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开学时的我 幼儿园小班开学时如何管理,幼儿园刚开学时的我怎么写

如何做好幼儿园小班开学时的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 ,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 要通过环境的创造和利用 , 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许多研究也表明 , 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使孩子在积极参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 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从某种意义上说 , 环境不仅是一种背景 , 一种支撑 , 更是孩子的活动课程 。因此 , 幼儿园教育非常重视环境的创造和利用 。然而 ,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 , 我们发现教师在创设环境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 。比如很多老师在创设环境 , 放入材料的时候都很随意 。他们只是为了环境和材料而创造和投入材料 , 缺乏安全和卫生检查 。在大环境下 , 空间安排是否合理 , 场地布置是否有利于孩子活动 , 都没有综合考虑 。再比如 , 教师往往忽略了环境在广义上的教育价值 , 把目光局限在显性的教育功能上 。在小的细节上 , 他们不能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对孩子的综合影响 ,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环境所蕴含的可能的教育价值 , 让孩子无形中失去了一个隐性教育的老师 。还有 , 在创设环境时 , 有些老师担心素材的收集和内容的展示 。他们心里没有教育目标 , 不知道给孩子放什么样的材料 , 不知道创造什么样的教育环境 , 不知道怎么放进去 , 怎么创造等等 。第一 , 为小班创造良好教育环境的安全与美观 。孩子的生存能力处于人生的最底层 , 在这个时期根本无法保护自己 , 尤其是刚刚踏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小班孩子 。所以我觉得无论什么样的环境布局 , 都要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在工作中发现 , 一些老师为了让环境有立体感 , 往往会在走廊或阳台的角落放置小玩具柜或桌椅来划分空间 , 但往往忽略了孩子喜欢攀爬的特点 , 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更重要的是 , 老师自己做教具的时候 , 善用废 , 善用旧 。他们经常收集废料进行加工转化 , 这很好 。但是这些材料使用起来安全卫生吗?如小瓶、小纽扣、包装盒等 。你在创造教育环境时考虑过这些吗?应该慎重考虑 。使用前要检查消除安全卫生因素或者尽量不要使用那些有安全隐患的材料和工具 , 最大限度的保护孩子的身体安全 , 这也是保证孩子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 , 环境布局的作用是提高环境的整体效果 , 美化环境 , 达到美育的功能 。环境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 没有这个基本原则是安排不了的 。另一方面 , 只有当有审美对象时 , 才能激发儿童的内心情感 , 给予他们美的享受 , 吸引他们对环境的真正投入 。所以我觉得应该充分发挥环境布置的美化功能 , 给孩子创造一个符合其年龄特点的优美的教育活动区 , 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以我们幼儿园为例 。当你走进幼儿园 , 你可以感受到我们花园的独特美 。很多第一次来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家长都会被她深深吸引 。孩子们很快就忘记了哭泣 , 在快乐的环境中玩耍 。无论在大环境上 , 还是在小细节上 , 都注重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梦幻色彩、慷慨温馨、又不乏整体美感的童话世界 。墙壁和玩具装备五颜六色 , 各班的悬梁或关卡点缀着小动物挂帘;我们班的窗帘用丝带扎成蝴蝶结 , 精心打造 。我们所有的老师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外界的输入 , 更是希望和相信我们的孩子能够
由于班级活动空间的相对有限性 , 活动空间的安排和利用是否合理 , 直接关系到幼儿的交流和活动 , 也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情绪和对学习进行深度探索的可能性 。所以做好这个空间拓展是极其重要的 。在我的班级里 , 根据面积需要更多的材料和更多的空间 , 所以我把它安排在活动室的右侧 , 用三个玩具柜来划分区域空间 , 然后在每个区域的中间放一张桌子 , 这样可以减少桌子的空间占用 , 让孩子有更大的空间可以操作 , 进出更方便 。同时在桌子周围摆放作业材料 , 让孩子以流水线的形式在桌子周围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 。我班还改变了知识区通常的桌面操作方式 , 把需要安静操作的知识区搬到活动室前面 , 铺上软毯 , 围上小矮墙 。占用空间较大的操作资料 , 如喂大嘴小动物(图文分类)和数量配对或按数量拿东西等活动 , 都贴在墙上 , 坐在地垫上就能轻松完成 , 操作安静 , 方便交流 。节省放置桌子的空间 , 充分利用墙面 , 拓宽有限的空间 。另外 , 这种用小柜子隔开的低矮隔断 , 使老师的眼睛可以随时关注孩子的活动 , 有利于老师的观察和引导 。儿童在区域内的流动与合作更加频繁 , 互动更加活跃 , 环境的教育价值被充分挖掘出来 。另外 , 我觉得要合理利用每一个空间 。比如:利用小房间和走廊 , 把游戏区的一些游戏搬到更合理的空间 。即使这些吵闹的游戏不影响别人 , 也可以开辟更多的角落活动 , 活动形式随处可见 。第三 , 材料和玩具的摆放很重要 。角落活动是幼儿园为了充分利用空间 , 让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玩耍和自由活动而创设的角落 。开展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个性化教育和主体性教育的需要 , 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觉得材料和玩具的摆放很重要 。应该把它们放在开阔、低矮、不拥挤的架子上 , 或者分类放在篮子或盘子等透明容器里 , 让孩子一目了然 , 从而潜在地邀请和吸引孩子使用它们 , 并使他们能够自己找到所需的材料和玩具 , 或者在架子或容器上用图片或材料和玩具的名称标出它们的存放位置 , 这样孩子就可以轻松地玩耍 。保证活动自发进行 , 减少孩子对大人的依赖 。小班的孩子对具体的物体或图片记忆深刻 。开学前 , 我们把孩子需要的所有东西都做了标记 , 包括杯子、椅子、书包柜、鞋柜等等 。在制作标志时 , 我们一般使用动物、水果等的图片 。孩子们熟悉和知道的 , 一个
