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P123-132

P123(接上篇) 贪欲和嗔恨等心贼,全都藏在自己心中,很难提防。它们来得很快,却很难赶走,无时无刻都伺机而动,带来痛苦。让福报消失的小偷,就是自己,这比世间盗贼还要可怕。对于世间盗贼,我们可以拘捕他、惩罚他,可是自己偷走自己的福报,会不会责骂自己呢?若能在烦恼生起的当下,以正知正念摄持,立刻停止贪嗔等烦恼,福报马上会增长,可是很少人能做得到。
所以《入菩萨行论》说:“故终不稍纵,正念离意门,离则思诸患,复住于正念。”这句话提醒我们,要随时观照自己的心念。发现心念偏离了正道,要想一想失去正念的坏处,赶快舍弃恶念。这时,忘失的佛法会回到心中,正知也会随之而来,一切的善心与善行,也会自然生起。
正知与正念,就像为了防备小偷,大门上的两道门锁,也像是大门的两个护卫一样,可以防护烦恼心贼的侵犯。以前,有个喇嘛问一位堪布:“您有没有护法呢?”堪布笑一笑说:“原来有两个护法,但现在不太跟随我了!”喇嘛觉得奇怪:“您不是每天在修护法吗?是不是现在不修了?还是护法生气了?”堪布说:“我的护法不是忿怒相的,而是从心中产生的。但我现在修行不够虔诚,所以消失了!”这位堪布将正知与正念,当作护卫身口意的两个护法。
《入菩萨行论》也说:“若以正念索,紧栓心狂象,怖畏尽消除,并获一切善。”大象喝醉发酒疯,四处狂乱奔驰,就会伤害人,甚至踏死人。我们未被调伏的心就像狂象,而心在疯狂时,(接下页)
P124 【上册P123-132】会伤害谁呢?首先会伤害自己,再伤害别人,所造成的灾难,甚至比疯狂的大象还严重。有了如驯兽师的正知,便能把心绑定在正法善行的正念绳索上,两者缺一不可。
不时时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就无法成为好的修行者;而若能尽力守护自心,就像照顾受重伤的伤口,即使身在烦恼深重的恶人群中,或在世事纷扰的红尘之中,都可以精进修持。
能自我省察,慢慢除掉心贼,生活会快乐一点,修行也会有所成就。我们看看周围许多朋友,怀疑心或傲慢心比较轻微的人,往往过得比较快乐。但也不要认为一学佛,这些心贼就会立刻消失,这是成佛之前,生生世世要修的功课。
佛菩萨在看着我们

佛菩萨具有清净的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注解1),清楚一切众生的起心动念。我们的一举一动,他们都一清二楚,就像盲人在明眼人旁边一样。如果长时间精进修行,就会感受到佛菩萨无所不在,自然不会离开正知正念,很多福报也会自然成熟。
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夏融卡秀大佛塔,又称波达塔,是莲花生大师、菩提萨埵大师、藏王赤松德赞在过去世共同修建的。佛塔上端的四面墙,都画了一双大大的佛眼。我问在尼泊尔修行的(接下页)
注:
1 五眼: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1)肉眼:为肉身所具之眼。在资粮道时获得,能照见一百由旬到三千大千世界以内的粗细众色。(2)天眼:为色界天人修禅定所得之眼。加行道以上都具有,能照见十方众生的前生后世、投生何处等。(3)慧眼:为声缘二乘之眼,一地到十地菩萨入定时具有,能如实现见到胜义法性。(4)法眼: 一地到十地出定时具有,能通达一切法的意义,了知与自己同等者和低于自己者的根基。(5)佛眼:得佛果时具有,以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彻见万法本性,其范围广大无边。佛陀的功德无边无际,这是从不同角度,宣说佛陀具足五眼功德。

P125 人:“藏人造佛塔,一般不会画上佛眼,为什么这里的佛塔都画了佛眼?”他开玩笑说:“这是老大哥的眼睛在看着你啊!”意思是说,不要以为自己看不到,佛菩萨就不存在,其实他们随时随地都看着我们。

一旦违犯或破失三昧耶等戒律,即使旁边没有人看到,都要提醒自己,上师和佛菩萨就在四周,正看着我。这时要感到羞愧,马上提起正念,也要时时祈请诸佛菩萨的加持,这会让自己安住于正知正念中。
大多数的人为了一日三餐,追求财富名利,每天在无常中打拼,直到生命消失为止,可说是“尽形寿”地赚钱,根本没想到要修行。可是福报用尽时,一生所赚的财富,也可能在一夜之间消失,变成穷人。而有些人不工作,享用长辈留下的遗产,坐吃(接下页)
上册P123-132
文章图片
波达塔佛眼 P126 山空,以后也很难生存。修行也是如此,我们生生世世辛苦累积资粮,如果今生没有以正知正念行善,继续累积,当过去的福报快用完时,生命也可能要结束了。而没有了福报,可以预知来世也不会很好过。

