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业绩下滑的分众,难成真正的大众传媒

投稿|业绩下滑的分众,难成真正的大众传媒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翟菜花专栏
分众传媒,作为在全球范围内首创梯媒广告场景的企业,在资本市场极其活跃 。
据天眼查APP显示,分众传媒成立至今已经过13轮融资 。在二级资本市场,2005年分众传媒在成立两年后赴纳斯达克上市,成为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广告传媒股 。2013年分众完成私有化,2015年回归A股,市值一度突破两千亿,成为中国传媒第一股 。
去年下半年,分众传媒传出赴港上市的消息 。到了今年,又发布公告称拟分拆所属子公司至韩国证券交易所上市 。
不过,近段时间二级资本市场对分众传媒似乎并不太看好 。据雪球网显示,分众传媒(SZ:002027)今年以来股价已将下跌22.10% 。
投稿|业绩下滑的分众,难成真正的大众传媒
文章图片

在这个注意力越来越分散的时代,品牌越来越难做,流量越来越难找,营销对于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 。分众独创梯媒广告场景,并逐渐发展为梯媒广告小龙头,为何二级资本市场对分众传媒股价反响不大?
细分赛道的“大众传媒”伴随着全国性报纸、无线电和电视的广泛应用,世界开始出现高效的大众传播媒介,全国性、全球性的品牌开始出现 。受益于彼时人们获取信息渠道有限,大众传播媒体的高传播度,以及部分媒体的权威背书,大众媒介是塑造品牌的必要条件 。
国内最后的大众传播媒介福利,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 。
“家中常备...”“今年过节不收礼...”“小葵花妈妈课堂...”等广告,都是大众传播时代人们对电视媒体广告的独有记忆 。在2009年11月举办的央视招标大会,《天气预报》全年广告收入就超过2亿元 。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媒介逐渐碎片化,人们的注意力被多种媒介分散,企业凭借大众媒体就能塑造品牌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 。
分众传媒在2003年首创电梯媒体,本质上是像滴滴优化出行市场一样,梯媒的出现优化了电梯小广告市场,让电梯广告场景脱离牛皮癣式的小广告,进入到主流广告主的视野当中,扩大了市场 。
进入媒介碎片化时代之后,电梯媒体作为一个细分的广告场景,价值逐渐显现 。
一方面,电梯广告具备场景优势 。
电梯是人们每天必经的场景,触达主流人群,频次高且获取流量容易 。相较于在人们有目的性的场景中插入广告,如以获取内容为目的的短视频平台、长视频平台,对人们造成的干扰较低 。且电梯广告能24小时曝光 。
另一方面,电梯广告具备成本优势 。
梯媒的上游是集中度较低的物业服务商,分众、新潮等梯媒企业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而其他广告媒介,插入广告的成本较高 。例如长视频内容平台需要先通过内容获取流量,继而通过广告变现 。
还有就是,梯媒的广告效果好 。
由于人们在电梯内时间并不长,所以大多数广告都是几秒钟的洗脑广告,或是采用经典的洗脑旋律歌曲,或是几句广告词重复播放 。在高频接触电梯场景与洗脑式广告的双重加持下,人们对梯媒广告的记忆数较高 。
据凯度研究对不同媒体广告类型的调查现实,在各媒体渠道广告平均记忆数量一项中,电梯广告以3.29个位列第一 。
传统大众媒介上的展示类广告塑造了很多品牌,而以展示类广告为主的电梯媒体,在细分赛道中承接了部分大众媒体广告特点,如传播度广、记忆性高等,成为媒介碎片化中细分赛道中的大众传媒 。
“头大声音好,唱吧K歌宝”、“奶酪就选妙可蓝多”、“高级女人,用高级的,ULIKE蓝宝石脱毛仪”等洗脑广告接替旧时代的洗脑广告成为人们对品牌广告的新记忆点,梯媒也成为品牌塑造的一个重要营销渠道 。
“小龙头”挡不住业绩下滑分众在梯媒领域具备先发优势,其曾在2006年-2007年经过一系列收购,拿下中国95%的梯媒市场份额 。后来虽然有挑战者入场,但一直保持着先发优势,占有不错的广告主资源,是梯媒广告行业中的“小龙头” 。
得益于梯媒广告的优势,分众的成绩还是很不错的 。
根据分众的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分众传媒毛利率为67.53%,重新回到2018年前70%上下 。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1.48亿元,同比增长41.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23亿元,同比增长100.81% 。
截至去年7月底,分众电梯电视媒体中自营设备约75.6万台,电梯海报媒体中自营媒体约170.8万个,覆盖国内105个城市、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30多个主要城市 。
不过,最近分众的业绩却开始下滑 。
根据分众传媒发布的2022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分众传媒实现营收29.39亿元,同比下降18.19%;净利润9.29亿元,同比下降32.12% 。
