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中医学
通常我们一旦谈到大学里哪个专业最难学,肯定有医学的一席之地 。可见这个让很多同学害怕的专业有多折磨人 。那么如何学好医学呢?第一,形象思维 。首先,医学是一个大类 。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类,它们是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 。形态学课程包括解剖学(系统的、局部的和断面的)、组织学和胚胎学、病理学和影像学 。每一根骨头,每一片切片,都要学会识图识物 。学生在学习这类课程时,一定要注意把自己的知识放到图片中去记忆,就像要学习地理一样 。同时,要积极运用回忆法,即合上书,把标本图放在那里,自己记下各部分的名称,然后与标准答案对照 。二 。推理思维在机能学的学习过程中,推理思维是必不可少的 。功能前课程和课程主要有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等 。在学习中会遇到大量的调节机制,要学会分析和推理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切忌死记硬背,否则遗忘和互相盯着看的现象会非常频繁 。建议大家用推导图来帮助记忆 。三、系统与联系思维在学习临床课程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紧密联系基础课程的知识进行学习 。临床课程包括诊断学、内科、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等 。与基础知识密切相关,容易被忽视,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关键因素 。系统的学习是每个人都非常需要的 。在医学上,解剖、病理、诊断、内科、外科的知识可以串联起来理解记忆,这样的知识会得到整体的强化和提升,对你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
文章插图
中医怎么学习?
修德第一 。在我看来,医德大于医术 。德行不修行,不过是个普通医生 。如果医德败坏,那简直就是有灵贼,没有医术 。修德的基础在于真诚和真诚 。这是保持恭敬心,抱定志向的功夫,也是最需要的功夫 。儒家在这方面达到了极致 。古人云,“君子敬德而求知,故能博大精微,极明中庸” 。这是做人和学习的终极目标,也是学医的终极理想 。知识的养成是以真诚的德性为基础的,而德性的养成是以求知和求知为基础的 。医学首先要“敬德”,在这个信念的基础上,才能“求教”,才能理解医学原理 。我强烈建议阅读朱的《四书章句集注》,这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人和医学教育都有重要意义 。我曾经在当当的书评里这样写道:“极品中的极品,国人必读 。这本书是国学入门,可以读一辈子 。从初学者到学者,需要时不时的读几段这本书,可以提供无穷的儒家思想和智慧 。如果你没什么可看的,那就快点看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看这本书 。而且这本书不难,会慢慢开始 。”此外,学医还可以看佛教方面的书籍,磨炼心性,陶冶佛性 。有了禅修,你就能悟出很多与佛教和医学有关的东西 。再者,王凤仪老好人的好话,对陶冶人的心性很有帮助,一定要读 。之后你就知道怎么学医,怎么行医,怎么做人了 。我曾经写过一篇《医德与医术》的文章,专门讲医德问题 。可以找来参考一下 。要强调的是,修德不只是阅读和背书,阅读只是让他明白了道理,关键是去做 。王凤仪老好人曾说:“道可为,不可为,则无道 。”仔细感受这句话,永远刻在心里 。第一经典 。一般来说,学中医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从后来的书开始,逐步读经典;二是从经典开始,逐渐流传到后世 。前者容易,后者难 。前者容易上手,看起来也能很快完成,但后者基础扎实 。一旦掌握了医学经典,就像手里握着一把利剑,心里就知道了疑难重症 。所以我主张从经典入手,既省时又省力,还能掌握最正宗的医术 。经典是什么?一般是《黄帝内经》(含苏文和灵枢),《神农本草经》,《难经》,《伤仔李寒杂病论》 。这些书都是古文,不好读 。手头可以留一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任何时候看都很有帮助 。我觉得可以先看《黄帝内经》,就当故事看 。你看黄帝坐在那里,和他的朝臣齐伯问问题,多开心啊 。而且这本书押韵,大部分句子都有押韵,朗朗上口,富有诗意 。如果真的怕困难,可以看看后世的翻译 。市面上有很多这样的书,都差不多 。你可以找到并阅读它们 。关键是要明白其中的道理 。这本书是中医的核心基础,需要经常阅读 。我建议你把它放在床上,每天睡前读一读 。如果能用于临床,那就更美味了 。每天坚持学一点,渐渐的你就能过了 。阅读的时候不需要知道很多,只需要理解它的意思就可以了 。但遇到好句子,不妨多背 。而读《黄帝内经》,可以参考清代黄元御的《四圣心源》 。这是一本需要阅读,需要沉思,需要背诵的书 。我认为黄元御是后世为数不多的真正理解《黄帝内经》的医生,他的高明理解和临床表现如神一般 。黄元御告诉我们要用笔努力,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医学著作,这是后人的幸事 。同时也可以参考张景岳的《类经》,李忠子的《内经知要》