所以,今生能得到人身,还能闻思修佛法,除了要善用过去的福报,还必须不断累积新的善业。同时,也要感谢佛菩萨和善知识的恩德,以及很多师兄姐无私的奉献。虽然平常我们很少为别人付出,但至少要知道别人为自己付出的恩德。
要好好想一想,是谁把佛法带到自己身边,是谁将这些法本流通出来,是谁让自己有机会听闻到佛法,是谁让我们有道场可以舒适地学佛等等。这些不是深奥的佛法,都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经常这样思考,自然会由衷生起感恩之心。有了感恩的心,就能对治恶念。
讲道理很容易,但要照着做,真的很难。听是一回事,实际去做又是一回事。所以,为什么修行要依止具德上师,或亲近清净的师兄姐?因为靠着前辈的经验,可以生出正知,不忘失正念,时时以敬畏之心,惭愧之心,忆念佛陀的正法。只要具有正知正念,长时间约束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佛菩萨永远会加持我们,守护着我们。
「不放逸」
对于佛菩萨和上师教授的一切法门,能够珍惜,精进依教奉行,就叫作不放逸。不放逸也是善法的根本。《月灯经》中说:“闻思布施忍辱与戒律,宣说所现诸有一切法,一切之根本为不(接下页)
P127 放逸,将得宝藏(成就)善逝如是说。”
我们不能只是祈求上师三宝加持,却什么善事都不做,也不用功修行,就以为一切会自然成就,临终还想往生净土,那是不可能的。佛陀把成佛解脱的路,指引给我们以后,能不能解脱,就要靠自己了。就像迷路时,有人指引了正确的方向,我们虽然牢牢记住了,但还是得真正走上这条路,才会到达目的地。
我常听到有人说:“我很早就想学佛,就是没有时间。”“我也很想修行,就是太忙了!”这些都是自欺欺人。人喜欢找借口骗自己,已经骗成习惯了。如果朋友邀你出去玩一两个小时,有没有时间呢?当然有呀!要玩一天、一星期、一个月都有时间,都不忙,可是要你修行两个小时,却没有时间。
很多人不肯花时间修行,但若有一小时赚一万元的工作,他会毫不考虑马上去做。却不知道,只要认真修行,累积了足够的福报,一切财富会自然而然出现。没有福报的话,从年轻拼到老,口袋还是空空。人两手空空地来到世上,离开时带不走一分钱。许多富翁满头白发,还在拼命赚钱,自以为很有福报,却不知道死后会轮回到哪里?很多人还很羡慕他,是不是呀?
事实上,只要能听到一句佛法,或是明白一句佛法的意义,就胜过世上很多财富。在《涅槃经》上,弟子问佛陀:“当您涅槃以后,我们将以何种方式看待您呢?”佛陀说:“我将幻化为文字。”这里的“文字”,是指表达佛法的文字。一切经典都是佛陀的化身,我们听闻佛法时,就好像佛陀现身说法,以慈悲幻化来利益我们。
如果只专注于研究理论,成佛的机会有多少呢?答案是微乎其微。比如,《大藏经》十二大函都讲到中观,全部研究要花多(接下页)
P128 少心力呢?而我们现在学修的大圆满前行,是佛法理论和实修的极精华浓缩,是莲花生大师、龙钦巴大师等历代成就者的修行诀窍,不像《大藏经》那么庞大浩瀚。我们有幸听闻,是非常大的福报,一定要好好珍惜。如果听过就放在一边,不去思考,不去实修,就是放逸,不但没有功德,反而造了恶业。
听闻妙法的机缘,就像漫长暗夜中的刹那闪电,非常稀有,是无始以来累积无数资粮,才得来的福报。以后还有多少闻法机缘呢?这就很难说了!谁也不知道。所以,接受上师的教法之后,必须用正知、正念和不放逸观照自己,长时间精进修持,久而久之,就会生起真正的内善知识。(本章完)
P129 第四章 思维暇满难得 P130 修行,需要理论上的了解,也需要实际的修持,两者缺一不可。因为不懂基本理论,修行就可能盲修瞎炼;但如果只有理论,却不愿实修,再如何精通理论,也没有太大帮助,甚至可能变成佛油子。

尤其实修,就是实践理论的过程,更需要坚持不懈。而依上师窍诀的实修,和因明、中观等推理逻辑不同,它是按照传承上师们的教言,次第修持,让自心生起觉受或定解,与法融为一体。
大圆满前行的实修,也是如此。前行的文字虽然浅显易懂,但要有所感受,而且长时间融入自心,并不是几天、几个月就能达到的。所以,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文字上、数量上或形象上,还要踏实地反复观修。
当然,反复阅读共同和不共前行的内容,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将法义牢记于心。如此在实修时,对于如何思维和实修的方法,会非常清楚。如果对前行有深刻的觉受和定解,自然会有一股动力,让我们珍惜每一个修行机缘,走向解脱之道。反之,离开了前行的内容,不管依止多少上师、修了多少法本,也只是种下善根,要断除轮回之根非常困难。
尤其共同前行非常重要,它是不共前行的基础。共同前行修得好,能让我们的心趋入正法,能增长出离心、信心、菩提心,净除修行中的一切偏道和误道。反之,这个基础如果没修好,后面的不共前行很难修好;如果不共前行没有修好,密法更深的境界,也不可能出现。
所以,对于共同前行的观修内容,在还没有生起感受和定解,或是已经生起一点点感受,可是感受还没有稳固、容易忘失(接下页)
P131 之前,都要重复观修。
共同前行的修持,首先是暇满难得。我们的暇满人身,只有两个去向。如果用来好好修行,就是幸福快乐的起点,最终能从轮回解脱和成佛;如果用来追求今生的财富名利,那就是一切恐怖和痛苦的开始。
P132 第一节 十八暇满
有些人听到“暇满人身难得”,会认为全世界的人数如此之多,人身怎会难得?但这里并不是指一般的人身,而是能生在人道,并具备“十八暇满”的人。
暇,意思是有闲暇、时间;满,意思是圆满具备。十八暇满,是指学习佛法的十八种因缘条件;如果缺少任何一种,都无法修学佛法。其中包括八有暇和十圆满,而十圆满又分为五自圆满和五他圆满。
前行仪轨以下面颂词,引导我们观修十八暇满:
上册P123-132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