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税收分析 如何抓好大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大企业税收管理

一、浅谈怎样推进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
大企业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购销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经济地位重要、税源重要、税收较大的企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跨地区经营、市场覆盖面广、内部结构复杂、信息化程度高的大型企业越来越多 。传统的低层次、分散的税收管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对大型企业实施分类有效的税务专业化管理迫在眉睫 。从形势看,国家税务总局在市级以上税务机关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重点加强大企业专业化税收管理,正当其时 。下面,笔者就如何加强大型企业税收征管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大企业特点与传统税收征管模式(1)大企业特点 。一是生产经营和资产规模大,产销管理机构庞杂;二是生产经营流程长,税源结构复杂、跨度大;三是购销业务量大,市场覆盖面广,购销核算有规模;四是企业管理架构比较完善,资金和物流管理非常规范,内控机制比较健全;五是依法纳税、维权意识强,财税专业化水平高;第六,经济地位重要,税源举足轻重,税收占比大 。(二)传统的大型企业税收征管模式 。在市税务机关设立大型企业税务管理部门之前,大型企业的税务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市税务机关下设的区县税务机关实施 。在管理模式上,与中小企业相同,即企业在办税服务厅或网上自主申报纳税,税源管理部门进行提醒、日常检查、纳税评估等日常工作 。相关业务部门根据税种为其提供纳税辅导,稽查部门对其纳税情况进行专项稽查 。二 。大型企业税收管理的难点和实际问题(一)管理部门重叠 。大型企业有其独特性,税收征管模式一直是传统的管理模式 。目前,在为大型企业提供国际化、现代化、专业化税收服务的要求下,原有的税收征管模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分散管理,导致管理层级不同;管理部门过多,无法为纳税人提供便捷服务;内部管理精细化导致双方税收成本难以降低;多级管理往往是管而不实 。(2)征管脱节 。在日常征管中,一般认为大企业财务健全,账目规范,依法纳税意识强 。所以在办税服务厅申报纳税时,审核基本没有异议 。税源管理部门侧重于大型企业的税收征管任务,难以落实大型企业的日常检查、纳税评估、业务辅导和政策咨询 。(3)人员素质不适应 。大型企业有复杂的生产经营、购销核算、组织管理机构;业务量大,管理环节多,涉及多个行业和跨区域经营,专业分工细致,信息化程度高 。为了提高竞争力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大企业培养和引进了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相比之下,国税部门现有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明显不足,精通法律、会计、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缺乏
比如,综合税收征管软件只能记录日常税收征管操作,没有税源分析和纳税评估功能;总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关联企业之间的财务、税务会计关系衔接不好,无法对关联企业进行监控 。企业的财务数据无法读取,税收征管水平和企业的海量信息无法充分利用 。3.关于加强大型企业税收征管的建议(1)转变管理理念 。大型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生产经营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作为一个地区的龙头企业,其自身先进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一套规范的财务管理机制和信息平台之上的 。因此具有较强的依法纳税和维权意识,不存在偷税漏税的主观可能性 。为了规避和防范税收风险,不断降低纳税成本,维护企业形象,其纳税遵从度非常高 。但由于保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他们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可能与税务机关的理解不一致,因此需要加强征纳双方的沟通,增进相互了解 。各级税务机关要转变税收管理观念,充分借鉴国内外大型企业税收管理的经验,对大型企业采取不同于其他中小企业的管理方式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正确处理优化服务与加强管理的关系,正确处理专业管理与属地管理的关系,正确处理大企业管理部门组织协调与其他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的关系”的指示精神,结合本地区大企业的特点, 建议针对地方大型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不足,在推进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准化的基础上,以纳税服务为前提 。以深层次专业化管理为目标,以信息技术、纳税评估和税收风险防范为主要手段,在全面掌握大企业基础信息的条件下,加强物流、资金流等动态信息的监测分析,综合评估大企业生产经营、营销核算、资金运用和纳税能力,防范关联企业税收转移,科学预测税收收入,提高大企业纳税申报质量,堵塞税收征管漏洞 。(二)配备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 。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购销核算、组织管理复杂,要求税务管理人员精通税收政策,掌握现代企业财务、金融、资本运营、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不断学习、吸收和运用国家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能力 。因此,在人员配备上,要根据一个地区大型企业管理的特点,积极培养大型企业税收管理的专门人才,适当增加专业管理人员的编制,通过引进、调配、培训等方式,匹配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提高大型企业税收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同时,要立足实际,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岗位培训,根据大型企业的特点,重点开展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纳税评估和税务风险防范分析 。特别是要熟悉大型企业财务软件的操作,掌握财务软件中设置的会计科目和会计规则,能够找出重点监控的会计科目 。
