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这届年轻人爱上反向旅游,文旅开始卷NPC

投稿|这届年轻人爱上反向旅游,文旅开始卷NPC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商业数据派 , 作者|黄小艺
越到节假日 , 文旅人越忙碌 。
晚上八点半 , 赵元新正对着化妆镜中有些许疲惫的自己 , 卸下厚厚的睫毛膏 。作为文旅景点的表演工作人员 , 每逢佳节就会格外繁忙 。她所在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从开业就持续火爆 , 每逢节假日游客更是爆满 , 国庆客流高峰期间 , 街区闭市时间从21点半延长至24点 , 七天客流近五万人次 。
“上班日增加了一天 , 再加上投入演出需要专注 , 连续六天工作有点累 。”赵元新对商业数据派说道 , “不过 , 我还是很喜欢和游客互动 , 累也可以坚持 。”
今年十一前后 , “反向旅游”频频登上热搜 , 成为讨论的焦点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 , “有哪些冷门景点”、“小众旅游”成为搜索热门 , 人们开始把5A级景区和同质化、人挤人划上等号;而另一群不能出游的人们 , 开始靠P图实现云旅游 , 仿佛加个沙滩背景 , 拿出一个椰子 , 就能幻想自己在海边度假;还有“社牛”在小某书上晒出自己旅游的时候 , 直接交份子钱参加当地婚宴的经历 , 美其名曰“旅游的最高境界是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
人们依旧需要出游 , 但只有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 , 才能俘获这届爱新鲜、爱体验、“爱摆烂”的游客 。其中 , 露营、剧本杀、古装等沉浸式的项目 , 成为年轻人“一日游”的首选 。
而要做到沉浸式 , 就少不了幕后的NPC、装扮人员为大家营造出氛围感 。十一期间 , 商业数据派与几位NPC、商铺老板聊了聊 , 他们是戏中人 , 也见证着游客的戏如人生 。
01 风姿绰约的花魁 , 盛极一时的长安长安花魁 , 赵元新
在灯火辉煌的大唐市井之中 , 街道两侧站满了等待表演的人们 , 一位身着华丽唐袍的美貌女子在众人的注视之下缓缓登上雕樑花车 。花车摇摇晃晃 , 展示出她的摇曳生姿之态 。
这正是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的重头节目——《极乐之宴》里的一幕 。从早上8点半到景区开始妆造 , 10点“入戏” , 到晚上8点半结束 , 花魁扮演者赵元新一直顶着5斤重的满头珠钗、穿着繁复唐服 , 每时每刻都沉浸在花魁角色之中 。
这位花魁 , 正是唐代著名歌姬许合子 。据记载 , 唐玄宗曾举行与民同乐的庆祝宴会 , 场面喧哗直接盖过了演出音乐声 , 许合子登台表演 , 歌声一出 , 令万人默声倾听;而在《长安十二时辰》的原著IP中 , 许合子花车游街斗彩 , 一曲《短歌行》 , 也引得万人空巷 。
“做花魁 , 仪态上要张弛有度、端庄优雅 , 才学上要精通诗歌、出口成章 。”赵元新总结道 。
不同于演员 , 沉浸式NPC需要近距离、互动表演 。想做到把游客带进戏里 , 演技、台词储备、临场反应缺一不可 。
“公子 , 可愿与小女子对诗一首?” , 赵元新在街区中随机游走的时候 , 会找游客“对诗” , 当偶遇其他NPC诸如李白、玄奘、将军等 , 还会展开“对手戏” 。她告诉商业数据派 , 街区的70余个NPC的背后 , 有着一个强大的导演组 , 会与角色一同编排各种小桥段 , “基本上会把所有可能性编排一遍 , 然后背得滚瓜烂熟 。”
投稿|这届年轻人爱上反向旅游,文旅开始卷NPC
文章图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而作为表演的参与者 , 游客的表现是不可控的 , 演员需要极强的临场反应能力 。赵元新说道 , “游客可能会问一些很出戏的内容 , 比如花魁你手机号多少 , 花魁你几点下班 , 都需要以角色的人设机智地回答 。”
