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税是对谁征税 电商要征税对身份有什么影响,电商用的营业执照需要交税吗

一、电子商务的税务问题
在您的原文中,“在制定税收条款时,考虑到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利益,应同等重视居民管辖和地区管辖” 。“居民管辖权和地区管辖权”是指政府对某些人或物征税的权力 。根据国家主权原则,可分为属人原则和属地原则,即居民税收管辖权和收入来源税收管辖权(即地域税收管辖权) 。电子商务有以下特点:1 。消费者可以匿名;2.制造商倾向于隐藏他们的住所;3.税务机关无法读取信息,无法判断电子贸易的情况;4.电子商务交易本身也很容易隐藏和修改 。交易主体的不可见性、部分交易的不可见性、交易场所的不确定性、交易完成的快速性等电子商务的基本特征对电子商务税收有以下影响:1 。电子商务的税收管辖权很难确定 。传统消费税主要以商品供应为依据享有税收管辖权 。然而,网络营销由于互联网而降低了商品和服务的物理位置的重要性,同时也使消费税的征收管辖权变得模糊 。例如,如果A国的居民在B国的服务器上订购了一件商品,并要求将其发送到C国,该居民可能会收到来自三个国家的税单 。2.电子商务的避税问题越来越严重 。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造成的税务困难还包括易货交易 。易货交易,即商家在网上交换商品或服务而不进行货币交易,已经成为传统商业税收征管的难点,网上交易增加了逃税的可能性 。税收中性原则和公平税负原则受到挑战 。为了加快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国内企业抢占国际市场铺平道路,很多发达国家基本都是免税的,而一些发展中国家没有专门的电子商务税收政策 。所以电商企业的交易也可以成功利用保护政策或政策的漏洞来规避税负,使得网上交易基本免税 。这对那些不进行网上交易的正规企业和不具备网上购物能力的消费者是不公平的 。4.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难点 。现行的税收征管制度是建立在对买卖双方监管的基础上的 。税务机关很难跟踪、掌握和识别电子商务买卖双方的大量电子商务交易数据,并以此作为计税依据 。然而,电子货币、电子支票、网上银行、信用卡和用户的匿名性增加了税收征管的难度 。答了两遍,我很努力,也不太懂 。楼主送我一杯茶喝,哈哈,开玩笑,开玩笑 。

从量税是对谁征税 电商要征税对身份有什么影响,电商用的营业执照需要交税吗

文章插图
二、电子商务该不该纳税?
电商也要交税 。麻烦在于怎么征收,征收多少 。电商被征税是因为电商本身就是一种经营活动,电商的盘子越来越大 。线下实体店已经开始受到电商的挤压 。如果是线下征税而线上不征收,无疑是不公平的 。其实这也是一种在国外慢慢蔓延的做法 。以美国为例 。1992年,美国最高法院解释说,如果一个距离销售者在应纳税州有实体存在,那么即使这个州以外的销售者将货物销售给这个州的居民,州政府也不能征收使用税 。简单来说,州政府不征税 。但是在接下来的一二十年里,电子商务,比如易贝,亚马逊等等迅速崛起,对线下商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引起了一些抗议 。许多线下企业开始游说国会议员 。到2013年,美国参议院通过了《2013市场公平法案》,规定各州可以跨地区对电商征税 。但联邦政府并没有规定统一的税率,由各州自行决定是否征收以及征收多少 。但这一法案公布后,遭到了电商的激烈反对,电商的游说能力可不是吃素的 。各州为了鼓励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多也未雨绸缪 。所以针对电商的征税还没有全面铺开 。戏剧性的是,原来易贝和亚马逊是穿一条裤子的,但随着亚马逊仓储物流网点布局的逐步完善,以及其B2C化,在法案出台的前一年,2012年,亚马逊成为了电商征税的支持者 。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成为市值最大的电商网站 。E-bay对税收的态度也变得模棱两可 。通过税收来阻止阿里的入侵,恐怕是一种选择 。同样,在中国,一旦电子商务被严格征税,我估计JD.COM、阿里等 。一开始会反对 。然而,一旦征税被确认,JD.COM、苏宁等 。一定会倒戈,成为税收的支持者 。以JD.COM为例 。现在它的大部分商品都开发票了,而苏宁的张却一直嚷嚷着要被征税 。毕竟一旦全面征税,对自身肯定是有影响的,但淘宝是重灾区,其次是天猫 。因自身成本增加而损失的客户,可能会通过竞争对手客户的损失来完全挽回 。在这种背景下,阿里成为了电子商务综合征税的主体 。而且很多平台商虽然有自己的平台,但是他们的支付工具是支付宝 。一旦全面征税,他们只要抓住了支付宝的核心,恐怕也不能幸免 。当然,他们会和阿里共进退 。不过除了阿里,目前看来其他中小平台电商的游说能力都很一般,所以我认为草案的起草大概会在一两年之内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征收,征收多少 。一种说法是线上和线下税率是一样的 。这种做法看起来最公平,但实际上明显有利于线下门店 。虽然线下店总是嚷嚷着不公平,说怎么交税 。但是除了那些大型超市,很多线下店都没有足额纳税,很多都有两个账,虚报和低估营业额 。而且工商税务也很难查 。毕竟,你不可能每天派人去看别人店里的实际营业额 。对于那些大型超市来说,采购是标准化的,有进项发票抵扣,有专门的财务团队处理税务问题 。但是网上麻烦 。只要有一天抓住了支付工具这个最本质的东西,所有账目一目了然,很多电商购买都是没有进项发票的 。一旦严格征税,他们的实际税负会比线下店铺高很多 。让我们换一种说法 。
,针对电商开辟一个新的税种,譬如电商税 。税率比线下的营业税,增值税税率略低,比如5%之类的 。但这样也会碰到一些问题,首先是线下的会抗议凭什么线上的税率要低,不公平 。总不能说是因为线下有很多商家逃税,所以线上的就少收点吧,那岂不是打我们征税部门一个大嘴巴子 。其次,要设定一个新的税种,流程是非常麻烦的 。按照税由法定的原则,新税种的开辟需要提交全国人大立法通过,而这个过程是挺漫长的 。最后一个麻烦是,这个税到底由谁来收?如果电商注册的所在地来收,那到时各地方政府肯定会纷纷地址外地电商,扶持本地电商,这就有违互联网电商的精神 。如果由购买地的地方税务局来收,那怎么个收法?按身份证所在地,还是按居住地? 如何界定?如果电商没有交税又远在外地,如何追索?是向电商收,还是向消费者收?总之,问题一大堆,都需要“相关部门”认真考虑研究 。事实上,相关部门也已经在认真考虑研究中,之前放出的那些风声,一方面是为了征求更多地意见,二来也是给公众打个预防针 。电商征税的靴子,落地时间不会太远了 。特别说明一下:现在的淘宝天猫等电商,有些商家也是交税的,只不过没有全面严格征收,而且漏洞非常大 。
三、电子商务对国际税收的那些基本概念冲击电子商务在三个方面对传统国际税收规则造成了冲击:常设机构原则、居民身份的认定标准、收入的定性分类方法,对收入来源国和居民身份国的税收管辖权都造成了损害 。为应对电子商务对现有国际税收规则的挑战,我国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拓宽常设机构的定义,使之适用于跨国电子商务交易;适当调整对企业居民身份的认定标准;应用功能等同的原则对电子商务交易中的收入性质进行分类 。进入21世纪后,电子商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 。与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国际社会至今仍未能找到对跨国电子商务交易进行征税的有效解决办法,至今大量电子商务交易仍处于事实上的免税状态之下,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各种类型的跨国公司利用电子商务避税 。一、电子商务对传统国际税收规则的冲击(一)对传统的常设机构概念的冲击当前国际上普遍通行的对跨国交易的征税规则是:跨国企业的居民身份所在国对其收入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征收所得税;而跨国交易发生地所在国对交易的所得行使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征收增值税或营业税 。