目及相关凭证,从而提高电子查账的能力 。(三)明确管理的权限和职责 。大企业跨区域生产经营、内部管理水平较高 。在市级国税机关以上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模式下,按照总局“三不变”的管理原则,一是要结合当地实际,划分好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和规模标准;二是要明确管理的大企业所属行业及户数;三是要明确大企业管理的内容及目标;四是要制定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大企业管理工作职责 。(四)理顺管理的流程和相关关系 。结合大企业的特点,一是要大力推行网上认证、网上报税和网上申报,将申报征收环节前移至企业端,充分发挥好企业自主申报纳税的意识;二是将纳税服务、税政法规、收入核算、税源管理等部门进行整合,按照信息采集、审核评析、调查核实三个环节设置管理流程和岗位,从而建立起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良性互动机制;三是减少资料多头报送和涉税事项的审批环节,相关资料统一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牵头集中处理,降低纳税人的负担,提高服务效率 。(五)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 。税源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大企业税源管理的重要突破口,应立足于开展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的需要,全面采集涉及企业组织机构、生产经营、关联交易、物流和资金流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要拓宽采集渠道,建立与地税、审计、工商、银行等相关管理部门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制度,利用相关部门的管理信息资源,丰富税源管理信息库 。要建立与大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增进理解,加强联系,保证信息的畅通 。(六)开发大企业税收管理平台 。面对大企业的高度信息化,没有相应的管理信息平台的支持就难以实现有效管理 。目前,综合征管软件中缺乏对大企业组织结构、关联业务的记录,更缺乏对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的支持 。因此,建立大企业税源管理和分析平台十分必要,也是实现集中管理的有效手段 。在开发的平台中应具有:一是大企业组织机构、关联企业的基础资料库;二是大企业的申报资料库,从而实现汇总申报数据与所属单位申报数据的比对;三是与大企业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便于从财务软件中提取数据;四是外部信息资料库;五是大企业的分析预警指标库;六是大企业的分析模型

大企业税收分析 如何抓好大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大企业税收管理

文章插图
二、如何做好企业税收管理和筹划工作企业做好税务筹划的目的在于降低税务风险,但并不是说叫你去偷税 。所以,税务筹划是企业在一种合理合法的提前下,并且风险可控下对企业做一个税务成本的降低 。那么,企业如何做好税务筹划呢?有什么好方法能让企业做好税务筹划呢?工具/原料企业财富安全管理集成系统方法/步骤我们知道,税务筹划是每一个企业要做好的,特别是目前大环境下,各行各业产能过剩,企业利润越来越低,从成本来看,企业必须通过税务来降低成本,但是,合理合法做好税务筹划才是每一个企业应该要考虑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做税务筹划方法主要有3种 。也许你也看到很多财税机构写得天花乱坠,感觉很神一样,下面告诉你他们经常用的方法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第1种方法:洼地核定征收对于这种方法,只有在特点的地区注册的企业才有这个政策,霍尔果斯就是其中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但就目前来说,类似的还有上海、深圳等这些地区 。这些地区是按照一定的税收率来征税的,所以整体上算下来,你可以减少税收成本 。第2种方法:转移低税率税种这种方法也比较常用,相信你从字面上的意思看就知道如何降低税收成本了 。但是转移税务种类也并不是很简单,你需要有一定的技术,特别是完善的集成系统,因为你要考虑风险控制,风控是第一要素,具体参考企业财富安全管理集成系统 。3,最新税收政策多关注税务局最新的一些政策,很多税收政策对你降低税务成本有用处 。比如,你隐瞒的收入可以通过一些政策去税务局证明你不是隐瞒就可以了 。
三、在大型企业中应怎样加强税务的风险管理一是强调服务,注重改进服务方式和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和谐税收征纳关系;二是管理环节前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督,提前发现和预防税务风险;三是提高企业自我遵从度,正确引导企业利用自身力量实现自我管理,只有着力于企业自我遵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企业税务管理对象复杂、管理资源短缺这一突出矛盾;四是实行个性化管理,针对企业各自面临的税务风险制定差异化管理措施和手段;为企业量身定制的麦塔软件系统五是将控制重大税务风险摆在首位,着重关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和重点业务流程中的制度性和决策性风险,有针对性地关注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等操作层面的风险 。
大企业税收分析 如何抓好大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大企业税收管理

文章插图
四、如何做好企业税收管理和筹划工作?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占财政收入95%左右 。将国家比作“机器”,税收是保证“机器”正常运行的燃料 。纳税人指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单位 。
