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VC/PE陷入资本折叠时代?

VC|VC/PE陷入资本折叠时代?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 | 张丽娟,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我问一个相熟的FA朋友,你觉得今年是最艰难的一年么?他说不是,我很好奇,他紧接着回答我,可能是明年 。
现如今的现状是,广为流传的寒冬三杰,亦或是岁寒三友,也在不久之前各自陈词完毕 。用此前高榕资本高翔的原话就是,“每当冬天来临,就会有:张颖同志内部发言流出,王冉同志发文跟上,包凡同志总结陈词……其他同志(比如我)默默转发 。”
以及我也看到了相关的支持证据:专注于新消费的海豚社发起了一个投票,投票中,截至到5月初,一个项目都没有投的投资人占36.2%,进账一个项目的投资人占25.5%,两个项目占14.9%,而这已经占了整体投票的76.6% 。
但有意思的是,一个专注科技的投资人则提供了另外一个有趣的视角,就是有的项目现在已经开始反向尽调机构了,没有产业资源,没有投过相关知名项目,项目不考虑拿钱 。
同样,也有相应的证据,据我所了解,现在能源赛道一骑绝尘,一年融资一两轮不算多,一年估值翻个四五倍也稀松平常,甚至有的项目直接估值上翻20倍,还要靠关系才能挤进来 。
这就好玩了,现如今的投资已经折叠到这种程度了?或许也并不是所谓的资本寒冬,而是“结构性缺钱”,需要分辨当下态势,需要转型了 。
或许正如包凡所说,“当市场整个投资逻辑在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实际上是应该重新审视,而不是延续以往的惯性向前走 。”
LP市场“结构性缺钱”此前,王兴的断言被业内广为流传,且被认作是一语成谶 。2019年新年伊始,面对惨淡的2018年,王兴就说道,2019年可能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
更让众多投资人确信的是,“岁寒三友”每逢“资本寒冬”都要出来做一番盖棺定论的判断 。对此,我好奇地翻了下,其实张颖最早的“寒冬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甚至有业内人还开玩笑说可以把“立冬”改为“颖冬” 。
这应该是资本寒冬论的先河,彼时,张颖第一次发表预警的言论,认为市场从贪婪转向恐惧的关键节点只在弹指之间 。此后,2014年,张颖呼吁要储粮;2018年,张颖直接给出8条“保命”建议,这还不算,到了2019年,张颖还告诫经纬系说要拿捏好融资节奏,高效用好账上的每一分钱 。
早在2014年时,包凡就赞同张颖的说法,提到寒冬将至,乃至后续2015年,包凡则指出所谓的寒冬是从资本的供给和需求来说,此前供大于求,但当时以及到了相对合理的平衡 。王冉则是在2016年加入“提醒”的队伍,并在2018年判断增量资金断崖式下跌,基金募资难势必导致创业者融资环境变得更加严峻 。
现如今,三剑客再次合体 。张颖的5条建议之后,王冉喊出,“各位朋友,系好安全带”,原因是在他的调研下,保持基本正常的投资机构占比20-30%,步伐明显放缓的投资机构占比50-60%,剩下10-20%彻底躺平 。
【VC|VC/PE陷入资本折叠时代?】投中研究院的调研数据也显示,在今年的一季度,VC/PE的整体投资活跃度降低,规模及均值都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
VC|VC/PE陷入资本折叠时代?
