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蛙对90后职业观的洞察(对于职业,在追求什么())

人们常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自我”、“浮躁”、“没有担当”等标签被牢牢贴在90后身上,对90后充满质疑和担忧;不过现如今90后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活跃主体和职场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也让大众惊叹。那么事实上,90后究竟是什么样的?在政治、经济、文化多元化的浪潮和洪流中成长起来90后对于职业在追求什么?

多元就业观
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曾发布了《新现实主义和多样化的一代——中国90后系列研究》,解读了7类90后典型人群,呈现出了一个相对客观、真实的90后画像。
1. 新市民:抛开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中形成了新市井文化:不苛求高大上的物质条件,只要经营好自己的小生活即可;吃喝娱乐、工作学习,他们务实地看待每一件事情,急切地寻找着适合自己的生活轨迹;虽然看似独立自主,甚至有些叛逆,但实际上颇受主流价值观影响,也渴望得到群体的认可。
2. 自我修炼者:他们家庭条件一般,儿时的艰辛让他们学会独立、务实,他们不喜欢羡慕别人的感觉,也更坚定了努力追求自己眼中“体面生活”的信念。他们大学期间就外出兼职,实现经济独立;他们有目的的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构建自己的人际关系。虽然表面看似成熟稳重,内心却缺乏安全感,害怕被忽略。
3. 小乖乖:备受父母呵护的他们更加恋家,生活物质上依赖父母、信息获取方面依赖朋友,虽然也有独立、叛逆的意识,但依旧安稳地活在他人为其营造的安全的环境中,追随既定的人生轨迹。这样的他们对新鲜事物也保持警惕的态度,对网络社交无感。
4. 世界公民:外国文化与观念的涌入让他们更加崇尚西式的生活观念,乐天自信、个体意识爆棚,相信即便万事顺其自然也可以过上比大多数人更好的生活。他们对新鲜事物与外来文化不设限,热衷于通过不断的体验与尝试找到自己的心头好。
5. 闯业者:他们只为自己打工,时刻关注着身边每一个创业机会,在大学甚至高中期间就形成了创业计划或已付诸实践。但通过创业获得金钱成就并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他们想要的只是一段能由自己掌控的人生,拥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6. 迷梦族:相较于现实生活,他们更在意自己营造出的小世界,这个世界或许是自己的兴趣圈子,或许是一帮三观相近的网友……虽然平日里并不显眼,但在自己的圈子中却长袖善舞,并不惜为维护这个圈子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7. 天行者:他们个人能力极强,并有经济背景支撑其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善用网络、好奇心极强的他们眼界开阔,游戏人生,并成为同龄人中的青年领袖。这样的他们自命不凡,虽然看似低调,却难掩大哥架势,将自己身边的同龄人视作“小孩儿”或“小弟”。
不可否认,90后群体的表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并非像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没有担当的叛逆小孩”那样,反而对于自己的人生和未来有着独立的见解和规划,拥有着多元就业观。比如“闯业者”更倾向选择创新型的工作,或者是选择直接创业;“迷梦者”便可能有着开一家个人的主题酒吧或咖啡店的梦想;“世界公民”则更具有国际化视野,热衷外资、合资企业等等。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中国90后成长在物质文化极大丰富的年代,并伴随着中国与世界连接的不断紧密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由此,除了传统行业外,由互联网衍生出的各种互联网行业、新兴媒体、电商、游戏等行业为90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职位选择空间。
| 择业而非就业,薪水很重要,但也是个理想主义者
根据调查显示,薪酬水平仅是30.1%的大学生在择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即约有七成的同学更注重出薪酬外的其他各种“软因素”,其中28.8%选择了“提升空间”,17.48%选择“工作环境”,15.86%选择“兴趣爱好”,5.83%选择“福利政策(如假期)”。可以看得出,90后在选择工作是更在乎的成就感、自由平等的团队氛围和兴趣与工作的结合度,也就是说,精神层面高于物质层面。