要做到不被游客带跑偏 , 反而把游客拉进戏里 , 需要幕后大量的准备工作 。
熟能生巧 , 赵元新前后3个月经历了3轮面试 , 上岗前光彩排就有7个月 , 如今每周仍要彩排节目 。长期的练习 , 已经让她摸透了花魁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 , 也足够相信自己就是长安花魁 。
“云想衣裳花想容 , 春风拂槛露华浓”“解释春风无限恨 , 沉香亭北倚栏杆”......《清平调》《短歌行》等李白、杜甫的诗歌 , 是必备内容 。赵元新笑着说道 , “你以为是在景区演戏 , 其实是来文化进修的 。”
“街区像是一个唐朝的平行宇宙 , 会有各种各样新的故事发生 。”这也意味着 , 赵元新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民俗、诗词知识 , 排练新节目 。七夕节 , 作为花魁的赵元新就进行了一场“抛绣球”的游戏;中秋节 , 又与游客们一起制作月饼、花灯、猜灯谜 。
投稿|这届年轻人爱上反向旅游,文旅开始卷NPC
文章图片

▲排练中 ,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为西安人 , 赵元新从小就会在大雁塔下买簪子、盘头发 , 想象着千百年前的大唐盛况 。如今到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上班当花魁 , 像圆梦一样 。
谈及初次开市表演 , 她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 “最开始 , 要时刻提醒自己就是在大唐的人 。首演那天 , 初次面对游客 , 一直在想我要怎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 很紧张 。但现在 , 只要我穿上唐服、戴上首饰、着上妆容 , 我就已经是大唐的花魁了 , 这里也是我的长安 。”
02 未成佛的玄奘 , 更真实的大唐玄奘 , 方舟
穿着灰色麻布衣服的玄奘负笈而行 , 一手摸着念珠 , 一手拿着柱杖 , 沉静而虔诚地看着远方......
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扮演玄奘的方舟 , 今年23岁 。入戏状态下 , 他的脸上总有一种沉默的肃杀 , 步入方圆三寸之内 , 就会被这种神秘的气场感染 。为了还原唐朝历史 , 让街区表演更具沉浸感 , 他所扮演的玄奘还不是万人赞颂、功德圆满的高僧 , 只是一个未到西天取到佛法、想要偷渡前往的“苦行僧” 。
投稿|这届年轻人爱上反向旅游,文旅开始卷NPC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游客们看来 , 方舟的演绎无疑是极为成功的 , 但在一开始 , 方舟的表演曾被彩排导演点评道 , “不像僧人 , 像乞丐 。”这句话深深地刺激了方舟 , 也让他更加努力要沉浸入角色之中 。
在长达半年的彩排期间 , 方舟时常连入睡都在听经纶诵读 。他还会看各种玄奘西行的纪录片、影视作品 , 不断地模仿学习 , “有一次模仿电影的片段 , 我从家门口一步步往客厅爬 , 家人都觉得我是不是着魔了?”
投稿|这届年轻人爱上反向旅游,文旅开始卷NPC
文章图片

▲排练中 ,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文化永远充满力量与活力 。之前的方舟脾气并不算好 , 在投入这个角色之后 , 他发觉自己渐渐不那么容易冲动了 。“在历史文化中看三千世界 , 和其中的伟人、名人共鸣 , 体会他们的体会 , 这是我喜欢玄奘的原因 , 也是这么多年轻人喜欢来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的原因 。”
充满理想主义的演员 , 饰演着充满理想主义的高僧 , 而整个大唐也充满了瑰丽的理想主义色彩 。
说到唐文化 , 方舟开始侃侃而谈 , “唐朝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朝代 。因为它的文化是非常兼容并济的 , 比如我们的佛法就是南、北佛法与印度佛法融会贯通形成的 。当时玄奘因为各经解读不同 , 决定西行取经解惑 。据记载 , 他往返时间长达十七年 , 旅程五万里 , 所历‘有三十八国’ , 非常震撼 。”
