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慢充变快充,电动汽车“魔改”是商机还是危机?

投稿|慢充变快充,电动汽车“魔改”是商机还是危机?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懂懂笔记
近日 , 多位家住深圳、惠州的车主向懂懂笔记抱怨 , 称部分电动汽车快充站拒绝自己的插混车入场充电 。个别无人值守的快充站 , 甚至只要识别到“F牌”(即 F开头的插电混动车牌)后 , 一律不予抬杆放行 。
当然 , 有同样遭遇的还不止插电混动车主 , 一些五菱宏光MINI EV车主也反映 , 自己的车辆进入新能源快充站充电时遭工作人员“劝退” , 要求车主去别家充电 。
其中 , 几位情绪激动的插混车主、宏光MINI EV车主 , 当时就表示要拨打“12345”投诉热线 , 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 维护车主的合法权益 。
如果乍一看 , 插混、宏光MINI EV的车主要求进场充电的诉求合情合理 。但仔细一想 ,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插混车型均没有快充功能 , 仅有慢充插口 , 而五菱宏光MINI EV作为一款低价电动车 , 更是全系不标配快充插口 。
那么 , 车主要进入快充站充电被拒 , 是否有其他原因?
01 突然不让进快充站了“我家附近的快充站 , 上周突然就不让我进去充电了 , 不知道为啥?”
最近 , 家住惠州惠城的钱先生遇到了一件郁闷事 。他的插混汽车 , 频频被充电站工作人员“拒之门外” 。他告诉懂懂笔记 , 两年前 , 为了兼顾上下班通勤以及周末家庭出行、长假返乡 , 自己购买了一辆号称“没有续航焦虑”的新能源插混汽车 。
今年春节后 , 钱先生家附近开了一家新能源快充站 , 在家门口充电也更为便捷了 。他平时上下班通勤往返大约 30 公里 , 用纯电模式不烧油所以省钱;到了周末、小长假时全家去郊游 , 用油电混合模式也可以大幅延长续航能力 。所以这辆汽车开到现在 , 一直都让他感到惬意 。
对于突然遭到充电站“拒绝”的问题 , 他一开始显得理直气壮 , 但问及所购买的插混车型是否标配直流快充功能时 , 钱先生却有些支支吾吾了 。经过一番追问后他承认 , 自己的插混车标配的是慢充插口 。至于所谓直流快充功能、直流快充插口 , 都是为了能在附近的快充站充电 , 后期“私自”加装的 。
“在加装快充功能之前 , 我一直是拿插混当油车开的 。毕竟周围的慢充桩几乎都在小区内部停车场里 , 有的进不去 , 有的是进去了但是充电还要交停车费 。”他无奈地说道 , 即便有慢充桩 , 插混车充满电也需五个小时 。
但自从自己“改了”直流快充后 , 在快充站充满这辆插混车的电池只需半小时 , 大大提升了日常的用车体验 。上下班通勤用纯电模式的话 , 只需两天一次快充 , “我身边很多开插混车的车主 , 今年都改了直流快充的功能 , 用车确实方便很多 。”
如今 , 快充站不再允许“改造”过的插混车进场充电 , 让钱先生之前便捷、高效的用车体验瞬间化为泡影 。
对此 , 他和不少插混车主一样感到气愤 。同样 , 遭到新能源快充站“劝退”而感到气愤的 , 还有不少五菱宏光 MINI EV车主 。
“现在快充不让我充了 , 慢充桩充满车子的电需要八、九个小时 , 太麻烦了 。”家住深圳罗湖的小钟透露 , 今年三月他买了一辆续航170公里的宏光MINI,到手后便在朋友的推荐下加装了快充插口 。
原本需八、九个小时才能充满的车 , 用快充只需三四十分钟即可完全充满 , 慢充“老头乐”瞬间化身为代步小能手 , 让他乐开了花 。但从上周开始 , 他去附近的快充站充电时 , 就频频遭场站管理员拒绝 , 甚至要求迅速离场 。
“保安告诉我 , 说是领导有交代 , 宏光MINI EV不能进入快充站 , 怕改装的快充口有问题 , 损坏了场站快充的设备 。但之前一大堆改快充的宏光MINI EV都在充电站内充电 , 也不见有什么危险发生 , 真是小题大做!”