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现有国际税收协定中的“常设机构”定义不再适用 。常设机构难以确定的现状,不仅损害了收入来源国的税收管辖权,还引起了居民国和收入来源国在税收管辖权上的争议 。“常设机构”是现行的国际税收规则中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 。常设机构原则是国际税收协定中用以协调居住国和收入来源国税收管辖权的通用规则 。国家的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通过对非居民企业在本国的常设机构的经营利润征税得以实现 。当前国际税收协定中对常设机构的定义,通常都来源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77年颁布的《关于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以下简称经合范本)和联合国1979年颁布的《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以下简称联合国范本) 。经合范本第五条规定,“常设机构”是“一个企业进行其全部或部分营业的固定营业场所”,具体包括管理场所、分支机构、办事处、工厂、车间、开采自然资源的场所以及持续时间达到一定长度的建筑工地,但不包括专为企业进行“准备性质和辅助性质活动”而设的固定营业场所 。另外,若一个不具有独立地位的代理人在一方缔约国中代表另一方的企业活动,拥有以企业的名义签订合同的权力并经常行使之,则此代理人也可构成该企业在该国中的常设机构 。联合国范本的规定与经合范本相似,但更多地考虑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某些方面适当扩大了对“常设机构”的认定范围 。例如,在对由代理人构成的常设机构的认定中,联合国范本增加了一条认定标准,认为即使没有签订合同的授权,但只要代理人“经常以首先提及的缔约国保有货物或商品库存,并代表该企业从库存中经常交付货物或商品”,也构成常设机构 。总的来说,两个范本对常设机构的定义具有相同的特征,即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企业必须在收入来源国拥有固定的、在时空上具有一定持续性的场所;二是该场所用于开展实质性的经营活动 。截至2003年年底,中国已经与包括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在内的81个国家签署了对所得和财产避免双重征税和偷漏税的协定 。这些协议都是参照以上两个范本起草的,所以其中对常设机构的定义也都满足上述特征 。按照该定义,在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跨境交易中,商品或服务的提供方在收入来源国将不存在常设机构,因而也就无需向收入来源国纳税 。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跨过电子商务交易通常是通过供应商设在收入来源国的某个服务器上的网站来进行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存放供应商网页的服务器只是用于发布交易信息,而不是用于在线签署合同,符合经合范本中“准备性质”和“辅助性质”的例外性要求,不构成常设机构 。第二,即便该网站的功能齐全,能够自动完成所有的交易,符合常设机构定义中“从事营业活动”的要求,但是网站是由电子数据构成的,可以轻易的修改和转移,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物理存在 。虽然服务器本身属于物理存在,可是拥有网站的供应商只是单纯地租借收入来源国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服务器的硬盘空间来存放自己的网站,而并未形成对服务器的实际支配关系,因此并不形成在收入来源国的物理存在,也不构成常设机构 。第三,电信公司与ISP不受拥有网站的供应商支配,无权代表供应商签订合同,也无权代表供应商交付商品,因此不满足代理人的定义,也不构成常设机构 。这种现状危害了税收中性原则,使得具有相同本质的跨国经营活动因为交易方式的不同而承担了不同的税收成本,形成了对电子商务的隐性税收优惠 。这种变相激励促使跨国企业纷纷将业务转移到互联网上,以逃避对收入来源国本应承担的税收义务 。这也是近年来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对企业的居民身份认定标准的冲击电子商务的兴起,不仅会对收入来源国的税收管辖权造成不利影响,也可能对居民身份国的税收管辖权造成不利影响 。因为,电子商务使得跨国公司的居民身份认定变得困难 。跨国公司可以比以往更容易改变居民身份,以便利用国际避税港或者通过滥用税收协定进行避税 。在各国现行税法中,对于法人居民身份的认定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法人注册地标准、总机构所在地标准、管理和控制地标准、控股权标准、主要营业地标准等 。中国税法对居民的认定采用了注册地和总机构所在地双重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5条规定,具备中国法人资格的企业和不具备中国法人资格但机构设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均为中国的居民纳税人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远程办公和在线交易成为可能,物理空间上的集中不再成为公司经营管理上的必需要求 。无论是出于实际经营的需要,还是处于避税的需要,跨国公司在全球的分布都趋于分散 。集团内部的各个子公司间的业务分工趋向垂直化,子公司表现得越来越像一个单独的业务部门,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公司 。即便分处各国,各公司的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的实时沟通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总机构所在地标准、管理和控制地标准和主要营业地标准等依赖地理上的特征对法人居民身份进行判断的标准就逐渐失去了其本来存在的意义 。电子商务的高效性、匿名性和无纸化的特点使得公司可以轻易地选择交易中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地和劳务活动的提供地,将交易转移到税率较低的收入来源国进行 。或者通过调整公司结构的分布,使自己获得本来不应拥有的居民身份,从而享受到某些税收协定中的税收优惠 。(三)对传统的收入定性分类方法的冲击电子商务的兴起使传统所得税法中对企业收入的定性分类变得困难 。多数国家的税法对有形商品的销售、无形财产的使用和劳务的提供都进行了区分,并且制定了不同的课税规定 。如在中国,对销售利润的征税地是商品所有权发生转移或销售合同签订的地点,适用税率为17%的商品增值税;对劳务报酬的征税地是劳务的实际提供地,适用税率为5%的营业税;而特许权使用费的征收同样适用税率为5%的营业税,并适用预提33%所得税的规定 。由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书籍、报刊、音像制品等各种有形商品,计算机软件、专有技术等无形商品,以及各种咨询服务都可以被数据化处理并直接通过互联网传送,传统的按照交易标的性质和交易活动的形式来划分交易所得性质的税收规则,对在互联网上交易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难以适用 。例如,原先通过购买国外报纸而获得信息的顾客,现在可以通过上网订购报纸的电子版获得相同的信息 。跨国媒体公司在这项在线交易中获取的收入既可以被视作商品销售所得,也可以被视作阅览报纸电子版的特许权使用费,在某种意义上,这项收入还可以被视作对编辑和采访人员编排报纸所付出劳动的报酬 。由于对电子商务产生的所得难以分类,在现行的分类所得税制下,对于此类收入应适用何种税率和课税方式就成为各国税务机关面临的问题 。