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基础二
- 1.衡量软件测试结果的依据-需求
-
- 1.1需求的概念
- 1.2从软件测试人员角度看需求
- 1.3为什么需求对软件测试人员如此重要
- 1.4如何才可以深入理解被测试软件的需求
- 2.测试用例
- 3.软件错误的概念
- 4.开发模型和测试模型
- 5.软件生命周期
-
- 5.1瀑布模型
- 5.2旋螺模型
- 5.3增量模型和迭代模型
- 5.4敏捷模型
-
- 5.4.1scrum
- 6.测试模型
-
- 6.1 V模型
- 6.2 W模型
1.衡量软件测试结果的依据-需求 1.1需求的概念 1.满足用户期望或正式规定文档(合同、标准、规范)所具有的条件和权能,包含用户需求和软件需求。
2.用户需求:
可以理解为甲方提出的需求,如果没有甲方,那么就是终端用户使用产品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该需求一般比较简略。用户需求比较简略,直接实现会有困难,因为没有细节,所以需要软件需求把用户需求细节实现和规范,把用户需求变成一个具体的可实现的过程文档。
3.软件需求:
或者叫功能需求,该需求会详细描述开发人员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大多处公司在进行软件开发的时候会用户需求转换为软件需求,软件需求是用户需求的细化,是用户需求的具体实现细节和规范。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工作的直接依据就是软件需求。软件需求是测试人员进行测试工作的基本依据。
1.2从软件测试人员角度看需求 1.需求是测试人员开展软件测试工作的依据。
在具体设计测试用例的时候,首先需要搞清楚每一个业务需求对应的多个软件功能需求点,然后分析出每个软件功能需求点对应的多个测试需求点,然后针对每个测试需求点设计测试用例。
业务需求->软件功能需求点->测试需求点->测试用例
2.以用户登录来阐述整个过程。
文章图片
1.3为什么需求对软件测试人员如此重要 1.从软件功能需求出发,无遗漏的识别出测试需求是至关重要的,这将关系到用例的测试覆盖率。
2.对于识别的每个测试需求点,需要采用具体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来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1.4如何才可以深入理解被测试软件的需求 测试工程师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就开始介入项目,站在用户需求的角度,因为这个阶段是理解和掌握软件原始业务需求的最好时机。
2.测试用例 1.测试用例的概念
测试用例是为了实施测试而向被测试的系统提供的一组集合,这组集合包含:测试环境、操作步骤、测试数据、预期结果等要素。
2.测试用例解决了两大问题:测什么,怎么测。
文章图片
3.网易邮箱登录测试用例:
文章图片
测试用例告诉我们测什么,怎么测。
优点:衡量需求的覆盖率,复用性,借鉴意义;可以用于回归测试,防止遗漏测试需求。
3.软件错误的概念 1.当且仅当规格说明是存在的并且正确,程序与规格说明之间的不匹配才是错误。当需求规格书中没有提到的功能,判断标准以最终用户为准:当程序没有实现其最终用户合理预期的功能要求时,就是软件错误。
4.开发模型和测试模型 1.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软件工作的范围不仅仅局限在程序编写,而是拓展到了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如软件基本概念的形成、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安装部署、运行维护、直到软件被更新和替换新的版本。软件工程还包括很多技术性的管理工作,例如过程管理、产品管理、资源管理和质量管理。
5.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从软件产品的设想开始到软件不再使用而结束的时间。如果把软件看成有生命的事务,那么软件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6个阶段,即需求分析、计划、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
开发模型有五个:
5.1瀑布模型
文章图片
1.瀑布模型在软件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所有其他模型的基础框架,瀑布模型的每一个阶段都只执行一次,因此是线性顺序进行的软件开发模式。
2.优点:
(1)阶段性强,每个阶段比较独立。3.缺点:
(2)强调早期计划及需求调查。
(3)强调产品测试。
(1)依赖与早期进行唯一一次的需求调查,不能适应需求的变化5.2旋螺模型 1.一般在软件开发初期阶段需求不是很明确时,采用渐进式的开发模式。旋螺模型是渐进式开发模型的代表之一。
(2)由于是单一流程,开发中的经验教训不能反馈应用于本产品,测试在编码后才开始介入,导致前期的问题后期才发现,会失去错误补救的机会。
这对于那些规模庞大,复杂度高,风险大的项目尤其适合。这种迭代开发的模式给软件测试带来了新的要求,它不允许有一段独立的测试时间和阶段,测试必须跟随开发的迭代而迭代。
文章图片
2.优点:
(1)强调每个迭代的测试质量3.缺点:
(2)强调严格的全过程风险管理
(3)提供机会检讨项目是否有价值继续下去。
风险管控人力物力投入很多,成本比较大。5.3增量模型和迭代模型 同一个系统的四个模块ABCD,两周完成:
1.增量模型:
第一周开发AB功能模块
第二周开发CD功能模块
2.迭代模型:
第一周先开发ABCD的基础功能,第二周再在第一周的基础之上完善其它的功能。
3.特点
抗击风险能力强5.4敏捷模型
文章图片
特点:轻文档、轻流程、重目标、重产出5.4.1scrum
文章图片
1.角色:
PO :product owner,把用户需求转换成use story.2.scrum基本流程:
SM: scrum master项目经理,管理整个团队,负责敏捷流程顺利实施,各种会议。
ST: scrum tream 各种技能的人组成,开发,测试UI
(1)发布计划会议:产品负责人整理user story,形成左侧的Product backlog。
(2)发布计划会议:产品经理收集需求形成user story,对其进行估算和排序,发布计划会议的产出就是制定出这一期迭代要完成的story列表,sprint backlog。
(3)迭代计划会议:项目团队对每一个story进行任务分解,分解的标准是完成该story的所有任务,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负责人,并完成工时的初估计。
(4)每日例会:每天scrum master召集站立会议,团队成员回答昨天做了什么今天计划做什么,有什么问题。
(5)演示会议:迭代结束之后,召开演示会议,相关人员都受邀参加,团队负责向大家展示本次迭代取得的果。期间大家的反馈记录下来,由po整理,形成新的story。
(6)回顾会议:项目团队对本期迭代进行总结,发现不足,制定改进计划,下一次迭代继续改进,已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
6.测试模型 6.1 V模型
文章图片
1.特点:
(1)每个阶段独立性强2.缺点:
(2)左边每一个阶段是右边测试阶段的依据,和右边每一个测试阶段一一对应。
(3)是瀑布模型的变种。
编码后才进行测试,前期的错误后期才发现,会失去错误及时修改的机会。6.2 W模型
文章图片
1.特点:
(1)双V模型2.W模型优点:
(2)测试一开始就介入,可以保证前期的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
(3)测试和开发并行。
有利于尽早地全面的发现问题。例如,需求分析完成后,测试人员就应该参与到对需求的验证和确认活动中,以尽早地找出缺陷所在。同时,对需求的测试也有利于及时了解项目难度和测试风险,及早制定应对措施,显著减少总体测试时间,加快项目进度。3.缺点:
【测试|软件测试基础(二)】(1)需求、设计、编码等活动被视为串行的,测试和开发活动也保持着一种线性的前后关系,一个阶段完了之后就进行下一个阶段.
(2)不支持敏捷开发。
(3)对于当当前软件开发复杂多变的情况,W模型并不能解除测试管理面临的困惑。
推荐阅读
- adb测试Doze和App Standby模式
- app 安全测试概览
- App启动时间测试
- APP 性能测试
- APP性能测试(CPU)
- App云测试服务对比
- Fluke:如何从测试报告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 Fluke:不一样的测试结果管理
- APP功能点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