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k8s- 1.4 基本概念和术语-ConfigMap

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知道,Docker通过将程序、依赖库、数据及配置文件“打包固化”到一个不变的镜像文件中的做法,解决了应用的部署的难题,但这同时带来了棘手的问题,即配置文件中的参数在运行期如何修改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在启动Docker容器后再修改容器里的配置文件,然后用新的配置文件重启容器里的用户主进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Docker提供了两种方式:
【读书笔记-k8s- 1.4 基本概念和术语-ConfigMap】◎ 在运行时通过容器的环境变量来传递参数;
◎ 通过Docker Volume将容器外的配置文件映射到容器内。
针对上述问题,Kubernetes给出了一个很巧妙的设计实现,如下所述。
首先,把所有的配置项都当作key-value字符串,当然value可以来自某个文本文件,比如配置项password=123456、user=root、host=192.168.8.4用于表示连接FTP服务器的配置参数。这些配置项可以作为Map表中的一个项,整个Map的数据可以被持久化存储在Kubernetes的Etcd数据库中,然后提供API以方便Kubernetes相关组件或客户应用CRUD操作这些数据,上述专门用来保存配置参数的Map就是Kubernetes ConfigMap资源对象。
接下来,Kubernetes提供了一种内建机制,将存储在etcd中的ConfigMap通过Volume映射的方式变成目标Pod内的配置文件,不管目标Pod被调度到哪台服务器上,都会完成自动映射。进一步地,如果ConfigMap中的key-value数据被修改,则映射到Pod中的“配置文件”也会随之自动更新。于是,KubernetesConfigMap就成了分布式系统中最为简单(使用方法简单,但背后实现比较复杂)且对应用无侵入的配置中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