【幼儿园小班开学时的我 幼儿园小班开学时如何管理,幼儿园刚开学时的我怎么写】孩子一种专用图片 , 方便他认识自己的物品 。在玩具柜和玩具篮上 , 我也采用了这种方法 , 比如:操作区的玩具柜上 , 我贴了一个大苹果 , 同时 , 在操作区里的每个小玩具篮上 , 我贴上相应的小苹果 , 告诉孩子们 , 苹果玩具篮的家在苹果玩具柜里 。这里 , 孩子们不仅在操作活动后就能够轻松、正确的把玩具篮放回玩具柜中 , 更在无意识中让孩子得到数的教育 , 学会了找对应 。四、环境创设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 , 是幼儿感兴趣的 。工作中,经常有老师说,区角活动小朋友都不喜欢玩 。那么 , 此时老师首先应该反省自己,所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有没有及时的调整和更换,为什么小朋友不喜欢?通过及时的调整, 在环境上,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要布置比较有童趣的、温馨的环境 , 让幼儿感觉这是属于他们的一片天地 , 注意开放和隐蔽 , 相信幼儿会投入其中的,关键在于老师是否挖掘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区角活动红红火火的开展起来!小班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 , 我们教师就要考虑到他们现阶段的培养目标及兴趣需要 , 使材料充分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 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我们应通过观察、询问的方式引发幼儿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 通过这一过程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 。新入园的幼儿最喜欢娃娃家 , 这不仅仅是因为各种毛茸茸的小玩具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 更是因为娃娃家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满足幼儿对家庭生活的依恋 , 这种依恋会从活动中体现出来 。例如:在一次娃娃家的游戏中 , 我班的周纤诺小朋友一直在柜子里翻东西 , 这个动作持续很久 , 像是在找什么东西 。我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后 , 便主动去问她 , 得知她在找镜子 , 我当时并没有很快找来镜子给她 , 而是提出了问题:没有镜子该怎么办呢?她拉着我便向外走 , 我问她去哪儿?她说:要去超市买镜子后来在游戏过后的小结中 , 她提出要在娃娃家的旁边设置一个小超市 , 好方便买东西 。在与她父母的交谈中 , 我得知孩子是在模仿母亲上班前的一个习惯性过程 , 而这个过程来源于她的生活 。这件事情以后 , 我们经常与家长交流 , 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喜好等 , 把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引导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来 , 并在游戏中随着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变化随时增设和改变活动角 , 让幼儿在活动中有一个更好的交流机会 , 并激发他们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五、小班教育环境的创设要为教育目标做服务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目的 。而活动中材料是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 它就像是一位无形的教师 , 会自动引导、诱发甚至直接决定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结果 。因此材料在一定意义上承载着成人即教师的教育意图 , 而幼儿就是在教师这种有意识提供的材料刺激下探索学习的 。所以 , 区角材料的投放和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关系到孩子的兴趣和关注,特别是小班的幼儿 。教师必须在环境中物化教育目标 , 努力为小班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样、动态互动、直观有效、主动学习的环境 , 要把教育目标尽可能地分解到各种环境创设中 , 使小班幼儿与教育环境相互作用 , 让多个不同的环境反复指向一个教育目标 , 使小班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快乐地发展 。如:我班在进入玩具大家玩这一主题教育活动阶段时 , 教育活动的目标之一定为鼓励幼儿愿意与同伴交流和分享 , 考虑到应尽量提供和利用幼儿能观察感知到的与玩具有关的丰富资料 , 因此 , 根据主题活动目标 , 教师们在室内的环境的创设上 , 布置了一个玩具总动员的展览区 , 鼓励幼儿把自己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 , 设置了玩具商店等区域 , 让幼儿学习给玩具初步分类;在美工区 , 提供各种图纸 , 鼓励孩子给玩具涂色等 。而这些教育环境均反复指向同一目标:鼓励幼儿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 。另外 , 环境的创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 , 还体现在室外的墙饰布置上 。在进入这一主题时 , 墙饰也作了呼应 , 出现了反映玩具的图片 。有幼儿园大型玩具器械 , 有布绒玩具 , 有变形玩具等 , 另外还有请家长帮助收集的一些玩具的说明图片 , 还有把幼儿的绘画和手工制作的玩具作品也悬挂到墙饰上 , 等等 。这一主题活动延续了整整三周了 , 但围绕教育目标所创设的环境 , 一直深深地吸引着幼儿 , 许多小朋友不仅认识了自己家里常见的玩具 , 也认识了他们在生活中很少见到的一些玩具 , 了解了玩具的玩法 , 了解了要正确玩玩具 , 要爱惜玩具 。同时在不知不觉中 , 促进了孩子主动和乐于与环境材料相互交流的能力 , 也提高了孩子们相互交流分享的能力 。六、合理开发和利用家长的资源教师充分发动家长 , 和幼儿齐动手 , 收集废旧物品及半成品材料和复合材料 , 制作一些活动中所需要的 , 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活动材料 , 这样可以让孩子家长知道哪些废旧物品有使用价值 , 知道一物能多用 , 并能主动帮助幼儿园积累材料;同时还能培养孩子做个有心人 , 关心集体、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增强了家园的密切联系 。事实证明投放到区角活动中的材料要与幼儿共同来参与、设计和完成,这样孩子们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更加踊跃 。而且 , 要经常的提醒幼儿收集各种别人眼里所谓的垃圾 , 别小看了这些垃圾往往是最有用的 , 在我们眼里可都是宝贝 。好几次 , 我们都是在这些费旧品中找到了我们所需要的替代品 。当然 , 在投放前还要将替代品适当的美化一下 , 否则孩子们的注意力还是不会被吸引过来的 。以上仅是本人对小班环境创设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我想 , 环境创设既然是为教育服务 , 它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 , 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 而要靠教师们长期的坚持和不断的创新 。当然 , 环境创设后更重要的是还是教师们对孩子的启发和引导 , 适时支持他们与环境有效互动 , 而不是让环境只做无用的摆设 , 那样毫无意义 。总之 , 希望我们的努力 , 能为孩子们营造更多充满艺术氛围的、快乐和谐、美观的教育环境 , 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富有个性的发展 , 为每个孩子的一生的成功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

幼儿园小班开学时的我 幼儿园小班开学时如何管理,幼儿园刚开学时的我怎么写

文章插图
