离 。脚尖可以先离开墙,离多远以尽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为度 。如年纪大或行动不方便的同志,可以两脚尖高开墙根,两脚分开,以降低难度 。甚至还可抱住树、床架,拉住门把手等支撑物往下蹲 。一开始,动作不标准不要紧,关键是要坚持 。年轻的身体健康的同志,则应尽量按标准的姿势蹲 。刚开始时可能比较困难,没等蹲下去,就会往后倒,碰到这种情况,就要精神高度集中专一,并加意念“一定成功” 。每次下蹲30个为一组,每天蹲一组以上,多多益善(现在有的同志一次或一天能蹲数百,甚至上千、上万个,收益颇大)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随着周身各部气的充足,尤其是脊柱、腰部松动程度的提高,就能顺利下蹲、上起了 。此时就应转入第二阶段的练习 。二、 熟练阶段 。此阶段在两脚并拢,脚尖抵墙能完成蹲墙动作的基础上,应注意“形松意充”,体会周身气机的升降开合,同时增加蹲墙的次数和时间 。三、 提高阶段 。按标准姿势能轻松自如地完成整个动作后,就不应再盲目追求数量(即蹲墙的次数),而应加大难度,提高质量 。加大难度的方法如下:赤脚蹲墙 。…背手蹲墙 。…
太极拳如何练转腰胯常言道,传拳不传腰,传腰师不高 。太极拳武技不高的重要原因,腰腿有病:一在腿脚不能松虚合一,二在腰胯不能灵活变转 。论坛中言腰胯的贴子也不少,可惜大都术语连篇,或者说一漏万,也不言操作方法,故而等于白搭 。本论仅对腰胯简要描述如下:
1、腰胯总的要求是松虚灵活,沉降随意,旋转如轮 。身法要领上可以这样表述,腰脊贯直命门鼓,尾闾内合要中正,圆裆松胯准头平,会阴吸起悬百会,松腹沉气下涌泉 。
2、放松腰胯基本操作方法:
一是马步站桩定轴转腰松胯,以平面方式或者螺旋升降方式进行 。一般使髋盆转到肚脐能对准左膝或右膝的内侧为宜,而头宜正,眼神往前方鼻中线远视 。过则易扭腰反而失势 。
二是弓步站立定轴转腰松胯,一脚在前一脚在后成弓步,转腰以平面方式或者螺旋升降方式进行 。要定住双膝不动,从向前正向转髋盆到侧身向计90度样子,意念往肚前中线上合,上体不能成扭状 。
三是虚实桩定轴转腰松胯,同样以平面方式或者螺旋升降方式进行 。以白鹤亮翅桩为基本练习方法,髋盆的转幅也达90度样子,而上体不能成扭状 。
四是借助拳架中的海底针、下势练习腰胯折叠,用内摆脚、外摆脚帮助松胯 。反复多练,注意尾闾无形垂线要指向两脚根连线,一脚全虚时尾闾无形垂线指向实脚的脚根 。
五是适当向后折腰荡胯,辅助达到松腰活胯目的 。但是在盘拳、推手、打手时切记不可向后折腰,不然失势必败 。
六是不要强行用物理拉伸的方式松腰活胯,而是借助贯注意念上行玉枕(甚至到百会去)的方法来进行 。不然,后果自负 。
七是在练习可以配合双手运动,但只是为了体会双手之动由转腰带动的圆活之趣 。
八是练习腰间太极球运化中虚提实沉的状态,配合练习蹲墙功 。
以上练习,不出一周,在推手打手化劲时中自显其效 。然而,若要松得透彻,仍需许多时日 。
[补充] 本人言的腰胯,仅指人体大髋骨及其周边结构(腰部骨间架,包括两胯、尾闾、两大髋骨、命门处腰脊),腰各处筋腱,神经及其肉组织 。
腰胯要求松整合一,系人体协调运动的发动机,是内劲贯通的重要媒介 。
1、尾闾内合而松垂,鼓起命门 。尾闾不前去也不后拖(相对于两脚跟连线而言的前与后),因为前去必致挺胯,后拖必致突臀 。尾闾只能合住会阴而松垂 。
2、发挥尾闾无形垂线的定轴作用 。双脚平开或前后开立,腰胯及其上身整体以此定轴作协调旋转,不贪不欠,贪则扭腰,欠则不能最大程度得到旋转效果 。
3、尾闾无形垂线在两脚跟连线的滑动 。此滑动使腰胯及其上身整体位移,不要转体 。4、定住尾闾,沉住腰胯,两胯要平,松腹部而鼓命门,并使上身左右弯转,前后折叠,或圆形摆开至极限,可以最大限度地放松腰胯各个关节,在一定程度上对练习化劲化掉来势有些作用 。当然,这种化劲是没有中定状态的化发来得快捷,因此只是一种辅助功夫 。
当当网松腰胯 如何松腰活胯,沉肩坠肘松腰落胯

文章插图