有关所得的支付人是否应依照税法的规定在进行电子支付时履行源泉扣缴所得税的法律义务,也变得难以确定 。而在税收协定的执行方面,对有关所得的定性识别差异还会引起跨国纳税人与缔约国税务机关之间在适用协定条款上的争议 。二、对电子商务交易征税的原则各国政府一直在积极地探讨对电子商务活动征税的可能,希望找到一个能够满足以下原则要求的解决方案,在不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下,使电子商务的征税问题得到较圆满的解决 。(1)税收中性原则 。对于在相似的条件下进行的相似的跨国商业活动,无论是通过传统的贸易方式进行,还是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所承担的税负水平应当相同 。企业的决策应当是基于经营方面的考虑,而不是税收方面的考虑做出的 。即使政府希望通过对电子商务的税收优惠鼓励其发展,也应当通过税率的调整和差异化来实现 。(2)平衡原则 。对电子商务征税应当在居民税收管辖权和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之间取得平衡 。既要保护电子商务出口国对本国企业的居民税收管辖权,又要保护电子商务进口国的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只有满足这个要求的解决方案,才能同时被各方接受,成为国际通行的准则 。(3)弹性原则 。新的课税机制应当不仅能够解决现阶段电子商务的征税问题,还应当具有适当的抽象性和弹性,以应对未来商业手段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对税收体制可能造成的新冲击 。(4)简易原则 。解决方案应当能够使税务机关的行政成本和纳税人的依从成本都尽可能低,尽量减少因为征税而造成的社会运行成本 。三、我国应对冲击的现实对策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还不发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还将处于电子商务净进口国的地位 。因此,由于常设机构无法确定而造成的收入来源国税收损失对我国的影响最大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在尽可能满足上述四项原则的前提下,努力维护对跨国电子商务所得的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应当成为我国在制定电子商务税收法律及参与有关国际税收协定谈判时考虑的重点 。(一)拓宽“常设机构”概念,使之适用于电子商务交易面对电子商务对传统国际税收规则中常设机构概念造成的冲击,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学者们先后提出了多种应对方案 。大致归纳起来,可以分为激进和保守两类 。部分学者建议对电子商务直接开征新税种,以彻底解决对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征税问题 。这些新税种包括对电子信息的流量征收“比特税”,对网上支付的交易金额征收“交易税”,对互联网基础设施征收“电讯税”等 。这种激进式的解决方案适应电子商务的特点,确实可以有效防止电子商务交易中的逃税行为 。但是这种方案却造成了更大的问题 。只要采用了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不论是销售商品,还是提供服务,或者是转让许可使用权,不同性质的经营活动都适用相同的税率 。而对于相同性质的经营活动,例如,电子商务船舶租用服务和实际的船舶租用实务,仅仅因为采用了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就要承受与采用传统交易模式不同的税收负担 。这实际上违背了税收中性的原则,会给网络通讯增添不应有的负担,为电子商务的发展设置障碍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正积极地提倡在电子商务的国际税收中放弃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转而由居民国行使全部的税收管辖权 。美国财政部在1996年公布了《全球电子商务选择性税收政策》报告,在强调税收中性原则的同时,该报告提出“在传统的所得来源概念已难以有效适用的情况下,纳税人的居民身份最可能成为确认创造所得的经济活动的发生地国及该国对该所得有权优先征税的方法……因此,美国的税收政策已经认识到,由于传统的来源规则失去其重要性,居民税收管辖可跟进并取代它们的地位,这一建议已经被经合组织(OECD)下属的税务委员会接受 。在2000年12月公布的《电子商务中常设机构定义的适用说明——关于范本第五条注释的修改》中,居民国的税收管辖权得到了进一步确认,而收入来源国的税收管辖权却被忽视(廖益新,2008) 。按照该说明,只有当电子商务的供应商在收入来源国拥有受其直接专门支配的存放电子商务网页的服务器,这种存在才构成常设机构 。但这种情况的出现机率微乎其微,按照这个说法,收入来源国基本上不可能从电子商务交易中征到税款 。这种保守的解决方法确实可以有效地解决电子商务跨国交易的征税问题,但这是以牺牲收入来源国的税收管辖权为代价的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出口国,美国提倡居民身份税收管辖原则有其自身的利益考虑 。但作为电子商务净进口大国的中国,显然不能接受这样的方案 。常设机构规则的产生源于经济忠诚(Economic Allegiance)原则 。即任何从一个经济体受益的人均应向该经济体纳税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常设机构的新定义也应当体现这一原则 。电子商务对现有常设机构定义的冲击实际上源于网络空间对物理空间征税规则的根本性挑战 。传统的征税规则是建立在物理空间的基础之上的,它要求并注重一定数量的物理存在,并要求这些物理存在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持续性,以构成征税连结点 。但是网络空间的虚拟特性模糊了物理空间中的时空特征,使得征税连结点无法构成 。因此,试图从传统的物理存在的角度来寻找电子商务存在的标记无疑是徒劳的,应当突破传统的“物理存在”的定义方法,从电子商务自身特征来寻找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常设机构的新的定义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在签署对跨国电子商务交易征税的国际协定时,应当放弃传统的常设机构概念中对“固定营业场所”的定义方法,转而根据非居民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是否与本国构成了实质上的、持续性的、非“准备性质”和“辅助性质”的经济联系来判断是否应当对其在本国取得的利润行使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可以采用“功能等同”的原则,按照电子商务供应商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网站是否和传统意义上以物理方式存在的“常设机构”具有相同或近似的功能,来判断该网站是否构成常设机构 。具体而言,如果供应商的电子商务网站具有订立合同、完成交易的功能,并且该供应商经常使用这种功能已实现交易,而不仅仅是向公众简单地进行产品宣传和市场信息的传递,则可认为该供应商在收入来源国构成了实质性的存在 。如果这种实质性的存在满足一定的数量上的要求和持续时间上的要求,即可认为这种存在构成了“常设机构” 。虽然这种“常设机构”不存在于物理空间之中,但仍可以将其与传统定义中的常设机构等同看待,对其行使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二)适当调整对企业居民纳税人身份的认定标准我国现有的对企业居民纳税人身份的认定采用注册地标准和机构所在地标准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总机构所在地标准的判定作用受到削弱,有可能会影响我国的居民税收管辖权 。