幼儿园小班如何管理一、示范、模仿法 。在运用这一方法时 , 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形式 , 以及“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戒律 , 采用有趣的教育方法 , 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 。如:在学习擦椅子时 , 教师先用对比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擦椅子的兴趣 , 出示两张椅子 , 一张干净的 , 一张脏的 , 问幼儿:“你喜欢哪一张椅子?怎样使椅子变干净呢?”然后 , 教师示范擦椅子 , 让幼儿掌握擦椅子的方法:“拿一块抹布放在椅子上 , 将抹布对折后再对折 , 变成一个小方形 。用手抓住抹布 , 先擦椅子的面 , 要顺着从外侧向里侧擦 , 接着擦椅子的背 , 然后擦椅子的脚 , 最后擦椅子的横档 。”(强调要蹲着擦 , 抹布的一面脏了 , 可换另一面 。)然后请幼儿来练习擦椅子 。再如 , 在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时 , 可请大班的哥哥、姐姐参与 , 让他们表演“早晨入园”和“下午离园”时如何有礼貌地和老师打招呼 。小朋友看完后 , 很想学一学哥哥、姐姐的样子 , 老师就利用幼儿的这一想法 , 先教幼儿学习鞠躬 , 然后教幼儿运用礼貌用语 。教师还应鼓励幼儿相互学习 , 请能力强的幼儿做示范 , 其他幼儿模仿他的做法 , 这既增强了幼儿的自信 , 又培养了幼儿互相帮助的精神 。例如 , 在教幼儿如何脱衣服的时候 , 老师让会脱衣服的小朋友示范脱衣服的步骤 , 即先解开纽扣 , 再脱袖子 , 然后将衣服摆放整齐 。这样 , 幼儿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 , 就很容易掌握一些生活常规 。二、文学作品的妙用 。儿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 , 极其短小精悍 , 且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记 。在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时 , 我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 。在洗手的时候 , 我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搓搓搓 , 搓手心 , 搓搓搓 , 搓手背 , 换只手再搓搓 , 甩三下 , 一二三 , 关好水龙头 , 擦干手指头 。”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之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的任务 。在小朋友哭鼻子、想家的时候 , 我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念儿歌《幼儿园像我家》 , “幼儿园 , 像我家 , 老师爱我 , 我爱她 。老师叫我好娃娃 , 我说老师像妈妈 。”然后问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跟老师在一起?”小朋友马上收住眼泪说:“愿意 。”在吃饭前 , 我利用休息时间给幼儿念儿歌《白米饭》 , “白米饭 , 喷喷香 , 农民伯伯种的粮 。我们都来珍惜它 , 浪费一粒不应当 。”这样 , 在吃饭的时候 , 小朋友将饭菜弄得满桌、满地的现象就少多了 。我还利用故事、图片、木偶等文艺作品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 , 唤起幼儿良好的情感 , 帮助幼儿记住常规的要求 。在鼓励幼儿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时候 , 我还利用木偶《有礼貌的小白兔》 , 对幼儿进行教育 , 让幼儿也学习小白兔 , 上幼儿园时有礼貌 , 见到老师说:“老师早 。”回家的时候说:“老师再见 。”在教育幼儿进入寝室和入睡保持安静的生活中 , 我首先在寝室内准备好娃娃家的小床和会闭眼睛的娃娃躺在那里 , 并让小朋友们与娃娃比赛 , 看看“谁睡得最好” , 谁就是“乖孩子” 。三、在游戏中学习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 , 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 。因此 , 我充分地用教学游戏和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 。开学初 , 我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 , 让幼儿在各种图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标记 , 学会用自己的茶杯和毛巾 。我还通过智力游戏“谁来了” , 加深幼儿对班上老师的认识 , 增进与老师的感情 。在“娃娃家”游戏中 , 幼儿可以练习“穿脱衣服”的顺序和方法 , 练习洗脸、洗手的方法等 。四、小红花的作用 。为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 , 我在班里开辟“宝宝学会了”专栏 。把每个小朋友的照片贴在专栏里 , 并根据一个阶段的生活常规教育要求进行评价记录 。如小朋友学会了自己吃饭 , 不挑食了 , 就在吃饭的那一栏里贴上一朵小红花;小朋友能遵守睡觉的规则 , 就在睡觉那一栏里贴上一朵小红花等等 。这样 , 既记录了幼儿的表现 , 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 , 又为幼儿积极上进增添了动力 。小朋友为了争做好宝宝 , 努力、认真地遵守着各项常规 。五、个别教育 。在教育的过程中 , 老师要研究影响遵守规则的原因和幼儿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异 , 而情绪、经验、疲劳或环境则是构成破坏规则的因素 。教师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情况 ,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如我们班上有位孩子森森 , 睡觉时总有个坏习惯 , 就是手里要拿着块毛毯才能入睡 。他妈妈讲 , 他从出生开始 , 手里就一直拿着毛毯 , 他对毛毯情有独钟 , 不时地闻它的气味 。到了幼儿园以后 , 他妈妈希望老师能帮助改掉他的这个坏习惯 。开始时 , 老师不让他拿毛毯 , 他就将幼儿园的被褥撕得一条一条的 。于是 , 老师就采取了系列脱敏的办法 , 先换了块手帕给他拿着 , 他很不适应 , 还是睡不着觉 , 等他慢慢适应以后 , 就在手帕上洒些“风油精”让他拿着 , 结果他觉得很难闻 , 渐渐地 , 改掉了这个坏毛病 。还有个幼儿叫缘缘 , 从不在幼儿园大便 。老师问他要不要大便的时候 , 他总说不 , 结果他有时把大便拉在裤子里 , 有时回家的时候就显得很急 , 要上厕所 。老师跟他父母谈了好多次 , 分析出其中的原因就是他太紧张了 , 在家上厕所时 , 总有妈妈陪着 , 而在幼儿园虽然有老师 , 但是他总是不放心 , 还不习惯在幼儿园上厕所 。于是 , 老师就耐心地安慰他 , 先带他上厕所 , 慢慢过渡到让他独自上 , 使他逐步知道幼儿园的厕所和家里的是一样的 , 没有什么可怕 , 老师时刻在他的身边 , 给他一种安全感 。逐渐地 , 他开始自己上厕所了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在幼儿期的可塑性是十分强的 ,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做个有心人 , 及时正确地引导幼儿 , 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 , 为幼儿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
幼儿教师该如何管理好小班幼儿【热点导读】:对民办幼儿园发展中的问题研究 幼儿园事故应如何防范 幼儿园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本 文来源 3 e d u 教育网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它包含着教学和教学以外方方面面的内容 。而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立更是来之不易,因为它需要班主任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精心管理 。幼儿园班级组织肩负着实现基础教育目标的任务,担负着保育和教育双重任务,它是幼儿园管理的一个基层组织,而小班班级又是这个基层组织的基层组织 。既是组织便离不开管理,那么作为小班班级的管理者,该如何对小班幼儿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呢?
