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PE圈第一波招聘(5天,我们收了600份简历)

VC/PE圈第一波招聘(5天,我们收了600份简历)
文章图片


作者 | 杨继云
报道 |投资界PEdaily


阳春三月,招兵买马,VC/PE圈的招聘也开始了。


“就发了一篇文,没做别的推广,5天时间收到了600封简历,男性居多。” 北京一家人民币VC机构投资人介绍。虽然受到疫情的冲击,但创投机构该做的工作还是不能停下来。


投资界(ID:pedaily2012)注意到,自年初至今,达晨财智、源码资本、BAI、东方富海、梅花创投、火山石资本、CCV创世伙伴、青松基金、英诺天使、高捷资本、倚锋资本、金茂投资等不少创投机构,早已开始了招聘工作。


春回万物生,VC/PE圈开年的第一波招聘来了。不过疫情之下,这波招聘与减员降薪同时在VC/PE圈上演着,残酷而真实。


VC/PE圈2020第一波招聘:
5天收600份简历,大机构抢人


虽然受到疫情的冲击,但VC/PE圈2020第一波招聘潮还是来了。



自复工以来,不少VC/PE机构都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招聘信息,而在各大招聘网站,关于创投机构招兵买马的信息也随处可见。从招聘岗位来看,前端需求大于后端,多集中在投资经理、高级投资经理、投资总监甚至MD,其次是行研分析、投后管理的人才需求,也有一些法务、财务的职位。


北京一家本土VC机构投资人告诉投资界,他们的投前岗位比起年前招聘的数量更多了。“我们就发了一篇微信公众号推文,其他的渠道都没有推,5天内就收到了600封简历。”如今,这家机构正在逐一筛选简历,等到疫情好转,面试工作就可以开展起来。


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从年初起,包括达晨财智、源码资本、BAI、东方富海、梅花创投、火山石资本、CCV创世伙伴、青松基金、英诺天使、金茂投资等在内的大批创投机构纷纷加入招聘大军,而红杉资本、IDG资本等头部机构的周期性校招始终在节奏中。


很多招聘是从去年底延续至今。众海投资2019年完成了一期基金的募资,正备足马力扫一圈市场上的项目。投资副总裁张烨秋介绍,“我们去年募资完后,针对现在的基金管理规模,势必需要扩张人手来把钱投完,所以从去年底就开始招聘了。”


事实上,市场上只有那1%的头部机构保持着周期性的招人计划,对于大多数的中小型基金来说,招人并非周期性固定的事情,要根据人员流动的具体情况来设定。


张烨秋坦言,投资机构往往会在在两种情况下启动招聘:第一,有新基金,人均管理规模增加,现有劳动力可能不够,需要扩招人手;第二,通常与基金内部的管理文化有关,过强的压力也许会导致主动离职的情况,需要补充人手。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青松基金,就是行业内为数不多以招聘应届生为主的机构。青松基金创始合伙人苏蔚介绍,应届生锻炼1-2年可成为独当一面的专业投资人,佼佼者有望在3年内升至VP,在5年内升至MD。


“今年初校招确实受影响推迟了,但我们已经启动了科技投资方向的社会招聘,培养应届人才的习惯也不会变的。”青松基金方面介绍。这家知名早期投资机构在去年12月完成了旗下首支科技主题基金的募集,此次招聘也以科技方向为主。


虽然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创投圈的步伐,但对于关注长线的VC/PE来说,该做的工作还是不能停下来。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疫情难挡机构开工步伐,今年2月VC/PE的投资金额已然出现了小幅上升,共发生145起投资案例,总投资金额为201.98亿元人民币。


如今,第一波出差的投资经理已经在路上。一家VC机构合伙人透露,过去两周已经在办公室看项目,戴着口罩和一批批创业者聊着项目。


医健背景吃香,S基金人才稀缺
现在VC/PE圈找工作最难的是这一批人


纵观今年的VC/PE招聘,可以发现一个显著的现象——技术类、医疗医药类投资人的招聘需求持续上升。


自疫情爆发后,生物医药企业更受追捧,对于这一类标的的选择,往往需要更加专业的投资人,VC/PE机构的招聘选择也从以金融专业为主,继而转向技术型、专业型人才。


2月10日,松禾资本在复工第一天,发布了一则招聘信息,发力招聘一批专业医疗健康背景的投资人,职位涵盖从投资总监到合伙人。“此次疫情,暴露出新冠病毒检测能力、治疗技术等方面的不足,松禾更加感受到科技创新的迫切。”这则“呼唤专业医健投资人”求贤贴如是写着。


相反,一些过热赛道的工作机会并不多。北京一家VC机构PR李易(化名)在帮做投资的朋友留意工作机会:“反正从去年起工作都不太好找,特别是消费类投资人一般都不怎么招了,因为前两年是大风口,门槛又低,好在年初还是又看到有一些岗位空缺。”