现代财务学理论认为,企业的目标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实现这一目标实际上必然选择公司税收负担最小化 。而税法可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税收与税法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
企业涉税风险及其成因
涉税风险是指纳税人面对纳税而采取各种应对行为时,所可能涉及到的风险,包括多交税风险和少交税风险 。政策信息风险、业务流程风险、灵活处置风险、制度安排风险等四种风险会导致企业多缴税 。少缴税风险包括故意逃避纳税风险、空白漏洞风险、弹性寻租风险、政策信息风险、纳税筹划风险 。为严肃税法和增加财政收入,对涉税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和处罚的力度;稽查力度和手段不断增强 。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已形成以守法为前提的纳税观念,境内的IBM、惠普、诺基亚、壳牌等都设有专门的税务经理,并且与中国的税务咨询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以防止企业在税务上受到惩罚 。
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税收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 。税收筹划应该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下,对税收政策的合法运用,它将贯穿于企业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运营决策、分配决策甚至清算等环节 。
税收筹划的特点具有合法性、筹划性、风险性、方式多样性、综合性以及专业性的特点 。税收筹划与偷税有着本质的区别,偷税是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 。
首先,税收筹划是企业中长期决策的组成部分;其次,这种战略筹划必须是在法律框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是一种合法的行为;第三,非税成本可能更重要,即必须考虑所有的商业成本,而不仅仅是税收因素,税收筹划必须纳入企业经营战略的总体进行综合衡量;简要地说,税收筹划是在法律框架基础之上通过对税收事项的合理安排达到有效降低税收负担的一种经济行为 。
四、施工企业的税收筹划
(1)纳税种类
按照现行有关规定,施工企业的应纳税种一般包括:增值税,从事货物销售及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施工企业;营业税,所有施工企业;企业所得税,所有施工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占有使用城镇土地的施工企业;城市维护建设税,所有施工企业;印花税,所有施工企业;土地增值税,转让房地产的施工企业;车船使用税,拥有车船的施工企业;车辆购置税,购置应税车辆的施工企业 。
(2)确立税收筹划总体部署
确立税收筹划的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事先筹划原则、守法性原则、实效性原则、保护性原则、账证完整原则、综合平衡原则,实现收益与风险、节税与增税、节税目标和整体理财目标 。
而且,施工企业必须对税法的精神内涵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就施工企业而言,税收筹划方案必须建立在施工企业发展战略基础之上,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 。对中短期税收筹划而言,施工企业重构业务模式或者转变收入实现方式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任何违背税收精神或者内涵的税收企图都有可能形成税收风险 。任何具体的东西都不可能包罗万象,很可能是越具体的法律规定越有缺陷 。例如一些税法列出了应税所得的各个项目,但是这些项目不可能把所有形式都概括进去,而且各个项目有时难以区分得特别清楚,所以纳税人就可利用不同项目,不同的税率的规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纳税项目,降低实际纳税税负 。
(3)必须建立内部涉税风险控制制度
财务部自身进行的风险控制,要求财务部门做到账目无误,税款计算和申报无误,纳税及时足额;财务部与其他部门配合,控制涉税风险,涉税风险审查机构可设在财务部或审计部,但必须得到其他部门配合与支持,如销售部门在采用不同的促销方式时,应与涉税风险审查部门沟通 。企业在制订经营计划或投资、融资计划时,应听取涉税风险审查部门意见 。(4)施工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企业所得税的轻重、多寡,直接影响税后净利润的形成,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 。因此,企业所得税是税务筹划的重点 。
借款及利息支出的避税筹划 。企业因生产、经营资金不足或自有资金不能满足某项投资,以及因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等实际需要而发生的借款所支付的利息,可以列支 。但避税者应当特别注意和包装使它符合以下三个条件,才能保证被列支,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 。取得借款付息的证明文件;使借款利息不高于按一般商业贷款利率计算的利息;取得税务机关的审核同意 。
五、结论税收筹划作为税收策略的主要表现形式,首要的考虑应该是税收筹划方案的合法性,否则将会给纳税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税收策略也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税收筹划的展开,不仅要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使之成为企业不断壮大的推动器,还要充分考虑到国家的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的未来走向,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最合适的税收策略 。
