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的训练的过程是怎样的?
众所周知 , 航天员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 , 几千个候选人中只有少数几个 , 最多十几个 , 经过无数关卡的筛选 , 成为了后备航天员 。不是所有这些人都能上天堂 。等待他们的是长期艰苦的航天员训练 , 甚至是极限负荷 , 训练中可能会因意外丧生 。所以有人形容为“魔鬼训练” 。航天员只有经过训练、考试和考核 , 才能成为正式航天员 , 参加太空飞行 。据报道 , 50%的后备宇航员在训练中被淘汰 。一、培养航天员的摇篮为了培养航天员 , 美国、俄罗斯和中国都建立了专门的航天员选拔和训练基地 。美国宇航员训练中心位于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约翰逊航天中心 , 俄罗斯的加加林训练中心位于莫斯科东北40公里处 。中国的航天员训练中心位于北京郊区的航天城 , 选拔出来的后备航天员将在这里集中训练 。二、为什么要培养航天员?宇航员不同于从事一般职业的人 。他们不仅从事单一的工作 , 还身兼数职:指挥官、驾驶员、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天文学家、医生、机械师等等 。没有强健的体魄 , 渊博的知识和各种技能 , 是无法完成任务的 。为了顺利完成航天飞行任务 , 需要长期艰苦的训练 。通过训练 , 要达到:(1)增强航天员体质 , 提高航天员在特殊空间环境(如失重、超重、缺氧)下的耐力;(2)使航天员能够适应座舱环境 , 在其中健康生活和有效工作;(3)提高航天员的技术和理论知识 , 能够胜任航天飞行中的多项任务 。航天员的训练项目很多 , 涉及面很广 , 非常复杂 。为达到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标准 , 预备航天员要进行8大类58个专业的专业训练 , 包括基础理论训练、体能训练、空间环境适应性训练、心理训练、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与生存和大型联合演练 。培训一定要有重点 , 有针对性 。有些知识要大体了解 , 有些与完成任务密切相关的要反复训练 , 直到熟练为止 。在宇航员的整个职业生涯中 , 除了太空飞行 , 他们都是在不断的训练中度过的 。完成一次飞行任务后 , 除了巩固原有的训练科目 , 还要接受新的训练 , 为以后的飞行任务做准备 。第三 , 培养航天员需要很长时间 。专业航天员至少需要3.5 ~ 4年 , 载荷专家至少需要2.5年 。中国的14名宇航员是在1998年选拔出来的 , 为了让一名宇航员进入太空 , 花了五年半的时间进行训练 。对于一名职业宇航员来说 , 训练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基础理论训练阶段 , 基础训练期约为6个月至1年 。在此期间 , 航天员要学习很多基本的航天知识 , 为以后的专业技术训练打下基础 。他们学习的知识面广 , 内容多 , 是任何一所大学都学不到的 。例如 , 在基础理论训练阶段 , 中国航天员共设置了13门课程: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医学生理学基础、地理气象、星体识别、高等数学、力学、英语、计算机基础、自动控制理论、数控制导与导航基础、电工电子、政治理论和文艺疗养 。根据宇航员的说法 , 这一时期是他们训练中最困难的时期 , 尽管体力消耗低 , 风险低 。航天技术训练阶段需要1 ~ 2年 , 目的是使航天员掌握航天飞行所需的各种技能 。训练内容主要以航天器技术和各种操作技能训练为主 , 包括航天器和航天飞机的驾驶与控制、飞行器上各种设备的操作、航天器的交会对接训练、失重飞行器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医疗保障训练等 。飞行程序和任务模拟训练阶段大约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
是以首次飞行任务为基础的训练 , 针对航天员从进舱、太空工作生活到返回地面的整个飞行过程的所有程序 。上天前会有几次大规模的联合演练 , 让航天员和地面人员了解整个计划的实施过程 , 心中有数 。航天员的体能训练、心理训练、飞行技术训练和对太空环境的适应性训练贯穿整个训练过程 。例如 , 根据训练大纲的要求 , 中国航天员每周三次安排两小时的体能训练 。很多航天员自己还坚持每天跑长跑 , 所以在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举办的运动会上 , 航天员大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他们获得了中长跑的第一名和第二名 。为了使宇航员掌握训练项目或内容 , 他们必须定期复习 。比如美国规定 , 培训课程持续六个月以上后 , 需要再次复习 , 以保持之前的熟练程度 。第四 , 空间环境的适应性训练 。太空活动会暴露在各种特殊环境中 , 其中超重和失重对人体的影响最大 。为了使航天员更快地适应空间环境 , 有必要进行空间环境适应性训练 。训练航天员在发射和返回过程中会遇到的超重效应 , 会使人的体重和内脏重量增加数倍 , 超重耐力低的人会出现晕厥或呼吸困难 。一个人的超重耐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 。具体的训练方法是让受训者半躺或坐在离心机的驾驶舱内 , 逐渐提高离心机的转速 。此时超重值逐渐增大 , 直至宇航员无法承受 , 然后逐渐降低离心机转速 。也可以结合未来的飞行任务 , 模拟飞船上升和返回时遇到的超重曲线 , 进行周期性训练 , 或者加入其他因素进行综合体验 。失重飞机训练宇航员在轨道飞行中失重 。失重不仅影响人体健康 , 还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因此 , 飞行前进行失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在地面不可能产生真正的长期失重 , 所以只能进行短期失重训练和模拟失重训练 。短期失重飞行训练使用失重飞机 。这种经过特殊改装的飞机在抛物线飞行时可以产生25 ~ 35s的失重 , 失重飞机一次起降可以完成15次左右的抛物线飞行 。短暂失重可用于体验失重、空间定向、人的行为、失重状态下的生活和工作等训练 。中国航天员的失重飞行训练是在俄罗斯的失重飞机上进行的 。他们在一次飞行中飞行了12个抛物线后没有呕吐 。俄罗斯专家赞叹说:“中国航天员的素质真好!” 。当沉浸式训练器在水中时 , 流体静压和重力负荷降低 , 这可能导致