为解决跨国公司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分散机构以逃避居民纳税身份的问题,我国应当适当调整税法中对于法人的居民纳税人身份认定标准 。在原有的两种标准之外,增加新的可以体现电子商务供应商的居民身份的标准 。例如,可以考虑对电子商务企业适用主要营业地标准,不论跨国公司名义上的总部是否位于中国境内或是否有机构在中国境内,只要其大部分的经营活动是在中国境内发生的,就可以认为该公司具有中国的居民身份 。或者对电子商务供应商使用控股权标准,只要掌握公司股权达到一定标准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均为中国居民,即可认定该公司具有中国居民身份 。(三)按照功能等同原则对电子商务交易的收入进行分类按照“功能等同”原则,不论商品的交易或者服务的提供采取什么方式,只要对于消费者具有相同的功能,起到了同样的效果,那么这种交易在本质上就是相同的,供应商从这种交易中得到的收入也就具有相同性质 。仍以前述购买国外出版的电子报刊为例,如果消费者得到的是通过网站下载电子报刊文档的权利,下载后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不限时间地反复阅读,并且可以在将来的任何时间对其进行查阅 。那么这种购买的行为和购买一张真正的纸质报纸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 。供应商因此获得收入应该归为销售商品所得 。如果消费者得到的只是在线阅览的权利,而无权下载电子文档,那么供应商的收入应该被归入特许使用费的行列 。当然,具体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要比这复杂得多,如何将功能等同原则,细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税收规则,还需要不断的尝试与探索 。
从量税是对谁征税 电商要征税对身份有什么影响,电商用的营业执照需要交税吗

文章插图
四、跨境电商的税收政策是怎样的?跨境进口电商通常采用直邮和保税自营、以及直邮+保税三个模式 。1、根据《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将单次交易限值由行邮税政策中的1000元(港澳台地区为800元)提高至2000元,同时将设置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20000元 。在限值以内进口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关税税率暂设为0%,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取消免征税额,暂按法定应纳税额的70%征收 。2、超过单次限值、累加后超过个人年度限值的单次交易,以及完税价格超过2000元限值的单个不可分割商品,将均按照一般贸易方式全额征税 。3、同时,《通知》对行邮税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将目前的四档税目(对应税率分别为10%、20%、30%和50%)调整为三档,税率分别为15%、30%和60%,以保持各税目商品的行邮税税率与同类进口货物综合税率的大体一致 。4、新政下,跨境电商进口商品的税负有升有降 。对于单价多在500元以下的母婴用品而言,原本的零税负变成了11.9%的缴税比例,而对于单价超过100元的化妆品来说,原先50%的行邮税则降为了32.9%的综合税率 。
五、电子商务对国际税收的哪些基本概念产生冲击 如何解决一、电子商务衍生的税收问题 (一)电子商务对税收原则的冲击 税收原则是制定相关税收政策的基本依据和衡量其是否合理的基本准则 。从税负公平原则的要求来看,电子商务是有悖于公平原则的 。因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在国际互联网基础上的这种与传统的有形贸易完全不同的“虚拟”贸易形式往往不能被现有的税制所涵盖 。电子商务的流动性、隐匿性及交易本身的数字化又与税务机关获取信息能力和税收征管水平不相适应,使之成为“优良”的国际避税地,导致传统贸易主体与电子商务主体之间税负不公 。税收制度设计的第二个原则是征税过程必须是有效率的 。征收的行政管理费用不应铺张浪费,纳税人的从属费用不能毫无必要的增加 。此外,还应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 。但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税收效率原则将产生一定的冲击 。比如,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可以直接免去中间人(如代理人、批发商、零售商等),而直接将产品提供给消费者,而中间人消失的结果,将会使税收征管复杂化,原来可以从少数代理人取得巨额的税收,现在却将许多无经验的纳税人加入到电子商务中来,变成了向广大的消费者各自征收小额的税收,这将加大税务机关工作量,提高税收成本 。(二)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国际税收的一些基本概念与规范受到了挑战与冲击 1.常设机构概念受到挑战 常设机构是一个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经营活动的固定营业场所 。传统的税收是以常设机构,即一个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经营活动的固定经营场所,来确定经营所得来源地,但电子商务却使得非居民能够通过设在来源国服务器上的网址来实现销售活动,此时该非居民拥有常设机构吗?如果该网址不用来推销、宣传产品或劳务,它是否就能被认定为非常设机构而得以免税待遇呢? 电子商务引起的关于常设机构的争论,除上述问题外,还涉及有关代理商的特殊争议 。关于常设机构的判定,《经合组织范本》认为对非居民在一国内利用代理人从事活动,而该代理人(不论是否具有独立地位)有代表该非居民经常签订合同、接受订单的权利,就可以由此认定该非居民在该国拥有常设机构 。面对电子商务,大多数国家都希望网络服务供应商符合独立代理商的定义,从而可以将其视为常设机构行使税收管辖权 。但事实上,即使所有合同都是通过网络服务供应商的基础设施商议和签订的,据此将网络服务供应商视为代理商,其理由也不够充分 。在现行概念体系下,由于大多数国际税收协议都将非独立人特指为人,因而将网络服务供应商视为代理商就不符合现行概念 。2.容易陷入国际税收管辖权的冲突中 税收管辖权是国际税收的基本范畴 。如何选择和确立税收管辖权,是国际税收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各涉外税收建设中的核心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并行着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和居民(公民)税收管辖权,即就本国居民(公民)的全球所得和他国居民(公民)来源于本国的收入课税,由此引发的国际重复课税通常以双边税收协定的方式来免除 。然而,在网络贸易中,这两种税收管辖权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网络贸易的发展必将弱化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外国企业利用国际互联网在一国开展贸易活动时,常常只需装有事先核准软件的智能服务器便可买卖数字化产品,服务器的营业行为很难被分类和统计,商品被谁买卖也很难认定 。加之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服务也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提供服务一方可以远在千里之外,由此,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各国对于所得来源地判断发生了争议 。