一、教师的民主角色意识 。
幼儿经历了从家庭到幼儿园环境的变迁,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完全陌生的环境,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的角度都会产生本能的不安全感和不适应感 。要使他们能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的平等民主角色意识就非常重要 。
1、象母亲般的关怀 。
幼儿在刚入园时,情绪不稳定,常常哭泣不止 。有的幼儿一走进教室大门就哭,有的抓住大人不放,有的紧紧跟着第一位接待他的老师,这位老师一离开就哭,有的一直要老师抱……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热情主动地接近孩子,就象一位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抱抱他,摸摸他,温柔地同孩子交谈 。在孩子流眼泪、鼻涕的时候,为他擦一把,大小便弄在身上,教师象母亲一样,不厌其臭地为他擦干净身体,只有用母亲般全身心的爱,才能使这些孩子尽快脱离对亲人的依恋,早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
2、象朋友般的交流 。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爷爷奶奶的宠爱中长大,他们在生活中缺少和同伴长时期交往、游戏的机会 。进入幼儿园之后,只愿意一个人玩玩具、独处,不愿和其他小朋友游戏,那么走出这一步,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过渡好他们之间的沟通 。用“伙伴”的角色进行沟通是有效的途径 。如教师和他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嬉戏,一起扮演小青蛙和小兔子,感受跳跃的快乐,一起在教室里绘画、搭积木,饭后和小朋友一起谈谈大家熟悉的动画片里的角色,如葫芦娃、奥特曼 。在共同的生活游戏中逐步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也缩短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距离 。
3、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 。
活动的管理和师生互动,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幼儿不知道该做什么,教师的期望是什么 。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违反班规的结果将会如何,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规划、订立全班遵守的班级常规 。班规一经订立就要共同遵守,教师也不例外,若班规改变也需要征求大家的同意 。
由于幼儿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育尚未完善,在规定幼儿遵守班规时可由枯燥、单调的语言提示转化为隐性的环境提示 。如:在楼梯上贴上小脚印,提醒幼儿顺一边上下楼梯;洗手处贴上洗手顺序图;班级内用图画标明各个活动区域;游戏场景上贴上行车路线、斑马线,提示幼儿遵守交通规则 。对于小年龄幼儿,用标记告诉他们坐半圆的位置等,这种方法可避免幼儿因无事可干而吵闹,也可避免教师的过多指挥和干预,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使各项活动互不干扰、有序地进行 。
二、灵活多样的管理手段 。
幼儿也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每个幼儿又各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他们有自主性、独立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们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个体 。因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多种角度地去评价每一位幼儿,采用灵活多样的管理手段 。
1、运用创新的理念进行班级管理 。
我们的对象是一群只有3–4岁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聪明可爱 。在传统的幼儿园班级治理中,有些教师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育和班级制度的强制执行,这样虽然有短时的成效但孩子们总是被动地执行,他们并不理解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 。我认为班级的治理应该提倡民主管理,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人人都是班级小主人;教师要意识到,孩子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种应然状态,而不是实然状态,我们可以把他作为一种理想,而不是现实,教师应该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个性的发展 。我们班有个孩子叫华哲,平时小椅子上坐不住,学本领时也常常东张西望,在大家的眼中他是一个并不出众的孩子 。可是在音乐活动时,我们却发现,这个孩子非常喜欢唱歌 。于是,我们就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不断去肯定、鼓励、引导他 。慢慢地,孩子参加活动主动了,有时还会做“小老师”,对自己和集体有了规则意识,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也愿意自我约束了 。当然,我们还可以逐渐把孩子的爱好点转移到其他的方面上,让他各方面都有进步 。
2、创建宽松、愉悦的家庭式氛围 。
幼儿园的班级治理还应注重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 。我们知道,小年龄的孩子情感依恋强烈,这就更要求我们营造与家庭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物质、心理环境,以便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自由、快乐的发展 。除了提供轻便、方便、柔性的生活设施,便于儿童休息和活动外,还应着重创设心理环境,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孩子们会很快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和老师的亲近上,抱抱你的身体、摸摸你的衣服、牵牵你的手、坐坐你的大腿,这些动作都是他们表达对你的喜爱 。除了动作,他们还会从语言上来表达对你的认同 。“老师,我给你买一件漂亮的衣服”、“老师,我带你去吃麦当劳” 。虽然他们的承诺遥遥无期,但是,在我看来却无比激动,这是我们共同创建的宽松、愉悦的氛围的作用,是班级治理的前提 。
除了心理环境外,物质环境当然也很重要 。陈鹤琴先生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熟悉,也更加爱护 。”因此,在创设物质环境时可以让孩子积极参与,每个区角摆放些什么?怎样摆?墙面如何布置?都让孩子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 。虽然,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比教师本人独立完成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就其教育效果来说,这样更能提高幼儿的爱好和创造性,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功感和责任感;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