中医是临床医生手中的一把利剑,需要掌握 。所以学完理论之后,我们要马上学《读素问钞》 。可以参考黄洁熙的《黄帝内经》,唐荣川的《难经》,周燕的《黄帝内经》 。另外,中医大学教育本科教材《难经本义》也可以参考,但要以《神农本草经》的观点为准 。然后完成研究《本草三家合注》 。这是医圣张仲景的代表作,也是后世最受推崇的一部著作,注释近千条 。目前大学教材以宋版为主,我比较关注桂林古版的《伤寒论》,因为它的内容更充实,而且纠正了宋版的很多错误和矛盾 。学习《本草问答》,请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
伤寒论讲义》(中医规划教材,梅国强主编)、曹颖甫的《经方实验录》 、舒驰远的《新增伤寒集注》,以及黄元御和郑钦安的书 。如果坚持不懈,就可在三年至五年的时间里完成上面的任务,如此就奠定了一个深厚宽广的中医基础,以后再起万丈高楼不过是时日问题了 。传统文化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的根 。其中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概念既是文化,也是中医的基础 。所以,学医要先学传统文化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过,“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 。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 。如此乃得为大医 。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 。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於医道者矣 。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 。至於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 。若能具而学之,则於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一)这是把几乎所有的古代文化给包括进去了 。现代人要象药王这样博极群书,相信也很难做到,但《易经》要学,因为包含的学问极大极深,整个就是中医的根基 。弄通了易理,建立起来象与数的概念,玩味文王易图以及十二消息卦,则《黄帝内经》的很多道理自然就贯通无碍了 。可以参考李阳波的《运气学导论》、唐容川的《医易通说》、邹学熹的《医易滙通》以及南怀瑾的《易经杂说》 。另一本是《道德经》,是道家的精华 。幸好这本书也不厚,仅五千字,来来回回疏理几遍,也就慢慢地通了 。如此可以建立一气流行的概念,则庞杂的中医顿时有序简单起来 。就参考南怀瑾的《老子他说》即可 。要精通中医,这两本书就必需读,而且要精读,反复读 。可以与前面的中医经典一起读,坚持不懈,一两年也就读透了 。配合着还要读一些历史以及文学诗词书,借以陶冶情操,扩大知识面 。中医理论要想精,必需要有广博的传统文化基础,即要有广度,而后方可有厚度和高度 。而且,学中医要善于背诵 。民国时秦伯未受业上海丁甘仁时,丁师要求背诵《古文观止》,当时他很不理解,但临证十数年后,才体会老师的用心之苦 。现在的中学课本中有近百篇古人,这些都是两千年来的文化精华,建议全部背诵 。背古文,不仅仅是学文化,同时也提高人生修养 。要建立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首先就是要多读书 。需知有读医书而不为医者,没有不读书而为医者 。但读书要思考,要自悟 。读书破万卷,如果不思考,就等于白费 。不知观天查地以比象于人,亦不是学医之道 。为医者读书,就是要学以至用 。如此读书,则可打下深厚的国学基础,临床时自然能贯通医理,左右逢源 。另外,任选一个版本的中医大学课本《医古文》,反复研读,这是读古书的基础 。或者用王力的《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亦是不错的选择 。后世精华 。唐宋之后,名医辈出,医书汗牛充栋,一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读得完,所以就要有所筛选 。