其次,居民(公民)税收管辖权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目前各国判断法人居民身份一般以管理中心或控制中心为准 。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国际贸易的一体化以及各种先进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一些原来让人难以想象的情况将会成为可能,如一个企业的管理控制中心可能存在于多个国家,也可能不存在于任何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税务机关将难以根据属人原则对企业征收所得税,居民税收管辖权也显得形同虚设 。3.有些商品、劳务和特许权的区别变得很模糊,导致税务处理混乱 区分是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还是特许权收入,对正确处理国际税收问题尤为重要 。电子商务中许多产品或劳务是以数字化的形式、通过电子传递来实现转化的,而数字化信息具有易被复制或下载的特性 。所以,它模糊了有形商品、无形劳务和特许权之间的界限,使得有关税务当局很难确认一项所得究竟是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还是特许权使用费,这将导致税务处理的混乱,很可能会因为不知其适用何种税种而无从下手 。例如,一家书店1个月卖出1000本书,税务机关就可以根据1000本书的销售额对该书店的销售行为征收增值税 。现在假如将书店搬到网上,读者通过上网下载有关书籍内容,那么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有形的商品销售征收增值税,也可以将其视为无形的特许权使用转让征收所得税,但是这个网上书店1个月销售了多少本书或者销售了多少个字节电子信息,税务机关无法确定 。4.由转让定价等引起的国际避税问题更加突出 在传统交易方式下,利用转让定价规避税负的情形的已屡见不鲜,税务机关可使用可比利润法、成本加价法、利润分割法和再出售价格法调整非常规交易价格和利润 。电子商务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进行商务活动的方式,原先由人进行的商业活动现在则更多地依赖于软件和机器来完成,这样就使商业流动性进一步加强 。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在免税国或低税国的站点轻易转移“服务品”就可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另外,一些跨国企业集团为了降低成本,还越来越多地应用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使得企业集团内部高度一体化,从而引发更多的转让定价方面的税收问题,由此引起的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的斗争更加激烈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税收征管信息很难获取真实信息,给税务征管带来了困难 按照博奕论的观点,税务部门与纳税人始终是一种博奕的关系 。信息的不对称,使税务部门对纳税主体、客体、纳税环节及纳税地点难以确定 。因此,税务部门充分掌握纳税人的信息是税收征管的核心 。由于电子商务是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在一个虚拟的市场中进行交易的活动,其无纸化操作的快捷性,交易参与者的流动性,使税务征管中税务部门与纳税人之信息不对称问题尤显突出 。1.纳税主体身份信息难获取性 确定纳税义务人是征税的前提条件 。在互联网上确认客户的身份有两种最基本的方式,一是“跟踪供货途径”,一是追踪“货款来源” 。在跟踪供货途径方面,通过电脑可以查出供货目的地的电脑地址,但由于企业对于电脑地址名称的使用不规范,所以光凭一个电脑地址并不足以确认供货的目的地国 。此外买方还可以通过因特网匿名提供电子信箱的服务,从而故意掩饰自己的身份 。人们甚至发明了“障眼法”,用这种方式,通过中间插入多个电脑的方式使得连发货人都不知道客户的真实的电脑地址 。可见,由于电脑地址的原因,通过追踪“供货路径”确认客户身份是很难做到的 。在追踪贷款来源方面,互联网上的记帐将来都会以信用卡和电子货币为基础,目前的结帐工作有一部分还是通过信用卡号码进行的,由于信用卡的国际识别,可以查清持卡人的国籍 。但大型信用卡组织将来都实行SETP(SecureElectronicTransactionProto-col)标准,这种记帐方式将不对卖方公开买方的身份和信用卡信息 。电子现金的使用同样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目前运用的电子现金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在可审计性方面也不一致,在很多情况下,支付人是匿名的,从而大大增加了信息获取度难,使利用电子现金逃税成为可能 。因此,从技术上来讲,无论是追踪供货过程还是付款过程,都难以查清买方身份或供货目的国的信息 。2.课税对象信息难获取性 即使确定了纳税主体,要确定对纳税主体人进行的什么交易征税,即如何获取交易信息在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 。比如,会计记录是公司交易的基本凭证,也是获取税收征管的有效途径,为了确认纳税人申报的收入和费用,纳税人被要求保留准确的会计记录以备税务当局检查 。传统上,这些记录要求用书面形式保存 。但在电子商务中以电子货物销售和服务的纳税人可能不会造出这样一份书面记录,交易被电子化地履行了 。这些交易记录只可能是一种电子形式,并且这种电子记录可以被轻易的更改 。3.国际互联网上的跨国交易加大了征管信息获取的难度 国际互联网潜力最大的领域之一是跨国交易,而任意一个跨国交易人都会期望将其成本降低至与国内交易相当的程度,而金融服务是满足其愿望的必要条件 。为了刺激网上交易的发展,国际互联网已经开始提供某些在避税地区地开设的联机银行以提供完全的“税收保护” 。而国内银行是目前税务当局最重要的信息来源,税务机关可以通过查阅银行帐目得到纳税人的有关信息,判断其申报的情况是否属实 。即使税务机关不对纳税人的银行帐目进行经常性的检查,潜在的逃税者也会意识到偷税、漏税的风险 。这样就在客观上为税收提供了一种监督机制,同时对于潜在的逃税者有一种威慑作用 。然而如果信息源变为设在他国的联机银行,这种监督制约机制就会大打折扣,逃避税收也就很可能成为现实 。(四)电子商务引起的税收利益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分配也不容忽视 由于电子商务对各国税收带来的影响不尽相同,各国之间税收利益也必须作新的调整 。某些国家是信息技术大国,势必利用其技术上的优势地位损害其他国家利益 。例如,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全球电子商务纲要》中宣布:因特网应为免税区,产品及劳务如经由因特网传送者,均应一律免税 。由于美国是信息输出大国,其主张当然对自身有利而遭到其他国家反对 。如此种种,必将带来新的国际税收冲突以及为解决冲突而进行的新的国际税务合作 。不同的国际组织对上述两个原则也有不同的偏向 。例如,经合组织(OECD)制订的条约倾向于居住地原则,而联合国(UN)的条约则倾向于税源地原则 。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混合采用这两种原则,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征税体制,为国际税收合作奠定基础 。这也是使同一家厂商在全球电子商务活动中避免双重纳税的需要 。如何建立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更公平的电子商务税收分配制度,尚需在国际谈判与合作中去努力争取 。二、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电子商务税收政策 (一)明确我国对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税收原则 1.