小钟激动地表示 , 他和不少插混、宏光MINI EV车主都认为 , 部分场站管理方“一刀切”的方式 , 禁止“改装”快充插口的插混车、纯电动车进场充电 , 行为并不合理 。他们都表示 , 会不断拨打投诉电话 , 继续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
令人感到疑惑的是 , 这些车主将标配慢充功能的新能源车改装为快充插口 , 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又是否合规?
02 “魔改电充”只需三五千元?最近 , 在主流的短视频平台上 , 懂懂笔记时常能刷到新能源车主通过短视频的方式 , 分享混动车、纯电动车改装快充插口后的“成果” 。有部分账号 , 甚至在橱窗里为提供改装方案的商家进行引流 。
通过账号橱窗推荐 , 懂懂笔记很轻松地找到了几位声称能提供快充改装解决方案的商家 。发现几乎所有的解决手段 , 都涉及在原车高压电路基础上进行硬件改装、加装 。更有商家在商品页面上赫然标着 , 改装方案“已热销50000台”的字样 , 看似销量极高 。
投稿|慢充变快充,电动汽车“魔改”是商机还是危机?
文章图片

(网络截图) 
“混动、纯电只有慢充插口的 , 都可以改快充 , 充电速度提升90%以上 。”在以车主身份向一位昵称“焦糖”的商家咨询时 , 对方一上来便夸下海口 , 称其每个月能售出上千套快充改装设备 , 而且快充时绝对安全可靠 。
“焦糖”表示 , 目前对快充有改装需求的 , 大多是已有三四年车龄 , 只有慢充口、没有直流快充功能的插混车型 , 或是类似宏光MINI EV这类只有慢充的纯电汽车 。
“插混车主为了把汽车当电动车开 , 索性外加一个快充头 , 充电的时间特别短 。至于宏光MINI EV , 很多车主一买车就找我们买加装硬件 , 直接改成快充了 。”那么 , 改装原车慢充插口为快充 , 用的究竟是什么原理?
有行业内技术人员表示 , 目前国内提供快充改装方案的提供商不是很多 , 尤其是正规大厂几乎没有 。对于改装的话题 , “焦糖”也毫不避讳 , “其实改装插混充电口 , 就是通过一台直流充电控制器 , 与动力电池直接连接 。”
至于电能输入方式 , 与车辆动能回收原理相同 , 用的是DC - DC降压回充 , “慢充口线束太小了 , 而且充电机都有电压限制 , 直接换个快充口并不靠谱 , 但电池动能回收系统可以承受 , 充入电压、电流可以更高 。”
投稿|慢充变快充,电动汽车“魔改”是商机还是危机?
文章图片

【投稿|慢充变快充,电动汽车“魔改”是商机还是危机?】(网络截图)
“焦糖”坦言 , 只有慢充功能的混动、电动汽车 , 充电电压为220V和380V , 但并不意味着电池系统也是220V、380V , 绝大部分的动力电池系统的电压都在400~750V之间 , 因此只要绕开充电机 , 让快充桩与车辆的动力电池“直连” , 就可实现快充了 。
至于混动、电动车加装快充插口的费用 , 焦糖表示硬件费用大多在 3000 ~ 5000元之间 , 消费者只需花上几千元 , 慢充车立马变快充 , 低配纯电立马变高配 。
“没有包安装的 , 我们只给你发对应车型的快充硬件 , 以及详细的改装说明 , 你再去找一家汽修店 , 基本上都能帮你照着教程进行硬件加装 , 快充口都是装在前机盖里的 。”焦糖打包票说道 , 自己所代理的硬件均有行业标准 。
在好几位商家提供的快充控制器上 , 都可以看到印有 GB.T27930-2015 的字样 。经过查询发现 , GB.T27930-2015所对应的推荐标准 , 为《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
有行业内人士指出 , GB.T27930-2015推荐标准 , 通常见于便携式的充电桩、部分直流充电桩等 , 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 。至于“改造”并安装在车内的充电设备 , 并不适用于此 , 厂家给产品标注所谓的国家标准 , 只是唬人的噱头 。
显然 , 车主只需花几千元 , 即可将原本只能使用慢充的车辆升级为快充 , 并且让用车体验得到巨大飞跃 , 只能是“一厢情愿” 。
不难想象 , 在这种“噱头”之下 , 会有大量的新能源车主被吸引 , 从而选择给车子改装快充功能 。
这种改装快充插口的背后 , 是否存在不为人知的风险隐患?