3、在游戏中规范行为 。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11-7-14 13:17:13 浏览次数:分享到: 更多 乏味,通过游戏是他们在角色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正确的行为概念,孩子就容易接受得多 。如在娃娃家中,为抱一个布娃娃,两个小朋友扯来扯去,布娃娃的手撕开了一个口子,当他们不知所措 。于是教师可以医生的身份谈“哎呀,你们的娃娃哭得那么响,手也折断了,快去医院”“在医院里”“他们看医生”熟练得缝好了撕裂的手臂,医生又说:“这个娃娃真可怜,爸爸妈妈干吗不爱护他吗?手虽然缝好了,但是你们要好好照顾他” 。一个人想抱娃娃时,另一个再也不去抢了,在游戏中,还能有效地对他们谦让,合作,帮助等良好的培养 。
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从此可以看到,幼儿园的班级治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 。于是,我们在日常的治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治理 。
1、明确家园结合与班级治理的关系 。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的特有地位,许多家长已经熟悉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园合作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 。我们觉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的 。在幼儿园的班级治理中,有些活动我们或征求家长的意见,或让家长参与指导 。例如在摆放鞋子常规的建立上,幼儿园要求孩子把整齐地摆放在床前,而有的家庭则不太注重鞋子的摆放,且父母亲人摆放的居多 。于是在家长活动是我们拿出来讨论,得到家长的支持和赞同,于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注意了鞋子摆放的整齐,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都养成了把鞋子放整齐的习惯 。因此以上事例来看,我们确定了在班级治理中家园结合的目的:指导家长配合开展班级治理的工作,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行为,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目标、要求,以便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
2、注意家园合作形式的多样性来促进班级管理 。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是教师的事;另外,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娇生惯养,因此有些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好 。为了保证班级治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我们每次都在学期初开展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了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幼儿开学来的一些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治理得更好 。
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开展了亲子活动等 。
在“家长园地”中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要求、以及幼儿的表现,许多家长对此很关注,使得这个栏目充分发挥了其作用 。
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在家园双方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上,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到共识,提高班级治理质量 。本 文来源 3 e d u 教育网
幼儿园小班开学时的我 幼儿园小班开学时如何管理,幼儿园刚开学时的我怎么写

文章插图
小班如何做好班级管理一、幼儿园小班班级管理特点幼儿园小班班级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 , 生理和心理有着不同的特点 。(一)有独立倾向 , 生活自理行为开始出现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开始表现出独立的倾向 。他们尝试着自己洗手 , 用小匙进食 , 自己穿脱衣服、鞋袜等 。在入厕方面懂得表示需要 , 并能在成人帮助下自行入厕 。但由于受动作能力发展的制约 , 动作仍然迟缓、笨拙 , 生活自理行为还需要成人帮助 。(二)情绪不稳定 , 有强烈的情感依恋幼儿情绪发展的明显特征是易感性和易变性 , 他们的情绪非常外露 , 极易受环境的影响 。如:一个孩子想妈妈哭了 , 便有一群孩子跟着哭 。他们一吓就哭、一哄就笑 , 高兴与不高兴、愿意与不愿意都流露在脸上 。同时 , 他们对亲近的人有强烈情感依恋 , 当与亲人分离时 , 大多数都要经历或长或短的分离焦虑过程 。(三)自我中心倾向明显 , 出现反抗现象随着幼儿园小班孩子们动作、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 扩大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范围 , 逐渐习惯与同龄伙伴及其成人交往 。但在交往中带有明显自我中心倾向 , 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标准 , 如在与小朋友玩时常常会抢别人东西 , 不能满足时甚至会抓咬别人 。(四)动作发展速度较快这个时期的幼儿已能完成坐、立、行、走、爬、钻等基本动作 , 并能扶着栏杆上下楼梯 。手眼协调能力也有了较快发展 , 可以同时一手捧碗一手拿匙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动作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关键期 , 但做事动作迟缓 , 身体控制力较差 ,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需要成人帮助 。(五)思维存在于动作之中幼儿各种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直觉行动性 , 记忆及思维都是在直接与该事物接触或在活动中进行 。离开了具体事物和具体活动便不能进行 , 他们往往先做后想、边做边想 。如在捏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什么 , 而常常在捏出某种形象之后才会说“苹果”、“大饼”等 。(六)尝试模仿、喜欢重复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爱模仿别人 , 他们看见别人玩什么 , 自己也玩什么 。在家里模仿大人的活动 , 在幼儿园模仿小朋友、教师的行为 。但他们的模仿大多是一些具体、简单外部的动作 。(七)词语发展迅速、听说能力基本形成3-4岁是儿童口语发展关键期 , 此时幼儿变得特别喜欢说话 , 词汇量迅速增加 , 已能用简单复合句来表达意愿 , 基本理解常用简单句型 。(八)对鲜艳色彩、节奏感兴趣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 。因此 , 色彩鲜艳、有声响、会动物品特别能引起他们注意和喜爱 , 能激起他们兴趣 , 使他们能主动去认识环境 , 投入活动 。二、幼儿园小班常规管理要求根据个人长期幼儿园小班教学的实践 , 幼儿园小班常规管理有如下要求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 , 在大、中、小这三个年龄班中 , 小班阶段又是基础的基础 。