文章图片

这其中,2022年一季度,投资案例数量1557起,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投资交易规模则为425.33亿美元,再度走低 。具体到交易均值上,则仅为2731.73万美元,环比下降25%,同比下降22% 。
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此前的“寒冬”暂且不论,当下疫情的冲击下,确实发生了转折,用XVC胡博予的话来说,则是“过去依靠网络效应、一两场大仗即可定胜负的局面,早已被拉长成要打5年仗,中间还密布无数的、形式各异的小仗 。”
传递到投资机构的募资端,也有业内人士表示,LP市场的缺钱,不是真的没有钱,而是一种“结构性缺钱”,一些领域不断传出募资顺利、资金充足的消息,而有的领域则推进相对困难,只能一拖再拖 。
包凡就在接受《深网》专访时也提及,现在整个募资的环境并不是很好,市场上还在坚持募资的估计是少数,美元机构的主要LP、投资人都在北美,现在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一些改变,且过去10年的价值创造跟未来10年的价值创造可以说是很不一样 。
我们先看几个超募的案例,元禾璞华超募42亿,其主要投资的是集成电路产业相关;元璟资本超募20亿,主要投资的是前沿科技、企服、数字医疗三大赛道;星航资本超募2亿美元,则主要投的是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清洁能源和前沿科技领域的投资机会 。
再比如,中银资本参与的300亿母基金,主要就是用于科创行业;而执掌400亿的昭衍新药一天内投了两家PE,一家是众所周知的CPE源峰,另一家则是华盖资本,主投医疗的;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些LP愿意砸钱的基金,无一不是当下最热门的行业 。
而硬币的另一面,现实则是,那些不够热门,或者不被认可价值的行业和企业,仍旧摆脱不了“募资难”的局面 。
传导到投资端,虽然创业者和投资人关于达成投资意愿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但在特殊时期内,由于外部的变化,投资人确实对于风险更加敏感,导致出手的节奏和判断依据都变了,就变得更加卷了起来 。
毕竟,在海豚社的调研之中,今年一季度投资项目20个以上,和10到20个项目之间,还是占到了3.2% 。这还是在当下去年明星项目墨茉点心局裁员、虎头局融资搁浅的现在 。
VC/PE陷入资本折叠时代在我关注的芯片、AI、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化、机器人、元宇宙、碳中和等赛道,当下依然保持着非常强劲的投融资态势,甚至不乏很多细分赛道到了泡沫伴生的状态 。
只是,当下,在我看来,更明显的趋势是,再也没有一个能裹挟所有投资人势能的共识的大风口,而更多是在彼此不同的赛道上暂时有人达成一致 。
就以当下的氢能赛道为例,我了解到的是,有投资人格外推崇,给予非常高的估值,也有投资人直接就表示,日本当年氢能如何如何,国内暂时刚刚开始 。
即便连包凡,也只能说,“智能经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消费结构的变化,这三件事是我们比较确定的,里面还有很多创新的事可以去做 。再往大的一些事情,我们现在也看不清楚,只能积极的去看,去研究 。”
这也就造成,各位依仗信息差投资的投资人们,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接下来真的只能凭借自身的产业关系,以及过硬的知识储备来打赢接下来的投资“内卷战” 。
用汉理资本钱雪锋接受采访的话来说,就是“有些投资机构说今年以来还没有开过一单,但实际上,在资本寒冬下,包括汉理资本在内的一些创投机构,还是开足马力,疫情期间也没有停下投资的脚步 。”
我们继续用数据说话,投中研究院的研究显示,2022年一季度,大额交易案例(交易规模≥1亿美元)共计发生58起,占总交易数量不足一成,涉及金额138.48亿美元,占总交易规模32.56% 。
这其中,IT及信息化行业投资数量及规模均占榜首,半导体芯片领域获投175起,规模达到41.73亿美元,持续领先于大多行业 。能源及矿业在众多头部电池企业的大额融资影响下,投资均值超亿美元,最为吸睛 。
我再随便举一个例子,在去年,单单扫地机器人赛道,国内获得千万级金额融资的扫地机器人项目便有12个,其中亿元级的便有7个 。再比如,自动驾驶2021年的投融资规模就已达到近几年峰值,而到了今年一季度,就又有46起自动驾驶企业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超过17亿美元 。
人员的薪资也能从侧面反应出行业的火爆,以芯片为例,2021年,翱捷科技、赛微微电、芯原股份、希荻微、汇顶科技的员工平均薪资都已经超过了60万 。
也可以看出,这些行业里面的某些细分赛道,就是“偏科”里的优等生,已经不能用“卷”来形容,而真的是已经成了“资本折叠” 。
产业资本的加入,也进一步抢占了财务投资人的空间,加入到了这场“资本折叠”的争夺战中 。
以众所周知的宁德时代“宁王”来说,《平均三天一出手,宁德时代急眼了?》中也提及,宁德时代不单单与10余家车企合资,还以LP身份密集投资了多只基金,甚至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宁德时代的对外投资就高达39起,数量已接近公司过去几年的投资总和 。
我切身最深的感受是,这些相关领域的优秀项目逐渐变少,引得各个项目估值水涨船高不说,还出现了开篇反向尽调的场景,乃至我还听到一线机构为了吸引到某些高校的项目不惜驻场全部拿下 。
如果我所料不差,这个热闹的资本市场还可以再魔幻,再折叠一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