中医门派众多,观点各异,越到后世越是明显 。可先从一家学起,先宗一家之言,次而及其他家 。我认为可以先从黄元御学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明清名医全书大成黄元御医学全书》不失为一个极好的版本 。以黄元御的理论为基础搭个医学流派的骨架,将《四圣心源》融会贯通其中,如此见病知源,立方有据,可立于不败之地 。然后可以读郑钦安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和《伤寒恒论》,建立一阳盈缩的观点,奠定扶阳的基石 。其它医书,可读可阅者亦很多 。但如果为了临床技术,我只就自己所读过的,精选出一份书单,由读者自己体会 。卢崇汉《扶阳讲记》明清名医全书大成之《陈修园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之《徐灵胎医学全书》范中林《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余听鸿《余听鸿医案》吴佩衡《吴佩衡医案》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周慎斋《医家秘奥》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陈朝祖《中医治法与方剂》李时珍《濒湖脉学》黄煌《张仲景五十味药证》左季云《伤寒论类方法案汇参》喻嘉言《寓意草》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赵京生《针灸经典理论阐释》(第三版)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证疑难病经验专辑》喻嘉言《医门法律》胡慎柔《慎柔五书》周楣声《灸绳》邹澍《本经疏证》柯韵伯《伤寒来苏集》
如何自学中医?首先,当然是需要读书,而且是很多书 。中医的经典书籍:《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但是,划重点,迟锋这四大经典对于初学者其实不是特别友好,在这里给大家另外推荐几本书:《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著,金盾出版社,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外、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书很薄,内容丰富,都是干货 。《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著作 。《中医临床传统流派》黄煌著,相当于中医医学史,可以对古代中医有个大体的认识 。《中医治法与方剂》现代,陈潮祖著述,可以了解中医的基本治法,常用的方剂 。《中药学》,《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第九版中医教材 。教材都是中医院校的入门级别的书,整理成现代人熟悉的阅读方式,老少咸宜 。有些人中医零基础的,一上来就去背诵《黄帝内经》,背诵亮旦慧《医古文》,研究《易经八卦》,其实那是十分费劲不讨巧的,有了基础以后再去研究经典跟深奥的书籍,效果就十分快 。中医进阶书籍:接下来推荐经典著作的界内有口皆碑的书籍:《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现代·郭霭春著述 。,郭霭春,被誉为“黄帝内经”研究整理第一人,看他的书,可以少走弯路 。《伤寒论》讲稿、现代·刘渡舟《伤寒挈要》,刘渡舟的伤寒论讲稿深入浅出,是学习伤寒论补充的重要加油站 。《伤敬答寒论》、《金匮要略》讲稿,《经方传真》,现代·胡希恕著述,胡希恕讲伤害,业界名气十分大,值得一看 。此外,还有很多比较好的书籍,这里就不一一展开,学医先学药,中药很重要,看病先辩证,诊断有疗效 。切不要贪图经典玄幻,或者急功近利,而把最重要的大饼丢弃了 。作为入门级别,这些书看完看懂,已经很好的造诣 。
文章插图
想自学中医,应该怎么入门?想学好中医,首先要在整体上对中医学有清晰的认识启友 。也就是首先要建立起正确的中医世界观,然后再有条理的逐步深入学习,慢慢积累,结合临床,反复实践,最终才会水到渠成 。中医学是一门“灵活”的学问,最大的精髓乃是要学会灵活运用 。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治病救人,用药如用兵,更得需要随机应变,辩证论治才行 。世间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学习中医的过程,就是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自我“修正”的过程 。我个人更觉得,更像是人生的一次修行 。一个人的修行是永无止境的,因为我们的心境是无限的,对中医的悟性也是无限的 。