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横店影视并购星轶,“逆市扩张”的院线公司如何度过困难期?

投稿|横店影视并购星轶,“逆市扩张”的院线公司如何度过困难期?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读娱 , 作者 | 零壹
暑期档以来 , 院线电影市场总算有了点热火朝天的气息 , 6月24日上映的《人生大事》票房至今已突破12亿 , 成为市场回暖的重要信号 。横店影业作为这部电影的主要出品方之一 , 也使得其背后上市公司横店影视股价自6月24日到7月5日之间上涨了21.82% 。
投稿|横店影视并购星轶,“逆市扩张”的院线公司如何度过困难期?
文章图片

投稿|横店影视并购星轶,“逆市扩张”的院线公司如何度过困难期?
文章图片

7月6日 , 横店影视发布“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公告 , 宣布公司及关联方拟联合第三方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上海星轶100%的股权 。上海星轶是国内排名前十的院线 ,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 , 星轶目前拥有影院数量123家 , 银幕数988块 。以2021年影投票房来看 , 横店15.18亿 , 星轶为7.52亿 , 如果收购完成 , 目前排在第三的横店院线大概率会超过20.12亿的大地成为全国第二 , 仅次于万达院线 。
这看起来至少是一个双方各取所需的不错交易 。星轶背后的新城发展主业是地产 , 规模也在国内TOP20之内 , 但地产行业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 虽然新城系并没有什么“暴雷”消息 , 但毕竟需要储备更多资金弹药以度过当下的市场波动 , 出售同样不稳定、也非核心业务的电影院线以获取现金流是可以理解的;而在横店影视角度 , 如果能以估值30亿拿下另一家TOP10院线 , 在市场占有率上会快速提升 , 成本也肯定要比新增自建影院要低 。
但资本市场似乎并不看好此次并购 , 7月6日开始横店影视股价进入了下行通道 , 虽然其中有暑期疫情预期不稳的因素不见得完全是受并购消息导致 , 但至少也说明市场也并没有将这次并购视为比较明确的利好消息 , 许多媒体也标出了“逆市”并购的标签 。主要原因或许在于近两年来票房大盘表现不佳 , 影院作为线下重资产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的缘故 。
影院生意不好做 , 但头部院线都在扩张但逆市扩张的并不只有横店影视 。国内院线龙头万达电影自2019年以来就没有停下过扩张脚步 , 从纯直营模式转为直营、特许经营双模式 , 近几年旗下影院数量增长迅猛 。据万达电影财报数据 , 2019年底、2020年底、2022年Q1万达电影拥有的影院数量分别为656家、700家、800家 , 仅近一年多时间就增加了100家之多 。而在这几年里 , 其他院线公司如金逸影视的影院数量也大都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
从国内总银幕数来看 , 2019年至2021年底分别为69787块、75581块、82248块 , 同比分别增长了9708块、5794块 , 6667块 。可以说 , 虽然疫情影响下电影市场票房总量下滑 , 但行业资本对于影院建设投入却仍然是兴趣比较高昂的 , 特别是万达这样级别的头部玩家 , 越会把当下的困境作为低成本扩张的机会 。
但我们也不得不思考总量增长背后的市场逻辑 。增长最为迅猛的2019年 , 国内电影票房达到了历史最高的641.49亿元 , 有《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复联4》三部电影分别在暑期、春节、4月常规档期取得超40亿元票房;2020年上半年影院因疫情停业 , 但自《八佰》在8月上映时观众的观影消费意愿十分明显 , 而另一个因素在于2019年起院线牌照重新发放 , 博纳影业、华人文化等公司获得院线牌照 , 旗下新增影院纳入自家院线 , 新玩家在2019年、2020年扩张建设动作也比较多 。
但在银幕数越来越多的同时 , 电影市场恢复情况并没有那么乐观 。2021年约470亿总票房里 , 《长津湖》《你好 , 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三部电影就占了150亿+ , 假日档期票房占比大幅攀升至36% , 这意味着日常档期产出下降明显 , 腰部电影明显断层;
投稿|横店影视并购星轶,“逆市扩张”的院线公司如何度过困难期?
文章图片