类似失重时的一些变化和感觉 。这种方法不是真正的失重 , 只是模拟失重产生的体液头向分布和漂浮感 。浸水训练是在一个大水槽中进行的 , 这个大水槽可以将航天器的1:1模型放在里面 , 可以训练航天员失重情况下的工作能力 。例如 , 训练航天员的出舱活动 , 在舱内和舱外工作时的动作协调性等 。头低位训练头低位时 , 下身的血液会冲向头和胸部 , 因此如果在地面经常让受训者处于头向下的位置 , 进入太空后 , 航天员对失重环境的适应就快 , 产生的不舒服感觉就会减少 。我国的航天员在发射前几天的晚上 , 也采用了这种头低位的方式睡觉 , 这样可以使航天员入轨后更快地适应失重环境 。前庭功能训练航天员进入失重环境后 , 有一半以上的航天员会出现类似地面晕车、晕船的反应 , 使航天员十分不舒服 , 也影响工作 。出现这些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失重影响了人体内耳的前庭器官 , 为了增强前庭器官的适应能力 , 可在地面采用转椅、秋千、跳弹力网、体育训练等方法训练人体的前庭器官 。第五 , 救生与生存训练航天员从发射开始到返回都存在潜在的危险 。通过救生和生存训练 , 可以使航天员掌握出现危险情况时的自救技能 , 减少航天员的伤亡 。例如 , 在航天员进入座舱到火箭点燃的这段时间 , 火箭和航天器都可能出现故障 , 如果危及航天员安全时 , 可以利用紧急撤离装置(如防暴滑梯、紧急撤离滑道和索道等)撤离火箭 。而如何正确应用这些装置 , 需要经过训练;火箭点燃后 , 航天器的上升阶段如出现危险 , 需要航天员迅速离开航天器 , 因此航天员要进行跳伞训练;航天器入轨后也可能出现危险 , 需要飞船或航天飞机将他们营救撤离 , 如何撤离需要在地面模拟器中进行大量的训练 。航天器在返回的过程中 , 由于自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 , 可能会落到其他地方 , 给营救工作带来困难 , 必须通过训练使航天员了解和掌握着陆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情况及采用的正确自救措施 。航天员在返回后 , 也可能着陆在非预定的区域 , 例如落到大海、茂密的森林或沙漠中 , 与指挥中心联系不上 , 营救小组不能及时救援 。因此 , 必须对航天员进行着陆后的生存训练 , 使航天员了解着陆后可能遇到的恶劣环境的特征 , 掌握生存的技能 。通过生存训练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和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 。第六 , 心理稳定性训练航天活动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心理-生理负荷 , 尤其是长期飞行 , 可能会引起航天员出现心理障碍 , 有时飞行中的航天员心理状态会成为航天任务是否能完成的关键 , 因此对航天员进行心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航天员的心理训练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心理稳定性训练方法是结合航空飞行、跳伞、超重、失重飞行、前庭功能、救生和生存等训练 , 提高航天员的心理稳定性 。隔离训练根据训练要求 , 让航天员在一个狭小的隔音室中生活、工作一段时间 , 通过他们隔离期间的表现 , 就可以了解每个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 及对孤独环境的适应和储备能力 , 提高他们今后在航天中的心理稳定性和航天员之间的协调工作技巧 。心理支持通过三种方法提高航天员的心理品质 。第一种方法是生物反馈法 , 即让受训者调整自己的呼吸和放松肌肉 , 这样可以改善受训者的植物神经活动 , 达到减轻身体疲劳 , 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或用声音刺激方法 , 诱人入睡 , 达到休息和减轻疲劳的目的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教育 , 使航天员正确地掌握待人处世方法 , 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 提高航天员的心理相容性 。第三 , 表象训练 , 即对所学的知识采用“过电影”的方法 , 提高航天员飞行中记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七 , 航天员的专业技术训练专业技术训练是航天员训练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 通过这种训练可以使航天员掌握飞行中必须具备的各种技能和有关的理论知识 。对于不同的航天计划 , 专业技术训练的内容是不同的 。具体实施的方法是先讲课 , 后实践 。训练通常是在单项训练器或模拟器上进行训练 。在航天员选训中心有很多供航天员训练用的不同模拟器 。每个模拟器的用途不同 。例如前苏联为完成“联盟”号任务 , 设计了一种“联盟”号训练器 , 它除了不能模拟超重和失重外 , 可模拟“联盟”号飞船从发射前准备开始到切断发动机 , 在空中飞行和返回阶段的整个空间飞行过程 , 训练航天员完成交会、对接、轨道纠正、机动飞行和下降等操作;在训练器的旁边有计算机和控制室 , 可以监测航天员的工作能力及模拟出飞行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 以便让航天员在地面上就熟悉它;还有对接模拟器 , 它和“联盟”号飞船与航天站对接用的装置完全一样 , 可像实际飞行那样用专门的灯光模拟日光照亮舱内;此外 , 还有组装模拟器、工具模拟器、机电星空模拟器、航天站实物模型等 。在正式飞行前 , 要将1:1的飞船模型放在大型水槽中 , 航天员穿着特别的压力服 , 在水槽中模拟失重情况下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 。航天员的训练十分艰苦 , 考核也是十分严格的 。在航天员训练的每个阶段 , 都要进行考核评定 , 训练不合格的将被淘汰 。我国的14名航天员经过五年多的学习和训练 , 都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八大类、近百项的学习训练任务 , 顺利通过了航天专业技术综合考核 。2003年7月3日 , 经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 , 14名航天员全部具备独立执行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 , 予以结业 , 并获得三级航天员的资格 。2003年9月 , 杨利伟、翟志刚和聂海胜被确定为三名首飞梯队航天员 , 接受飞向太空前的强化训练 。最后 , 由杨利伟乘神舟5号上天 , 圆了中国人民的首次“飞天梦” 。
文章插图