所以幼儿园小班在做好保教工作的同时 , 重点仍然放在常规培养上 , 同时还要将品德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具体实施如下:(一)入园后主动向老师小朋友问早 , 能自己脱叠外套 , 并摆放到固定的位置 。(二)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 , 如早晚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 。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 增强文明意识 。对此 , 最好尝试着用英语来表达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 指导幼儿独立进餐 , 做到不说话、不东张西望 。饭后能收拾餐具及桌上的残渣 , 搬小椅子坐在指定位置 。(四)听音乐信号分组入厕 , 并根据教学活动需要摆小椅子坐半圆 , 或放到活动室外 。(五)能认识自己的水杯、毛巾 , 能自觉的排队打水 。排队期间不用水杯打闹、不玩水杯 。督促幼儿多喝水 , 随渴随喝 。(六)户外活动前两个小朋友拉手站队 , 上下楼时撒开手、不推也不挤、不东张西望 , 积极参与各种游戏活动 , 活动时能听懂老师的指令和信号 , 学会遵守游戏规则 。(七)午睡前能自己铺被子 , 自己将外套脱叠整齐放在床上 , 独立入睡并保持正确的睡姿 , 午睡期间不随意讲话 , 不拿玩具、卡子、皮筋等危险物品 , 上厕所要轻轻的不打扰别的小朋友睡觉 。起床后 , 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床铺 , 并放到规定的位置 。自己穿外套 , 能帮助小朋友系扣子 , 拉拉链等 。三、强化幼儿园小班班级管理的对策建议(一)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 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有的甚至还有保姆 , 所以 , 幼儿在生活自理上很差 。作为教师是幼儿健康和安全的保护者 , 也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引导者 , 为此 , 要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 自我管理是常规培养的有效途径 。孩子在午餐后通常要做以下几件事情:漱口——擦嘴——搬凳子——坐下看书或手指操——换鞋子 。对于小班前期孩子来说,这里面很多事情都是在教师提醒、帮助下才能完成的,带小班的老师都有这么一种感触——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太差了 , 什么事情都要老师提醒,一上午下来 , 声音都哑了 。在这个环节里 , 要注重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 以午餐后要完成的生活活动为例 , 与孩子们进行如下交流 , 你们知道午餐后到睡觉前这段时间我们要完成什么事情吗?”(漱口、擦嘴、搬凳子、坐下看书、换鞋子……)?“小朋友在这段时间里容易犯什么小错误?”(事情没有做完就去玩玩具、跑到走廊上玩……)?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商量 , 最终约定:从午餐吃完开始,老师不提醒小朋友现在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管你做什么,只要在手指操音乐响起前坐在位置上就行了 。当然 , 前提是坐到位置前应该把本来要完成的事做好 。迟到的小朋友不能再搬凳子坐到集体中来,以免影响其他小朋友,且在别人做完手指操后,迟到的小朋友应该自行补做手指操,这个约定让孩子们非常紧张兴奋 。经过半年的实践,他们都学会了尽快把该做的事情做好,然后用剩下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尝到了自己管理自己的“甜头”(二)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 深化巩固常规要求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经验贫乏、正处于获得感知印象的阶段中 , 在幼儿的常规培养过程 , 需要教师们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 ,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 持之以恒将常规动作进行巩固 。1、儿歌的妙用 。在对儿童进行常规教育时 , 要把一些常规要求编成短小的儿歌教给孩子 , 孩子在学会儿歌的同时也记住了相应的规则要求 。如在幼儿叠衣服时候 , 要运用儿歌:“衣服平平摆 , 关好两扇门 , 左手抱一抱 , 右手抱一抱 , 鞠躬弯下腰 。”使幼儿一下子掌握了叠衣服的步骤?对于幼儿园小班的管理 , 要运用这种琅琅上口的儿歌 , 不用刻板地说教 , 这些规则能够印在每一位孩子的脑海里 , 在孩子的心里扎根 , 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孩子?2、标记的暗示 。小班幼儿年龄小 , 自制力差 , 易遗忘 。针对此 , 要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 , 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 , 以提示孩子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 促进良好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例如,为了帮助孩子掌握“上下楼梯向右行”的规则,在楼梯口画上箭号 。久而久之 , 孩子们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到了靠右行的习惯 。3、榜样的激励 。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 ,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 都是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 , 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 。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 , 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 , 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 。但教师要寻找做得好的学生 , 比如说发现某一孩子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放好等行为 , 对此 , 要大加表扬 , 并鼓励他来督促其他幼儿把毛巾放好 , 引导其他幼儿向她学习自觉地放毛巾 。(三)重视家园配合,同步推进常规教育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 有的幼儿在幼儿园表现很好 , 但一回家 , 家长往往随其自便 , 不能严格要求 , 使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功亏一篑 。因此 , 要把教育延伸到幼儿的家庭 , 让家长参与教育 , 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在家在园的一致意识 。例如:对幼儿进行礼貌方面的常规教育,要教给幼儿离园、到园、离家、到家的礼貌和礼仪 , 同时要求家长要有榜样意识 , 以身作则 。如送幼儿入园时 , 要做到主动和教师打招呼 , 让孩子学说、学用礼貌用语 。总之 , 小班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 , 需要教师的智慧引领、艺术处理 , 唯有这样 , 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 渐渐得由他律走向自律 , 逐步成长为遵守常规的小小文明人 。