税收中性原则 税收是一种分配方式,从而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国家征税是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在这个转移过程中,除了会给纳税人造成相当于纳税税款的负担以外,还可能对纳税人或社会带来超额负担,所谓超额负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行为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在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税收的中性就是针对税收的超额负担提出的 。税收理论认为,税收的超额负担会降低税收的效率,而减少税收的超额负担从而提高税收效率的重要途径,在于尽可能保持税收的中性原则,由此,我们可以判断,税收中性包含两个最基本的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从这个角度来讲,税收中性原则的实际意义是税收的实施不应对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延缓或阻碍作用 。从促进技术进步和降低交易费用等方面来看,电子商务和传统交易方式相比具有较大优势,代表着未来商贸方式,应该给予支持,至少不要对它课征什么新税,另外,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电脑拥有率和上网率按人口平均在全球是较低的,信息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网址资源甚少,基本上属于幼稚产业,极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因此,在税收政策上,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阶段应给予政策优惠,待条件成熟后再考虑征税,并随电子商务的发展及产业利润率的高低调节税率,进而调节税收收入 。就世界范围而言,遵循税收中性原则,已成为对电子商务征税的基本共识 。1996年11月,美国财政部发表《全球电子商务选择性的税收政策》报告,认为税收中性指导电子商务征税的基本原则,不通过开设新的税种或附加来征税,而是修改现有税种,使它适用于电子商务,确保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会扭曲税收的公平 。1997年4月,欧洲委员会也公布了《面对电子商务:欧洲的首选税收方案》的报告,接受了美国人的观点,认为应该努力使现行的税种特别是使增值税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不是开征新的税种 。2.财政收入原则 电子商务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也必须遵循财政收入原则,要与国家的整体税收制度相协调和配合,保证国家开支的需要 。财政收入原则有两重要求:第一个要求是通过对电子商务的征税与对其他产业的征税共同构成的税收收入能充分满足一定时期公共支出的需要;第二个要求是对电子商务的征税要有弹性,要使税收弹性大于或等于1,从而保证财政收入能与日益增加的国民收入同步增长 。电子税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必须遵循财政收入原则,要与国家的整体税收制度相协调和配合,保证国家开支的需要 。就电子商务而言,财政收入原则有两重要求:第一个要求是通过对电子商务的征税与其他产业的征税共同构成的税收收入能充分满足一定时期的公共支出的需要;第二个要求是对电子商务征税要有弹性,要使税收弹性大于或等于1,从而保证财政收入能与日益增加的国民收入同步增长 。3.尽量利用既有税收规定原则 美国在其财政部文件中认为,电子商务和传统交易方式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为了避免对经济活动的扭曲,税收中性应是最重要的对电子商务的征税原则 。欧盟部长理事会也基本持相同的看法 。关于中性原则,美国财政部文件进一步指出,运用既有的税收原则来形成对电子商务征税的规则是目前所能找到的形成国际共识的最好方法 。在1997年11月OECD在芬兰召开的名为“撤除全球电子商务障碍”的圆桌会议上,与会者一致认可税收中性原则和运用既有税收原则这两项原则 。2000年6月,美国前财政部部长助理、普林斯顿大学罗森教授在北京的一次小型座谈会上交流时也强调指出,网络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要对现有的财政税收政策做根本性改革,而是尽可能让网络经济适应已有的财政税收政策 。国外的经济学家的这些看法及国际机构的这些主张或许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制定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这就是电子商务课税要尽可能运用既有的税收规定 。比如,中国香港税务局就没有出台专门的电子商务税法,只是要求纳税人在年度报税表内特别加入电子贸易一栏,要求公司申报电子贸易资料 。4.坚持国家税收主权的原则 我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状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在电子商务领域,这就意味着我国将长期处于净进口国的地位 。所以,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可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跟在他们后面,步步亦趋,而是应该在借鉴其他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在制定网络商务的税收方案时,既要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又要考虑到维护国家主权和保护国家利益 。比如,对于在中国从事网上销售的外国公司,均应要求其在中国注册,中国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或服务的付款将汇入其在中国财务代理的账户,并以此为依据征收其销售增值税,再如,为了加强对征税的监督,可以考虑对每一个进行网上销售的国内外公司的服务器进行强制性的税务链接、海关链接和银行链接,以保证对网上销售的实时、有效监控,确保国家税收的征稽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常设机构原则的适应性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电子商务的出现给传统商务模式带来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在传统商务模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税收协定的概念也受到相应的冲击 。OECD协议范本的常设机构是判断跨国营业利润征税的标准,协定第5条对常设机构作的定义是:“常设机构”是指“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营业的固定营业场所” 。这个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1)场所;(2)固定;(3)进行营业 。将这三个要素抽象化,就是在空间上具有有形性、在时间上具有相对长期性、在经济活动内容方面要有实质性 。传统商务是在传统的物理空间中进行的,电子商务则不然,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时空环境——电子空间 。物理空间是有形的,有距离、有国界的存在;电子空间是虚拟的,距离已不重要,国界已被打破 。正是因为传统商务所依赖的传统空间所具有的物理特点,使常设机构成为一个易于确定、操作性很强的判断标准 。