方舟在台前、台下都下足了功夫 , 而NPC们的全情投入 , 也让整个唐风街区变得更加真实 。作为直面游客的第一线 , NPC们需要通过游客的反应 , 不断揣摩角色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
“不少小朋友会怕我 , 遇到我就往家长身后躲 。”为了平衡趣味性和角色严肃性 , 方舟会说一些充满黑色幽默的互动台词 , 比如“昨夜是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 , 怕是又尿床了”“小僧看你心明眼亮 , 不如将你放入小僧的背篓中 , 随小僧去西天取经” 。
在方舟看来 , 沉浸式体验中 , 最难预测的是游客的反应 , 而作为直接接触游客的“一线工作人员” , NPC们需要善于从日常互动中发现问题 , 不断优化表演 , 提升游客体验 。
“一个好的NPC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 就像人生没有脚本一样 。”
03 在剧本杀 , 见证人生如戏白牡丹 , 刘诗雨
刘诗雨是个专属于夜晚的NPC 。每晚9点的沉浸式剧本杀一开始 , 她就穿着一身唐袍 , 操着一口陕西话 , 变成乱世之中心怀世人的神秘老板娘白牡丹 。
“我从小被青楼收留长大 , 后来在安史之乱中身受重伤后 , 自己开了家酒楼专门收留流浪女子 。”刘诗雨介绍身份如同介绍自己 。
《大唐永不眠》沉浸式剧本杀由近70余名NPC共同完成 , 每天只有晚上9点~12点一场 , 每次最多容纳200名游客 , 但在暑假期间几乎场场爆满 。
据介绍 , 这个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的沉浸式剧本杀《大唐永不眠》故事背景 , 发生在上元二年 , 太上皇李隆基举办万寿节 , 天下人都可以凭长安户籍 , 进入传说中的神秘的隐市坊 。但同时 , 长安城内危机四伏 , 玩家需要探索坊中隐藏的秘密 。
换上唐服的玩家们刚一进场 , 实际上是两眼一抹黑的 , 需要NPC们“伺机”出现 , 用表演推动剧情发展 。“尽管我们有固定的剧本环节 , 但每天来的游客不一样 , 最终呈现的故事也不一样” , 对刘诗雨而言 , 每天的工作都存在未知的可能性 。
角色是假的 , 互动是真的 , 彼此间的情感是真的 。刘诗雨认为 , 这是沉浸式剧本杀风靡的根本原因之一 。
刘诗雨提到 , 玩家会被分成十个阵营 , 两两对抗 , 还有35~50条辅线NPC会参与剧情 。在不断的对抗游戏中 , 玩家有了自己的立场、有了对手敌人 , 也会逐渐沉浸入游戏之中 。
“我的角色在一开始的时候是用普通话说的 , 但拿捏不好感觉 。因为我平时爱说陕西话 , 编剧在一次聊天中觉得陕西话很有味道 , 就做了调整 , 结果反响特别好 。”白牡丹尝试用陕西话对商业数据派说道 , 颇有几份佟掌柜的味道 , “玩家很有兴致 , 让我表演也很有动力 。”
虚构故事的表演之下 , 演员与玩家们有真实的情感交流 。
刘诗雨告诉商业数据派 , NPC李白有一次在扮演“醉酒中” , 拿个酒葫芦、步伐摇晃 。他被一个很有文采的玩家跟着 , 两人一路都在对诗 。“突然那个玩家开始流泪 , 用诗词讲起自己和女朋友分手、想云游四海的事情 , 然后李白还是在古人的状态劝导他 , 最后两个人都泪眼婆娑的 。”
“我当时在旁边看着 , 很感动、很震撼 。”这一幕令刘诗雨感慨 , “李白家里面都已经有一箩筐的诗词书籍 , 每天都在不停地背诗 , 还找同事抽背 。我觉得他很厉害 , 也希望以后能像他一样厉害 。”
在刘诗雨看来 , NPC和玩家的关系既像爱豆和粉丝 , 又像朋友 。有不少NPC会收到复玩玩家的鲜花、小吃等礼物 。“尽管相遇在虚幻的空间 , 但交流是真的 , 大家都希望有很好的状态 , 去见玩家们 , 不让他们失望 。”
“每天的三个小时都在快乐中度过 。”在刘诗雨接触的游客中 , 有不少在生活中有压力 , 来到这里释放自己的 , “我们NPC都觉得是在带给大家欢乐 。”
04 圆游客大唐梦 , 圆自己的创业梦旅拍店老板 , 陈晨
