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

恐惧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他的心里有种莫名的恐惧在蔓延。好像什么有东西在跟着,内心有点不安。在他早上醒来的时候,内心就是焦虑,有点恐慌。他觉得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又回来了。想去摆脱,不想有这种担忧,担忧给他自上而下的无力。

他借了贾平凹的废都。读着读着,他觉得有什么东西进入了他的心底,那种隐隐的,不被注意的情绪。他竟然不自觉地在笑。他后来知道这本书以前被禁止过。他发现废都的叙述手法和红楼梦有点相似,让他觉得有点很有意思。于是在福克纳,歌德之间,他选择了贾平凹。
他心里也一直在想,读外国的作品,总是经过翻译而来。这种翻译出来的文字是不是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或者说能否原汁原味的表达作者的思想。于是,他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要有必要多阅读中国的作品。
就如王小波所说,中国人对于外国文学总是那样的客观,而对于中国文学却是那么的主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应该说有利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对于莫言的作品,他是陌生的。有些书越来越不能简单明了的去叙述一件简单明了的事情。需要拐很多的弯。而他现在觉得王小波就是另一种奇迹,在读了沉默的大多数后,他读过几遍后,觉得王小波的文字很有劲。
从王小波遇到贾平凹,他觉得自己的阅读才刚刚开始。他在阅读方面还处于一个懵懂期,对于那些经典的,都没有去读过。而现在他也觉得其实书那么多,是读不完的,但能真正的读懂一本书就已经很不错了。

以前他总是在寻觅,现在觉得应该放下脚步,去回头看看以前读过的书,那些没有过脑的,没有走心的。他下定决心,要谨慎的买下每一本书,不再是为了买书而买书。书再多也不能让他觉得满足,读书不是为了什么,他只是想从书里找到安全,找到一点共鸣。昨天在借书的时候,他的脑子里就闪现出了这些想法。他觉得应该要改变自己的读书方式。不再是囫囵吞枣式,而是细细品味式的。
安静的思考,特别是一个人的时候,有些事就会想的很透彻。单独的空间,陌生的环境,让他可以没有担忧。只有书陪着他,这难得的独处让他倍感珍惜。
生活就需要这难得的空间,在匆忙烦扰的生活中,需要静心,需要冷静。有点冷的房间,让他觉得不舒服。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他忘记了时间的样子。
此刻的他,心里有点苦闷,提不起一点的欢乐,很闷。心中有点惆怅,什么事都提不起他的兴致。他冷漠,还有点自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突然间的自我,他走到哪里都觉得焦虑。觉得自己好难过,热闹的环境让他有点不知所措。好怕,看着每个人的表情,他有点无处安身。
有点冷的中午,刚才还明媚的阳光突然变的暗淡。那寒冷的感觉侵袭着他的全身。还是再穿一件,热的感觉才让他觉得快活一点。
【恐惧】2017 12.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