如何深入练好太极拳一.练太极拳往往不感到有明显的健身效果,与慢走、登山等好象差不多,仅仅是不易感冒 。其原因有二,一是练拳的时间不够,即运动量不够 。如果每天只练三遍简化太极拳,大约需时15钟,对体弱的人来说可能合适,对一般人来说,太短了,一般应打五遍至七遍,练拳时间要半小时以上 。有人主张一小时,还不taijiquan8.com括站着聊天在内 。运动量的合适与否,应以自我感觉为准,每次练习后精神愉快,身体轻松为合适 。其二,没有严格按照要领练拳,打油滑了 。因此一定要严肃认真用心思去练拳,天天坚持才会有效果 。二.练拳向什么方向努力我们常是学会一套拳,每天照样练,对提高的方向不明确,不知如何努力 。拳谱讲的着熟、懂劲、神明三个阶段,杨式太极拳提练体、练气、练神三个阶段 。着熟与练体对应,懂劲与练气对应,神明与练神对应 。一般练拳处于练体练气之间 。练体是练身体的柔软,使身体达到松柔;练气是使内气充盈 。我们不以技击为目的,仅为健身 。在达到有了内气和内劲时,即可收到最大的健身效果,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要练得身体松柔,有一定的内气和内劲 。这里边不还存在不少层次要我们经历 。三.练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一般首先学会一种套路,把姿势搞正确(手、眼、身、步要如法),然后按要领轻、慢、圆、匀的练拳,进一步做到协调、连贯、圆活、上下相随、虚实分清,随着练拳的深入浅出,对要领和要求的taijiquan8.com解会不断加深,会不断发现自己的错误,不断加以改正,这时要逐项按要领要求有意识的锻炼,在一段时间里,(一两个月)主要注意一项要领的练习,掌握后再注意下一项 。1.中正安舒:立身中正本意即身体自然正直,做到顶头悬,尾闾收,肩胯相合 。其中肩胯相合是指运动时两肩的连线与两胯的连线总要保持在一个垂直平面上,不歪扭 。2.分清虚实:进步、退步都必须做到虚脚渐虚,实脚渐实,不可骤变,突变,必须将重心的渐变又慢又匀的体现出来,此虚一分,彼实一分,不断流变 。3.上下相随:即手脚动作要互相配合,要动都开始动,并要求同时到达每一式的终点,如搂膝拗步式,前推手和下搂手及前弓腿要一致动作同时到位,不能腿已弓到位了,手仍在搂或前推 。要练成整劲,即不仅仅是手在动,而是身、腿一起动 。可先练单式,然后在套路中处处留意 。4.用意不用力:就是多用思想少用力,少用力就是轻,轻是松的前因,是向松必经的桥梁 。taijiquan8.com设肩以下手的重量为4斤,则需要的只是大于4斤的最小的力推动手来运动,推动身体,推动脚的力量道taijiquan8.com相同 。学太极拳就须耐心细致地去探求用最小的力量来练拳 。用意的内容很多,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像这里说的按要领练拳就是练体时用意的内容 。学太极拳主要靠运用想象力 。此外懂得一招一式的用法,有助于练拳时姿势的正确,不在于技击 。四.当动作已正确了后,可以开始注意用腰 。腰要起带领四肢的作用 。太极拳要求腰部先动,带动四肢 。用腰可以从腰部旋转弧度很明显的拳式中去体会,如搂膝拗步,单式反复练习,多遍重复体会如何用腰,两手的左旋右转是腰部带动的,搂膝的手从膝前转过是腰转动的结果,手的前扒是腰部向前带动手与身子一齐向前的结果 。搂膝拗步在形成弓步时,腰部边转边向前(转动稍占先,也可称为先转后进),在一段距离内两手和身子相对位置不变,进稍占先转动稍后(称先进后转),上手在腰的转动下实现列的动作 。揽雀尾中挤、按,是靠腰带动身子向前实现的,不是手单独的前挤、前按 。对用腰有了体会,推而广之,哪怕是手上走的极细小的弧形都是腰走弧形的外在表现 。会用腰了,则练一趟拳是腰在练拳,不是手在练拳 。会发现自己以前练拳全是人为地在做作,四肢主动太多,被动太少,未能由内到外 。会用腰了,则劲力完整不再是手的局部力量 。还应明白,腰的转动实际是靠两胯旋转实现的,因为人的脊椎能实现的转动是很小的,并且保持立身中正也不允许脊椎扭动 。五.呼吸初学时完全可以不管呼吸,一心一意去学好拳架 。太极拳的匀缓动作,自然地使呼吸变得深长 。拳架练到一定时期后可以taijiquan8.com虑专门用一段时间练呼吸 。先练静止时呼吸,再采取只重呼气法呼吸 。要注意动作与呼吸的配合不能过于机械,因为太极拳不是呼吸体操,有些式子能够结合的就结合,不易配合的不要勉强配合 。六.