在电子商务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商店、办公室不见了,代之以虚拟商店、虚拟办公室 。那么,在这种条件下,常设机构的概念或判断标准在电子商务中还适用吗?众所周知,企业要开展电子商务,首先必须建立自己的网站(web-site),网站是由软件和大量的信息构成的,软件和信息是无形的,所以网站本身不能构成常设机构 。但网站的物理依托是服务器,服务器是硬件,是有形的,它具备了构成常设机构的物理条件 。服务器上如果不存放网站,它仅是一个空壳,没有智能,不能执行任何商务活动,因此也不能构成常设机构 。传统商务从事营业活动通常需要人的参与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自动化机器可以在无人干预或遥控的情况下进行作业,OECD范本第五条注释的第十款已经承认自动化机器可以构成常设机构,因此人的参与已不成为构成常设机构的必备条件 。这样,存放网站的服务器就是一个营业场所,如果它不被经常地变换地点,就构成了“固定的营业场所” 。因此,如果企业拥有一个网站/服务器,并通过该网站/服务器从事与其核心业务工作有关的活动,而非准备性、辅助性的活动,那么该网站/服务器就应该被看作是常设机构,对它取得的营业利润征收所得税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三)建立符合电子商务要求的税收征管体系 由于电子商务是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在一个虚拟的市场中进行交易的活动,其无纸化操作的快捷性,交易参与者的流动性,使税务征管中税务部门与纳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尤显突出,使得电子商务中的税收征管出现了许多“盲点”和漏洞,它对税收征管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提高现有征管和效率,避免税源流失,关键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是加强税务机关自身网络建设,尽早实现与国际互联网全面连接和在网上与银行、海关、网上商业用户的连接,实现真正的网上监控与稽查,并加强与各国税务当局的网上合作,防止税收流失,打击偷逃税 。二是积极推行电子商务税收登记制度 。纳税人在办理了上网交易手续之后必须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电子商务的税收登记,取得一个专门的税务登记号,税务机关应对纳税人申报有关网上交易事项进行严格审核,逐一登记,并通过税务登记对纳税人进行管理,这样即使纳税人在网上交易时是匿名的,对于税务也不构成任何威胁,政府完全可以掌握什么人通过国际互联网交易了什么 。三是从支付体系入手解决电子商务税收的征管问题,杜绝税源流失 。虽然获取有关电子商务具有高流动性和隐匿性,但只要有交易就会有货币与物的交换,可以考虑把电子商务建立和使用的支付体系作为稽查、追踪和监控交易行为的手段 。由于供货商和消费者在防止诈骗的某些利益机制增加,而且由于某方面需要涉及银行,参与交易的商人不可能完全隐匿姓名 。另外这样的支付体系提供了确定流转额的线索 。因此,从支付体系入手解决电子商务中的税收问题是很有希望的 。
从量税是对谁征税 电商要征税对身份有什么影响,电商用的营业执照需要交税吗

文章插图
六、电商的税收筹划有什么特点电子商务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商品流通形式 。信息内容、集成信息资源、商务贸易和协作交流是这种形式的基本内涵;计算机网络(主要是指Internet)是这种形式得以实现的基本依托 。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活动形式,电子商务将带来一种史无前例的革命,其影响已远远超出商务活动本身 。电子商务不仅是一种新的销售渠道或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它还是知识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最佳模式 。代表着未来贸易的发展方向;它将影响一个国家在未来全球化经济技术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的生活和就业、政府职能、法律制度以及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将带来十分深刻的影响 。税收作为国家实现其职能和取得主要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同样也受到了电子商务的深刻影响 。一、电子商务使得避税问题加剧(一)避税问题产生的原因避税与反避税一直是税收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 。避税是指纳税人采用不违法的手段 。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通过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安排,达到避免或减轻税负的目的 。避税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1 主观原因:对纳税人而言,无论纳税怎样公正、合理,都意味着纳税人直接经济利益的一种损失 。在这种物质利益的刺激下,纳税人就会采用各种手段进行避税,减轻纳税负担,以实现其利润的最大化 。2 客观原因:主要是各国、各地区间存在着税收差别,如各国行使的税收管辖权的差异、各国税制结构及税收负担的差异性、各国税收减免、税收优惠措施的差异性等 。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纳税人可以利用居所转移,收入、财产转移,以及通过国际避税地来达到避税的目的 。(二)电子商务使得税收转移目前,各国在税制上差异很大,即使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间也存在某些差异 。在传统贸易方式下,跨地区、跨国间的产品销售和购买占整个贸易的比重和份额还是有限的,而网络交易却打破了各地区和国家画地为牢的局面 。对企业而言,他们会纷纷涌向低税负的国家和地区,在那里建立网站进行经营,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对高税率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者而言,会促使他们通过互联网,从低税率的国家或地区购买商品,从而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税收转移 。虽然在我国征收哪些税、税率是多少,完全由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制定 。地方政府没有税收立法权,但目前税收任务仍实行自上而下的计划分配方式,加之各地财政优惠政策不同,网络贸易很可能带来新的税收转移问题 。(三)电子商务加剧了国际税收管辖权的冲突在国际税收领域 。税收管辖权是主权国家政治权力的一种体现 。大多数国家对税收的管理均实行居民管辖权与收入来源地管辖权原则,对本国居民来自全球的所得征税,对非居民来自本国的所得征税 。电子商务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地域之隔,商业交易已不存在地理界限,但税收还必须由特定的国家主体来征收,这些主体对哪些税应在自己特定的领域内交纳自然存在利益差别 。在没有国界的自由网络空间,互联网的使用者极具流动性、隐匿性,税务当局很难跟踪、判定服务的所在地和产品的使用地,导致对征税无从下手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电子商务的日趋成熟,公司会更容易地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交易的发生地,这将导致交易活动普遍转移到税收管辖权较弱的地区进行 。(四)互联网为纳税人避税提供了高科技手段互联网的全球性、无国界性、高科技性不仅为企业经营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提供了手段,同时也加大了企业避税的可能性 。