怎样管理小班的小朋友(一)小班的生活常规管理1、 打好开学工作的第一仗新学期开学是小班工作最为重要 , 也是最为辛苦的一个阶段 , 但是 , 只要班上的老师齐心协力 , 找到工作的突破口 , 就会迎刃而解 。为什么这样说呢?一般情况下 , 通常小班的孩子入园时会哭闹不止 , 轻微的一般是一周左右 , 严重的一般是二至三周 , 甚至个别特殊的有一个月左右 。孩子在教室里面哭 , 有的婆婆、妈妈在教室外面哭 , 甚至有的家长敲门 , 要求进来给孩子喂饭 , 总之 , 家长们送孩子入园时站在教室外久久不肯离去 , 面对这样的一群孩子和家长 , 应该这样做的 。首先 , 孩子来一个抱一个 , 不要家长进教室 , 尽管家长不理解 , 过后一段时间再给家长解释;然后 , 第一周的头三天 , 不给孩子编固定的座位 , 孩子们肯定会到处乱跑 , 第四天开始 , 把跑的孩子 , 不愿坐座位的孩子哄他上座位 , 就连哭的孩子也是这样 , 使孩子心中形成一个影象 , 要坐座位 。2、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 , 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的简单的管理小班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 , 来到幼儿园 , 一方面有些胆怯 , 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 , 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更新自己的观念 , 我们教师应该抛弃以前那种将幼儿视为成人的客观附属物或“小大人”的观念 , 应树立科学儿童观 。即儿童身心各方面都需要合理地照顾和保护 , 儿童应有主动、自由和充分活动的权力 , 儿童在体、智、德、美等各方面应该协调发展 。教师应该是幼儿健康和安全的保护者 , 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引导者 , 既不能把幼儿看成是“小大人” , 也不能事事包办代替 , 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众所周之 , 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 , 有的甚至还有保姆 , 所以 , 幼儿在生活自理上很差 , 有的可以说是一点也不会 。因此 , 盥洗、解便、进餐、午睡等环节就成为小班教师工作的难点 , 同时也是生活常规建立的关键环节 。怎样突破这些难点 , 可以采取了以下的几种方法:A、示范、模仿法在运用这一方法时 , 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形式 , 以及“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戒律 , 采用有趣的教育方法 , 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 。如在学习折餐巾的常规时 , 可采用“变魔术”的形式 , 先教幼儿擦完嘴巴后 , 再将正方形的毛巾变成长条形 。请幼儿模仿教师的做法 , 一会儿就学会了折餐巾 。再如 , 在进行点名这一常规上和晨间入园时 , 请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做示范 , 其他幼儿模仿他的做法 , 既增强了幼儿的自信 , 又培养了幼儿互相帮助的精神 。这样 , 幼儿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 , 就很容易掌握一些生活常规 。B、儿歌的妙用儿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 , 极其短小精悍 , 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 易记 , 在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时 , 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 。在洗手的时候 , 可边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小朋友 , 来洗手 , 洗手先要挽袖口 , 洗手心 , 洗手背 , 洗手缝 , 洗手腕 , 看谁洗得最干净 。”洗脸时念儿歌:“小毛巾 , 对着揪 , 扯平放在手里头 。洗眼睛 , 洗嘴巴 , 洗洗脸 , 最后洗臭鼻子 , 看谁洗得最干净 。”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之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洗脸的任务 。在吃饭前 , 可利用餐前的时间 , 给幼儿念儿歌:“白米饭 , 香喷喷 , 右手拿好勺子 , 左手扶助小碗 , 大口大口吃饭饭 , 看谁吃得最快 。”总而言之 ,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情况和各环节的情况 , 随机地编念一些儿歌 , 来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环节 。C、在游戏中学习、练习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 , 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 。因此 , 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 。开学初 , 可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 , 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自己的毛巾标记 , 并反复找出自己的标记 , 找自己的标记朋友 , 使幼儿很快地记住了自己的标记 , 学会用自己的杯子和毛巾 。还可通过智力游戏“猜猜我是谁” , 加深幼儿对班上老师的认识 , 对小朋友的认识 , 增进与老师、小朋友的感情 。再如:开学初 , 往往小班的孩子玩了玩具后容易乱扔、乱放 , 如果教师包办代替 , 替幼儿收拾玩具 , 势必违反了《纲要》中“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 , 作为教师应放手让幼儿自己学习逐步进行自我的管理 。就可采取了“送玩具回家家”的游戏 , 当幼儿玩了玩具后 , 在收拾玩具时 , 就说:“小朋友 , 送玩具回家家了 。”如果 , 有些孩子动作较慢 , 或者还想玩时 , 就以玩具的口吻说:“怎么我的汽车宝宝还没有回家呢?”这时幼儿就会很快地将玩具送回来 。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 , 幼儿知道什么玩具改该送什么地方 , 加深了幼儿玩具哪里拿 , 哪里放的常规习惯 。D、夸张的比喻在生活常规中 , 有时运用一定的夸张的比喻是非常有利的 , 它是促进常规管理的有效途径 。就拿吃饭这一环节来说吧 , 吃饭慢是小班幼儿的通病 , 因此 , 常常很多老师都伤透了心 , 费了很多精神 。大家都知道小班幼儿年龄小 , 思维仍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 , 另外 , 小班幼儿还喜欢夸大想象 , 根据这样的年龄特点 , 就可采用了夸张的方法使幼儿在进餐上有较大的提高 。在幼儿吃饭时 , 经过仔细的观察 , 了解到多数孩子是咀嚼较差 , 不肯吞 。于是 , 教师可以自己亲自示范 , 并夸张说自己是大老虎的嘴巴 , 狮子王的嘴巴 , 能嚼得很快 , 并还不时地鼓励不肯吞的孩子 , 要像吞药一样 。自己一边说一边做 , 在巡视中 , 还不停地说:“怎么听不到老虎的牙齿声音了” , 其实 , 这也是在提醒孩子们要不断的咀嚼 , 不能包饭 。经过教师的老虎的牙齿 , 一会儿又是鲨鱼的嘴巴 , 恐龙的牙齿等夸张比喻 , 孩子们吃饭的速度大大的提高 , 包饭的现象减少了 。E、大红花的魔力为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激发幼儿在各方面的进步 , 可发挥了大红花的作用 。