宇航员是怎样训练的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孙洪元航天员训练包括专业基础理论训练、体质训练、特因耐力与适应性训练、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飞行技能训练、心理训练、大型联合演练等 , 综合起来属于三大方面 , 即专业基础知识训练、职业技能训练和飞行任务训练 。基础理论训练入选航天员大队之后 , 首先进行的是专业基础理论训练 , 学习内容包括宇宙、大气、天文、气象、地球物理、空气动力学、火箭与飞船设计原理、飞船系统及部件结构、导航及控制、通讯、遥测及遥控、数学、计算机以及外语等航天所需的理论知识 。此外 , 还有航天医学和生理学等内容 。通过训练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 为后续训练奠定基础 。载人航天首要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1.乘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的过程中 , 在那种特定的狭小的环境中 , 要学会在失重条件下吃、喝、拉、撒、睡;2.要学会操纵、控制飞行器 , 学会使用舱内的仪器设备 , 并能在其中做科学实验 。对地观察、遥测和通讯等 , 能够及时地发现故障并排除故障;3.临危不惧 , 在危险的情况下 , 能够逃逸救生 。非正常返回的情况下 , 不管是降落在江、河、湖、海或沙漠、戈壁、高山、峡谷、热带丛林、茫茫林海雪原的高寒地带 , 都能够生存 , 能够及时求救和自救 。体能训练航天员为了迎接严酷的太空环境的挑战以及在地球上漫长而繁重的训练 , 必须保持原来健壮的体格 , 光有健康的身体还不够 , 必须通过体能训练 , 使之适应对宇宙和飞船的特殊环境因素 , 提高其耐受力 。体能训练贯穿载人航天的全过程 , 每天要进行1至2小时的体质锻炼 。锻炼的科目具有多样性:以耐力为主的长跑、游泳、爬山等;以力量为主的负重、仰卧起坐等;以灵活性为主的体操、固定滚轮、旋梯、弹性跳跃网、秋千、转椅、浪木等以及锻炼心肺功能的跑台 , 自行车功量计等有针对性的运动 。特因耐力与适应性训练:这项训练是航天员训练的重头戏 , 它包括超重训练、前庭功能训练、低压缺氧、高/低温、振动和噪声环境训练等 。超重耐力训练火箭起飞时 , 航天员将会遇到806gs的加速度(S为秒) , 这样大的加速度 , 人体无论如何是耐受不了的 。工程上把它分解 , 采用三级运载火箭 , 使得每级不超过5g , 每级持续时间100s至200s左右 , 飞船返回时 , 重力加速度为5至9g , 持续200s左右 , 而人的耐受限度 , 纵向3至4g;横向(从胸到背方向)可达7至8g , 持续时间可到30s 。这就是我们在电视画面上看到的杨利伟在飞船座舱中是仰卧位 。只有这种姿势才能保证航天员在飞船起飞和返回过程中是安全的 , 使之处于头脑清醒的状态 。超重耐力是通过人在离心机上周期性的训练和适应而获得的 。失重训练飞船在轨道飞行期间 , 处于微重力环境下 , 由于失重 , 身轻如燕 , 航天员和其他物品如不被束缚 , 就飘来飘去 , 虽然看上去很好玩 , 但会感到有点头晕脑涨 , 操作不便 , 甚至有时定向能力发生困难 。这样 , 就很难在太空生活、工作和执行特殊的飞行任务 。因此 , 必须在地球重力环境下 , 制造失重环境 , 加大失重适应性的训练 。失重环境是靠高性能失重飞机飞抛物线获得的 。每作一次抛物线飞行可获得20s至30s失重时间 , 多次连续抛物线飞行 , 在飞机作一次起降飞行时间内累计可获得5至20min的失重时间 。航天员在失重训练中熟悉失重环境 , 体验飘浮感觉以及人体的某些其他感觉 , 消除对失重状态的恐惧感 。在失重条件下 , 训练穿脱航天服、行走、移重物、进食、饮水并进行书写练习等 。前庭功能训练普通人在地球上乘车、船时 , 还有晕车、晕船和晕机的 , 更不要说太空环境了 。国外 , 遨游太空的航天员 , 差不多有40%的人曾发生航天运动病 , 出现头晕、恶心、出虚汗等症状 , 工作效率低下 。前庭功能训练分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两种 。主动训练是若干体育运动项目 , 如徒手操、跳弹跳网、滑雪、滑冰、冲浪、旋梯、滚轮等运动项目 。这些运动项目在提高航天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 , 锻炼前庭器官感受器和运动系统 。通过系统训练 , 平衡功能可以提高一半以上 , 训练效果可保持半年左右 。被动训练是用秋千、转椅、离心机、飞机等产生角加速度、线性加速度以及“科里奥利”加速度 , 反复刺激前庭器官 , 提高人体对运动刺激的耐受性 , 使之在接受刺激时 , 不会发生眩晕和错觉症状 。低压缺氧耐力训练让航天员在低压舱内穿或不穿航天服 , 生活、工作、适应和操作 , 并让航天员呼吸低氧和高于正常浓度的二氧化碳 。让他们熟悉和体验这种环境 , 以便在实际航行中 , 一旦因座舱环境失调 , 氧气供应不足 , 二氧化碳浓度高于允许范围 , 甚至舱内压力泄漏的应激状况下 , 不致惊慌失措 , 能够准确地作出判断 , 穿好航天服 , 精确地进行操作 。噪声与振动环境训练飞船在发射升空和返回时都会产生一定强度的噪声和振动 。在发射时 , 舱内噪声可达125分贝左右 。这样强度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较严重的损害?⒂跋焱ɑ靶ЧU穸岫匀说牟僮鞑跋臁7纱诠斓婪尚兄校肷驼穸嵊跋旌教煸钡乃咝菹ⅰN耸购教煸痹诟咴肷驼穸跫履苷5牟僮鳌⒐ぷ骱退撸鞣涝肷帧⒍龋庀钛盗吠ǔJ鞘视π院吞逖樾缘摹?心理品质训练通常进行表象训练、放松训练、心理访谈等 。其目的在于:1.发展与强化航天员在极其严酷而复杂的太空环境中 , 完成航天任务所需的感觉、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等心理品质 。2.培养航天员勇敢、沉着、坚定、顽强的个性特征 , 使之在高度紧张、危险、意外的紧急关头 , 能消除过度紧张情绪 , 保持高度的心理稳定性 。3.增强航天员心理上的承受力 , 即使在缺氧、减压、加速度的条件下 , 能经受意外冲击以及能应付环境突变的能力 。4.进行思维敏捷性训练 , 提高应变思维能力 。心理训练贯穿航天员训练的全过程 , 往往与其他训练项目交织在一起 。如飞行训练、跳伞训练 , 在完成专业技能训练之外 , 克服紧张、焦虑、慌乱、恐惧情绪等达到心理训练的目的 , 也通过适当的文体活动转移注意 , 利用生物反馈方法进行自我放松训练 , 达到迅速消除疲劳和紧张情绪 , 保持和恢复正常精力 。
文章插图
我国的宇宙员是如何挑选出来的?他们要接受怎样的训练?新中国成立后曾有过一次中国航天员的挑选 , 安排了四轮选拔程序 , 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 。这次的选拔在绝密中开始 , 也在绝密中结束 。中国空间科学研究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航天专家告诉采访人员 , 1970年下半年 , 中国有关方面秘密启动了航天员的选拔工作 。选拔人员在跑遍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广州军区、南京军区四大空军的十多个飞行部队后 , 在对大约1840多名飞行员摸底后选出215名入选者 , 随后又进行了3轮选拔 , 最后确定20名预备航天员 。在美国和俄罗斯两国载人航天初期 , 航天员都是从空军优秀的飞行员或试飞员中挑选出来的 。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 飞行员具有高空作业的能力和经验 , 在紧急情况下有快速反应和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 。