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篇文章主要讲述linux之dd命令相关的知识,希望能为你提供帮助。
补充说明
建议在有需要的时候使用 dd 对物理磁盘操作,如果是文件系统的话还是使用 tar backup cpio 等其他命令更加方便。另外,使用 dd 对磁盘操作时,最好使用块设备文件。
语法
dd (选项)
命令选项
bs=<
字节数>
:将ibs(输入)与obs(输出)设成指定的字节数;
cbs=<
字节数>
:转换时,每次只转换指定的字节数;
conv=<
关键字>
:指定文件转换的方式;
count=<
区块数>
:仅读取指定的区块数;
ibs=<
字节数>
:每次读取的字节数;
obs=<
字节数>
:每次输出的字节数;
of=<
文件>
:输出到文件;
seek=<
区块数>
:一开始输出时,跳过指定的区块数;
skip=<
区块数>
:一开始读取时,跳过指定的区块数;
--help:帮助;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实例
>
dd if=/dev/zero of=sun.txt bs=1M count=1
1+0 records in
1+0 records out
1048576 bytes (1.0 MB) copied, 0.006107 seconds, 172 MB/s[root@localhost text]
1.1Msun.txt
该命令创建了一个 1M 大小的文件 sun.txt,其中参数解释:
- if 代表输入文件。如果不指定 if,默认就会从 stdin 中读取输入。
- of 代表输出文件。如果不指定 of,默认就会将 stdout 作为默认输出。
- bs 代表字节为单位的块大小。
- count 代表被复制的块数。
- /dev/zero 是一个字符设备,会不断返回 0 值字节(\\0)。
单元大小 | 代码 |
---|---|
字节(1B) | c |
字节(2B) | w |
块(512B) | b |
千字节(1024B) | k |
兆字节(1024KB) | M |
吉字节(1024MB) | G |
>
1048576 bytes (1.0 MB) copied, 0.006107 seconds, 172 MB/s
生成随机字符串
>
dd if=/dev/urandom bs=1 count=15|base64 -w 0
15+0 records in
15+0 records out
15 bytes (15 B) copied, 0.000111993 s, 134 kB/s
wFRAnlkXeBXmWs1MyGEs
常用案例汇总
1.将本地的/dev/hdb整盘备份到/dev/hdd
#dd if=/dev/hdb of=/dev/hdd
2.将/dev/hdb全盘数据备份到指定路径的image文件
#dd if=/dev/hdb of=/root/image
3.将备份文件恢复到指定盘
#dd if=/root/image of=/dev/hdb
4.备份/dev/hdb全盘数据,并利用gzip工具进行压缩,保存到指定路径
#dd if=/dev/hdb | gzip >
/root/image.gz
5.将压缩的备份文件恢复到指定盘
#gzip -dc /root/image.gz | dd of=/dev/hdb
6.备份与恢复MBR
备份磁盘开始的512个字节大小的MBR信息到指定文件:
#dd if=/dev/hda of=/root/image count=1 bs=512
count=1指仅拷贝一个块;bs=512指块大小为512个字节。
恢复:
#dd if=/root/image of=/dev/had
将备份的MBR信息写到磁盘开始部分
7.备份软盘
#dd if=/dev/fd0 of=disk.img count=1 bs=1440k (即块大小为1.44M)
8.拷贝内存内容到硬盘
#dd if=/dev/mem of=/root/mem.bin bs=1024 (指定块大小为1k)
9.拷贝光盘内容到指定文件夹,并保存为cd.iso文件
#dd if=/dev/cdrom(hdc) of=/root/cd.iso
10.增加swap分区文件大小
第一步:创建一个大小为256M的文件:
#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024 count=262144
第二步:把这个文件变成swap文件:
#mkswap /swapfile
第三步:启用这个swap文件:
#swapon /swapfile
第四步:编辑/etc/fstab文件,使在每次开机时自动加载swap文件:
/swapfileswapswapdefault0 0
11.销毁磁盘数据
#dd if=/dev/urandom of=/dev/hda1
注意:利用随机的数据填充硬盘,在某些必要的场合可以用来销毁数据。
12.测试硬盘的读写速度
#dd if=/dev/zero bs=1024 count=1000000 of=/root/1Gb.file
#dd if=/root/1Gb.file bs=64k | dd of=/dev/null
通过以上两个命令输出的命令执行时间,可以计算出硬盘的读、写速度。
13.确定硬盘的最佳块大小:
#dd if=/dev/zero bs=1024 count=100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2048 count=50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4096 count=25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8192 count=125000 of=/root/1Gb.file
通过比较以上命令输出中所显示的命令执行时间,即可确定系统最佳的块大小。
14.修复硬盘:
#dd if=/dev/sda of=/dev/sda 或dd if=/dev/hda of=/dev/hda
当硬盘较长时间(一年以上)放置不使用后,磁盘上会产生magnetic flux point,当磁头读到这些区域时会遇到困难,并可能导致I/O错误。当这种情况影响到硬盘的第一个扇区时,可能导致硬盘报废。上边的命令有可能使这些数 据起死回生。并且这个过程是安全、高效的。
15.利用netcat远程备份
#dd if=/dev/hda bs=16065b | netcat <
targethost-IP >
1234
在源主机上执行此命令备份/dev/hda
#netcat -l -p 1234 | dd of=/dev/hdc bs=16065b
在目的主机上执行此命令来接收数据并写入/dev/hdc
#netcat -l -p 1234 | bzip2 >
partition.img
#netcat -l -p 1234 | gzip >
partition.img
以上两条指令是目的主机指令的变化分别采用bzip2、gzip对数据进行压缩,并将备份文件保存在当前目录。
将一个很大的视频文件中的第i个字节的值改成0x41(也就是大写字母A的ASCII值)
echo A | dd of=bigfile seek=$i bs=1 count=1 conv=notrunc
原文链接:https://rumenz.com/rumenbiji/linux-dd.html
微信公众号:入门小站
- 回复【1001】获取 linux常用命令速查手册
- 回复【10010】获取 阿里云ECS运维Linux系统诊断
- 回复【10012】获取 Linux学习笔记【强悍总结值得一看】
- 回复【10013】获取 shell简明教程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K8S通过NFS实现共享存储
- k8s-示例
- CentOS之——设置系统时间与网络时间同步
- 盘点 Seata : Server 端事务的 Session 如何处理()
- Kali之——系统网络设置
- Kali之——关闭防火墙
- Kali之——安装内核集成的无线驱动补丁
- Kali之——更新软件源
- 为心爱的人做一个超具创意的表白网页吧?(告白气球)HTML+CSS+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