03 谁在钻质保服务的空子?当问及加装快充插口之后 , 会不会对车辆电控系统、动力电池造成损害时 , 所有商家都自信回答: 不会 。他们宣称 , 目前厂家出品的快充硬件解决方案相对成熟、安全 , 稳定可靠 。 
有商家告知 , 即便真的因快充损坏了电控、电池 , 车主也无需担忧 。因为目前大部分新能源汽车都号称“三电”系统终身质保 , “万一真的发生了故障 , 也有主机厂的质保服务在兜底 , 因此你可以放心购买 。”
事实真的如此吗?
“真的是吹牛不打草稿呀 , 车企不是傻子 , 是否人为改装的损坏一看便知 。”
刘森(化名)作为某自主汽车品牌的售后主管 , 肯定地告诉懂懂笔记 , 给原本不具备快充功能的车辆加装快充插口 , 属于违规改装行为 。而且 , 对于车主自行改动车辆设计导致的“三电”系统损坏 , 一旦查实车企不予质保 。
同时他也强调一点 , 对于车主私自改装快充口所导致的安全意外 , 保险公司也是不予理赔的 。
“最近几个月时间 , 可以发现到终端保养的插混车 , 有很多都在前机舱加了快充口 , 售后、保养人员通常都会建议车主将其拆除 , 以免影响用车安全以及质保 。”他表示 , 用“三无”硬件去改造“三电”系统 , 后患无穷 。
“最近公司通知 , 所有的快充站都不让改装的混动车、微型电动车进场了 。”惠州一家新能源快充站的值班站长陈皓也表示 , 尽管自己至今未曾听闻改快充的电动车、插混车辆有起火案例 , 但这种改动的确是一种安全隐患 , 甚至会危及快充站其它车辆 。
在他看来 , 由于部分插混车、小型电动车原本并无预留快充改造、加装位置 , 因此很多加装的快充插口都是在前机舱 , 车主每次充电都需打开前机舱盖 , “下雨天也照样这么开着 , 充电太不安全了 。”
同时 , 由于改造快充后车辆保险赔付责任难以界定 ,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甚至自燃时 , 充电站难免会产生连带责任 , 从而造成巨大损失 , “更何况 , 即便改装了快充口 , 那些插混车、小电动车的充电效率也很低 。”
陈皓强调 , 几乎所有利用动能回收功能(DC - DC降压装置)改造的快充车辆 , 其充电最大功率都仅为30kW , 是快充桩正常需求功率的一半 , 甚至可能是四分之一 , 因此会影响快充站的经营坪效 。
“都是免费停车两小时 , 都是半小时左右充满电 , 人家正常的纯电动汽车充了几十度电 , 改造的插混、小微电动车只充了几度电 , 充电站肯定要亏死了 。”陈浩无奈地说道 , 今年五一小长假 , 他见到不少“改造”的宏光MINI EV借充电为名 , 到场站里蹭两小时免费停车 , 影响了很多车主正常充电 。
由此可见 , 市场需求不小的快充插口改装 , 背后隐藏着较大的风险 。尽管车主只花费三五千元 , 就可大幅提升用车的体验 , 甚至低配“变身”高配 , 但也有可能失去了质保、保险赔付、正常充电的权利 。
这门生意 , 或许是新能源时代最不靠谱的“商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