走进街区 , 放眼望去 , 满是色彩缤纷的穿着唐服的男男女女 , 谁是游客谁是NPC , 一时之间有些分不清 。
“整片街区就像是开辟出了一个大唐空间 , 而满街穿汉服的游客本身也成为了街区的风景线 。”倩影阁是街区的一家妆造旅拍店 , 老板陈晨在店门口 , 放了个小电视 , 滚动播放妆造设计、拍摄效果片 。“很多年轻人爱拍照 , 看到屏幕就走不动路了 。”陈晨说道 , “唐文化也很喜庆 , 一家人拍全家福的也很多 。我还记得一个90多岁、白发苍苍的老太太 , 到我们这儿尝试了贵妃装 , 和家人一起拍照 。”
陈晨之前主要做的是影视片、宣传片等等 , 今年到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做旅拍是第一次进入文旅行业 。在疫情影响下 , 这个冒险的举动完全是源自对“大唐IP”下文旅商模式的兴趣 。“国风约拍的受众越来越多 , 沉浸式国风街区的约拍需求也很大 。”陈晨对商业数据派说道 , “这两年因为疫情 , 实体不太好经营 , 但我们都很看好这个项目的模式 , 不想错过机会 。”
对于商业模式 , 他构思了很多 , 而倩影阁也是他的一次转型创业尝试 。
首先是借助互联网优化拍摄流程 。据陈晨分享 , 倩影阁的拍摄、选片、传输都做了上云处理 , 客户只需要扫个二维码就能远距离选片、下载 , 相比于传统方式 , 既方便了客户 , 也减少了店铺耗时 。
其次 , 将妆造流程标准化 , 并重视妆容研发 。“《梦华录》火的时候 , 我们有刘亦菲1:1还原款 , 《苍兰诀》火了 , 我们有小兰花造型 。”紧跟潮流是陈晨的秘诀 。类似于海马体和天真蓝 , 这家小店也是先由主管研发妆容 , 再统一培训化妆师 , “很多约拍店会请兼职化妆 , 每天来的人都不一样 , 妆造质量也参差不齐 。而我们的这种模式 , 能保证质量与体验 。”
投稿|这届年轻人爱上反向旅游,文旅开始卷NPC
文章图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文旅的重点从来都是文化 。作为一个本身就很喜爱唐文化的陕西人 , 陈晨懂得客户们前来街区的期待 。他请了游客服务中心的讲解给摄影师培训 , 让摄影师边带客户拍照、边讲解各个小景点 , 提升旅拍的服务 。
这几年开小店做实体文旅 , 陈晨有点“头铁” 。但从目前的营收数据看 , 他并不太担心 , “虽然外地游客占多数 , 但本地游客复购很多 , 有段时间因为疫情 , 外地游客少 , 我们发现很多本地人先来拍了贵妃装 , 过两天又来拍别的 。有个18岁的小姑娘 , 三天来了三次 。”
据陈晨透露 , 店内一整套妆造+约拍 , 每人收费600~700元 , 属于高客单价 , 但收费略低于外部周边约拍店 。营业五个月 , 收入保证了持续增长 , 增长率在20%左右 。最火爆的一天 , 倩影阁接待了130多组客户 , 每组人数不等 。
在陈晨看来 , 陕西的唐文化是一张全国通行的文化名片 , 而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以长安为切口打造出线下大唐 , 在年轻人爱国潮、爱打卡的趋势下 , 旅拍的市场潜力巨大 。
目前 , 陈晨的倩影阁已经有36个员工 , 几乎是一个中小型文化传媒公司的量级 。有10个摄影师 , 5个化妆师 , 1个化妆主管 , 还有3个前台 , 还有销售、后勤、客服、选片师等等 。
“我的目标不只是这家店而已 。”陈晨是个很有规划的人 , “我们会继续优化倩影阁的服务流程 , 等足够稳定后 , 会考虑开到其他城市的景区 , 做旅拍界的海马体 。”
替游客们圆梦的陈晨 , 也在圆自己的创业梦 。 
05 卖柿子十年 ,  我和景区都在升级火晶柿子商铺老板 , 余建虎
“老板 , 给我来个火晶柿子 。”这家店铺门口挂着一个小电视 , 正在不断循环播放雷佳音饰演的张小敬拿吸管吃柿子的片段 , 引得不少游客驻足 。
销售火爆的火晶柿子 , 是陕西的特色水果 , 卖点在于入口即化 。从回民街到大唐芙蓉园 , 再到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 , 店老板余建虎已经做了十年柿子生意 , 都是在景区 。