但是 , 1971年9月13日发生林彪叛逃事件 , 培养航天员的有关工作戛然而止 , 这20名预备航天员最后没有一人实现航天梦想 。第一批选拔依旧是四轮程序以杨利伟为代表的第一个批次的航天员选拔依旧是四轮程序:第一轮从1500名飞行员中选出800人 , 第二轮选出60人 , 第三轮选出20名预备航天员 , 第四轮确定了目前中国第二批14名航天员的人选 。这14名航天员中已经有杨利伟等6人步入太空 , 他们先后成功执行了神舟5号、6号、7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还有8人还在等待自己的机会 。原航天员系统工程总体设计师谢大青介绍 , 目前我国航天员的选拔已经拥有比较完善的标准大纲 。按照这个大纲的要求 , 杨利伟这一批挑选的航天员淘汰率为零 , 14人中截至目前还没有一人淘汰 。在经过第一批航天员的选拔、训练及执行航天任务之后 , 目前 , 中国航天员的挑选已经形成了一种更为完备的选拔程序和标准 , 因此本次航天员的选拔也将会参照前一批的选拔程序:选拔共分四轮进行 。航天员的选拔首先是档案筛选 。工作人员会围绕身体素质、身高体重等方面 , 通过调阅飞行员健康档案 , 从全国各地的上千名候选飞行员中优选出一半数量的飞行员进入第二轮筛选 。第二轮为临床选拔 。相关专家会利用解放军空军在各地的疗养院 , 对第一轮过关的飞行员进行临床医学检查 , 医学检查是航天员选拔中最为重要的一轮 。和国内第二批航天员的选拔一样 , 航天员训练中心会专门组织一个全国知名医学专家组 , 参与航天员选拔过程的评审工作 。这一轮过后 , 筛选出的人数不会超过60人 。“由于太空的环境十分特殊 , 在航天员选拔时身体素质就变得尤为重要 。另外 , 心理素质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查方面 。航天员飞上太空 , 远离地球 , 身体处于失重状态 , 会出现骨质疏松等一些问题 , 但是这些身体方面的问题返回地球以后可以通过锻炼和吃药的办法加以解决 , 但是对心理所造成的大的影响是不可能一下子恢复的 , 这就要求在选拔的时候要注意心理方面的问题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说 。第三轮是航天特殊环境因素下的生理功能选拔 , 而本轮选拔将在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进行 , 主要包括低压、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功能检查 , 空间运动病的特殊考查等 , 并从这里面选拔出10多名预备航天员 。最后一轮就是定选 。在前三轮选拔工作的基础上 , 专家会组成一个专门的工作组 , 到预备航天员所在部队走访 , 深入、全面了解预备航天员在部队时的工作、生活情况 , 之后还会了解预备航天员的家族病史 , 并将所有预备航天员的配偶、子女集中到一起 , 进行传染病的排查 。经过这四轮程序严格的选拔 , 最终确定出6~7名航天员 。第二批更侧重文化知识考查由于中国载人航天战略第三步的任务更为复杂 , 与第一批航天员选拔标准相比 , 第二批选拔还将更侧重对文化知识水平的考查 。早在2008年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相关专家就表示 , 科学家的面孔将会出现在这一批航天员的选拔过程之中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一位航天专家对采访人员表示 , 目前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还处于初级阶段 , 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获得航天的相关数据和经验 , 而不是专业地针对太空或者从太空研究地球的相关科研工作 。因此 , 优秀的空军飞行员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目前中国航天员的选拔都是从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中挑选 , 但是随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逐步成熟 , 航天员的挑选范围将会得到扩大 。未来在空间站上 , 中国的航天员将面临时间长、动作多、操作复杂的挑战 , 并需要进行医学、生物和航天器等实验 。将来如果需要航天员在太空中执行相关科研任务 , 那么 , 有关中国航天员的挑选标准将会发生变化 , 一些从事太空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们将会成为中国航天员中的一员 。谢大青介绍 , 这类航天员就可以从其他行业中选拔 。比如工程技术人员或者教师 。目前 , 美国等国家挑选航天员也采取了这样的办法 。科研人员甚至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从普通人中筛选航天员 。根据以往选拔经验 , 参选的空军飞行员标准身高为1.60米至1.72米左右 , 体重55至70公斤 , 其飞行时间需要在1000个小时以上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相关专家对采访人员透露 , 本批次航天员选拔的年龄界定范围依旧在25岁-35岁之间 , 而身高放宽至1.75米 。本次选拔的航天员不会出现在“神八”、“神九”和“神十”的发射任务之中 。这些航天员选拔主要针对我国载人航天战略的第三步 , 即为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发射空间站做选拔 , 但这一批次航天员的挑选标准还没有考虑登月的需要 。由于选拔结果出来以后他们还要接受4-5年的专业训练 , 其飞天的时间大概要等到2015年左右我国发射空间实验室的时刻 。庞之浩表示 , 此轮航天员选拔时间不会超过1年 。如果没有意外 , 2010年 , 国人将会看到新一轮航天员的面孔 。女航天员更能适应微重力选拔女航天员的方法和男航天员的选拔是类似的 。目前中国挑选航天员都是从驾驶战斗机的飞行员中挑选 , 但目前我们国家还缺乏开战斗机的女飞行员 , 女飞行员缺乏快速反应和复杂性操作的训练 。另外 , 我们现在的嫦娥宇航服是针对男航天员设计的 , 这样的宇航服还不是很适合女宇航员使用 。就是有女航天员上天 , 短时间内也还无法实现出舱活动 。其实 , 现在的研究发现 , 女航天员更能在长时间内适应微重力环境的影响 。与男航天员相比 , 女性的一些先天条件优势让她们可能更适合在空间站进行长期的工作 。庞之浩说 , 按照国外的经验 , 女性比男性更能忍受长时间的寂寞 , 她们的这种心理特点会更有利于在空间站工作或者长时间的太空旅行 。目前 , 优秀的女航天员也有杰出的代表 , 美国宇航局“发现”号航天飞机机长科林斯就是一位极为优秀的女航天员 , 她有临危不惧的果断和勇气 。现在 , 科林斯即将第四次进入太空 , 她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以来的美国首次航天飞机发射任务中将再次担任机长一职 。但是 , 由于女性的力量一般不如男性 , 因此在有些操作的灵活性方面不如男航天员 。因为一些生理方面的原因 , 女航天员在生活上的要求会高一些 , 比如用水 , 女航天员都要受到特殊的照顾 , 受生理因素的影响 , 有时上天执行任务的时间也会受到影响 。对于第一批航天员未来的工作计划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相关专家告诉采访人员 , 根据目前的计划 , 2010年“天宫一号”发射后 , 在2011年 , 我国将发射“神八”无人飞船 , , 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空中对接 。如果“神八”和“天宫一号”对接顺利 , 一切正常 , 那么我国将在同年发射“神九”飞船 。“神九”将再次搭载航天员上天 , 而随后搭载航天员的“神十”也将进入发射日程 , 并将于2012年以前完成 。