无论是参悟万物之玄妙,还是只看透一花一叶,都是有意悄禅槐义的,都是幸福的 。注意事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多查阅资料,多向同仁前辈请教,谦虚并且恭维,有条件的要结合临床,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反复积累与感悟,才能有所更大收获 。中医实际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为用的 。理论源于实践,又可以反过来指导实践;实践升华成理论,又可以用来检验理袭镇论正确与否 。离开了实践的源泉与检验,理论必然会成为干瘪空洞的理论;离开理论指导的实践,也必定难成大器 。
如何学习入门中医自学中医入门需要学习中医基础,还启亏知要学习一些中药材相关方面的知识 。必须懂得中药材的功悄消效,禁忌等 。或者有条件的话,可以去药厂学习 。这样效果来的快 。中医自学快速入门技巧一、其实我们掌握一项技能或者学问的话,切记不可断章取义 。应该掌握它的一个流程 。学习中医也是如此 。学习中医的话,我们应该从它发展开始了解 。可以去书店买本关于中医发展的书看看 。二、中医是一门医学,是一门治疗人的医学 。所以要想学习空兄中医我们的了解人体结构 。知道人体五脏六腑在什么位置 。长什么样,有什么用等 。我们在生活中其实可以买张人体结构图挂在家里 。这样方面学习 。三、学习中医还得了解精气血神等构成我们人体和维持我们人类生命的一些基础物质的关系 。需要懂得他们在我们人体中起到什么作用,和他们的内在联系 。家里面可以买本中医基础相关方面的书籍看看 。
文章插图
想学中医该怎么开始入门学习?作为中医人,当然想成就明医 。可是,我们应该如何学习中医,才能有所成就呢? (一)对名老中医成才经验的总结 有人通过文献研究法对81位名老中医的成才经验进行总结,发现他们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学医动机上是笃信中医且立志明确;(2)传承模式主要为家传师授,辅以科班;(3)读书学习方面是熟读经典,博览群书;(4)临床实践上勤学持恒,善悟创新;(5)治学态度秉持虚心善问,博采众长 。也有人对30位国医大师进行统计文献分析,发现他们具有以下共同之处:(1)从医者品德修养高尚,终身热爱中医事业;(2)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结合是国医大师成才最直接、最有效的模式;(3)国医大师在成长历程中都熟读、反复背诵、专心钻研《伤寒论》《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4)开展中医科研、培养创新思维、发展弘扬中医是国医大师成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近年来对名老中医成才因素的文献研究综合统计可以概括为读经典、多临床、爱中医、拜名师、有悟性、多总结六大因素 。“读经典”是知识基础,“多临床”是中心工作,“爱中医”是内在动力,“拜名师”是提升能力,“有悟性”是认知条件,“多总结”是促进手段 。(二)我们应该如何做? 一则,多读经典,反复读经典,时时不离经典 。之所以强调经典,是由于自古名家出经典,纵观历代名医,有突出成就者,几乎均是从经典起家 。作为中医人,我非常重视《内经》,我认为,中医人必须学习《内经》,人人都不能例外 。我给弟子们逐字逐句讲解《内经》 。《内经》内涵治病养生之理,有了理,才能指导法、方和药 。所以,明理远比学习方药更重要 。每一个真正的中医人,都必然是明理知道之人 。有人持否定意见,认为读经典不一定有用 。其言:“我认识的几位北京知名的老中医,大多故去了,有俩都不认识几个字,又如何解释我爷爷今年99,从来没读过《内经》,也没看过本草……照样救人无数,包括医院定性肺癌中晚期的 。虽然读书好处多多,但并不代表不读书就成不了好中医,说不读《内经》就……这是曲解了中医,是唯读书论 。没有《黄帝内经》之前照样有好中医 。” 建议读者千万别认为不读书一样可以成就明医,或许过去的时代可以,今时却绝对不可以宽亏了 。且慎枯神不说今时识字已经具有普遍性,就说《内经》里所内涵的正信正念,若不去读,如何学到呢?除非天资聪颖,不学而知者,我们都不是这样的人,还是要老老实实地读《内经》 。当代任应秋教授非常欣赏黄宗羲“先穷经,后证史”的治学方法,他说:“学好经典,才可以左右逢源,事半功倍 。这是学习中医学的大路、正门,如果舍正路而弗由,又欲期其有成,那是很困难的 。”所以姜春华教授随父亲学医,其父告诫说:“《伤寒》《内经》如四子书,必须扎实学好” 。我是中医人,我的专业是针灸,我格外重视《内经》,平时常常研读《内经》,我有以下几点体会,愿意与读者朋友们分享 。其一,句句去悟,不必贪多 。《内经》中几乎每个句子都内涵深意,读一句就细细咀嚼一句,慢慢体味,结合临床去体味,往往越体味越有收获 。若能把一句经典体味透了,远胜过泛读几篇 。其二,边读边思,多书互参 。