五、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深化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全速推进大企业税收管理改革,要在大企业税收“数据采集-风险分析-推送应对-反馈考核”等风险闭环管理流程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快制定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战略规划,全面提升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水平 。在税收实际工作中,如何加强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就成为我们基层地税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一是要建立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体系 。目前,对于税务部门如何强化大企业税收监管尚未提出统一、规范和操作性强的工作指引,特别是对于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对象确立、涉税信息的收集比对和税务部门实地调查核实等重要环节缺乏具体的执行办法,使得基层税务部门在大企业税收风险应对反馈工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税收执法风险 。鉴于此,我们在实践工作中,要对大企业税收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反馈等环节进行有机衔接,制定科学合理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流程,进一步健全完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明确税务部门和大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依托“金三”风险管理系统,健全税收风险识别模型,进一步提高税收风险识别的工作效率 。二是要加快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大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相对健全,财务核算和税务处理复杂多样,普遍都聘请知名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做税收筹划,企业内部也都配备了专业素养较高的财会税务人才来应对税收风险 。鉴于此,从税务部门的角度来讲,税收风险应对力量就相对比较薄弱,管理模式也相对比较落后,急需探索出一套专门针对大企业特点的税收风险应对管理模式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内部机构职能设置界限,组建专业化的税收风险管理团队,形成机构集中整合、业务统筹归口、人才统一联动的工作机制 。一方面,要选拔培养征管、税政、稽查等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汇集业务骨干,充实到风险管理团队中去,根据人员专业素养和特长进行团队共同应对作业;另一方面,对于重大风险应对事项,通过业务归口集体审议研判的方式进行风险应对管理 。三是要构建大企业税收数据分析利用机制 。目前,税务部门与外部第三方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正在着手建立,税务部门对于第三方涉税信息的获取和应用尚没有有效机制做有力支撑,同时对于税务系统内部各信息系统之间的大量税收信息数据也不能真正做到高效共享 。大企业机构设置复杂,机构有时分散在不同税务部门管理,这些不同的税务部门也无法完全实现对大企业集团整体税收信息数据的共享利用 。今后,我们应当进一步畅通内外部涉税信息数据的交换共享机制,对内建立健全税务部门之间的涉税信息交流沟通机制,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利用;对外依托政府综合治税信息保障体系,充分获取和利用第三方涉税信息,进一步提升税收风险识别能力,提高大企业税收风险应对管理质量和水平 。此外,还应借助互联网,通过信息化手段,在网络上广泛搜索收集大企业相关信息,进一步提高信息采集的广度和实效性 。
六、如何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加强纳税辅导 。一是通过税企座谈会、政策通报会、各种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组织企业财会人员学习相关税法及财会知识,为企业防控所得税管理风险提供一定的税收业务保障 。二是时刻关注积极参与重点税源企业合并、重组、重要经济合同的签订等重大事项和重大经营决策,及时进行税务风险评估、分析,并提出防范建议,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利益 。三是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情况,及时做好政策解读,帮助企业设计税收筹划方案,用足用好各项税收政策,特别是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和税务风险 。强化过程控制 。一是帮助企业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各项内控机制,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会计核算情况,对可能产生税务风险的行为及时发出风险提示,积极防范税务风险 。二是督促企业加强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堵塞企业管理或者制度执行中的漏洞,把税务风险消灭在企业自查自纠阶段 。三是对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从而防止税收风险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或者错误执行 。注重评估考核 。充分利用征管信息系统及第三方信息,结合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模型指标,确定风险疑点 。对高风险企业要重点跟踪监控,通过信息提示、集中约谈、评级评估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涉税纳税人发出通知进行提示,及时消除纳税风险;对经评价提示疑点仍未消除的纳税人及时转入评估检查、税务稽查等程序,进行重点检查 。根据检查情况进一步完善企业的风险内控机制,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建立风险团队 。有针对性和引导性地培养一批既适应税收管理要求,又能及时排除税收风险隐患的行家里手,既能服务于企业发展,又能加强对企业有效管理的干部队伍 。要增强团队的税收风险管理意识,及时引导、督促税务人员通过规范管理行为,减少执法风险,提高税种的管理水平 。
【大企业税收分析 如何抓好大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大企业税收管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