中国的航天员是怎样炼成的?中国航天员的训练也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基础理论培训 。在这一阶段 , 航天员要学习火箭和飞船的设计原理、飞行动力学、气象学、天文学、通信、设备检测、航天医学知识等等 。第2阶段是专业技能训练 。航天员要熟悉飞船的结构、组成 , 飞船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模式 , 甚至要掌握重要部组件和单机的情况 。第3阶段是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 。航天员们要在与真实飞船相同的训练模拟器上 , 通过实景仿真 , 掌握和知道应该注意观察什么 , 什么时候和地面联系 。在这一阶段 , 航天员们还要学会发现和排除紧急情况 , 以考察和锻炼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对事物的迅速反应能力 。这3个阶段的学习一般需要3-5年的时间 , “准航天员们”相当于又上了一个本科 。在训练中 , 他们还要奔赴沙漠、寒区、雨林、海上 , 配合搜救部队进行搜救演习 。像体能训练、特殊生理功能训练等将一直伴随在3个学习阶段 。航天员是载人航天的核心航天员系统的工作主要是围绕如何选拔、培训出合格的航天员以及保障航天员的安全、健康和工效来开展 。因此 , 在天上给航天员安一个舒适的家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飞船进入太空后 , 将处于一个微重力、高真空和较强空间辐射的环境中 。为确保航天员安全、健康和高效地工作 , 就必须人为地创造出一个尽可能接近地球表面的生活、工作环境 。所以 , 要提出对载人飞船的医学和工效学要求 , 并把这些作为飞船设计和建造的主要依据 。在飞船上还装有一整套航天员医学监督设备 。在载人飞行中 , 通过这些设备 , 航天医学科技工作者就可以监测、判断航天员的身体状况 , 对航天员进行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 。这也是天地间的特殊遥科学 。宿双宁向采访人员介绍 , 参加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除航天员外 , 还有随船工程师和载荷专家 , 将来还有太空游客 , 对这后3类人的身体要求会有所放松 。所以 , 随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 说不定哪一天 , 你也会和中国航天员一样 , 去实践不仅仅是自己的、更是一个日益强大的民族埋藏了千年的飞天梦 。百里挑一选英豪载人航天比航空来讲要复杂得多 , 需克服失重、超重、缺氧、孤独、火箭发动机的震动与噪声、宇宙射线的影响和流星体撞击航天器等一系列艰难险阻 , 因而对航天员的生理和心理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例如 ,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 因为载人航天风险很大 , 至今已有22名航天员血洒蓝天;要有良好的体格 , 身体表面没有畸形等影响穿戴或使用航天服、仪器操作的肢体障碍 , 也没有外伤及其后遗症 , 有潜在慢性病、精神与神经病的人更不行 , 喜欢抽烟和喝酒的人也排除在外 , 因为航天器舱内空间狭小 , 设备多 , 吸烟会污染空气 , 并易发生火灾 , 喝酒则能诱发体内潜在疾病 , 干扰正常工作;要有良好的心理品格 , 胆大心细 , 遇事不慌 ,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 能与他人和睦相处 。当年阿波罗13号飞船登月飞行时虽然服务舱发生爆炸 , 但由于船上航天员坚毅果敢 , 所以终于转危为安 。未来的国际空间站对航天员心理要求更高 , 因为各国航天员需协同工作 。此外 , 载人航天是一门综合度极度高的综合技术 , 所以要求航天员应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 , 能接受航天技能的训练 , 以便可以承担复杂的航天任务 。一般为大本 , 硕士或博士更好 。航天员还应有非凡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 从而能独立并实时处理险情 。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航天驾驶员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具有多年飞行实践的经验 。要使航天员具有上述素质 , 需要经过选拔和培训两个步骤才行 。当然 , 根据航天任务及其对各类航天员的不同要求 , 航天员的选拔与培训项目、内容和标准也各异 , 例如美国就把航天员的身体素质分为3级 , 他们的训练时间和内容都不同 。航天员选拔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要招收一批志愿者 , 他们身体好 , 身高在1.6~1.75米 ,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 , 受过高等教育 , 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先选出预备航天员;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飞前合格选拔 。航天员的选拔通常要经过基本资格审查、临床医学检查、生理机能选拔、心理选拔、特殊环境因素耐力和适应性选拔等 , 其实施阶段一般又细分为:预选、门诊检查、住院检查、特殊环境因素检查、训练过程中的时间大约为1年 , 其淘汰比例约为1:100 , 早期更高 。航天员选训专家称 , 在上述选拔中 , 医学选拔是最关键的一关 , 生理机能选拔是最基础的一关 , 特殊环境因素耐力选拔是最难的一关 , 心理选拔是最重要的一关 。例如 , 特殊环境因素耐力选拔要进行低气压与缺氧耐力检查 , 最大体力负荷检查振动力检查等 。除美国和苏俄外 , 法国、日欧空局和中国等国都进行过航天员的选拔 , 其步骤和程序大同小异 。据国内一本公开发行的书籍透露 , 中国早在70年代初就进行了首批航天员的试选工作 , 选拔标准与美苏选拔首批航天员相同 , 试选对象是空军飞行员 。