在避税地建立基地、公司也将轻而易举,任何一个公司都可以利用其在避税国设立的网站与国外企业进行商务洽谈和贸易 。形成一个税法规定的经营地,而仅把国内作为一个存货仓库 。随着银行网络化和电子支付系统的日益完善 。一些公司已经开始利用电子货币在避税地的“网络银行”开设资金账户,开展海外投资业务,对税收管辖权的“选择”越来越灵活 。加密技术的发展又大大加剧了税务机关掌握纳税人身份和交易信息的难度,无法掌握纳税人或交易数字很难保证其服从税法 。由此可见,避税和反避税的斗争将日趋激烈 。(五)电子商务加大了税务稽查的难度1 税务机关要进行有效的征管稽查,必须掌握大量有关纳税人应税事实的信息和精确的证据 。为此,各国税法普遍规定纳税人必须如实记账并保存账簿、记账凭证以及其他与纳税有关的资料若干年 。以便税务机关检查 。这便从法律上奠定了以账证追踪审计作为税收征管的基础 。但在互联网这个独特的环境下,由于各种票据都以电子形式存在,且电子凭证又可被轻易地修改而不留任何痕迹,导致传统的凭证追踪审计失去了基础 。2 电子商务的发展刺激了电子支付系统的完善,联机银行与数字现金的出现,使跨国交易的成本降至与国内成本相当,一些银行纷纷在网上开通“联机银行” 。目前,国内银行一直是税务机关的重要信息源,而如果信息源为境外的银行,则税务当局就很难对支付方的交易进行监控,从而也丧失了对逃税者的一种重要威慑 。使用数字现金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进行转账结算,避免了存储、运送大量现金的麻烦,加上数字现金的使用者可采用匿名方式,难以追踪,较之现金货币在征管上更难控制,流转速度更快,交易量更大 。3 随着计算机加密技术的发展,纳税人可以使用加密、授权等多种保护方式掩藏交易信息,税务机关既要严格执行法律对纳税人的知识产权和隐私权的保护规定,又要广泛搜集纳税人的交易资料,做好税务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基于网络的反避税应建立一种新的征管模式这一模式主要就是建立专门的机构以便对电子商务中存在的避税问题作出快速反应,并负责提出应对措施,建立跨地区税务机关或跨国界税务机关之间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联系制度,以对付可能出现的日益加剧的跨地区或跨国界的偷逃税行为 。尤其要密切关注跨国集团内部实行转让定价手法的更新,及时采取措施,堵塞漏洞,并由结算机构实施代扣代缴流转税 。具体实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完善《税收征管法》,为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提供法律基础1 建立专门的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制度 。纳税人从事电子商务交易业务,必须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专门的电子商务登记,按照税务机关要求填报有关电子商务税务登记表,提交企业网址、电子邮箱地址以及计算机加密钥匙的备份等有关网络资料 。2 严格实行财务软件备案制度 。对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税务机关必须对其实行严格的财务软件备案制度 。实行财务软件备案制度,要求企业在使用财务软件时,必须向主管机关提供财务软件的名称、版本号和密码等信息,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才能使用 。3 启用电子商务交易专用发票 。所谓电子发票,是指纸质发票的电子映像 。是一串电子记录 。每次通过电子商务达成交易后 。必须开具专用发票,并将开具的专用发票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往银行,才能进行电子账号的款项结算 。同时,纳税人在银行设立的电子账户必须在税务机关登记,并应使用真实的居民身份证,以便于税收征管 。4 采用电子申报纳税方式 。纳税人上网访问税务机关的网站 。进行用户登陆,并填写申报表,进行电子签章后,将申报数据发送到税务局数据交换中心 。税务局数据交换中心进行审核验证 。并将受理结果返回纳税人 。对受理成功的,将数据信息传递到银行数据交换系统和国库,由银行进行划拨 。并向纳税人发送银行收款单,完成电子申报 。5 确立电子账册和电子票据的法律地位 。1999年10月1日生效的新《合同法》确立了电子合同的法律地位 。明确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等形成的数据电文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因此,在《税收征管法》、《会计法》等法律文件中也应尽快予以明确,以便建立起具有法律效力、“留有痕迹”、全球统一的交易轨迹 。6 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税务机关在得到授权和履行必要的手续后,有权查阅、复制纳税人的电子数据信息,纳税人不得以涉及商业秘密等理由拒绝 。同时 。税务机关有义务为纳税人保密,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培养精通电子商务的税收专业人才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需要大量既精通电子商务业务运作,又具有扎实税收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税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这类人才的培养 。如果税务工作人员自身不能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搞不清其中的运作机制,那么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就会无从下手,即使当局制定出十分完善的税收征管条款,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可以说,目前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最大困难还是技术问题 。因此,只有加大科技投入 。改善征管手段,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征管手段 。真正提高电子商务税收的征管水平 。(三)税务机关参与制定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电子商务产生的深远影响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制定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时 。离不开税务部门的参与 。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牵涉的范围十分广泛,作为税务部门来说,主要应关注电子合同的有效性、电子货币的使用管理、电子数据证据的合法性、电子商务交易的管制、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的制定 。同时 。还应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总之 。这一新的征管模式实施的关键是税务机关必须与银行、海关等部门建立一定程度的信息联通与共享 。银行、税务、海关一体化,建立起社会化、规范化的护税体系是未来税收征管的必由之路 。只有通过法律的不断完善和税务人员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对偷逃税收等一切违法涉税情况进行适时的在线核查,切实避免国家税款的流失 。
【从量税是对谁征税 电商要征税对身份有什么影响,电商用的营业执照需要交税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