关于拳味拳意拳意是指太极拳的特殊风格,以松、稳、慢、匀较能taijiquan8.com表太极拳的风格 。松中taijiquan8.com括轻、柔 。稳中taijiquan8.com含有分清虚实,不慌忙,不乱动 。慢有利于默识揣摩、神宜内敛,有利于细致地运用想象力 。匀了才有静态,全身上下内外配合均匀了才能达到完整劲 。练拳要有太极拳的意境,就须做好身势要松,虚实分清、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呼吸舒畅 。七.放松太极拳对肢体有松柔和松开两种要求 。松柔是肢体,尤其是关节的柔软和高度灵活 。松开是指各关节在自然舒适中适当放长,我们追求的是松柔与松开的巧妙结合 。放松贯穿太极拳的各个阶段 。松柔是太极拳的灵魂,练拳是不断努力追求更高度的松柔 。太极拳要求的放松是在尽可能少用力的情况下,通过思想意识的作用来逐渐达到最大限度的松柔,是从轻走向松的 。1.练拳开始时,先将全身放松,尤其是两臂要松得如强子拴在肩上一样,不可稍有拘束之力,俟身心静下来而后开始动作 。松肩就是想象肩关节松开 。2.脚上的松柔与会不会开裆沉气关系极大 。倘练拳时,步子大一些,要做到以沉劲为主,每式有起有沉,则两脚自会达到相当的松柔 。两脚要练成像弹力极强的两个弹簧,能够进退随意,灵活多变 。3.松腰要领是腹部脐窝处微微内收(向后收,不是向下压,也不是向上提)随之命门虚虚后撑(拉),主要是意念的收和拉,这一动作习惯上称为”拉腰”,实为松腰的窍要 。4.胯比较难松,可做松腰活胯练习 。十趾抓地,脚跟站稳,腰部以上自然中下,腰胯完全放松,以两髋关节为轴,在腰的带动下左右前后往复地划8字型平圈,继而膝关节踝关节依样划圈 。也可做转髋绕膝练习 。八.松净了则全身都有沉重的感觉(是自然的重,不是用力),自身微微转动与空气接触犹如水中动作 。架子盘久,身愈松柔,就愈是感到身手沉重,也愈感到空气阻力增大,也就愈是增加了听力 。内劲主要在练架子里求得,走架中沉肩坠肘,以期肩肘对臂重的体验;气沉丹田,松腰坐身以期对上身重力体验的获得;迈步如猫行,务使两腿在虚实转换中,切实感受到全身重力之压 。各部有负载肢体重力体验之日,就是太极拳内劲上身之时 。练内劲一般先从手上开始,让手体验自重,以后把这个体验慢慢地扩展到身体其他部位 。内气是一种细微的本体感觉 。心静,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的缓慢练拳,日久,两手会有胀热的感觉,从偶尔出现到练拳时经常出现 。九.进一步练习将劲沉至脚底 。具体练法:凡胯的前进、后退、左右放置都必须用脚底趴地劲以及脚底紧帖地面左右拧的反作用力来带动,这样由脚底的力带动两胯,由两胯带动全身的动作,练习愈久,全身则愈来愈放松而轻灵,所有的力,均由脚底作用于地面的反作用而出 。到此地步,就是已能将劲沉至脚底 。拳论讲”劲起于脚”,”主宰于腰”,就是此意 。腰除指命门穴外,就是指两胯 。十.再进一步练习发劲 。盘架每至定式时,在似定非定之时,必须陷于内的发劲,这种发劲的锻炼实为太极拳内劲产生的原因 。有陷于内的发劲如何练:每当定式时,例如两手挤式或按式往前时,必须沉肩垂肘,头有顶意,尾闾前送,命门虚虚后撑(拉),掌慢前送,上身微向后坐 。合户关节骨缝松开,韧带伸长,形成手弓、腿弓、身弓,一身备五弓之势,目光向前方远视,似乎将劲放松至天边,”意远则劲长” 。走架时每一定式都应如此 。这时手上并未感到用劲 。当然如手的前方有人拦阻,该人会感觉到很大的力,这样发的是暗劲不是明劲 。以意识作指挥,每一招势从劲起于脚跟(反弹力),用意念引导内劲到腰到脊到肩到肘到腕到指,久之则目的处必有麻胀感,手(劳宫穴)必有突跳感 。总之要认识到一套太极拳学完,只说明自己可以单独练习了,还不能说是已经学会了,因为太极拳不只重形式,它更重内容,而内容繁多 。有了内容才算有了拳味,这时才算基本上会了 。还得不断追求,使拳味日渐浓厚 。如果拳味还不对,那就还是一套空架子 。练起来就不会长功夫的 。当然,对于健身来讲,拳架的规格差一些,也关系不大,只要每天能坚持练拳,冬夏不断,也一定会健康,但是生效的程度是会有判别的 。坚持练拳之后,全身的气血运转正常了,产生一种轻松舒适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