“火晶柿子成熟后 , 一碰就会有汁水出来 。但它的季节非常短 , 从11月开始 , 最多年一过 , 就不能再吃了 。”为了能在景区全年售卖 , 每年9月之后 , 余建虎就会去产地临潼收购八分熟的柿子 , 运回西安后等至九分熟 , 再放入冷库储存 。等到要售卖的当天早上 , 取出来解冻、化冰 , “用这个办法柿子能放一年 。另外 , 新鲜的柿子皮会有点涩 , 经过冷冻、化开再吃 , 甜滋滋的 , 口感会提升 。”
看到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的招商介绍时 , 余建虎还在大唐芙蓉园 , 正在准备往大唐不夜城搬 。因为《长安十二时辰》影视剧里就有火晶柿子的出现 , 他隐隐觉得或许这个街区才是最好的选择 。
余建虎这十多年的景区生意 , 始终围着柿子做 。但每个景区卖的产品、卖的方式都不一样 。
最早的时候 , 他在以传统小吃为主的回民街卖皇冠柿子饼 。“以火晶柿子为材料 , 跟面一和 , 再包成馅儿 , 放锅里烙出来 , 黄灿灿的很有食欲 。”余建虎说道 , 当时靠的是“规模效应” , “很多家在卖 , 游客来了以后会觉得这是特色 , 我也要去尝一下 。”
后来余建虎了解到大唐芙蓉园里有个火晶柿子店在转让 , 自己恰好做柿子饼 , 就想去试试 , 摸索一下旅游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 “开始效果也不错 , 但受疫情影响 , 客流确实不高 。”
现在到了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 , 余建虎觉得自己的产品真正找到了能生存的地方 。在这里 , 油炸柿子饼卖不动了 , 剧里出现的火晶柿子畅销起来 。余建虎解释道 , 因为年轻人偏多 , 他们不喜欢油炸的、包馅的、糖多的 , 就喜欢更有文化感、有趣的、能打卡的 。“这边本身就是商街属性 , 游客的消费意愿很强 , 加上这种文化形式 , 和产品一结合 , 就有生命力了 。”
从4月28号开业 , 到7月份 , 余建虎就把去年一年的柿子都卖完了 。他又赶到临潼、富平高价回收火晶柿子 , “要不然今年都没猴耍 , 没戏唱了 。”
除了与剧情结合 , 柿子本身在陕西文化以及唐朝文化中的存在感也很强 。小时候的余建虎就爱柿子 , “一到季节 , 大家都爬到树上自己去摘 , 现摘现吃”;而在唐代 , 柿子也被称作吉祥果 , 文人墨客诸如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韩愈等等 , 都曾写诗词赞美它 。
“每次顾客买完 , 我都会说一声‘事事如意 , 心想事成’ 。和吉祥的寓意结合起来售卖 , 让大家不光是吃到柿子 , 了解到西安特色水果 , 还能体验到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 , 余建虎还制作了琥珀橙色的柿子茶叶罐 , 在店门口造“柿子树”的景 , 吸引不少顾客前来打卡 。
投稿|这届年轻人爱上反向旅游,文旅开始卷NPC
文章图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年轻人爱拍照 。如今的消费不只是满足口腹之欲 , 还要有内涵、有审美 , 才能让游客们愿意记录、分享 。
“吃 , 变成了一件有附加价值的事情 。”余建虎总结道 , “在柿子树下的石桌旁吃柿子 , 有种真在唐朝的感觉 。”
商户都统一穿着街区设计的唐代服饰 , 不少游客也会找唐装打扮的余建虎合影 , “在别的地方可能只是开店 , 但在这个沉浸式街区 , 我会有种在唐朝做生意的感觉 。”
从贩卖水果、贩卖手艺到贩卖文化 , 一颗柿子背后是人们旅游需求与消费习惯的变迁 。
一般而言 , 反季水果的市场需求并不算高 , 市面上也几乎没有专门做反季柿子的 。而一旦和文化结合 , 与影视剧形成线上、线下打卡的关系 , 在景区就能广开销路 , 还能卖上价 。
【投稿|这届年轻人爱上反向旅游,文旅开始卷NPC】余建虎算了算账 , 冷库的成本还不算高 , 一年租金一万块钱;即使他们收购的是最好的柿子 , 在旺季的时候也不太贵 , 除去景区的扣点20% , 以及人力、运营成本 , 再与接下来的淡季和疫情风险相抵消 , 结果依然令人满意 。

    推荐阅读