中国还曾根据国情制定了中国载荷专家的选拔标准 。上天者均需训练选拔出航天员后 , 对他们还须进行严格而特殊的训练 , 并在训练中再次选拔 。其目的是:通过训练提高被选入人员的体力、智力、生理功能和工程技术、科学知识水平;适应与耐受航天中遇到的特殊应激环境 , 完成特定飞行任务 。如果不训练 , 人在太空连一般生活都极困难 。航天员的训练包括体质训练、理论知识教育、心理训练、特殊环境因素耐力和适应性训练、航天飞行技能训练、生存训练以及综合性训练 。其中职业航天员一般需要训练3~4年 , 载荷专家需要2.5年 , 太空游客则不到半年 。有人不禁要问 , 在地面如何进行失重训练?目前多用改装的失重飞机进行 。这种飞机的机舱内有宽大的空间 , 内乘被训人员 。当它飞到一定高度和速度时 , 以一定的操纵程序进入特别设计的失重抛物线飞行时 , 便可出现失重现象 。通过这种训练 , 可消除人体对失重的恐惧感等 。除进行航天基础性训练外 , 航天职业技能训练也相当重要 , 只有掌握才能参加真正的航天飞行任务 , 为此 , 美国和苏俄还研制了不少各种职能训练器和飞行模拟器 。包括航天服的穿脱和使用、航天食品和餐具的使用等也都要一一进行训练 , 否则吃饭时容易把食品放入鼻子里 , 上厕所时会搞得粪便到处漂 。此外 , 飞行任务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 如出舱活动训练 , 交会对接训练 。为了建造国际空间站 , 美国在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和自己的航天飞机上进行过大量有关训练 。目前 , 美俄等国都有自己的航天员培训中心 。美国的航天员培训中心有约翰逊航天中心和肯尼迪航天中心 , 它们都是用美国总统名字命名的 , 其中以约翰逊航天中心为主 , 肯尼迪航天中心只是在发射前时一个短时间里进行必要的训练 。在美国 , 普通航天游客只需训练半年即可上天 。美国航宇局2003年7月起进行了新一轮的航天员选拔工作 。此次希望参加选拔的美国公民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得到申请表格 , 一是通过邮局邮寄获得 , 二是可以登陆“航天员选拔办公室”的专门网站下载 。根据规定 , 任何在科学及工程方面具有高级技能的人才均可以提出参选申请 。但如果要想成为驾驶航天飞机的航天员 , 申请人还必须具备飞行大型喷气式飞机的丰富经验 。从2003年7月起 , 美国航宇局用了半年的时间对所有申请人进行了测试、谈话及医学检查 , 并在2004年初公布了选拔结果 。从2004年夏天起 , 被选拔确定的航天员将在休斯顿接受适应未来航天飞行的培训 。此外 , 根据“航天员教育家计划” , 美国航空航天局还将同时进行宇航员教师的选拔工作 。据统计 , 2003年1-4月份 , 已经有1100多人登陆航宇局网站提出申请 , 但美国航空航天局只从中只选拔出3-4人 。苏俄是在被叫作“星城”的加加林训练中心训练航天员的 , 那里有1:1的航天器模型装置、大型训练水池、天文馆训练楼等 , 世界第1位太空游客蒂托在这里训练了3个多星期后升空 。为进一步研究载人航天生理学和心理学 , 完善载人航天器中的生命保障系统 , 俄罗斯2001年首次启用了能高度模拟航天器内部环境的新型实验设施 。俄罗斯科学院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所运用这种新型载人航天模拟设施 , 首次将失重和寂寞适应性实验合二为一地进行 。该设施为全封闭结构 , 内部温度和湿度等指标均与载人航天器中相差无几 , 16小时的照明和8小时的关闭光源则模拟了航天器上所感受到的昼夜交替变化 。在其中进行的载人航天模拟研究有助于提高航天员机体耐力 , 对完善载人航天器内部设施也具有重要价值 。俄罗斯专家介绍说 , 在失重环境中 , 人体血液会被重新分配 。头部血量增多 , 下肢血量减少 , 动静脉血压、心房压力上升 。这种状态会使人水分消耗增大 , 血浆量减少 。如任其发展 , 则会导致人肌肉萎缩、骨骼松脆、免疫力下降 。此外 , 长期太空飞行易使人产生寂寞、急躁、灰心等情绪 , 如不能将其及时排除 , 则势必会影响航天员的研究工作 。目前 , 航天员主要通过航天模拟训练、体育锻炼、科学地饮食作息来克服上述不利影响 。从2002年12月起 , 俄罗斯医学和生物学课题研究所开始测试3种宇航训练、防护装置——失重训练薄膜、气垫鞋和多功能健身器 。据俄塔社报道 , 失重训练薄膜是一种特制的防水膜 , 科研人员将把它敷设在蓄水池的水面上 , 之后两名志愿人员将躺在薄膜上 。失重训练薄膜具有很好的弹性 , 可使志愿人员陷入水平面以下 , 但是陷入的程度并不妨碍人的活动 。在这种状态下 , 肌肉和骨骼所受到的支撑力与失重状态下十分相似 。为深入测试训练薄膜的性能 , 8名志愿者将分4批 , 累计在训练薄膜上生活1个月 。在第2项试验中 , 志愿者将在人造失重条件下试穿一种特制的皮鞋 。该皮鞋底部装有多根有弹性的导气管和一个打气装置 。充满气体的多根导管会形成一个气垫 , 适度挤压人的脚掌 。据专家介绍 , 在失重状态下人的脚掌感受不到习以为常的支撑力 , 因此部分航天员常感到不舒服 。在上述皮鞋气垫的挤压下 , 航天员会感到其脚掌一直踩在某固体表面 。如果测试成功 , 这种气垫鞋将被运往载人空间站 。在最后一项试验中 , 科研人员将测试一种多功能健身器 。利用该健身器 , 航天员能在航天器内从事模拟划船、推铅球、举重、骑自行车、慢跑等体育项目 。据专家透露 , 长期太空飞行容易使人体能下降 。为消除这一不利影响 , “国际空间站”内的航天员一直在按时用健身器锻炼身体 。当航天员即将实施太空行走或接到延期返航的命令后 , 他们还会加大锻炼强度 。中国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什么样的人才能当上中国的航天员?据中国航天员系统总师宿双宁向媒体透露 , 战斗机飞行员证明是航天员的最佳人选 。已经上天的中国第一批航天员除具有思想作风好、政治素质高、心里稳定、临危不乱等“软性”条件外 , 还具有高超的飞行技术、丰富的飞行经验以及强健的体魄 。美俄等航天强国都是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的 。因为战斗机飞行员的工作环境和具备的素质与航天员最为接近 。战斗机的起飞和着陆速度快 , 操作复杂 , 很容易造成生命威胁 。其超音速飞行、高空飞行和各种高难度的特技动作 , 要求飞行员能够习惯高低气压迅速变化带来的不适 , 在承受超出体重数倍载荷的情况下仍能对飞机上复杂的仪表正确操作 , 这与航天员的工作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 , 战斗机飞行员一般都处理过空中的紧急情况 , 如很多战斗机飞行员都有过空中紧急跳伞、发生故障紧急处理等“特殊”经历 , 这些都是未来在太空工作的宝贵经验财富 。要想成为一名航天员 , 必须通过身体和心理的多重考验 , 能闯过道道难关的人一定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出类拔萃者 。航天员的体检 , 与普通人大为不同 。“准航天员”要住进医院检查近一个月的时间 , 各种现代化的医疗检测手段会把航天员“盯”得紧紧的 。