过去几年,消费投资的火热程度居高不下。这个相对低门槛的风口,带来的是投资人的扎堆进入,因此并不缺人,即便聚焦于此的基金也有了足够的人才储备。


还有一个有趣的变化,今年S基金相关人才的招聘也多了起来。在各大招聘网站,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工作机会大量涌现,包括财富管理平台、美元基金、人民币基金等等,除了高级投资经理,职位还多集中在VP甚至MD层级。去年底募完100亿元S基金的深创投正在招募S基金的管理人,全面负责二手份额的开发、尽调、投资、投后以及投资人关系。


VC/PE圈第一波招聘(5天,我们收了600份简历)
文章图片



不过,风投行业门槛十分高,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并非易事。“我去年底在60份简历里筛出了15个左右聊了聊,又在这里面推荐了5名给合伙人,评估下来没有特别合适的。”张烨秋介绍。目前他们的招聘仍在继续,只是在当下这个特殊时期,很难去进行后面的操作。


北京一家小型VC机构合伙人金源(化名)说,他们为了目前在招聘的5个岗位,陆陆续续面试了七八十人,但符合标准的只有二三十,这些人的薪资要求又比较高,最后忍痛放弃。


经历这么多面试下来,金源发现一个共同点——大多数在2015-2016年那一波热潮入行的人,能力与职位匹配度都并不相符,干了不到几年,掏出的名片动辄“副总裁”“总裁”。“那时候,一些小机构招人对职位相关性和专业性的要求没那么高,但现在,我们都更偏向于专业性和行业背景,你有没有漂亮的投资案例很关键。”


金源感叹,“现在找工作最难的就是前几年入行的那一批人,投资做了四五年,没有自己的代表案例,没有自己的投资理念输出,没有系统扎实的行业研究,一开口就说跟哪些圈子熟,认识某某大佬。”


减员、降薪,一个魔幻的围城

“我准备告别VC圈”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眼下的VC/PE圈,与招聘忙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减员降薪。


“据我所知,减员的机构并不少。” 上海一位VC机构投资人的所言,和一些猎头反馈的现状相吻合。投资并非一个旱涝保守的行业,大环境的影响下,如果募不到资,想要保存现有实力,只能减员降薪。


这场疫情的冲击不可小觑。易凯资本创始人兼CEO王冉给了一个悲观预测:如果疫情防控非常不顺利的话,那影响的就不只是上半年而是全年了,一些投资机构全年开天窗也是很有可能的。


这并非夸张。在投资界此前的采访中,多位投资经理坦承了自己的担忧:被投企业大多受到疫情的影响,合伙人将重心放在投后,下面的人出手新项目基本无望了,搞不好还要裁掉一些投资端的人手。


出手机会减少,对于那些中小基金的投资经理而言,这意味着基本工资少了,奖金也没有了,更重要的是无法得到投资的历练。


北京一家VC机构的投资经理唐国(化名)正打算离职。他所在的机构还在强撑着,为的是募下一期。而为了保证团队的完整性,合伙人不得不去招“便宜些”的人来维持运转,“走了两个人,至少招一个回来。” 事情就此进入了一个循环——募到钱的机构扩张招人,没募到钱的机构减员、降薪应对,导致投资经理出走找工作,机构再招新的人……


更现实的是,“有LP资源优先”正成为一些VC机构招聘的隐形门槛。在募资难的背景下, LP资源成为一些创投机构在招聘条件里不便明言,却又彼此心知肚明的“潜规则”。在一些基金内部,由LP介绍来的投资经理不在少数,更为有趣的是,一些投资经理原本就是“带资进组”,既是员工,又能找来LP。


这个圈子正愈发魔幻而现实。一位财务高材生出身的张姓投资人朋友,做了几年投后管理后,跳到了一家国企的直投部,遗憾的是两年多时间出手的机会并不多,耗费青春心生倦意。


如今,他正准备告别VC/PE圈,“已经跟一家独角兽企业聊过几次了,CEO很欣赏我的背景,如无意外五一之后就会离开这个行业”。


VC/PE圈第一波招聘(5天,我们收了600份简历)
文章图片
【VC/PE圈第一波招聘(5天,我们收了600份简历)】推荐阅读

VC/PE圈第一波招聘(5天,我们收了600份简历)
文章图片
VC/PE圈第一波招聘(5天,我们收了600份简历)
文章图片
VC/PE圈第一波招聘(5天,我们收了600份简历)
文章图片
VC/PE圈第一波招聘(5天,我们收了600份简历)
文章图片
VC/PE圈第一波招聘(5天,我们收了600份简历)
文章图片
VC/PE圈第一波招聘(5天,我们收了600份简历)
文章图片
VC/PE圈第一波招聘(5天,我们收了600份简历)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