而2022年更是在春节后进入了漫长的冷档期 , 一季度全国实现总票房139.8亿元 , 同比下降22.79% , 观影人次3.1亿 , 同比下降27.3% 。3月全国票房仅9.1亿元 , 为2013年以来最低 , 4月、5月同样表现堪忧 , 直到6月《侏罗纪世界3》和《人生大事》先后上映 , 市场才有恢复之势 。万达电影、横店影视、金逸影视几大院线上市公司2022年Q1扣非净利润无一例外大幅下滑 。
所以站在当下来说 , 近两年的逆市扩张势必给院线公司带来更大的经营压力 , 各大院线继续在2022年持续新增扩张的能力会更有限 , 国内银幕总量增长很可能在2022年放缓 。比如拓普数据在报告中就认为 , 2022年新建影院、新建银幕数将下滑25.2%和24% 。
但这或许也意味着 , 对于存量资产的洗牌会进入新一轮高潮 。新建影院的成本一般都会大大高于并购所得 , 所以在如今的院线电影行业中 , 谁先支撑不住 , 谁手里有余粮 , 很大程度上就是谁能这轮电影市场寒冬中生存甚至壮大的关键点 。目前来看 , 万达电影、横店影视、中国电影、上海电影等院线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情况还算充裕 , 资产负债率普遍不高 , 如万达电影Q1账上仍有44.59亿货币资金 , 稳步提升市占率是能够做到的 。
“沉淀期”里 , 影院要重新思考开源节流不论是电影公司还是从业者、观众 , 多数人都不会怀疑电影的长期价值 。比如贾樟柯在接受媒体“娱理”的采访时就表示 , “疫情带来的一些问题 , 随着疫情的消解 , 马上就能解决 。比如问观众会不会回到影院?我觉得这是个伪命题 , 疫情一结束 , 有吸引力的电影一上画 , 观众自然就会回来 。”贾樟柯对于长远问题则关注到了题材单一、行业不确定性等 。
那么从院线公司角度来说 , 观众回不回到影院取决于疫情好转和优质新片供给情况 , 这其实都是影院作为产业链下游自身没有办法去影响和解决的问题 。对于影院来说 , 除了等待之外有什么能做的?如何在当下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中尽量生存下去?
其实头部院线公司基本也都在财报中体现了一些思考:
成本控制 。院线公司更严谨地评估影院效益 , 完善退出机制 , 在新建影院的同时优化布局 , 关停低效影院 。例如在总体数量增长的同时 , 横店影视在2021年关闭了15家影院;同时积极与商场租金、物业费减免商谈 , 毕竟对于商场来说 , 影院的存活也是带来稳定人流的重要前提 。万达电影2021年财报中就提到 , 2021年多数影院增加“影院因疫情停业期间免收租金”等条款 , 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
开源增收 。目前影院的市场问题根源在于疫情以及优质电影内容不足导致的观众消费动力下降 , 而影院作为线下场景 , 在场地的各类开销上有其固定性质 , 考虑到实际情况 , 影院或许不得不在“淡季”尝试提升自身的“场景利用率” , 也就是影厅作为线下场景能否在脱口秀、相声、剧本杀等线下娱乐形式中得以利用 , 进而弥补商业电影供给不足的影响 。
比如万达电影就在财报中提到 ,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探索影院新业态和新场景延伸 , 已在北京、上海、成都、重庆多地影城举办相声、脱口秀、亲子舞台剧、剧本杀等不同类型的演出及活动 , 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 在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电影院体验内容的同时 , 也进一步提升了影院非黄金时段的租赁频次和利用率 , 充分利用影院闲置场地 , 有助于将客源群体进行较大的消费转化 , 吸引人流 , 拓宽了影院的多元化收入 。”
这样的联动已经在多地影院中展开 , 但目前还很少有长期的、持续的运营经验可供行业参考 。不过在读娱君看来 , 影院的“身份”复杂化很可能在未来成为常态 , 因为即使在没有疫情的正常情况下 , 影院也必然面临着档期集中带带来的基本矛盾 , 热门档期里影厅不够用 , 冷门档期里门可罗雀 , 如何把影院视为一个线下的综合体验场景来提升效率 , 很可能是下阶段行业要思考的重要方向 。
【投稿|横店影视并购星轶,“逆市扩张”的院线公司如何度过困难期?】提升场景利用率的另一个思路就是如何最大化利用热门档期带来的人流 , 在卖品和场景娱乐等业务上提升利润率 。一张电影票为影院带来的观影业务收入是利润微薄的 , 但传统影院往往也只有可乐爆米花这样的卖品来提升利润率 , 如何在茶饮、食品、周边潮玩上实现业务升级也是值得思考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