看他有没有潜在疾病 , 有没有遗传性疾病 。就连和他生活最为亲近的配偶 , 都要被详查个仔细 。这才刚刚开了个头 。紧接下来的特殊生理检查又是一个严峻的关口 。应试者要在离心机上加上8g的超重 , 考察承受力和反应能力;要在低压舱内接受缺氧耐力检查;还要在飞速旋转并不断变换方向的转椅上转上15分钟考察你的前庭功能适应空间飞行的能力 。中国早已有自己的航天员培训中心 , 它包括人用离心机 , 人用真空舱、天象仪馆、低压变温舱等 。除了具有健康的身体和特殊的生理功能外 , 航天员还要具有不同一般的心理素质 。应试者要在不同场景模拟情况下 , 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检查 。在这个过程中 , 考察应试者面对困难的能力和与人协调沟通的本领 。载人飞船内的空间只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卫生间大小 , “国际空间站”里的面积也小于一套普通的两室一厅 。在这样狭小的空间内面对来自太空的各种不可测因素 , 非要具有临危不乱、泰然处之的超出常人的果敢与不一般的心境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训练大纲》的要求 , 各项训练都已积极开展 。有的项目并不要求航天员得满分 。但是 , 他们都曾非常认真刻苦地训练 。宿双宁总师对采访人员说 , 中国航天员的标准身高为1.70米左右 , 体重约为65千克 。这是中国人的标准身材 。但是 , 在世界范围内 , 这样的外在条件也并不是绝对的 。如今 , 在俄罗斯新一代飞船联盟TMA上 , 这一标准就放宽了 。因为 , 人要是稍微矮一些的话 , 脊柱会短一些 , 对着陆冲击的耐受力较为有利些 。中国航天员的训练也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基础理论培训 。在这一阶段 , 航天员要学习火箭和飞船的设计原理、飞行动力学、气象学、天文学、通信、设备检测、航天医学知识等等 。第2阶段是专业技能训练 。航天员要熟悉飞船的结构、组成 , 飞船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模式 , 甚至要掌握重要部组件和单机的情况 。第3阶段是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 。航天员们要在与真实飞船相同的训练模拟器上 , 通过实景仿真 , 掌握和知道应该注意观察什么 , 什么时候和地面联系 。在这一阶段 , 航天员们还要学会发现和排除紧急情况 , 以考察和锻炼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对事物的迅速反应能力 。这3个阶段的学习一般需要3-5年的时间 , “准航天员们”相当于又上了一个本科 。在训练中 , 他们还要奔赴沙漠、寒区、雨林、海上 , 配合搜救部队进行搜救演习 。像体能训练、特殊生理功能训练等将一直伴随在3个学习阶段 。航天员是载人航天的核心航天员系统的工作主要是围绕如何选拔、培训出合格的航天员以及保障航天员的安全、健康和工效来开展 。因此 , 在天上给航天员安一个舒适的家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飞船进入太空后 , 将处于一个微重力、高真空和较强空间辐射的环境中 。为确保航天员安全、健康和高效地工作 , 就必须人为地创造出一个尽可能接近地球表面的生活、工作环境 。所以 , 要提出对载人飞船的医学和工效学要求 , 并把这些作为飞船设计和建造的主要依据 。在飞船上还装有一整套航天员医学监督设备 。在载人飞行中 , 通过这些设备 , 航天医学科技工作者就可以监测、判断航天员的身体状况 , 对航天员进行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 。这也是天地间的特殊遥科学 。宿双宁向采访人员介绍 , 参加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除航天员外 , 还有随船工程师和载荷专家 , 将来还有太空游客 , 对这后3类人的身体要求会有所放松 。所以 , 随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 说不定哪一天 , 你也会和中国航天员一样 , 去实践不仅仅是自己的、更是一个日益强大的民族埋藏了千年的飞天梦 。
文章插图
职业航天员要接受一些什么样的训练?三、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根据不同科目 , 隔一段时间安排训练和考核 。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一般采用载人离心机配合 , 让航天员掌握正确的呼吸对抗动作 , 提高抗击能力 。在执行太空飞行任务前的两到三个月 , 还要按真实的飞船上升和返回的超重曲线进行训练 , 让航天员进行实际体验 。经过这样的严格训练的人 , 比一般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 , 对抗超重的耐力要大许多倍 。前庭功能训练:主要是为减少太空飞行过程中易发的空间运动病 。空间运动病是目前航天界悬而未决的难题 , 发病率高达30%到50% , 而多数学者认为空间运动病起源于前庭系统 。各国对前庭功能训练的认识不一 , 俄罗斯非常重视前庭功能训练 , 把它当做一种经常性的训练内容 。而美国目前已取消了这项训练 , 他们采用给航天员注射药物的方法来防止空间运动病的发生 。我国则采取折衷方法 , 一方面进行训练 , 也研制了几种预防空间运动病的药物 。失重适应性训练:让航天员熟悉和掌握失重环境下运动和各种操作的技巧 。利用高性能失重飞机做连续的开普勒抛物线飞行 , 可产生重复的失重环境 。俄罗斯的伊尔-76失重飞机一个起落可飞15至20个抛物线 , 每个抛物线可产生25至28秒的失重时间 , 美国的 KC-135失重飞机一个起落可飞20到30个抛物线 , 每个抛物线可产生25秒左右的失重时间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曾研制改装过一架歼5失重飞机 , 这也是国际上第三架失重飞机 。它曾经完成了许多科学实验论证 , 并在70年代选拔航天员时立下功劳 , 但是因空间小、年代久远 , 现已放弃使用 。在目前的航天员训练中 , 我国航天员是赴俄罗斯做的失重飞机体验训练 。失重飞机通常是由高性能的喷气式飞机改装而成 , 舱内宽敞 , 能容纳20余人同时进行训练 。两边装有把杆 , 并在地上铺有厚厚的软垫 , 为防万一飞机上备有降落伞 。训练分为两类 , 一般感受的体验性训练如飘浮训练、定向能力训练 , 使航天员从心理、生理和身体运动方面适应失重环境;操作技能训练是包括航天服穿脱、进食饮水、转移物体、抛接重物、阅读书写、摄影录像、仪器设备操作等各种航天中经常进行的操作训练 , 提高航天员的生活、工作技能与效率 。由于失重飞机做抛物线飞行时 , 是失重和超重交替进行的 , 航天员身体负荷大 , 操作难度高 , 对航天员身体和意志都是一种考验 。失重时 , 人的血液常往头部转移 , 要适应这种失重条件下的血液重新分布 , 还要用立位转床进行训练 , 一般人想像床总是一个让人舒适放松的地方 , 而这张床有点特殊 , 躺上去的滋味比站着要难受得多 。