放学离园也是一个很乱的环节 , 如果组织得不好 , 很容易造成安全问题的发生 , 因为 , 有的孩子吃完了饭 , 而有的孩子又没有吃完饭 , 教师又在一边给孩子喂的喂饭 , 在这种情况下 , 教师可以等大多数幼儿吃完饭后 , 把剩下的幼儿交给保育老师 , 自己在一边组织其它的孩子放学 。这时有的孩子会到处乱跑或在玩玩具 , 就可发挥了大红花的魅力 , 手举着大红花 , 并嘴里念着儿歌:“我有许多大红花 , 小朋友们都爱它 , 请你快快坐坐好 , 坐好了就发大红花 。”小朋友看见后 , 很快的就坐好安静下来 。同时 , 还可用红花鼓励幼儿的进步 , 如:吃饭独立地吃 , 睡觉不哭 , 自己解便等良好的常规习惯 , 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 。小朋友为了争做好宝宝 , 努力认真地遵守着各项常规 。F、个别教育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 , 教师要研究影响遵守常规的原因和幼儿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异 , 而情绪、经验、疲劳或环境则是构成破坏规则的因素 。教师要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教育 。比如班上如有幼儿睡觉时总有个坏习惯 , 就是手里要拿着块小毛毯才能入睡 。经调查才知道 , 从孩子出生开始手里就一直拿着毛毯 , 她们显出对毛毯的情有独钟 , 不时地闻它的气味 。到了幼儿园以后 , 她们的妈妈要求教师改掉她们的坏习惯 。开始时 。老师不让她们拿毛毯 , 她们中午简直无法入睡 , 后来 , 有一天我对他们说 , 毛毯被老鼠吃掉了 , 我把他们的毛毯藏起来 , 渐渐地 , 他们改掉了这个坏毛病 。午睡中 , 小班的孩子是容易流尿的 , 如不及时提醒爱流尿的孩子解便 , 孩子流尿后也很容易生病 , 给保育教师也带来工作的不便 。在经过开学一、二周的观察后 , 教师可以把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和家长的调查情况结合起来 , 在爱流尿的孩子的床前贴上标记 , 孩子中途是几点种解便一次 , 也便于提醒保育教师及时地请孩子解便 。细心地做好这一工作 , 午睡环节就顺利地度过 。(二)小班的教育常规管理1、运用贴切的比喻方式 , 促进教学活动中的常规管理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 , 小班幼儿控制力很差 , 思维的发展是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 因此 , 幼儿理解能力往往是很直接很表面的 , 具体形象的 。在引导幼儿坐姿上 , 可采取了很贴切的比喻 , 如:坐好了就说成是小脚关门了 , 小手粘上胶水了 。形象的比喻幼儿很容易理解 , 也很容易做到 。在对全班幼儿的分组上 , 通常小中大班是用数字1、2、3组等代替 , 而这种分组的方法用在小小班就是很难的 , 幼儿不能理解 。教师可采取了水果分组法对幼儿进行分组 。因为 , 水果是幼儿平常生活中常见的 , 又是幼儿喜欢的物品 。所以 , 用水果把幼儿分成了香蕉宝宝、苹果宝宝、笸箩宝宝、西瓜宝宝等 , 并在幼儿的桌子上贴上水果标记 , 这样幼儿一看见自己的标记 , 就知道自己是什么组的 , 也便于教师有序的管理 。在美术活动中 , 常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 , 尤其是拿放笔盒的常规习惯 。可把水彩笔比喻成笔娃娃 , 笔筒比喻成娃娃的帽子 , 在第一节美术活动中 , 先教幼儿认识水彩笔盒 , 告诉幼儿笔娃娃在睡觉 , 拿出笔娃娃时 , 要用劲取出 。并用取帽子和戴帽子的比喻 , 让幼儿反复练习拿放习惯 。由于水彩笔的颜色较多 , 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颜色 。开始时 , 教师提供可以是红、黄、绿、蓝四种 , 然后逐渐增加到6种色彩 , 最后用一段时间增加到12种 。这样便于教师管理 , 幼儿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常规习惯 。涂色是小班的美术教学的重点 , 如何让幼儿学会顺着一个方向涂、涂满、不涂出线外 , 却是小班涂色的难点 。在涂色的活动中 , 教师可能发现许多的孩子老是在一个地方涂 , 结果就把纸涂破了 , 有的孩子握笔不对 , 控制力差就没有顺序地乱涂 。这时教师可以教孩子握笔 , 把握笔比喻成“捉虫虫” , 孩子们很快地掌握了握笔的姿势 。在涂色的时候 , 可比喻成手在走路 , 并配以儿歌进行:“涂涂涂 , 小手要走路 , 上边走了 , 下边走 , 每个地方都走完 。”在涂色的教学中 , 我还采用了“我是一个粉刷匠”“给动物穿衣服”等的比喻 , 使孩子们较好地掌握了涂色方法和顺序 。2、运用情景式的教学常规管理由于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 , 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 他们就容易接受 , 并且接受很快 , 反之 , 幼儿就注意力不集中 , 就会影响教学的常规 , 甚至出现混乱的教学次序 。在教学中可利用小班幼儿这一年龄特点 , 尽量采用情景式的教学 , 如在识字过程中 , 以“帮助字妈妈找宝宝”的形式开始 , 然后采用游戏“给字宝宝洗脸、洗澡”“与字宝宝捉迷藏”结合歌舞“找朋友”等幼儿喜欢的游戏情景 , 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与小朋友的互动中 , 生动有趣地学习了知识 , 教师活而不乱地进行着教学常规管理 。尽管教育活动的途径、形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 但是情景式教育管理是小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情景式的教学管理不光是在识字课中进行 , 还可以在体育活动、语言、计算等教学中进行 。总之 , 采取情景式的教学管理方式在小班是非常适用的 , 和有效的 。三、情感交流与肢体语言相结合 , 创造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 , 使常规管理生情并茂大家都知道 , 在〈纲要〉中多个地方都涉及到 , 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 , 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对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的重视 , 同时这也是建构良好常规的基本前提 。小班幼儿年龄小 , 在他们入园以前 , 主要接触的是家庭中的人 , 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保姆等 , 当他们来到幼儿园 , 发现好多不熟悉的人和事物 , 便会产生一种分离焦虑与陌生人焦虑 。他们会苦哭闹不止 , 或不接受老师的帮助等行为 , 这时如果用一些身体的语言如:抱抱他们、亲亲他们、与他们握握手 , 每天多和他们谈心交流 , 有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微笑 , 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渐渐地孩子们就会从不接受老师——接受老师——喜欢老师——离不开老师 。通过与孩子们的情感交流 , 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你 , 有了感情的基础 , 同时也为我们常规管理打好了基础 , 做好了铺路石 。作为一名教师 , 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去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孩子 , 常规管理就会迎韧而解
幼儿园小班开学时的我 幼儿园小班开学时如何管理,幼儿园刚开学时的我怎么写

文章插图
幼儿园小班开学第一节课怎么上先和他们玩游戏 , 再在游戏中提出问题、然后吸引孩子 。在上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