当代90后青年不仅仅将工作视为赚钱的手段,更为职业赋予了理想,并在工作中握有主动选择权,追求自由、平等的工作氛围。而且调查发现,快乐是新生代员工职业价值观的重要部分,超过七成的新生代员工看重组织氛围的和谐、工作本身的乐趣,追求审美、创新等精神享受,特别关注个人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比起为企业目标牺牲自身利益更愿意关注自我目标的实现。
举个栗子。对于在事业单位工作,小蛙认识的很多90后同学对持有相似的看法——事业单位通常上下级体制明显,并且工作缺乏挑战性和创造性,对于大部分追求自由平等和工作成就感的90后来说并没有什么吸引力,甚至有些反感。他们喜欢亲切型领导,藐视等级,敢于挑战权威,这便和追求稳定工作的60、70后有很大的区别。
总的来说,90后在追求自我达成道路上不是金钱驱动,而是快乐驱动。这种促成成就感的动机可分为成就动机、影响动机和亲和动机三种。
麦克利兰认为,动机是我们获取成就感的方式。你有什么样的动机,你就更倾向于通过这种方式,去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找到存在的意义。具体的动机可以分为三类:
1. 成就动机:具备高成就动机的人,偏向挑战高难度的挑战,竭尽全力完成任务,也就是所谓的技术专家;
2. 影响动机:具备高影响动机的适合成为管理层和领导者,追求“权力”和“影响力”,喜欢从指挥别人、操纵别人之中获得成就感;
3. 亲和动机:具备高亲和动机的人,是团队的粘合剂,相比起成功、权力,他们更喜欢追求友谊、信任和合作,也就是说更希望能通过工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三大类型分别有着对应的职业发展路径,所以小蛙建议同学们也可以据此尽早进行职业规划,确立自己的职业梦想,找到自己所热爱且优势的领域。
第一步:了解自己的动机水平。对自己进行细致全面的审查:“我最成功的一件事是什么?我是如何做成功的?”“给我挫败感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是哪个环节使我产生挫败感?”“当我面临难题时,我更愿意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难题?”等等,最终得出大致答案,确定自己的影响动机、成就动机和亲和动机分别是高、中还是低。
第二步:找到适合的职业路径。对各个职业所需求的三种动机的水平进行分析,自己进行对号入座。比如咨询顾问,成就动机为中高水平、亲和动机为低水平,影响动机为高水平,如果你个人的动机水平与之吻合,那么这便是适合的职业路径。
第三步:针对性完善“冰山顶部”。在确定自己的职业路径后要做的,就是了解这个路径,进行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储备和学习,让自己不断提升。
| 注重自我感受的“独行侠”
和父辈不同,90后对于“奉献”和“牺牲”的概念并不强烈,他们强调自我,甚至可以说是相对“自私”的,这与90后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作为独生子女,成长在市场经济时代,还接受这西方个人主义文化的影响。就工作上的表现来说,90后员工更看重个人成长和发展,企业目标通常是第二位的,为其牺牲掉个人利益更是不可能的。
根据调查显示,当被问及“工作不满意时,您会选择什么”时,约76%的同学选择了考虑离职,其中大部分是跳槽,还有一部分则考虑自主创业等。仅有24%愿意继续留在该工作岗位。
某外企资深人力资源总监曾说过:“与父辈相比,新生代员工从小成长的环境大多是物质较为丰富,生理与安全需求都可以得到基本保障,所以他们对归属感、受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求非常看重,导致他们在选择工作时,对自我兴趣、情感诉求、快乐体验等方面过于看重,与这些相违背时就会产生兴趣衰减,工作主动性降低,乃至离职倾向。”也就是说,以自我为主导90后在职业选择时也相当随性,爱跳槽也便成为90后的一大特色标签。
敢作敢为的90后看起来像是“独行侠”,个性而独立,但实际上90后“独而不孤”,渴望交流和互动。“90后在社交中往往会精心选择,精细化管理。他的社交有不同类型。有陌生人社交,有因为兴趣在一起的社交,还有朋友圈里的亲友,以及媒体类型为了获取信息的社交。今天我们在谈社交的时候不能泛泛而谈,而应该更多体现垂直分类,还有细分。”百度商业生态研究院研究总监裴玖说。
90后具有极强的社交属性,社交网络在90后新生代中的流行就是典型的表现。在职场上,90后喜欢友善的人际互动和自由平等的沟通方式,依旧渴望能在保持人格独立的同时,和同事们打成一片。
| 结语
【职业蛙对90后职业观的洞察(对于职业,在追求什么())】总而言之,90后的职业观呈现出多元化、理想主义和自我中心的特质。小蛙希望不论是90后自己还是所有非90后,都能对90后有一个相对客观和准确的认识;同学们也可以参考之前小蛙给到的一些建议对自己的职业做出规划,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