其实,分众于2021年第四季度业绩就出现下滑现象 。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36.88亿元,同比下降12.6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6.41亿元,同比下降8.93% 。
导致业绩下滑的原因有很多,最直接的原因是广告主的营销预算下降 。
在疫情反复经济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广告主的收入变少,这导致企业尽可能的开源节流,而营销预算往往是最先被砍掉的那一部分 。同时,去年前两个季度还有在线教育广告,在双减政策下分众失去在线教育广告收入,对于业绩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
而除去广告主支出下降对分众业绩的影响之外,分众所在的电梯广告赛道似乎也已接近天花板 。
一方面,电梯场景接近饱和 。分众在与新潮传媒的竞争中,将电梯内部三面墙加一门侧,还有等电梯时电梯门口的两侧墙壁,皆被开发放上广告位,场景内没有新的曝光点可开发 。
另一方面,分众传媒在与新潮传媒的点位竞争战中,一二线城市的电梯位置基本已经达到饱和,三四线城市成为新潮传媒与分众传媒争夺的焦点 。
但从分众传媒点位变化来看,盲目扩张并不一定能起到好的效果,目前分众传媒已经有所优化 。据公开的数据显示,分众传媒2018年电梯广告设备总量达到263.9万台,到了2021年上半年,已经下降至237.8万台 。
可以看出,盲目扩张的点位并不能成为梯媒广告的营收增量 。
还有就是,分众传媒的展示类广告具有局限性,展示类广告更多是为了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如今在广告主心中的地位不如效果类广告 。
在互联网广告业的发展过程中,展示类广告向转化率更高的效果类广告发展 。效果类广告的转化链路短,消费者“所见即所得”,能通过广告直接产生购买,例如直播带货就可以视作效果类广告的一种形式 。
效果类广告能直观的让广告主看到收益,也因此在疫情导致的宏观经济不明朗情况下,获得企业的青睐 。
分众传媒虽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但也因大环境、行业赛道等影响,出现业绩下滑现象 。
并不亲民,何处破局相较于长视频开头前的广告,梯媒广告确实是低干扰,并不妨碍人们乘电梯,但也有人不这么想 。
电梯里面本来是安静的,后来出现了海报广告,再后来出现了洗脑投屏广告 。电梯内部空间广告位的饱和式开发,让人们连乘电梯时都要接受营销信息的轰炸,广告的泛滥无疑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 。
而洗脑投屏广告的泛滥,也会进一步降低电梯广告的价值 。当人们刚开始看到洗脑式的广告时,可能会感觉这品牌广告创意真不错,当这类广告越来越多时,就可能会产生厌烦情绪 。
同时,很多电梯广告针对人们的痛点,极易激发人们的焦虑情绪 。
在2020年,可以在电梯中见到这样的场景 。一家人进电梯,左边是针对女性的医疗美容广告,右边是针对男性脱发的植发广告,中间是针对孩子的培训班广告 。
广告精准吗?精准 。能带来转化吗?或许可以 。人们有什么感受?真的焦虑 。
另外,广告内容也成为分众的一大隐患 。
今年2月份,ULIKE脱毛仪的“没有蓝宝石我不脱”的广告出现在各大小区、写字楼的电梯广告中,该广告由隶属于分众传媒的上海定向广告深圳分公司发布 。根据深圳市场监管局调查显示,“没有蓝宝石我不脱”违反了《广告法》第九条第七项“广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规定,对分众传媒子公司做出了51.5万元的罚款 。
信息轰炸、洗脑式广告、散发焦虑、低俗内容等,让梯媒的广告价值一降再降 。法律与上游物业服务行业也在削减这分众的营收空间 。
《民法典》与《物权法》中,明确规定物业贩卖点位的锻体广告收入属于业主共有,业主有管理电梯等共有部分的权利 。2021年,北京就拆除了多个社区内的梯媒、快递柜等侵占公共资源的项目 。
上游物业服务行业中,碧桂园收购广告公司城市纵横,依靠自身的房地产产业,自主管理碧桂园项目的电梯广告点位 。随着多家房地产开发商入局物业服务,电梯广告这一生意必然会被更多的房地产开发商盯上,即使不像碧桂园一样亲自下场,上游物业服务的议价能力也会上升 。
梯媒广告受限于广告主的预算,受限于线下点位,受限于法律、上游企业,受限于内容,多处受限的分众并不太好寻找新的破局之处 。
从目前的动作来看,分众一方面拓展影院业务,但由于大环境电影业难复苏,影院业务在分众的营收占比并不高,去年三季度,占比仅为7.61%,还是在有暑期档的情况下 。
另一方面,分众选择了出海 。在韩国经过初期拓展的亏损后,2019年实现盈利,今年公告宣布分拆子公司在韩国单独上市,或许是为了发展韩国出海业务 。分众也在进入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市场,但泰国、印尼尚处于亏损状态 。
分众的破局,暂未带来太多实质性的增长 。
结语:
梯媒广告场景,确实具备大众传媒的一些特点,是品牌做线下展示类广告不可或缺的一个营销渠道 。但“小龙头”分众传媒也挡不住行业下行的趋势,出现业绩下滑,且过于饱和的点位,过于洗脑的广告,也难以让大众接受 。
另外,梯媒广告门槛并不高 。新潮传媒也获得多轮融资,曾在与分众的“电梯大战”中,将分众传媒的毛利率打到45.21% 。如今新潮在110个城市拥有70万部电梯智慧屏,时刻在挑战分众在梯媒赛道中的地位 。
【投稿|业绩下滑的分众,难成真正的大众传媒】“小龙头”分众传媒,过得并不怎么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