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20


2017-2-20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926年,也就是民国十五年,那时国家还处于比较动荡不安的状态,处处都隐藏着危险。而老天却选择这样的一个年代让她降生。所幸,这户人家是官宦之后,虽现在已有败落之势,却也能让她有个安稳的童年。母亲虽不是名门闺秀,却也是大家小姐,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只可惜身子骨总不太好,一直以药续命,终于在她十岁那年没能在熬住丢下她撒手而去。那时,她虽记事却不是十分理解母亲的离开意味着什么,只是在总也见不到母亲时在哥哥面前淡淡抱怨,母亲怎会如此久不回来。哥哥年长几岁,却也不知该如何作解释,只安慰道:你安心听话,母亲自会快快回来看你。待她长大理解后,已记不清母亲的如花容颜,却还记着母亲曾与她说过的那些道理。

家中年纪最长者便是奶奶,奶奶并不是那种慈眉善目的老者,反而凶的很,似乎应着重男轻女的古思想,对她及妹妹态度最为严厉。好在父亲是为大爱者,几房的子女都是爱护有加。那时家中还算有些底子,闺中小姐都没去学堂,而是父亲特地请了教书先生让她们跟着习字读书。所以她到现在都觉得万分感激父亲,并不是那般古板,让她还能识上几个字。
好日子也并没停留多久,随着家道的衰落,家中也开始不断消减开支。家中小姐有到适婚年龄也开始张罗婚姻大事。她自然也是避免不了被人提亲的。奶奶为她定下的第一门亲事,她并无多少了解,也从未与未来夫婿有过面会,她只是被告知婚期会是某月某日,静待即可。没有多大排场,也没有敲锣打鼓,就只是几掛炮竹,俩只红烛,她便成了有夫之妇了。夫婿家中也并不是十分富有,却也不算太过贫瘠,用现在的话来说算是小康之家。婚后育有一儿一女,而生活却也并没有越来越好。因夫婿家中男丁甚少,夫婿也是身体不好不能务工,没有收入来源,坐吃山空自是没好的,没过多久夫婿便因旧疾发作,离开人世。她们孤儿寡母无依无靠,想回去母家,母家却也是无力接纳,无奈她只好自己独自带着儿女生活。可是她除了识几个字也并无其他可以赖以生存的技能,只好替人洗衣打扫,然而也没能有多少收入,儿女尚小,不能如此长往,于是她只能选择改嫁。经人介绍,一位李姓人家的男子,因家中贫苦尚未娶妻,问她可愿委身将就,她看着身旁的儿女点头应下。




【2017-2-20】未完待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