训练时 , 航天员也是仰卧在床上 , 立位转床则几分钟改变一下角度 , 一会头朝下 , 一会朝上 , 身体倾斜 , 反复几次 。脖子上青筋怒张 , 鼻塞、头痛统统袭来 。通过这样反复刺激心血管的训练 , 航天员大大增强了适应能力 。失重水槽训练:它是为航天员出舱活动训练的重要设施 。我国航天员在“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行任务顺利完成后 , 将进行这项训练 。航空飞行训练:航天员的“老本行” 。不论是美俄两国载人航天初期 , 还是我国的航天员选拔 , 航天员都是从空军优秀的飞行员或试飞员中挑选的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 飞行员具有高空作业的能力和经验 , 在紧急情况下有快速反应和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 。俄罗斯加加林航天员培训中心现行的《航天员训练大纲》明确规定 , 指令长每年要进行70多小时的飞行训练 , 随船工程师每年也要进行10多个小时的飞行训练 。美国的航天员(主要是指令长和驾驶员)必须掌握航天飞机驾驶技术 , 对他们来说保持飞行技能非常重要 。在基础训练阶段 , 驾驶员每月飞行15小时 , 任务专家则每月至少飞行4小时 。在一年考察期结束后 , 还要利用商用喷气式飞机进行大量的航天飞行驾驶技能训练 , 尤其是练习着陆技术 。这种飞机经过改装后 , 能像真的航天飞机一样滑行 。它的驾驶舱有仪表板、驾驶杆和制动闸 , 跟真的航天飞机驾驶舱完全相同 , 一位航天员要成为指令长 , 必须进行800次着陆训练 , 以保证航天飞机能平衡着陆 。我国的飞行训练一般用歼击机进行 。因为飞船驾驶与航天飞机驾驶不同 , 对驾驶要求相对低一些 , 所以训练时间要比美俄少 。航空飞行训练是一项风险训练 , 到目前为止 , 世界上已有16名航天员在航空飞行训练中丧生 , 加加林就是其中之一 。尽管如此 , 这项对太空飞行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训练依旧进行着 。四、航天专业技术训练:航天员训练中最繁重也是最关键的时期 。它分两大类 。首先是掌握航天器的驾驶和舱内各种装备、仪器的操作 。不同航天器的技术训练是不同的 。如果要参加空间站飞行 , 还必须增加空间站技术训练 。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日臻成熟 , 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科学实验 , 对航天器进行连接以及出舱活动等 , 都要进行相应的飞行任务训练 , 如有效载荷训练、出舱活动训练、交会对接训练等 。在我国 , 载人航天计划中期将进行这些内容的训练 。仅仅掌握了各种操作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 还必须进行娴熟的飞行程序训练 。所谓飞行程序就是从发射前航天员进舱开始一直到返回着陆全过程经历的事 , 航天员要非常熟练地做到什么时候干什么事 , 要对所有程序都很清楚才行 。飞行并不一定都会顺利 , 意外和紧急状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 所以训练也有针对性地设为正常飞行程序训练、应急飞行程序训练和故障程序训练 。模拟器是飞行程序训练的主要设备 , 它的内部结构与布局和真实的航天器相同 , 能够模拟航天器飞行时的视景、振动和噪声效果 , 还可以模拟飞行运动效果 。在每一个飞行时段 , 航天员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不一样 , 它能仿真太空飞行的情景 。航天员要根据程序相应地做检查和操作 。教员也可任意设置故障 , 让航天员识别、判断和处理故障 。模拟器训练时间较长 , 航天员训练的中后期 , 模拟器训练占了很大比重 , 直到航天员对飞行中一切情况出现的反应成为本能 , 处置起来像呼吸一样自然 。五、紧急救生训练 。载人航天的风险自不待言 , 因此如何避免险情 , 危险到来时如何进行救生和生存 , 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 。从飞行器待发段、上升段、轨道运行段、返回段、着陆各个时期都精心备有救生措施 。如果在待发段 , 火箭和航天器出现故障危及航天员生命 , 航天员就通过紧急撤离防爆电梯、紧急撤离滑道等措施撤离转移到安全地带 。我国的神舟飞船还专门设有逃逸塔装置 。如发射前火箭燃料发生泄漏 , 因燃料有剧毒会威胁航天员的生命 , 此时通过电梯下降到火箭基座是不明智的 。我国采用了紧急撤离滑道 , 它是由高弹力抗静电的织物做成一条布套索道 , 航天员进入其中 , 用两肘关节支撑 , 控制下滑速度 , 仅需短短不到30秒的时间 , 航天员就可撤离到远离发射塔架的安全地带 。跳伞训练:航天器在上升运行过程中出现险情 , 就采用跳伞救生 。跳伞训练也是一项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 。陆上、水上出舱训练:航天器返回 , 什么时候出舱、出舱前准备工作 , 怎样出舱、出舱后如何等待救援都是航天员必须掌握的训练内容 。野外生存训练:航天员应急返回时 , 可能着陆点在非预定区域 。可能是沙漠等无人居住的不毛之地 , 或是原始森林 , 或是汪洋大海 , 致使航天员无法与营救人员联系上 , 得不到及时救援 。这里航天员就要依靠自己和携带的个人救生物品维持生存 。他们要学会联络求救 , 确定方位 , 利用手边器材建造临时住所 , 进行狩猎 , 钓鱼和采摘可食用的野生植物等来补充食品和饮水储备 , 防备野兽、害虫和毒蛇的袭击 。训练时选择气候和地域都需要典型恶劣 , 比如在高寒地区、沙漠、海上等环境进行野外生存训练 , 让航天员在那里呆上一天两天不等 , 以此来考验他们的生存能力 。当然这种训练以保证安全为前提 。六、大型联合演练 。让航天员与地面支持人员都能真实体验飞行实施过程 , 加强配合协调 。我国和美俄两国都非常重视这项演练 , 在执行任务前要反复演练 。包括航天员、航天器、火箭、发射场 , 指挥控制中心的合练和航天员与着陆场系统回收营救人员之间的合练 , 就像一场正式演出前的彩排 。航天员的训练是系统和完整的 , 时间安排也是科学的 。我国第一批航天员的训练经历了五年半的时间 , 接近两个研究生学习期 。
【我国航天员有哪几个人 我国是如何对航天员训练的,航天员重力离心训练】
推荐阅读
- 啥是nrg dts nrg如何打开,nrg文件
- 创维电视如何恢复出厂设置 若是电视如何还原系统,创维电视无法进入系统
- 电视怎么看爱奇艺 长虹网络电视如何下载爱奇艺,爱奇艺会员在电视上能用吗
- 商贸公司经营范围大全 商贸公司地方税指哪些,做商贸公司如何运作
- 如何鼓励李宗伟
- 应用程序未安装怎么办 如何安装德语校对程序,德语怎么说
- 摆脱地心引力计划 地心引力人如何克服,人类能摆脱地心引力吗
- 京沈高铁通车时间 京沈铺轨如何了,京沈高铁什么时候全线通车
- 衣服蝴蝶结打法 如何编衣服蝴蝶结视频教程全集,裤子蝴蝶结的打法视频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