《内经》的经文言简意赅,蕴意深奥,其中很多要领在文字之外,需要参考诸书著述,反复钻研比较,加以精细思考,方能有所领悟 。正如当代大医朱良春先生所言:“其中含有许多深奥的精义,要经过刻苦钻研,下一番苦功夫去‘心悟’,才能有所得 。” 其三,结合临床,不离临床 。读《内经》切忌闭门造车,一定要切合临床 。因为《内经》中许多的原理与方法,是从临床得来,书面难以真正理解其败漏内涵,因此还必须结合实践,只有在临床运用中得到印证,才能切身感悟其深意 。其四,读过再读,常读常新 。《内经》不是读一遍就过了的,而是需要常读常温 。研读《内经》,这是我们每个中医人一辈子的事情,《内经》中的涵义甚深,不同的临床阅历,有不同的感悟 。越是临床,对于《内经》的理解也就越深 。临床多年后再结合所遇到的问题回头温习《内经》,时时会有“常读常新”而“别有洞天”之感 。“经典不厌百回读”,此之谓也 。阅读《名老中医之路》可知,绝大多数名老中医都认为《内经》是最重要的中医经典 。作为中医人非读《内经》不可,读的越精,收获就越大 。二则,多临床,早临床,反复临床 现代中医药院校多采用西医院校的培养模式,即先学习四年理论,最近一年再上临床实习 。我当年读大学时就是这样过来的 。我自己体会,这种模式非常不合理 。一方面,前面四年所学的知识,上了临床几乎忘光了;另一方面,理论不能切合临床,学的非常枯涩乏味,缺乏兴趣 。事实上,中医理论的内涵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深刻领悟,所以如此教育模式是不符合中医教育的客观规律的 。那么,应该如何做呢?我的主张是尽早临床,边学习,边临床,在学习中医的第一年,甚至第一个月,就开始接触临床 。这样不仅能提高对中医基本理论的掌握,而且可以准确地用理论指导实践 。要想快速成长起来,中医学子就一定要从临床中去进取,理论与实践一体会,这样才能按照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形式去进步 。古代的师带徒模式即是如此培养弟子的 。我目前在选择中医工作室培养中医弟子,我所采取的也是这种模式 。三则,正心 热爱中医是学好中医的内在动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愿意学习中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爱中医,信中医,对中医有兴趣 。学习中医绝非简单的过程,而是要历时数年,其间需要付出许多精力和时间,可以说,学习的过程非常辛苦 。这就要求学习中医者要先正心 。正心包括几个方面,其一,信中医,对中医理论有信心,对中医治病有信心,对中医的未来有信心;其二,爱中医,对中医有热情,有兴趣,这是坚持学习中医,数年甚至数十年不动摇的关键;其三,有远大理想,或为了传承绝学,或为了治病救人,或为了实现人生抱负,总之,要有舍身进取的精神 。中医属于精英教育,中医的未来非常美好 。中医学子在准备学习中医之前,应该正确审视自己的兴趣爱好,若在学习期间丧失热忱应及时调换专业,以免增加学习负担与心理压力,更会妄耗许多时间 。小结: 综上所述,“读经典,传师道,重临床”,几乎是所有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公认的中医成才的经典路径学历起点 。我们要想学好中医,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扎扎实实地努力,一步一个脚印 。坚持不懈,必然会有所成就 。再者,中医人人可学,学历低的人也不要气馁 。有人统计发现,学历对中医成才虽具有较大影响,但成才结果与学历高低并无恒定的递进联系,学历高低并非是决定因素 。在我看来,只要高中毕业了,有了一定的文化功底,那么,就可以学习中医 。只要自己能不懈努力,并且遵循正确的途径,必然会有所成就的 。建议每位中医学子都不妨读一读《名老中医之路》 。这是一本真正的中医励志之书,读后必然会有发奋的动力 。若某个时候学习中医的动力不足了,建议不妨再读此书 。(董洪涛)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 如何学中医理论,徐州哪里有学中医理论的】
推荐阅读
- 怎么知道男性的精子是X还是Y 如何判断老公是gey,男人可以查精子是不是YX可以查吗
- 5d3拍高清视频最佳设置 5d3拍视频如何对焦,5d3如何调教
- 如何将文件传至QQ邮箱 如何给qq邮箱发文件,如何在qq上发邮件给对方
- 怎么导出bilibili缓存视频 百度离线视频如何导出,微博离线缓存怎么导出
- qq如何发小视频 qq群如何发小视频,qq群发视频怎么才不是群文件
- 微信不能发gif大文件 gif太大如何发微信,原图太大微信发不过来怎么办
- 初号机多高 初号机如何得,初号机量产机
- 西藏山地步兵单兵军事素质如何
- 木质冰车制作图 如何制作木质日本姑娘,日本房屋为什么木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